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加强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

2022-11-27 06:30王敏婕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
品牌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管理者精细化融资

文/王敏婕(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

根据财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2021年我国国企单位营业总收入额为63.28677万亿元,GDP为101.5986万亿元,占据我国经济总量62.29%。因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故此加强国企内控管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途径,理应依据国企单位运营特征,编制科学的内控管理计划,确保国企单位释放经济活力,为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给予助力。

一、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必要性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对企业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之所以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成果,是为了有效维护国有经济安全。汇总多项工作成果,关于加强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可以体现在下列三点:

(1)抵御经济危机,国有企业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营销活动,都会产生巨大现金流,无论是回款还是投资过程中,未能及时控制财务风险,或是未能从内部强化管理成效,均会引起经济危机的产生。为了确保国企免遭经济危机的侵害,影响自身利润率和发展前景,应当实现内控管理的强化操作,合理防范财务风险。

(2)践行战略目标,国企在运营期间,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目标。而加强内控管理,针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管理,能够有效促成战略目标,使之在长远发展中拥有夯实的经济基础,而且还能在管理中及时发现潜在隐患,经过改进后方可保障国企经济的稳步运行。

(3)提高效益水平,国有企业泛指政府出资建设的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常受政策变动影响,致使自身经济运营受到干扰。此时,若能注重内控管理,严控财务风险,能够适当节约投入成本,继而提高自身的效益水平。此外,内控管理同财务风险防范两者具备紧密关系,通过内控管理措施,可以使财务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下,而后保证国企在投资项目上及早获取回报利润,促进国企的良性运作[1]。

二、国企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国企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些许成就,并且重视度已经有所提高,但就当下实际工作成果进行细致分析,仍然存在部分不足之处,要求国企负责人及时予以改进,确保国企的经济实力与竞争优势均能得以增强。

(1)内控管理意识薄弱。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多关注经济利润,导致在管理层面上,未能产生完善的内控管理思维,甚至在制定的内控管理制度上,多受管理意识的影响,导致其形式化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源于管理者对内控管理事宜的认知度不高。另一方面在于把控财务风险时多采用事后处理思想,致使国企遭受发展阻力。

(2)财务风险管理不全面。在内控管理中多注重人资管理,而且未能及时调整员工岗位,致使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受人为因素影响产生财务风险,如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如此必然在片面的管理下降低内控管理水平。

(3)缺乏管理监督机制。实际上,不管是内控管理还是财务风险防范,都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监督,但当前缺少有力度的监督机制。

(4)投资风险评估不到位。国企在选定投资项目时,应当对回报率以及投资行为的风险性进行预判,然而现下对于投资项目产生的风险情况未能做好评估工作,造成国企受投资项目的影响,对资金量与利润率及其信誉度带来了负面影响[2]。

基于此,应围绕上述问题提出与国企现有发展要求相契合的实践举措,借此改善国企运营效果,为国企的优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国企强化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

(一)渗透精细化管理意识

国企单位针对内控管理与财务管理事项进行有效强化,应当进一步渗透精细化管理意识。以往因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意识,或是关注度不高,导致内控管理迟迟达不到预期成效。而今应当加强精细化管理思想的推进,确保管理者善用新理念,重新树立全新的内控管理思想,以此督促管理者深入开展内控管理工作,保障国企的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通过内控管理保持内部运营稳定性时,应当在精细化管理理念主导下,培育管理者的精细化管理意识。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是指针对内控管理工作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对企业部门岗位进行清晰分工。其一,于领导决策层人员,应当督促管理者在日常开展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工作时,做到“事无巨细”,并对每一笔账目做到全方位核查,以此避免因错账、假账问题,导致国企遭受财务风险,降低国企效益水平。尤其是审计部门经理以及财务总监、部门主管等,这些承担着决策职责的领导,应当作为内控管理重点对象。对部门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精细化监管,保证在精细化意识指引下,可以获得更可靠的管理成果;其二,对于管理意识的渗透,应当通过绩效考核与管理培训的方式,为管理者传递精细化管理知识,使其在今后的内控管理工作中,能够学会利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对待财务管理工作。而且也要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表扬;其三,在精细化管理意识引领下,还可以选择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内控管理平台。若能积极搭配管理平台处理各项事宜,亦可更细微地发现财务风险,而后借助风险预测信息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维护国企内部经济发展平衡度。常用内控管理软件多有CRM、ERP、PDM等,经过内控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即可实现精细化管理意识的深入传播,确保管理者在精细化内控管理下取得预期成果。

(二)推行全过程管理模式

国企一旦遭受财务风险,将对其后期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以往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常忽视财务风险预测的重要性,甚至未能及时对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多以财务总结为基础,这就导致在国企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时,无法提前掌控财务风险,长此以往,势必限制国企稳定的发展秩序。故此要求管理者应当有效推行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中,均能在全过程管理模式指导下扩大管理范围。

