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久棋(吉林艺术学院)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指保障民众享有基本文化权利、满足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的能力。美术博物馆作为向广大公民提供文化与艺术鉴赏服务的社会机构,充当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角色。我国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倡导各美术馆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参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2011 年我国实施美术馆对外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各美术博物馆主动策划展览项目,加强创新投入和学术发展,社会公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然而,从总体上开看,我国美术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一,博物馆建设量少。美术博物馆在全国同期博物馆的数量占比不到8%,而群众文化馆的数量更是美术馆数量的一百三十多倍。第二,馆藏数量少。全国美术博物馆的藏品总数为55 万余套,藏品平均数量不到2000 套,而全国博物馆的藏品总数却高达2700 余万套。第三,观众人数少。从艺术部公布的数据来看,美术馆的观众总数为2800 余万人次,年平均观众人次数为8.6 万,而全国博物馆观众总数高达6 亿余次,年平均观众人次数为18 万多。可以看出,我国美术博物馆还需要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我国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以发展终身教育为目的,通过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打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从全国来看,各类博物馆正在积极优化和提升自身的教育功能,应用馆藏特色资源协助当地小、中、高院校的教学活动。例如自然科学类的博物馆则着重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文物类博物馆侧重于历史文化的教学,对于美术博物馆则是充分发挥其公共美术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观念,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在国民美术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美术博物馆在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我国目前实行的大多是应试教育,美术博物馆的馆藏内容和展览活动等还不能与学校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等紧密地衔接,同时,很多美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活动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地方教育部门和院校对于美术博物馆的教育作用的认知也不够充分,这导致了美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被边缘化,不能很好地在各层次学校的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我国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文化强国的建设进程,将美术馆与国民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是美术博物馆发展的最终归宿,还是美术博物馆体现其社会价值、履行其公众教育使命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文化强国的需要。
博物馆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它们作为人类历史的记忆载体和新兴文化的发祥地,在传承文明、传播优秀文化和启发公民智慧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据统计,我国的博物馆体系中历史类和综合类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从整体来看我国博物馆体系表现出严重的分配不均,这直接导致了有关部门对各类博物馆的重视程度发生失衡,更多的资源被分配到比重更多的历史类和综合类博物馆中,甚至连博物馆行业的有关管理法规以及质量评价规范都是以综合类和历史类博物馆的相关内容为参照。而对于美术博物馆等其他博物馆而言,相关的支持政策就没有那么丰富,换而言之影响了美术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美术博物馆的作用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体现在公共美术教育方面。新时代更需要广大公民具备文化自信的基本素养,美术博物馆的地位也需要得到重视和提升。
美术的创造与发展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断地积累。美术创造的过程是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过程,也是展现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忆过程,它记载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传承发展的历史。因此,美术作品的收集和研究是我们国家发展美术事业的重中之重,是发扬优秀美术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繁荣艺术创作、促进公民文化自信和提高美术鉴赏素养的关键手段。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美术博物馆在发达国家博物馆收藏中占有主导地位,一些世界顶级的博物馆每年都会收藏大量的美术作品。然而我国的美术作品收藏还在初级阶段,甚至一些优秀当代美术藏品只是因为国内收藏体系不能相适应而流向其他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美术馆管理不到位,加上财政的支持有限,导致藏品的数量和类型并不丰富。表现为国内各美术博物馆的收藏活动不活跃,收藏品没有特色,收藏内容粗糙。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折射出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思维和行动准则。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美术博物馆作为国民学习艺术和接受美术教育的主要场所,其在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美术博物馆需要牢牢抓住新时代的机遇,以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博物馆为目的,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总的来说,美术博物馆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随着全世界美术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资本的介入并与艺术相结合,促进了美术市场的繁荣,也成为美术创作的主要动力。现如今,艺术作品的创作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迎合民众的审美,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创造出一定的价值。艺术产业化是美术博物馆的职能转型中一个重要的出路,美术馆作为一个多元艺术空间的结合体,成功的美术博物馆一方面能够向观众输送创作理念,一方面也能为博物馆本身、所在城市甚至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美术博物馆的产业化,需要逐渐脱离对国家财政的依靠,以获取更高的自由性,从而促进美术馆的创新发展。一座美术馆的成功不仅仅需要其自身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艺术内容,还需要美术馆能与周边各种产业发生潜在联系,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收益。换而言之,经济收益的来源一部分是由美术馆的观众带来的,而一部分是由美术馆周边产业的潜在观众带来的。因此,美术馆在艺术产业化的过程中通常会带来产业的聚集现象,这种聚集现象能将艺术产业化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也就是说,在向艺术产业化发展方向转型时,首先需要关注美术博物馆本身的建设。
美术馆在艺术产业中所扮演的传播者角色,应当致力于改变广大观众对艺术作品所具备的审美服务性和非商业性的固有印象。随着民众生活水平和审美认知的提高,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精神层面的消费在广大民众的消费方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美术博物馆艺术产业化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重要职能转变。需要注意的是,美术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收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降低文化消费的门槛,以彰显自身的文化服务能力为主的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新时代语境下,美术馆事业的发展,需要紧扣时代要求,这意味着美术馆需要从传统的观看空间转型到体验空间。到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呈现出综合性多样化,美术这一概念也早就超脱了传统的描绘、摄影、舞蹈、戏曲、音乐,甚至各种现代技术如虚拟影像、人工智能等交互式感官体验技术也逐渐被融合到美术馆中,这些展现形式和手段使得观众从单纯的观看鉴赏转变为全方位的体验型鉴赏。
