文/赵梦薇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内部
当一片土地上原有的文明被另一个文明闯入,带来的可能是毁灭,也可能是融合。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就是这样一个多文明交融共生的典型。这片拥有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土地被不同的族群和政权统治过,各个时期遗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建筑风格在此汇集,形成别具一格的风貌。
安达卢西亚位于西班牙南部,南临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不仅连接着非洲和欧洲,也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点,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安达卢西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接纳并融合了多种文明。1984 年,科尔多瓦历史中心正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87 年,塞维利亚的大教堂、阿尔卡萨尔王宫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座城市共同见证了安达卢西亚地区文明的融合和西班牙“黄金时代”的殖民历史进程。
青铜时代,塔尔特文明在伊比利亚半岛出现。塔尔特文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还开发了金属矿藏资源,和北欧地区以及地中海东部腓尼基人有贸易往来。古希腊神话中,安达卢西亚地区是金苹果的产地。罗马帝国时期,西班牙行省逐步成为罗马帝国富庶和发达的地区之一。
5 世纪,西哥特人趁着西罗马帝国势力日渐衰落之际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先后战胜了阿兰人、汪达尔人和苏维汇人,最终建立起西哥特王国,成为伊比利亚半岛的新主人。西哥特王国统治长达300 年,这一时期西哥特人逐渐完成自身的罗马化进程。最重要的是在长期的宗教竞争中,西哥特人最终放弃了自身的阿里乌斯派信仰,接受了天主教信仰。
公元711 年,来自北非的摩尔人以征服整个欧洲为宏愿入侵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脉进入法国。732 年,摩尔人在普瓦捷战役中惨败给法兰克人,最终只能在南部即今天的安达卢西亚地区建立统治政权。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胜利促使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文明相互碰撞与融合,揭开了西班牙历史上民族交往和融合的新篇章。
756 年,阿布杜勒·拉赫曼一世在安达卢西亚的科尔多瓦建立起伍麦叶王朝。此时的科尔多瓦成为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齐名的世界级城市。当时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知识分子很少,多为牧师,荷兰学者杜齐则赞美安达卢西亚地区灿烂的文化,“几乎每个人都能读书写字。”
科尔多瓦古城墙(陈志文 摄)
11 世纪中叶起,西班牙北部的几个基督教小王国在法兰克骑士的支持下,拉开了“光复战争”的序幕。13 世纪中叶以后,“光复战争”开始影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局势。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大王国团结一致,通过联姻加强实力。在两国的激烈攻势下,摩尔人只能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格拉纳达城建立起最后的据点,将纳斯尔王朝延续了200 年之久。1492 年,卡斯蒂利亚人最终还是攻入了格拉纳达,将穆斯林统治者彻底赶出伊比利亚半岛。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哥伦布在女王伊莎贝拉的资助下,从安达卢西亚韦尔瓦的帕洛斯出发,发现并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自此塞维利亚城成为西班牙帝国“跳动的心脏”。从美洲大陆运来黄金、白银、矿产、香料的船只在这里停靠,丰富的矿产被制成货币流向整个欧洲。麦哲伦也是从塞维利亚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在西班牙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安达卢西亚地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科尔多瓦在中世纪的繁盛令世界瞩目,塞维利亚则在大航海时代扮演着“世界起点”的重要角色。