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实施全过程管理时,以国企融资项目为例,管理者应先行按照融资前、融资时、融资后的顺序,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融资前应当对市场融资环境进行全面调查,而且也要深度掌握当前企业融资政策的要点,之后还要对融资项目中的融资方资信予以审核,准确记录当前企业内部资源资金的流向情况。此外,还应当采用融资方案公开管理的方式,就此降低因内部人员徇私,导致国企单位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待融资计划制定完成后,应当限制融资决策更改权限的分配,不允许管理者擅用职权肆意更改现已执行的融资方案。如若在融资中发现问题,应立即召开讨论会予以修正,严格控制融资风险。而在融资后也要对融资项目进度进行合理监督,最终实现管理者对融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整体产生的内控管理成效更突出[3]。

而在财务风险管理中采用全过程管理模式防范财务风险期间,国企常见的财务风险多包含经营不善、预算失误等。特别是在以往实施的经营承包制干预下,很难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客观监管。此时,若能以全过程财务管理措施应对财务风险,既可帮助国企妥善处理负债问题,也能对信誉度的提高产生促进效用。即财务部门也要在经营决策中占有话语权,而且为财务部门设定统一的核算标准,并且还应当尽量摆脱负债经营风险的束缚,对内部成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严格约束,进而在全过程管理中减少国企先期投入成本,为国企效益的好转创造有利条件。

(三)明晰内控管理重点

国企内控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只有提升执行力,才能保证管理制度发挥出显著效用。随着国企在国内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日益显现,还应当从风险防范视角,严控国企成本,以期在有效管理中保持国企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往常通过颁布各项管理规定的方式改善管理现状,而今为了实现国企资金的合理利用,还应当确定内控管理重点,继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操作。具体可采用下列两项举措优化财务风险防范效果:

第一,加强财务部内部监督。对于从事财务工作的财会人员,管理者应当对其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全面监督,而且要设置奖惩制度,一旦出现重大失误或者违规行为,应立即给予处罚,甚至可以利用内部通报的方式,引起其他人员的警示。另外,管理者也要对国企项目每一笔资金流向产生的收支数据进行有效评估,若实报结果出现问题,应查明引起数据失真的具体原因,而后对内部人员的预算、核算工作成果的准确度加以审核,保证每名财会人员都能按照单位规定如实完成财务任务。同时,还可以新增监督岗位,在监督员的辅助下,对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予以监督,最终在强有力的财务监督措施助力下,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有效性[4]。

第二,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管理重要内容,通过对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督,可以积极应对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通常包含内在风险与外在风险。其中内在风险的出现会加剧国企经济受损风险。所以,针对内部审计事宜进行强化管理,是当前管理者创新内控管理工作的关键依托。在内部审计阶段,应当制定细化的管理规范,将权限管理纳入内审监督范畴内。参照某国企单位制定的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在其权限条目中,明确规定内控管理中关于内审权限,应当及时对毁弃会计凭证以及转移会计报表进行封存,而且对于组织审计工作的人员,需要追究责任,及时纠正违规经济活动等,而后根据内审管理标准,确保经过内审管理后,国企能够切实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对于职权的划分也要有方向性的确认,无论是处罚权还是管理权都应当对其职权履行规范性进行客观监督,削弱因人为因素对国企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提升投资评估能力

国企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常规运营活动外,还包含各种投资项目,要想保证在投资行为中获利,理应提升投资评估能力,切实把控投资风险,这样才能为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便捷条件。

一方面,应当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了解当前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并根据预警结果判断当前项目的投资潜能,及时筛选出高风险投资项目。所谓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除了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引入先进的管理软件外,还可以依托现代统计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在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辅助下,获取可靠的风险评估结果。若不能有效把控投资风险,可以适当转移投资目标。在财务风险评估中,可以利用年度安全系数、计划完成度以及计划时间完成率等多项指标评估财务风险。以年度安全系数为例,管理者应当先行计算出预算资金收支差额,而后求取预算收支差额与期间需偿还负债的比率,一旦此项指标过高,即可代表该项目的投资风险较低,反之表明当前企业内部资金运作很难支撑此项投资项目,应当重新选定可投项目,以免在投资后导致国企内部可用资金不足,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成效[5]。

另一方面,应当锻炼财务管理者和内控管理者的风险评估能力。只有管理者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从多个层面及时准确地辨明风险因素,才能指引各部门员工按部就班地履行岗位职责。在投资评估中,既要对投资风险做出合理判断,又要对投资所需资金的范围予以确定,避免投资项目的建设引发国企经济危机。为了促使管理者在内部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上表现出主动性,还需要利用业务培训的形式,引导管理者有秩序地依托国企现有发展成果确定财务风险,以期在完善管理制度、界定管理职责等举措落实中,增加财务风险防范的针对性,有利于国企凭借较高的内控管理水平,应对财务风险。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保持国企经济水平的稳定性,使其在国内经济发展中充分展现重要职能,应从精细化管理意识、全过程管理模式、成本控制流程、投资评估能力等方面着手,以期在全面管理下能够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合理规避财务风险。同时,在国企创新改革中也要把控好管理重点,引领国企及早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管理者精细化融资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融资
融资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