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早期诊断与防治探讨

2022-11-27 11:31黄忠群
畜禽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疫病养殖场养殖户

黄忠群

(玉屏侗族自治县畜牧渔业发展中心,贵州 玉屏 554000)

0 引言

动物疫病主要是由致病性病原所诱发的疾病,具体包含病毒、真菌、支原体及细菌等。动物疫病传播速度较快,传染能力较强,且危害较大,对动物及人类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早期诊断、防治,可预防动物疫病的传播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血清学检查、动物观察及微生物培养诊断等方式,科学检出疫病且针对性治疗。但是结合当前动物养殖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畜牧养殖以散养方式为主,养殖户的疫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在动物出现疫病的情况下,难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这就导致无法控制动物疫病防治的时机与效果。科学养殖才能够确保动物健康,应加强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视程度,为食品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

1.1 动物疫病监测

动物疫病监测主要是通过有效的疫情监测方式,让动物养殖处于无疫病的状态,进而带动区域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为此,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掌握地区动物养殖的规模、养殖数量、常见疫病类型与特征等,加强与养殖户的沟通。一旦发生动物疫病,养殖户需要马上上报疫情,由基层畜牧疫病管理人员进行快速诊断,合理处理患病动物。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总结适合地区应用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方式。强化养殖场内、外部的卫生消毒管理,定期组织开展防疫检查。

1.2 基础设施建设

基层畜牧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与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密切相关,需要确保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充足,来为防疫工作提供环境支撑。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期间,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地区范围内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如动物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状态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等,主动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专项资金,为动物疫病的诊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1.3 常规疫病防控

新型传染性疾病的输入风险较大,且具有突发性、混合性等特征,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日常动物养殖期间,需要对动物定期实施健康体检,明确其抗体指标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各类潜在传染性疾病等。如果检出了传染性疾病,则需要在掌握致病菌的基础上,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对于重大疾病,则需要立刻扑杀患病动物且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动物疫病的特征

2.1 发病率高

受到季节变化、气候多变等因素的影响,昼夜温差较大,动物生理适应能力跟不上季节的变化,则容易出现动物疫病[1]。此状态下,动物疫病发生率较高,比如禽流感、猪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的动物疫病。据统计,近几年,动物疫病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

2.2 传播速度较快

动物疫病多由于致病性病原感染所造成,当动物被感染,病原体会在其体内快速繁衍,动物出现感染性症状,且会快速传染给其他动物[2]。被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通过粪便、呼吸或者唾液等形式传播疾病。在未及时检出且处理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整个养殖场的动物健康。

2.3 危害范围较广

动物疫病的感染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则其危害范围越广,造成的经济损失越高。动物疫病的发生与病原毒性相关,强毒感染情况下,潜伏时间较短,动物发病速度较快,传播速度更快,一般治疗的时间较短,死亡率较高,造成的危害范围也越广[3]。

3 动物疫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3.1 全面观察

很多动物在感染疫病的情况下,早期症状不显著,可能会被忽视,这就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且可能会快速传染给其他动物,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4]。早期诊断可及时发现动物疫病,提升动物疫病的检出率与治疗的有效率。患病的动物虽然看似健康,但是依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

动物疫病的早期观察,可以根据“先静后动”“先群体后个体”的原则开展。首先在静态观察方面,需要注意在检查前尽量不要惊扰动物,坚持由远及近的原则,先远距离观察动物,再慢慢靠近动物观察,注意观察动物静态下的行为表现,呼吸频次、站卧形态、精神状态,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等。一些动物患病阶段眼角可能有泪斑,全身脏乱等。养殖人员需要每日留心观察,对存在异常表现的动物进行重点观察、记录,尽早发现疫病并进行处理。其次是动态观察,让动物适当活动。在动态状态下观察其行为举止、身体体征的变化情况等,将其与正常动物进行对比,识别其异常特征。在对患病动物观察期间,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对其体温、气味、呼吸频率及肤色等进行细致检查,留意观察口、鼻、眼等部位是否有分泌物,喂食饲料后的表现等。