科尔多瓦作为安达卢西亚地区最重要的古城之一,在黑暗的中世纪里,她的繁荣与发达是一束令全世界瞩目的“文明之光”。如今围绕着城市的是一圈古老的城墙,墙身上斑驳的痕迹还在诉说着科尔多瓦所经历的战争与冲突的岁月。
科尔多瓦城墙顶部的雉堞与塔楼(陈志文 摄)
公元前152 年,科尔多瓦成为罗马的殖民地,被定为贝提卡省的首府,那时的罗马人便在这里建造了完整的城墙。当时的城墙是什么形制样貌已不得而知,但之后的城墙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改建与加固。公元711 年科尔多瓦被摩尔人占领,使其逐渐成为伊比利亚半岛伊斯兰教的中心,并在阿卜杜·拉曼三世(Abd al-Rahmān Ⅲ)统治时达到了全盛,成为西欧最大的城市,鼎盛时期清真寺多达300 座。摩尔人来到科尔多瓦后,在罗马城墙的基础上又对城墙进行了改造和加固,使其富有浓烈的阿拉伯风格。城墙主体由坚固而规整的大石块砌筑,局部以砖进行加固和点缀。雉堞间距较窄,顶部为尖的四棱锥形。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座塔楼用以瞭望和御敌。
1236 年,卡斯蒂利亚的费尔南多三世(Fernando III)从摩尔人手中夺回科尔多瓦,科尔多瓦又重新迎回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统治者在科尔多瓦城内新改造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被称为“基督教皇帝的堡垒”,原有4 座角楼,如今只遗存3 座。早在西哥特人统治时期,这座堡垒就已存在,摩尔人也曾对其进行了利用,但之后都因战争而毁坏。1386 年,阿方索十一世(Alfonso XI el Justiciero)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如今可见的敌楼、箭垛、角楼、城墙都是基督教光复科尔多瓦以后的成果。这座堡垒建成以后,卡斯蒂亚的亨利五世在这里抵抗了叛乱。在火器逐渐发达的时代,亨利五世为了抗击火枪的袭击,又再次把堡垒进行了加固。
环科尔多瓦古城而建的城墙如今只遗存一小段城墙和几座城门,古城墙上依然保留的城门有位于塞维利亚门大街和修正大道之间的塞尔利亚门、阿尔莫多瓦门(也被称为胡桃木门)以及位于清真寺和主教堂附近的大桥之门;老城区保留了2 扇石拱门,即波尔提略拱门和贝伦拱门。
科尔多瓦历史中心包括大清真寺周围的街道以及所有房屋。该区域向南延伸至瓜达尔基维尔河(Guadalquivir)的另一岸(包括罗马桥和卡拉奥拉),向东延伸至东部的圣费尔南多街,向北延伸至商业中心边界,并合并了阿卡萨尔洛斯·雷耶斯·克里斯蒂亚诺斯和西部的圣巴西利奥街区。科尔多瓦历史中心的布局延续保留了中世纪的规划,城市依蜿蜒的河岸而建,街道紧凑而狭窄,几条大街串联起若干个广场,漂亮的花园和水池随处可见。在各种文化的碰撞和激荡下,城内建筑也显露出各种风格,见证了城市的各个历史时期,包括罗马帝国遗迹、摩尔人建造的尖塔、阿尔莫多瓦尔大门、犹太教堂以及各种基督教纪念建筑。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就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明相互碰撞的绝佳范例。大清真寺建于8 世纪,是在西哥特人的天主教教堂上建立起来的,后经过多次扩建,严格按照阿拉伯式清真寺的建筑特点建造,设计精巧、技艺高超、巍峨壮观。13 世纪基督教的西班牙费尔南多三世占领科尔多瓦后,又将其改建为大教堂,但建筑整体仍为阿拉伯清真寺风格。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罗马桥
老城外连接着科尔多瓦老城和新城的是横跨瓜达尔维基尔河的罗马桥。这座著名的石桥始建于1 世纪,桥长238 米,宽16 米,拥有16 个桥拱,粗壮的桥墩稳稳托起了整座长桥。摩尔人来到科尔多瓦后对罗马桥进行了扩建,13—19 世纪期间又多次进行了修缮。
一座科尔多瓦老城,在古罗马、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多种文化的洗涤和碰撞下,成就了多元文化的城市特色,在西班牙乃至世界的历史长河中迸发出了耀眼夺目的光华。
塞维利亚阿拉伯风格的城门及雉堞(陈志文 摄)
塞维利亚阿尔卡萨尔王宫城门(陈志文 摄)
塞维利亚古称伊斯帕利斯,是位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也是安达卢西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麦哲伦从这里出发,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塞万提斯在此完成了《堂·吉诃德》,并与哥伦布一同葬在塞维利亚的大教堂中。这里还是比才歌剧《卡门》、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诞生地。
