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变与创新

2022-11-27 06:22陈盈盈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消费者人才

洪 莹,陈盈盈

(1.南昌交通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2.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学科部,江西 共青城 332020)

一、引言

文化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其目标在于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涵盖文化创作与销售。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逐步加大,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全新局势。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效率及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产业发展需转变和创新,摆脱传统模式的弊端,借助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提升发展水平。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可获得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技术,也可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在产业内容、发展方式及创新场域等层面实现转变,将文化产业推向智能化、多元化及融合化发展方向,在更贴近时代发展特征及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创新。但在当前阶段,文化产业有效借助互联网理念及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创新面临一系列困境。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推进文化产业创新是一项重要策略,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总体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所以,国家、政府及企业应高度关注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变化,探究当前创新面临阻碍的原因,积极探寻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全面促进文化产业创新的高质量推进。

二、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变方向

互联网时代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借助新型发展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支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途径等层面可实现创新发展,朝着智能化、多元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一)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可实现智能化发展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可为文化产业使用,文化产业发展可获得全新的理念支撑。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文化产业可实现智能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发展效率,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首先,在互联网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文化产业可将自身发展空间更深入地融入互联网空间,相关产品种类更为多样,文化产业发展形式更为丰富,文化产业智能化发展获得有效基础。其次,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文化产业链条可实现更为顺畅及精准化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文化企业可精准定位消费者文化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在数据资源库中为消费者制定匹配的文化产品,实现精准推送,达到文化产业发展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占据重要地位,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展现出新特征。最后,在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全新的局势,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2]。互联网不仅引发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对文化产业外部环境也带来深刻影响。相关企业只有紧抓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使用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各环节进行创新和调整,才能在适应时代特征的同时保持发展活力,在融入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

(二)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可实现多元化发展

互联网理念及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引发了全新的文化业态,“互联网+文化产业”不仅成为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前进方向,也带动文化产业的结构转变。互联网时代,文化产品种类增多、消费模式丰富,结合产业整体结构变化,文化产业可实现多元化发展。一方面,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为多样的文化产品种类。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产品持续存在并在文化产业链条中占据重要地位。信息技术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全新产品,数字化、信息化内容不断生成并投入文化产业市场,促进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获得文化产品,也可凭借文化产业大数据库的支撑享受更为精准的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呈新的消费特征[3]。同时,以互联网理念和技术为依据的情景体验式消费层出不穷。基于互联网媒体平台,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可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虚拟真实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可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如此,文化产业便可在内容及形式层面实现更现代化的发展,也可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展现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特征,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效率。

(三)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可实现融合化发展

互联网为万物互联融合带来了机遇,“互联网+”使各种产品和各类事物联系在一起。在网络空间内,各类产品流动性加强,速度变快,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产品、数据、信息与人融合至一个系统,万物互联成为现实。基于此,文化产业不仅可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实现融合,还能将文化产品、相关服务与消费者融入系统,展现出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化的发展特征[4]。一方面,互联网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融合化发展方向和机遇。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技术为文化产业的融合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数据等信息,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发展支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5]。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只有进行融合化发展转变,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变化,提升发展水平。互联网时代不仅为文化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其特有的即时性、海量性、多样性等特征也为文化产业发展与转变提出了新要求。文化产业只有进行调整创新,从产业定位、内容资源、人才培养等角度进行转变,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展现其与互联网时代的统一性。

三、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面临的困境

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创新面临全新机遇,也获得了多样化的创新导向。但在当前阶段,文化产业创新仍面临一系列困境,对消费者文化需求把握的不精准、文化资源挖掘的不深入、相关人才的培养不足及保障机制的不健全等,都影响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创新的有效开展。

(一)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呈多元化趋势,文化产业供给缺乏依据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接受信息及产品服务的方式发生较大变化,也表现出较强的多元化特征。再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消费者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更为多样。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创新需要以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为主要导向,需充分尊重消费者在产业链条中的重要地位,以此获取创新依据。但在当前阶段,文化产业主体尚未全面形成尊重消费者多样化文化需求的理念,创新过程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充分把握,导致创新缺乏有效依据,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供需不平衡现象,影响产业发展效果。一方面,部分文化产业主体尚未意识到消费者多元化文化需求对创新带来的导向作用,未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充分调查,导致以需求为基础调整文化产品供给缺乏有效依据,难以支撑创新的开展。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其获取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过程受到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抵制。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日益重要,且被更多人关注,人们在网络生活中越来越重视隐私保护。文化产业主体获取相关信息受到影响,导致以消费者需求为依据开展创新缺乏有效途径[6]。

