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园黑刺粉虱生物生态学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2-11-27 19:49蒲德强罗怀海肖科军彭应力陈河竹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若虫天敌成虫

蒲德强,刘 毅,徐 翔,尹 勇,罗怀海,肖科军,彭应力,陈河竹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都 61004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隶属半翅目粉虱科,又称桔刺粉虱、刺粉虱,是茶园中普遍发生且危害较重的一种害虫[1]。该虫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茶叶外,还可为害柑桔、葡萄、枇杷等多种果树。在国外,黑刺粉虱广泛分布于印度、日本、美国、墨西哥、毛里求斯、菲律宾等国家。在国内,四川、安徽、湖北、广东、江苏、江西、台湾、广西、贵州、浙江、湖南、海南等地均有发生。该虫喜产卵于寄主叶片背面,若虫直接吸食植物汁液,产生大量蜜露诱发煤污病,阻碍植物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叶片发黄、脱落。黑刺粉虱年发生世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栖息环境隐蔽,若虫体表附蜡质层,发育周期短,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严重加大了防治的难度[2]。由于田间不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害虫抗药性增强及再次爆发等问题频发。为了保障环境安全、农药低残留、高品质的茶叶生产需要,积极探索茶园黑刺粉虱安全高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意义重大。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黑刺粉虱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为广大茶园、茶农提供参考。

1 黑刺粉虱生物生态学

1.1 形态学特征

卵:长0.20~0.30mm,宽0.10~0.15mm,椭圆形,略弯呈芒果状或香蕉形,基部有短柄粘于叶背倒悬,早期乳白色,渐变淡黄,孵化前转为暗紫褐色。

若虫:共分为4龄,体型椭圆扁平,背中隆起,体色由乳黄白色逐渐变黑,后期虫体周缘附着白蜡。1龄若虫,体长约0.25~0.35mm,体背有两条微弯白蜡线,具有浅色刺毛6根。2龄体长约0.50mm,虫体漆黑,胸部分节不明显,腹部分节明显,四周附有白蜡线,背有长短刺毛9~10对。3龄体长0.6~0.70mm,体黑有光泽,白腊圈加宽,背上黑刺毛增加至13~14对。4龄若虫近似3龄,体长约0.78~1.29mm,体背附着2个重叠的三角形若虫蜕皮壳。

蛹:呈圆形或椭圆形,长约1.00~1.20mm,宽0.70~0.75mm,体色漆黑有光泽,边缘成锯齿状,具多黑刺。四周有白色蜡圈,体背隆起,头胸有刺9对,腹部10对,周围亚缘有10~11对。

成虫:体长0.90~1.40mm,翅长2.00~3.40mm。雌虫,橙黄色,复眼红色,前翅紫褐色,周缘7个白斑,后翅淡褐色无斑纹,体表薄覆白色蜡粉,腹末节有细毛,触角第1节最短。雄虫体较小,前翅有7个不规则白斑,后翅淡紫褐色,胸背有黑斑,触角第4节最短[3]。

1.2 四川地区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特点

黑刺粉虱在我国的年发生代数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息息相关,由北向南逐渐增加,且有明显世代重叠现象。该害虫在四川各茶园发生代数约为4~5代,但发生规律略有不同,其中在宜宾市筠连、高县等地茶园,黑刺粉虱1年发生4代,第1代盛期为4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2代为6月上旬至9月上旬,第3代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第4代为9月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4]。川西地区低山茶区4月上、中旬开始第1代成虫羽化,4月下旬至5月初为羽化盛期,高山茶区羽化盛期随海拔增高而推后[5]。四川盆周的丘陵和低山茶区,第1代幼虫的盛发期在5月中、下旬,正是夏茶采摘旺季。第2、3、4代幼虫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前后盛孵[6]。川北地区旺苍县年发生世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部分地区高达7代[2]。

2 绿色防控技术

2.1 建立生态茶园,提高茶园抗虫能力

在茶园行间及周缘空闲地带种植花期较长、吸引天敌和保水肥田较佳的蜜源植物如白花三叶草、木春菊等植物,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育生长的生态环境,提高益虫比,吸引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昆虫,从而降低病虫发生基数,提高茶园自我调控能力,减少茶园用药量。蜜源植物在天敌昆虫的中间寄主和补充营养方面是非常必要的,部分天敌昆虫羽化后需吸取花蜜进行补充营养,然后寻觅寄主进行繁殖。另外,积极探索复合立体生态茶园模式,如“茶+间作作物”的立体种养模式,对茶园病虫草害高效控制具有积极作用[7]。