在塞维利亚一座城门上赫然镌刻着:“赫拉克勒斯创建了我,凯撒为我环以城墙和塔楼,而圣徒王则收复了我。”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公元前45 年,凯撒征服了这座城市,建造了坚固的城墙和塔楼。随后塞维利亚又被西哥特人占领。同科尔多瓦一样,712 年摩尔人的到来又使塞维利亚成为一座伊斯兰教城市。1248 年,费尔南多在“光复战争”中收复塞维利亚,并在此设立都城。15 世纪末,这里设立的“印度群岛交易之家”垄断着西班牙的海外贸易,将塞维利亚的繁荣推上了巅峰。
古老的城市孕育了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其中3 处著名建筑组成塞维利亚的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分别是塞维利亚大教堂、阿尔卡萨尔王宫和西印度群岛档案馆,3 座建筑恰好反映了塞维利亚各个时期的历史。
塞维利亚保留着摩尔人建造的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墙,与科尔多瓦的城墙类似。城墙主体由巨大的石块构筑而成,巍峨而坚固,部分以薄砖砌筑加固。这种阿拉伯风格的城墙非常简洁,城墙雉堞口略细长,雉堞顶部为四棱锥状,部分地区城墙的外部还有一圈矮墙,形成多重防御体系。
坐落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与城墙遥相对应的一座建筑是著名的黄金塔,建于1220 年,具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之所以名为黄金塔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建筑四周涂有一层金粉,闪闪发光好似黄金,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则是黄金塔控制着瓜达尔基维尔河的水路,守卫着西班牙航船从美洲运回来的黄金。高大的黄金塔具有强大的瞭望和防御功能,与塞维利亚的城墙共同构成两道坚固的防线。
阿尔卡萨尔王宫坐落于老城中心,始建于10 世纪,是欧洲最古老的皇家宫殿,由科尔多瓦的埃米尔阿伯德拉曼三世下令建造。13 世纪中叶,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方索十世将不少阿拉伯风格的宫殿改建为哥特式。14 世纪中叶,佩德罗一世又对王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建造了穆德哈尔式的佩德罗宫殿。王宫大部分建筑在18 世纪时毁于火灾和地震。阿尔卡萨尔王宫在历代统治者不断改建下杂糅了阿拉伯式、哥特式、穆德哈尔式、文艺复兴式、巴洛特式等各种流派的建筑风格。尤其是摩尔人带来阿拉伯艺术风格融合欧洲本土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安达卢西亚地区特有的穆德哈尔风格。
塞维利亚的世界第一大哥特式教堂(陈志文 摄)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大航海家哥伦布的长眠之处(陈志文 摄)
位于阿尔卡萨尔王宫对面的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的世界第三大教堂。13 世纪的塞维利亚亟需一座基督教大教堂,统治者便在原来清真寺的基础上历时120 年建设完成如今的塞维利亚大教堂。教堂旁耸立着一座方形高塔,名为希拉尔达塔,高98 米,塔顶钟楼悬挂着25 口钟,是原清真寺建筑仅存的部分,彰显着阿拉伯艺术风采,又与哥特式大教堂相得益彰。大教堂内部的穹顶、浮雕等装饰也极为华丽,还安放着费尔南多三世、阿方索十世父子、哥伦布、塞万提斯的灵柩。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塞维利亚这座城市推向了黄金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的建筑是西印度群岛档案馆。这座建筑始建于1585 年,当时是塞维利亚商人领事馆。1785 年,西班牙国王命令胡安·德·埃雷拉将其设计建造成一座印第安档案馆,建成后的档案馆成为有关新世界的发现和与新世界相关的最大文献收集地。这座建筑是文艺复兴式风格,设计独特,对巴洛克式的安达卢西亚建筑和西班牙新古典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西印度群岛档案馆内收藏的珍贵文献,包括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手稿等。
18 世纪以来塞维利亚曾一度衰落,19 世纪末,在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再次出现生机。1928 年,瓜达尔基维尔河经过疏整,塞维利亚又恢复海外贸易。如今的塞维利亚历经朝代更迭,古色古香的城市仍保留着历史的味道,低调地向世人展示他曾经的辉煌。
在政府和市民的努力下,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两座古城依旧保持着古老的城市布局和建筑肌理,各个时代的建筑特色突出又彼此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