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启贤《广嗣秘诀验方》广嗣思想初探

2022-11-27 20:00王一珂何振中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精气验方秘诀

王一珂,何振中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广嗣秘诀验方》,简称《广嗣秘诀》,又名《广嗣秘方》,收录于《济世全书》丛书中。本书记载了汪启贤对于不孕不育疾病的认识与经验用方,包含汪启贤在广嗣种子疾病认识与临床治疗中耗费的心血,现对汪启贤生平及其广嗣思想进行探析。

1 汪启贤生平及《广嗣秘诀验方》成书时间略考

1.1 汪启贤生平略考 关于汪启贤,《李济仁新安医学考证·歙县名医》载:“汪启贤,字肇开,清康熙年间歙县人,生卒年不详。行医于吴越。”[1]《中医人物词典》补充其外号,即“号悟真子”[2]。这些论述大都十分简略。笔者通过研读《广嗣秘诀验方》,对前述做些补充。

其一,关于汪启贤的别名。《广嗣秘诀验方·广嗣微论》后附两枚印章:“汪开贤印”与“肇开氏”,后者与汪启贤表字“肇开”一致,而前者提示,汪启贤的别名又称“开贤”。

其二,汪启贤的生活年代。由于史志对汪启贤记载很少,后人对其生卒年与活动情况很少知悉。《广嗣秘诀验方》中金之俊序云:“己巳菊月,于武林舟中偶然谈及金丹性命之学,因尔汪年翁出《广嗣秘方》示余。”[3]5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本书清抄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所藏刻本、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藏刻本,均收载金之俊序,其序系金之俊以隶书写成,文末盖二方篆印,题为“金之俊印”“岂凡”。金之俊所提及的武林系地名,属杭州。“己巳”年似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然而,《清史稿》载:“金之俊,字岂凡,江南吴江人。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睿亲王定京师,命仍故官……顺治二年寻迁吏部尚书,授国史院大学士,官至兵部侍郎……十七年,自陈乞罢,温谕敦召,未至,加太傅。十八年,复改秘书院大学士。之俊自归后,屡以衰老乞休,康熙元年,始允致仕……九年,卒,谥文通。”[4]1056-1057由此可知,金之俊出生于明代,明亡后于清任原职,清康熙元年(1662年)告老还乡,卒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因此,其序中的“己巳”必然有误。又《苏州山水名胜历代文钞》载金之俊撰《游洞庭西山记》云:“余自壬寅岁归老,风烛馀光,不敢浪掷,闭户读书之暇,喜寻山水之缘。乙巳冬,曾驻东山数日。”[5]由此可见,金之俊在致仕(1662年)后,喜游山玩水,乙巳冬曾在苏州洞庭东山停留数日。此说与前序中称与汪启贤相遇于武林(今杭州)舟中相符合,也恰与金之俊致仕后寄情山水间相合,故金序中的“己巳”当作“乙巳”之误。汪启贤擅长养生之术与医道,故金之俊与其于武林相见并谈论“性命之学”、广嗣之道。金之俊对汪启贤十分尊重,称其为“汪年翁”,以同辈相待。可知,汪启贤大约于清康熙初年即擅养生之学且有所成,并撰成《广嗣秘方》,其时大约已经是青壮年。故推断其生年在清康熙之前,即在明末至清顺治初年(1644—1662年)之间,按其学术成就以明末出生的可能性更大。