3.2 深入调查

动物疫病的早期诊断,需要在全面、细致观察动物的基础上,对附近疫情情况、养殖场情况等进行深入调查。首先,调查附近疫情,需要对养殖场附近的环境、疫病情况等进行细致分析,进而为疫病诊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以禽流感为例,多种鸟类、家禽等均可能会被感染,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眼结膜传播,在季节交换的时期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要对附近其他动物状态进行调查,全面消毒清洁养殖场。如果未及时控制,则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病毒传播的情况。

深入了解附近气候环境,调查病畜的免疫接种情况,咨询养殖人员病畜的基本信息。比如近年来附近是否出现过类似病例,应用的诊疗情况等。寻找相关参考资料,分析疫病发生的相关规律,为动物疫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科学参考依据。

对养殖现场进行调查,明确掌握动物的品种类型、养殖数量、进食情况及疫苗接种情况等。细致了解动物发病时的临床症状,患病时间及养殖场的消毒情况,日常饲喂习惯等。主动询问用药后的症状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后续进一步诊断与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3.3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的方式主要包含血清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动物早期患病,其体内的免疫细胞状态会呈现显著变化。通过身体免疫系统检查的方式,可快速了解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情况。体液免疫会形成少量抗体,抗体通过血液分离,以酶联免疫吸附法、红细胞凝集法等血清学方法检测,及时检出抗体,判断动物是否感染疫病。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多用于检查动物体内的病原,在动物疫病感染的早期,通常致病原会在靶器官部位,通过提取靶器官病灶组织的方式检测,可检出疫病。以疑似病原的引物扩增核酸,若结果显示为阳性,则表示具有目标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准确度较高,检测速度较快,且能够快速检出具有亚型特点的病原菌。

3.4 微生物培养

微生物培养的方式主要适合于细菌、放线菌或者真菌等病原的检查,很多养殖场内每天均会有动物死亡,且死亡的动物身上多包含病原微生物。在消毒清洁处理新鲜的动物尸体后,可以实施无菌解剖处理,切除部分病灶组织,在无菌状态下培养且鉴别培养基。若显示出特征性菌落,染色镜化与生化检测的结果显示是致病原感染,则需要对整体动物养殖场清洁、消毒及药物预防处理。

4 动物疫病的早期防治措施

4.1 加强宣传引导,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很多基层地区养殖户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疫病自主观察、检出及防控能力不足,造成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以口蹄疫病为例,该病是动物养殖期间常见的疫病,可侵害多种动物,其中牛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猪、羊等。患病的动物可通过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播病毒,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的形式均可能会被感染。口蹄疫没有明确的季节性特征,但是冬季、春季的发生率较高,易于出现疫病大流行的情况,大量动物患病,危害范围较广,会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同时,动物疫病的发生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很多病原无绝对的种属差异。若养殖户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则无法及时发现疫病,致使疫病传播与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宣讲,深入到养殖户基层群体中宣传指导。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开展,一是监督执法部门。需要在养殖场、动物交易市场等场所,积极开展法律知识、防治知识讲解活动等,介绍相关处罚方式。此外,结合地区动物疫病的常见特征,讲解日常检查、防护的方式等。粘贴各类通告、标识,发放科学养殖知识手册等。二是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以及网络等新媒体形式的应用,宣传动物疫病早期防治的相关科学知识。以视频的形式介绍动物疫病传播的危害,不达标肉制品的危害等,全面提升养殖户的规范养殖意识,降低动物相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率。

动物疫病的早期防治能力,与基层畜牧管理部门、兽医等专业能力密切关联。畜牧业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动物疫病管理的重视程度,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比如通过适当提高薪资待遇、福利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以多样化的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给予能力较强的人才更多学习、薪资提高及晋升机会,打造高专业性、高职业素养的畜牧管理人才团队。

4.2 完善基础设施,注重风险预警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是对于基层地区而言,更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力度,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的检查工作。学习、观察发达地区动物防疫建设的情况,引入先进的检验、检疫设施,及时且准确检出动物疫病。同时还可以通过构建动物防疫动态监控体系的方式,全面调查基层动物养殖的情况,检查疫病的流行现状,建立动物防疫档案,重点做好不同季节、时期的动物防疫工作。