2.2 采用农业措施,降低害虫虫口基数

通过结合各种农事操作和栽培方式,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田间环境,遏制害虫的数量。由于黑刺粉虱趋阴喜湿,常聚集于阴坡、低洼和避光茶园的特点,采取如下防治措施。一是修剪清园:在当年12月至翌年1月份进行修剪,剪去老化主枝、病虫枯枝,保持茶园通风透光,抑制黑刺粉虱种群。二是合理采摘:及时多次采摘,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其生存繁衍场所。三是水肥管理:培育健壮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四是去除寄主植物:去除茶园柑橘、柚子、柠檬等芸香科黑刺粉虱寄生植物,以减少其越冬场所,降低害虫数量[8]。

2.3 及时监测诱杀,提高防控处理效果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利用黑刺粉虱的趋黄、趋光和趋化等特性,结合现代远程监测系统,4月在田间设立监测点,及时把控害虫种群的动态信息,提前做好防治措施,在害虫爆发前遏止种群数量。此外,利用黑刺粉虱的趋黄特性诱杀部分害虫,从春季开始在田间悬挂粘虫黄板,悬挂15~20张/667m2,每隔 30~40d更换1次,还可以诱集同期发生的茶蚜、小贯小绿叶蝉等害虫[7]。利用茶园害虫的趋光性,安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每2.67~3.33hm2安装1盏杀虫灯,灯离地面1.5~2m左右。开灯时间从5月病虫为害起至9月底,每天20:00~2:00。应用黑刺粉虱成虫信息素诱捕剂,5~9月在茶园按悬挂3~4个/667m2性诱剂装置诱杀害虫,诱捕器下端距茶树顶叶5~10cm,20~30日更换1次诱芯。

2.4 生物防治

2.4.1 天敌资源防治害虫 黑刺粉虱天敌种类较多, 寄生性天敌昆虫包括刺粉虱黑蜂(Amitushesperidum)、 长角广腹细蜂(Amituslongicornis)、黄盾恩蚜小蜂(Prospaltellasmithi)[1,9-10]等有16种。在福建柑桔园越冬季,被寄生的黑刺粉虱比例高达88.9%,极大程度降低了次年虫源基数,对田间防治害虫具有重要作用。在5~9月期间,第1、2、3代黑刺粉虱中的寄生率为73.9%~76.9%,对控制黑刺粉虱的周年发生与消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寄生蜂主要通过寄生黑刺粉虱幼虫或蛹越冬,雌蛹内有寄生蜂幼虫或蛹2~3头,而雄蛹个体小,一般只有1头寄生蜂,且不少寄生蜂成虫也可越冬[1]。寄生蜂强劲的越冬能力,是其有效控制害虫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捕食性天敌中,主要包括蜘蛛和天敌昆虫两大类。其中蜘蛛约有20余种,种群数量大,行动快速,而且耐饥寒、寿命长、繁殖力强,若能合理的保护利用,等同在茶园给黑刺粉虱布下了“天罗地网”[12]。可以把稻草、麦杆、玉米秆等等干草放在茶园附近,待蜘蛛进入后,将干草移人园内引入蜘蛛。捕食性天敌昆虫主要包括鞘翅目、脉翅目、双翅目等昆虫,龟纹瓢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等对黑刺粉虱的捕食效果比较突出[9-10,13-14],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喜食粉虱卵,也能捕食粉虱若虫和初羽化成虫[1]。瓢虫成虫和幼虫在茶丛内外搜索,尤其是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大量出现,其种群数量高峰与粉虱越冬代成虫大量羽化相吻合,因此对黑刺粉虱的控制作用非常显著[10]。草蛉也是黑刺粉虱的重要天敌,大草岭、中华草岭、八斑绢草蛉等可以对其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主要以幼虫和成虫捕食粉虱,捕食量大,控制效果明显[15]。

此外,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对黑刺粉虱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效果。如蜡蚧轮枝菌、韦伯虫座孢、扁座壳孢、粉虱拟青霉和枝孢霉等[11]。茶园喷施粉虱拟青霉后,防治效果可持续2年左右,害虫被侵染后,体色呈桔红色,僵化黏附于叶背,产生的孢子还可继续侵染周围的粉虱。

2.4.2 生物农药防治害虫 黑刺粉虱数量达到化学防治指标时,可以采用生物农药处理,根据江西[16]和福建[17]等地的经验,结合四川地区黑翅粉虱的发生情况,当害虫数量达到平均2头/叶时,可以采用苦参碱、印楝素、藜芦碱、除虫菊素、桉油精等植物源农药防治。

2.5 化学防治

当虫口密度数量达到平均6头/叶以上时,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手段可作为应急处理措施。可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联苯菊酯[18]、虫螨腈、茚虫威、噻嗪酮、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吡丙醚等化学农药[2]。为避免产生害虫抗药性问题,应注意合理轮换交替使用,选择推荐浓度,不可随意增加浓度和施用次数。根据害虫栖居特性,喷药时注意叶背也要喷施,全面覆盖害虫的生存环境。

猜你喜欢
若虫天敌成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环斑猛猎蝽对烟蚜若虫的捕食作用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碰到天敌女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