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海荣,马 峰,程 溪
(国防科技大学 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2018年起,军队院校为适应新的使命任务要求,开始设计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学历教育与首次任职教育融合式培养模式。本文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某新概念)专业为例,针对新工科背景下,融合式培养模式中面临的确立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制订教学计划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使专业培养目标与军队人才需求更加耦合,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支撑更加有力,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一体化程度更高,进一步提高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出现,传统工程教育理念已难以满足新的形势需求,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我国于2016年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成员。2017年,我国教育部围绕新工科建设,先后提出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1,2]、分析了新工科建设的理念内涵、指明了新工科建设的目标要求、给出了新工科建设的改革路径,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起点。在此背景下,全国高校掀起了一场新工科建设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3]。在此背景下,强军新工科应运而生,其可以理解为围绕强军目标和强军思想,以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为基础,将不同学科交叉交融所形成的与军事相关的新兴工程学科领域、新兴教育范式等综合概念。
新岗位导向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特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某新概念)专业即是在强军新工科背景下,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某新概念首次任职专业融合的产物。某新概念专业是一个全新的军队任职培训方向,代表了军事斗争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某新概念首次任职专业相融合,体现了新工科建设的内在要求。
光电技术是战场精准感知与全维显示、远程精确打击与对抗、反导防空与战略威慑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将其应用于武器装备能够确保在未来战争中看得更清、反应更快、打得更准、隐蔽性更好。以新技术、新装备、新体系、新战法为特征的新型战争形态产生了某新概念这一新的军队任职岗位。以这一新岗位为导向,传统的军队院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解构既有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按照某新概念的岗位需求重构人才培养模式。
1.如何确立融合式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之本,合理的培养定位与目标内涵对于培养方案的制定极其重要。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目标的研究与更新,其培养目标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型战争形态对军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围绕“三个面向”和新型军事人才需求,以岗位问题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牵引,解决如何确立融合式专业培养目标的问题。
2.如何构建融合式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军队首次任职专业教学大纲对某新概念专业课程体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高质量完成本科专业和首次任职专业的教学内容是融合式培养面临的重要挑战。显然,将两个专业的课程进行简单的累加无论在时间上和质量上都不是最优的方案。因此,如何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以满足融合式培养需求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如何制订融合式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由于培养目标的调整和整体学时的限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传统核心课程的学时被一再压缩,而后续专业课对光电基础知识的要求却不降反升,传统的课程教学计划已难以适应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传统的课程教学计划往往从课程自身的角度组织教学,缺少从课程体系角度的分析,从而导致课程之间的支撑关系不紧、一体化程度不高。因此,需要着重研究如何科学地制订课程教学计划,使光电类课程的一体化程度更高,以满足教学质量与教学时间的双重要求。
4.如何建立融合式培养模式的持续改进制度。以需求为导向,是融合式培养模式的鲜明特点。因此,需要对毕业学员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进行跟踪掌握,分析培养模式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案。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过程存在“重落实、轻改进”的惯性思维,且由于毕业学员数量多、分布散,开展跟踪反馈机制耗时耗力且效果欠佳。因此,需要针对融合式培养模式的特点研究建立相应的持续改进制度。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也称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4,5]。OBE的核心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即以学员在毕业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结果,以此为依据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由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目标由毕业要求决定,毕业要求又由培养目标决定。应当依据OBE理念深入分析军队用人单位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某新概念)专业学员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转化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标准,重点围绕毕业标准中涵盖的专业基础知识、本科专业知识、任职专业知识展开分析。培养目标的制订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分析人才的具体岗位及其主要任务;(2)分析岗位对人才在知识方面的需求;(3)分析毕业标准是否满足需求,进而修改完善培养目标。
CDIO 是一种代表构思(Conceive)、设 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的工程教育理念,具体包括一个愿景、一个大纲和十二条标准[6,7]。其将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整个CDIO全过程能力进行逐级细化,并以大纲的形式表达出来,使课程体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系统性。课程体系的制订过程应依据CDIO理念将专业基础知识、本科专业知识、任职专业知识逐级细化,形成专业所需知识点,进而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制订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毕业标准中的知识要求按照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3 个层级逐步细化;(2)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确定相应课程;(3)按课程群对课程进行分类形成课程体系。按照本文方法设计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中[8,9],人的认知被划分为6个层次(L1~L6),由低到高分别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借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教员能够更为准确地提出学员的认知要求,进而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课程教学计划是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环节,应从整个课程体系视角对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设计,不仅要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一体化,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培养的一体化,还要实现理论和知识之间的相互支持。应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念,确定教学计划的制订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分析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使知识之间的相互支撑更加紧密。(2)将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照,分析课程对目标达成的支撑程度。(3)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课程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按照本文方法设计的“应用光学”课程教学计划如表2所示。
表2 “应用光学”课程教学计划
培养模式的持续改进机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持续实践、跟踪学习、交流国际国内先进的培养模式,适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二是及时分析、反馈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培养模式,包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标准、培养标准、培养规划、课程实施计划及具体教学环节等[1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组织专家从部队需求、办学定位、学科发展等方面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形成培养目标的评价结论及改进建议。(2)毕业标准和培养标准的持续改进。综合分析学员的毕业标准达成度、教学环节评价结果、用人单位评价反馈等信息,形成毕业标准和培养标准的调整或修改意见。(3)课程的持续改进。以课程评价结果、部队需求和技术发展、新兴教育教学技术等方面为驱动,对课程建设进行持续改进。
本文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某新概念)专业为例,围绕融合式培养模式面临的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计划制订等现实问题,基于OBE、CDIO、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念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实施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