动物疫病的早期预警能够及时发现、早期处理疫病,使动物疫病控制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可以构建完善的监控预警网络,主动监测、自动预警,发挥各方力量,科学评估疫病的情况,准确把握疫病发展的规律。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快速整合、处理各类数据,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协作,提升动物疫病处置的效率与质量。比如可以构建动物疫情快速检测与远程实时预警检测的云平台,主要包含检测管理、数据统计及综合查询等模块。云平台可以根据地图范围,构建一级监测点、二级监测点等,在地图中清晰标注位置、负责人员信息等。根据疫情防控的情况与需求,绘制动物疫病疫区、感染区域等,提高病原学检测能力、鉴别诊断能力,加强体系内外实验室的协同管理,实现实时数据监测与远程处理,以协同高效状态服务于实验室诊断网络体系。

4.3 落实防控制度,明确责任主体

动物早期防疫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落实各类管理制度,配合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的政策,做好免疫效果监测工作。同时需要提升疫情报告的质量,丰富疫病监测的数据来源[5]。动物疫病监测需要与临床兽医、动物诊疗等机构合作,在协调作用方式下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提升动物疫病报告系统的覆盖率,强化监测预警的效果[6]。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动物疫病应急管理制度、组织体系,做好应急值班工作,便于在发现动物疫病的情况下快速处理,落实各类防控制度。坚持不懈地做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根据具体的动物疫病管理制度、要求等开展工作,明确不同人员的具体责任、动物疫病发生后各主体的责任等。比如落实养殖户的责任,动物防疫检测人员、信息上报人员的责任等,强化每一位工作人员及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尽可能提升动物防疫管理的整体质量。

4.4 科学防治疫病,避免疫病传播

动物养殖期间,需要确保环境卫生、清洁,科学配置饲料,避免动物进食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水[7]。养殖场保持通风,定期全面消毒,进出养殖场的人员需要全身消毒,尽可能降低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若动物被检出具有特征性的病原,则需要马上实施针对性治疗。

若病原是病毒,则可以对养殖场内动物采用黄芪多糖口服液、电解多维、鱼肝油及VC等口服治疗,增强动物的免疫力,降低其患病概率[8]。或者也可以应用生化制品肌肉注射治疗,比如蛋黄抗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能够对病毒产生抵抗作用。若病原是真菌、细菌、支原体等,则可以通过饲喂抗生素的方式预防感染,比如应用头孢噻呋、复方阿莫西林及替米考星等。

对于症状相似的病要注意区分,对症治疗。如猪水疱病与猪口蹄疫的症状与病理变化比较相似,需要细致观察猪蹄部、鼻端、乳头附近皮肤状态及腹部情况等。猪水疱病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对环境和酸性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是病毒不耐热,在60℃下2~10 min则可灭活,低温下能长时间保存。病毒对乙醚、氯仿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在3%氢氧化钠溶液33℃下,24 h可清除病毒,1%过氧乙酸经60 min可清除病毒。在发现猪出现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可通过临床诊断、细胞培养及血清学诊断等方式判断疾病。针对患病猪,可在水疱破后用0.1%高锰酸钾清洗,涂抹碘甘油,数日后可治愈。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主剂的复方含氯制品,比如抗毒威、强力消毒灵等,也能发挥较好的药物治疗作用。

5 结语

做好动物疫病早期诊断与防治,有利于早期发现、控制疫病,确保动物安全,尽可能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需要全面提高疫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视程度,从管理制度、专业人才、监测体系等多个方面入手,为构建良好的动物疫病诊疗环境提供支撑,科学有效地开展动物防疫工作,可保障动物疫病早发现、早治疗,推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疫病养殖场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蛋鸡养殖户这回该笑了 三季度蛋价有望涨至年内高点
10天陡跌10元/斤!上海封控致市场走量锐减2/3,超半数养殖户盈利难
口碑制胜!龙感湖十多万亩龙虾塘,看养殖户认准了谁?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