其三,汪启贤与吴越名士间的交游。从本书刊行出资人王掞,校正者项宪、凌耀的相关信息中,可初步了解到汪启贤携养性之术及医道与吴越间名士的交游情况,也涉及其生活的部分地域。据《清史稿》七十三卷:“王掞,字藻儒,号颛庵,江南太仓(属江苏苏州)人,明大学士锡爵孙,康熙九年进士……五十一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雍正元年,以老乞休……六年,掞卒,年八十四。”[4]1144-1145又《歙县志·义行》载:“项宪,字景原,小溪人,独修郡学,费及万缗,又精研考究祭器、八佾大乐器,罔不鼎新,最后增建石坊,一署曰东南邹鲁。”[6]校正者凌耀为吴兴人,与项宪均为汪启贤道友,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凌耀虽未见于方志记载,但《女娲氏炼石补天》收载其于清康熙三十七年戌寅岁撰写“微论”为序。序中首先基于天地之道提出“先天体也,后天用也”,继而论万物阴阳生化,谓人身“坎中一点真阳”“盗母气浑厚”“若不潜藏,远害而保生”。又指出,今世之人不知惜气,致使“所生寡而所耗多”,而得“重虚”之弊,故“非炼石补天之功,决不能培养先天元炁元神元精而返本还元也”。由此可知,凌耀与汪启贤同为擅长摄生之士,并具有相当高的养生理论修养。文中凌耀称汪启贤为“汪年道翁先生”,自称为“道弟”,说明二人交情匪浅[7]。

1.2 关于《广嗣秘诀验方》成书与刊刻时间 关于《广嗣秘诀验方》的成书年代,本书中有汪启贤自序即《广嗣微论》,其末题“康熙丙子岁(1696年)阳生前三日”,故一般认为完成于同年。薛清录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广嗣秘诀验方”条后列“1696”,即持此观点。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从前文所做的考释中可知,本书至迟于康熙乙巳年(1665年)已经成稿。另外,汪启贤在自序中云:“予念以乏嗣者为大,不惜金珠而弃产,营书积有数百卷,早夜沉苦者,二十年于兹矣,汇选成帙付梓,愿普行人间。”[3]4其追述了撰注此书之艰辛,并称至书稿撰成之时(1665年)已耗费20年时间。《广嗣微论》落款之康熙丙子岁只是汪启贤在本书将要付梓时而作,而非成书时间,此时其书名被正式命名为《广嗣秘诀验方》。另据《皖人书录》中记载:“《济世全书》二集二十种,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刊本。”[8]其中列出第二集书目,未包括本书。但似乎提示《济世全书》于1689年已经刊行过一次,由于未见此刊本,故未可知其中是否包括《广嗣秘诀验方》。

2 《广嗣秘诀验方》的广嗣思想

2.1 广嗣观与乏嗣论 汪启贤主要基于道家内炼之道探讨广嗣之道,并在《广嗣微论》中直接提出“种子之诀,正与金丹接命道同”,并基于道家生命观来审视种子生理机制,即所谓“逆用阴阳之道则成仙,顺用阴阳之道则成人”。在《养气调经种子论》中,汪启贤基于男女气血,明确提出有子之道为男女气血充沛且运行通畅。[3]1其还以自然草木为喻探讨广嗣与乏嗣之理,称:“男子真精为种子,女人血气为坤土,以草木喻之,如种子实而土气肥,生出则枝叶繁华,开花结子亦固矣。如种子虚泡,而土气亦薄,难生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亦此理也。”[3]1依此,汪启贤从男女的精气、气血生理出发将乏嗣的病机归纳为“阳衰阴损”,具体归纳为“男有九症,女有五患”,即:“乾道九症:微阳不振、振而不坚、精清如水、阳气中痿、精气寒冷、气弱不射、鸡雄即泄、先天缩小、五淋白浊遗精滑精(螽斯衍庆大培丹)。坤道五患:临经恶寒发热,肚腹作痛,并两胁小腹疼痛不思饮食,或紫黑色;月经或前或后,过期者血虚气滞也,不及期者血热也;气血虚弱,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五心烦热,流沥至十天半月不净者;赤白带下,小腹常时坠胀;子宫寒冷(胜金丹)。”[3]1-3