(二)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缺乏坚实内容支撑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捷化及网络环境准入门槛较低,文化产业内容同质化现象日益凸显,部分企业及主体在创作文化产品及提供服务时多参考现有内容和形式,部分企业甚至直接抄袭、照搬相关产品,引发文化产业的混乱,也导致文化产品及服务呈现同质化趋势,文化产业创新缺乏有效支撑。一方面,部分文化产业主体缺乏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导致文化产品及服务缺乏较深的根基,内容缺乏深刻内涵,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文化体验,与当前时代关注传统文化的特征不相符,成为文化产业创新的阻碍因素。另一方面,部分主体缺乏对现代文化的充分整合,导致文化产品内容呈现同质化现象。千篇一律的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既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也无法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再加上部分企业及机构未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导致文化产业表现出单一化特征,不符合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发展趋势,文化产业创新缺乏必要内容支撑。

(三)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较滞后,落实创新缺乏人才基础

文化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创新离不开人才基础。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面临一定的人才困境,阻碍文化产业创新的有效推进。一方面,由于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创新难以获得人才基础。当前,部分高校及企业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互联网时代,形势变化速度较快,社会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时常发生变化,相对滞后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创新需求,也无法为文化产业主体提供人才支撑,导致文化产业创新进程受阻。另一方面,部分文化企业、机构尚未真正落实产教融合,与高校培养人才尚未形成密切合作,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人才储备,文化产业以高素质人才落实创新缺乏基础。此外,部分文化产业主体尚未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影响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以人才引领创新更是缺乏有效依据。

(四)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制度建设不完善,创新缺乏系统安全保障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为文化产业创新带来技术支撑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安全挑战。政府、监管机构及文化产业主体只有从立法、监管等角度做好安全保护,才能保障文化产业创新的安全推进,展现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但在当前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法律存在不足,尽管国家在持续推进相关立法,也重视对文化产业的保护,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较大困难,立法仍需持续完善。监管部门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程序混乱、监管方式落后等问题,容易造成文化产业发展混乱。再加上文化产业主体参与监管积极性不足,监管制度无法有效解决文化产业发展实际问题,市场存在较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创新缺乏系统安全的保障,影响其创新进程和创新效果。

四、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路径

为有效突破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困境,文化企业及机构应密切合作,深入探究各类阻碍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探寻突破路径,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发展。

(一)精准定位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供需平衡推动高效创新

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创新,要转变“内容为王”的传统生产模式,关注消费者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产品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选用大众生产内容模式,推动供需平衡发展,保持文化产业创新的正确方向,在文化产品及服务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提升创新效果,确保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一方面,文化产业应意识到消费者文化需求对产业发展创新的重要影响,重视消费者文化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相关企业及机构应及时更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转变传统模式下将消费者置于被动接受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地位,在充分了解消费者文化需求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开展创新。相关企业和机构应将重视消费者文化需求理念融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注重企业员工培训,形成重视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为文化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文化产业主体还应意识到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变化,积极提升自身互联网素养,使用信息技术探索消费者需求。相关主体可从消费者网络生活特征入手,发现消费者文化需求及消费习惯,以此为基础构建消费者文化需求数据库,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丰富数据库内容,为创新文化产业奠定坚实的内容基础。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主体应提升文化产品及服务生产的对应性,推动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供需平衡,展现文化产业创新的高效性。为此,相关主体应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精准对接消费者文化需求,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在保持与消费者和谐关系的同时促进文化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既动态掌握需求的变化,又及时依据变化从生产层面做出应对。以文化产业数据库为支撑,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内容创造,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文化需求。推进供需平衡,文化产业主体还应关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联,促成文化产业生产消费一体化进程,在文化产业体系内实现万物互联共享,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高效创新[7]。