如今,乏味、枯燥的驻足观看已经无法引起观众的注意和兴趣,体验型的美术馆突破了传统的固有思维,抓住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充分满足观众亲身体验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的需求。体验型博物馆给予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味觉和嗅觉等多个感官的综合体验,加以心理学的辅佐,实现了观众满意满足、美术馆创收的双重目标。此时,美术博物馆已经不再是以静态的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被动接受,而是让观众在享受新技术带来新体验的同时,从艺术中获得启发。当然,体验是需要消费的,可以说,这是美术博物馆向体验型转型的最大动力。不过,艺术品有着一定的解析难度,观众的艺术素养有高有低,为了能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体验中,能让美术馆从中获得更多的创收,还需要美术馆的专业人员在其中做媒介,来引导观众的鉴赏过程,以使得效果最大化。
美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一种,它具有社会公益性,同时作为艺术文化教育的主要机构,美术博物馆同样也凝聚着优秀的人类文明遗产,在拥有教育资源和社会宣教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因此,美术博物馆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来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美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打造完整的教育生态,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充分实现美术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美术博物馆职能向社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方面,发展美术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关键在于获得全方位的支持。第一,政府有关部门带头成立专家组,研究和制定基于美术博物馆的教育体系,以有效促进美术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在财政上给予充足的支持。第二,对于美术博物馆要充分运用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学校的教案准备、讲义编写和大纲研究等方面提供相应的资料支持,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师资水平。第三,美术博物馆要与学校建立牢固的合作机制,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近些年,我国对美术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越来越重视,有些地区已经率先开展美术馆与学校教学体系的融合工作,通过建立实习和实践基地,将美术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促进新时代全能型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挖掘美术博物馆的艺术资源,并以有效途径予以展示,来突出美术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美术博物馆馆藏数量多,艺术内容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元化,美术馆可以借助该项资源优势,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公众提供定制化的优质教育服务。美术博物馆应充分借助和发挥各种新媒体技术,将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广大民众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美术馆要更加关注对青少年的教育。美术馆应当以青少年的兴趣为切入点,组织和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青少年养成经常游览美术馆的习惯,提升美术鉴赏能力,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
近四十年来,美术博物馆的艺术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术博物馆作为新艺术形式的发生场,新兴艺术以展览为载体被不断催生。随着艺术制度在我国的不断完善,新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并趋于常态。新艺术形式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艺术美学提出了挑战,但这也是对现代艺术领域的积极回应,美术博物馆对新兴艺术的接纳和推广从侧面反映出美术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对艺术制度的建设,也标志了艺术博物馆职能朝着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全国多个地区陆续开办了双年展主题展览活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上海市双年展。双年展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美术博物馆的艺术展览形式,也为美术馆催生出了新的艺术发生空间。双年展的举办促进了国内的艺术创新,它以包容一切的姿态为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指引了新的方向。双年展模式的成功延续,对地方美术馆而言是一种制度导向,意味着美术博物馆将以更加包容的制度来迎接多元化艺术时代的到来。
到目前为止,上海双年展活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现如今双年展模式已经足够成熟,并得到艺术界的广泛认可。历届双年展活动得以成功举办,靠的是策划团队对历年主题的准确把握和对学术高度的严格要求,因此,美术博物馆应当以成熟的双年展模式为契机,大力发展学术讨论职能。
学术讨论是双年展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双年展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趋于同化和标准化,以学术性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举办双年展活动有利于美术博物馆的长远发展。一方面,学术讨论部分是双年展活动结束后的补充和升华,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促进了美术博物馆学术空间的激活。美术学术讨论既作为双年展的补充和阐发,也是对公立美术馆学术空间的激活。美术博物馆以举办双年展活动为桥梁,提供一个美术馆研究员之间、艺术创作者与评论家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学术平台,这也让展览过程既表现出艺术审美性又体现出较强的学术性。这种强烈的学术色彩又会反哺美术馆,使其得以保持活力。
美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传承美术文化,繁荣艺术创作。美术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向观众传达的是艺术标准和价值取向。虽然从表面上看,美术博物馆只是被动地将一些艺术完成品展示出来,而不是鼓励艺术创作,但是实际上,美术博物馆在展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价值和审美导向作用,这种作用会在未来影响观众的艺术创作或鉴赏活动。而当新的艺术作品被收藏时,它所产生的导向作用又会影响新的创作,美术博物馆在这其中穿针引线,实现了艺术的展示、传播和再创作,打造出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我国各地美术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地方财政支持,依靠有限财政拨款的运营模式使得美术博物馆在职能发挥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举办展览活动中引入非营利机构的赞助,能有效缓解美术馆的运营问题,例如通过推出围绕展览主题的衍生产品,能为美术馆带来可观的收入。多元化的赞助模式能够减少美术博物馆对财政的过度依赖,同时也能够为美术馆的结构优化和职能转型创造环境。只有借助多元的赞助与创收模式,才能促进美术博物馆在艺术产业化、体验型转型、艺术形式多元化、繁荣美术文化、社会美术教育等方面完成职能的成功转型。
目前,虽然国民整体的美术素养不高,美术博物馆的发展也存在众多的问题,但是我国进入了新时代的发展阶段,美术博物馆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势头。站在这新的历史起点上,美术博物馆要牢牢抓住历史机遇,以更加包容大胆的姿态迎接艺术创造新纪元的到来,通过创新运营体制、丰富和完善馆藏体系、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争取在社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过,美术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美术馆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通过完善艺术制度和运营模式来更好地促进美术馆的发展。各地美术博物馆在学习成功的运营模式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改善,切不可脱离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
进入新时代,美术博物馆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智能化突飞猛进,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求层次越来越高。要让文物动起来,让美术博物馆活起来,除了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元,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等让观众“活跃”起来,让美术馆的氛围“活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以物教人、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和效果,才能促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我国美术博物馆事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最终促使全民文化自信的目标早日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