汪启贤主要从先后天论析“阳衰阴损”,如《广嗣微论》论先天禀赋与不育关系时,指出:“以形体精气交姤而不生育哉,是其先天本来之不足,精气之不纯,气血之不厚也。”[3]3《养气调经种子论》从后天亏虚、疾病等因素论不育的原因,指出后天外感内伤,气血经脉错乱,致五脏亏损而不育[3]1。

2.2 广嗣之法

2.2.1 修养栽培法 汪启贤广嗣之法首重后天调养即所谓修养栽培功法,《广嗣微论》云:“是以至人法修养栽培九症,假药饵调经五患。夫阳衰阴损不假修养栽培、药饵调治之功,则何能成生育之道。”[3]3修养栽培法包括积德行善等外在功德,也包括内炼调神养气,即所谓“内观以养神,寡欲以惜精”,实际上也体现汪启贤作为内丹养生家重视内炼摄生的特点。这是由于内丹炼养入手须筑基,而筑基以补亏为要旨,《济世全书·添油接命金丹大道·河车初段功夫》论后天生命精气神亏待补情况,指出精气神随着情窦一开衰减而不复增[9]2。又《济世全书·悟真指南·金丹筑基初段功夫》明确论述内炼补亏原理,即通过内炼可将平日亏损耗散元阳、元精、元神、元炁补足,令其筑实而返本还元[10]。

修养栽培法是为广嗣之基础。汪启贤认为,通过栽培修养法调神养气,静心绝欲,补足亏虚,故能有子[3]1。

2.2.2 药饵调治法 药饵调治是汪启贤广嗣思想的核心,《广嗣秘诀验方》所载诸方均围绕药饵调治而展开。本书载内服方42首,外用方4首,其中包括蒸脐方1首。诸内服方中,除了10余首明确提出可以治疗具体病症的治病方外,另有30余首方以补益气血为主要功效,且剂型大多为丹、丸剂;另酒剂有5首,酒为百药之长,可鼓舞气血,行药助药势。汪启贤认为广嗣之疾非一日一时之功,需日积月累,故以膏、丹、丸、酒剂久服为主。

本书开篇第一方就为螽斯衍庆大培丹,通治乾道九症;第二方为胜金丹,通治坤道五患,可见汪启贤对此二方的疗效极为认可。螽斯衍庆大培丹由熟地黄、附子、白茯神、肉桂、泽泻、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洋参、麦门冬、远志、茯苓、棉花子、鲜紫河车、脐带、鹿胎、鹿茸组成。该方以金匮肾气丸为基本方,温补下焦真元,加洋参、麦冬以治肾之母脏,远志、茯苓沟通心肾,棉花子固精缩尿,同时加入血肉有情之药如鲜紫河车、脐带、鹿胎、鹿茸以温补肾中精血,这是一种“竹破竹补”的组方方法。全方共奏阴阳并补,收敛固涩之功。而胜金丹以肉桂、藁本温经散寒,肉桂还可引火归元;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香附、沉香、青皮、木香、延胡索行气疏肝以止痛;牡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白芍微寒,敛阴柔肝止痛,二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肉桂之温燥。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赤石脂收敛止血。本方活血祛瘀,温经散寒,兼清虚热,主治寒、热、虚、瘀错杂之坤道五患。