(二)优化文化产业发展资源组成,坚实内容基础支撑创新

文化产业主体还应关注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资源组成,从内容层面实现创新,为文化产业从深层次实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提供支撑,促进文化产业的多样化发展。首先,文化产业主体应关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整合,在保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强化文化产业根基,深化文化产业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还展现出巨大的文化熏陶价值,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国都产生重要影响。文化产业创新必须重点关注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对传统文化进行开放式和现代化整合,在保持传统文化民族影响力的同时,以互联网形式进行传播,使传统文化既具备民族的和历史的特征,又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实现相关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的顺利推进,在内容层面助力文化产业创新[8]。其次,文化产业应重视对现代文化的资源重组,力求最大化实现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创新,从多重角度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相关主体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现代化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在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推进个性化定制文化产品的创新,对现有文化服务内容进行变革,开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新业态,对现代化文化资源进行多样化展现,既包含文化产业内部资源,又着眼于外部市场,在互相发展及相互融合中实现文化产业内容的有效创新。如此,基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及对双方的整合,文化产业便可在对接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创新,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水平。

(三)培养文化产业创新优秀人才,强化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推进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只有培养出既具备较强文化产业专业知识能力、又具有较高互联网素质的人才,才能有效落实文化产业创新,激发文化产业创新活力。首先,文化产业主体应加大对产业内人才的培训,组建综合素质较强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相关企业和机构应重视人才培养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内部开展系统培训,确保文化产业工作者具备较强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能系统学习互联网知识和技术,并通过培训转变工作者工作理念,使其真正成长为可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文化产业创新的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促进文化产业逐步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实现创新。其次,文化产业主体应开展与高校、培训机构等的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有效开展,培养创新人才。企业应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并密切与高校、培训机构的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为高校培养文化产业转专业人才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撑,并借助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开展人才储备工作,通过人才定制化培养达到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及完善企业人才队伍组成的目标。最后,文化产业企业与相关机构还应完善针对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既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又激发人才的创造力,提升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文化产业主体可制定一系列人才激励机制,对积极参加企业培训的人才提供补贴及奖金,或对文化产业工作出色、具有较强互联网素质的人才进行适当倾斜,激发人才学习及工作的创造力,形成良好氛围,助力文化产业创新的有效推进[9]。相关主体还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优化文化产业内部人才队伍组成,为后续开展创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发挥高素质人才的效用,引领创新的正确方向,带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有效创新。

(四)完善文化产业创新制度建设,有效监管保障创新安全

针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问题频发影响文化产业创新效果的问题,政府及相关机构应进行密切合作,从完善制度角度入手,创新监管体系,为文化产业创新提供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保障创新的顺利推进,实现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安全发展。首先,立法机构应持续完善立法,为文化产业规范化创新提供保障。立法机构应持续加大保障力度,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等法律的出台,健全文化产业创新政策保障,加强社会整体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结合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为创新提供规范化引领和坚实安全保障,助力文化产业创新的高水平推进[10]。其次,监管机构应逐步明确文化产业市场监管标准、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确保各类文化产业都可得到保护,为文化产业市场提供标准化指引,对相关内容基础、方法形式等进行分类监管。监管机构还应创新监管方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创新过程的监管,及时发现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实际问题,并进行有效应对,既保障文化产业创新的安全有效,又避免发生纠纷影响文化产业的整体和谐[11]。最后,文化产业主体应积极参与相关法律建设及监管机制推进,发挥其主人翁作用,促进相关保护机制及监管体系符合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为产业创新提供保障,实现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的顺利推进,保障文化产业的安全性。

五、结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挑战,文化产业应紧抓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推进创新发展,同时有效应对各类挑战,在保持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可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帮助实现智能化发展、多元化发展及融合化发展,展现出文化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方向。然而文化产业借助互联网实现创新面临的困境也不容忽视,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文化产业同质化、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及文化产业制度尚未完善等,都严重影响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创新的落实。所以,文化产业应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影响,探究各方面问题出现的原因,从精准定位消费者文化需求角度入手,供需平衡引领创新方向,优化文化产业资源组成,奠定创新内容基础,并重视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断强化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在有效监管过程中保障文化产业的创新安全。如此,文化产业便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并展现其特有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消费者人才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知识付费消费者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毛遂自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表彰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