2.3 组方用药特色

2.3.1 五脏同补的制方特色 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汪启贤认为五脏皆藏精气,不可专于补肾而忽视他脏,因此在组方上强调五脏同补。《广嗣理言》指出:“男子精衰多由于七情不能致慎,五脏不能相生……五脏各有精气,随用而灌注于肾。肾不过为都会关司之所,非肾之一脏独有精气也。”[3]2其认为五脏精气随用灌注于肾,五脏间生克制化平衡,精气才能生化有源,肾精受损,非独补肾,应别脏腑之有余不足而平之,成相生之理,精气得补。如育麟衍庆丹,共20味药,其中以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补脾,脾脏运化正常而无乘水之患;用益智仁、柏子仁以养心生血,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五味子生肾水益相火,君相安位。加天门冬、麦门冬以润肺,母脏得养子脏精气得充,另入酸枣仁以养肝血。又如种子仙酒以熟地黄为君,大补肾中精血,合生地黄以滋肺肾之阴;同时加天门冬、麦门冬以养肺阴,另加胡桃肉以补益肺肾,金水相生;龙眼肉、茯神健脾宁心安神,砂仁和陈皮行气健脾,当归、枸杞子活血补血,滋补肝肾。以上二方均为五脏同补之方,在组方上均遵守心肾、肺肾、脾肾同调的原则。心肾、肺肾、脾肾三种关系中,汪启贤尤其注重心肾关系,其认为补肾须兼顾补心,“种子诸方主于补心肾”“心火一动,则相火翕然从之。相火既动,则天君亦瞀扰而不宁矣”,故其提出“是以心肾有相须之意,善摄生者有交养之方”。再如,螽斯坎离大补丸,方中熟地黄补肾中元气,生心血;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山茱萸、枸杞子补肾秘精,鹿角胶、鹿角霜同肉苁蓉、菟丝子助阳固精;山药、人参补中益气;天门冬、麦门冬清心润肺,五味子同敛肺金而滋化肾水,合酸枣仁可养肝阴;茯神、远志沟通心肾,龟板、黄柏滋阴降火与牛膝引诸药下行入肾,朱砂镇定心火而随诸药下行。本方“不独广嗣,凡人少精神,多惊悸,怔忡健忘,遗精滑泄,阳痿阴虚,盗汗劳热,目昏耳鸣,头眩,腰膝酸疼等症无有不效验也。”[3]14-15

汪启贤对时医不善辨证而专用热药补肾的做法予以批评,他认为热药暖肾非真正虚寒者不可。又对时医不加辨证,盲目追求“秘授奇方”“执一治万”进行抨击,提出须察其症状通变,辨证用药则病可必除,精可自足[3]2-3。

2.3.2 竹破竹补的组方原则 在组方上,汪启贤继承了内丹家“竹破竹补”的思想。《添油接命金丹大道》云:“竹破竹补,人损人还;以元补元,以本复本。精气衰以精气补,元神耗则以元神还,不得不假此同类之先天以栽培。”[9]1-2汪启贤以服食验方补益精气神,在用药上尤其重视用血肉有情之品来大补精血。

《广嗣秘诀验方》全书42内服方中有20余首方中使用了包括紫河车、鹿胎、鹿角霜等20余种动物药,如螽斯衍庆大培丹、种子鱼鳔丸、育麟煎方。在制剂方面,《广嗣秘诀验方》可见以黑驴肾、犬肾熬膏糊丸的记载。药物炮制上,《广嗣秘诀验方》记载用人乳炮制生地黄、茯苓、茯神等药物,如茯苓浸泡“以重出一倍为佳”。《备急千金要方》认为乳汁“主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11],《摄生总论》接命丹中用人乳二杯和匀诸药,谓之“补虚生血延寿,以人补人之妙法”[12]。

3 小结

汪启贤《广嗣秘诀验方》在广嗣论方面有独到见解,提倡用服药与内炼修养结合的方式治疗不孕不育的疾病,其组方用药主张肺、脾、肾等兼顾,尤其注重交通心肾,并以内丹学“竹破竹补”观指导用药。《广嗣秘诀验方》所记载的种子鱼鳔丸、五子衍宗丸、螽斯坎离大补丸、广嗣延龄至宝丹等至今仍为临床效验名方,其所倡导的内炼调神与服食草木药并用治疗不孕不育类疾病的方法值得现代临床医生的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精气验方秘诀
快乐的秘诀
常用中药验方
理发不怕痒的秘诀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100分秘诀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
“网球肘”的外治验方
鲁迅先生与民间验方
保养精气,节欲防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