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域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探讨
——以郯城县为例

2022-11-27 05:27刘丹丹郯城县地方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普惠县域金融服务

文/刘丹丹(郯城县地方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自2020年临沂成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以来,其积极探索各种普惠金融有效支持乡村振兴路径,通过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农业、农村等弱势经济体,提供获得性广、成本可负担性强的金融服务,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本文通过对郯城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支持乡村振兴现状进行分析,从县域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方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试点提供更多的思路。

一、县域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现状分析

(一)普惠金融服务供给进一步扩大

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立足于金融服务获得机会公平,重点为各个群体、市场主体等提供可持续、可负担的金融服务,既包括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支付结算等基础性业务,也包括一些保险、投资理财等延伸的金融需求。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服务供给方呈现参与机构多元化、金融产品多样化的特点。近年来,为克服县域金融组织类型单一问题,增加普惠金融服务有效供给,规范发展各类新型地方金融组织,推动地方金融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主体,着力构建层次丰富、覆盖范围广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推进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下沉,充分发挥农商行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作用,目前形成了以农商行、农业银行、村镇银行等网点下沉程度较深的传统银行为主,其他银行、保险机构为辅,政策性银行、保险机构扶持保障,新型地方金融组织、互联网金融主体等进行有效补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了乡村振兴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结合县域经济农村经济体量占比大、市场开发率低的特点,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质是对其各类环节、各类主体提供有效、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配置更多资源回归农村,进一步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因此普惠金融服务需求方在于农户、涉农小微企业等,实质是为农户、涉农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覆盖面更广、层次更丰富的金融资源。结合普惠金融服务需求主体特征,郯城大力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支付环境体系建设,完善线上、线下支付手段,实现县内616个行政村助农取款机具和手机银行业务全覆盖,使居民得以享受更高效、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并且积极引导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主体抓住普惠金融发展契机,积极推进金融服务网点下沉,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民性和覆盖面,做到基础性金融服务不出村。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县域积极与蚂蚁金服合作,通过涉农大数据平台共享,借助蚂蚁金服集团积累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风控能力,提供方便、快捷、普惠的纯数据化信用贷款,助力广大农民群体进行生产发展,进一步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三)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增大

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因农户抵押物不足、金融知识认知程度不高等现实因素,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这就需要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力度,畅通供求通道,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发展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发展重点领域和项目,推动完成临沂“金改试验区”首笔种业安全项目贷款落地;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支持农村种养、特色农业,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郯城农行发放“惠农e贷”,工行发放“农耕贷”,农商行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好书记贷”“党员先锋贷”等信贷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搭建普惠金融银企对接平台,畅通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路径。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建立了郯城县金融管家服务直通车,综合“乡振通”平台,广泛包揽县内金融资源,通过“扫一扫”即时推荐给普惠金融服务需求者,打破传统金融服务实体平台壁垒,降低了融资成本,增强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借助山东乡村振兴板平台,推动乡村振兴涉农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涉农企业提高知名度并解决融资难题,推动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已有1家企业成功在乡村振兴版上挂牌。

二、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

由于乡村普惠金融服务需求者多为农户、涉农企业,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对农村、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资本回报率低。基于控制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考虑,国有商业银行多实行集中制的信贷管理模式,信贷资金的运营、决策管理权。金融产品顶层设计等向市行甚至省级分行集中,县域一般为支行,普惠金融服务主观能动性差,不拥有实质的贷款审批权,并且为降低金融运行成本,其营运目标也偏好大企业、大项目,在信贷管理上存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涉农小微企业资金供给的挤出效应,国有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服务缺乏积极性。以郯城为例,仅农商行、农行、邮储、村镇银行在各乡镇设置网点,其中农商行网点分布最为广泛,县域内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的实际支持力度不平衡,这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短缺,各乡镇差异化明显且从业人员不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同时,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者保险意识不强,农业保险普及率不高,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保险的保障作用;受经济下行压力,以及资本规模约束、内控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新型地方金融组织对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补充作用也受到了制约。

(二)普惠金融服务成本仍然较高

县域农户、涉农企业在信贷方面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农户、涉农小微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散、资本积累有限,具有缺乏抵押品、缺乏系统而严谨的财务记录以及风险不确定等特征,这方面特征决定了信贷需求上“短、小、频、急”的特点;另一方面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为稀释运营成本和风险,也会不同程度地抬高利率,同时由于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营业网点非常少,其他金融机构未在农村设置网点,农村市场缺乏竞争,市场相对垄断决定了农户和涉农小微企业不仅资金可获得性偏低,而且贷款利率议价上能力也较弱,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也普遍较高,同时,部分金融机构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参与性和创新积极性不强,面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特色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足。例如,郯城为银杏之乡,仅县内2家银行围绕县域银杏产业发展开办的以银杏苗木资产为抵押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土地作为农户主要担保物,由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其资源信息登记、资产评估以及市场流转等相关配套条件还不完善,相关财税扶持政策、风险分担机制等配套政策仍存在一些不足,农村信用环境等建设尚未完善,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主体的创新动力,增加了普惠金融服务成本。

(三)农村普惠金融生态相对较差

从当前现状来看,县域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不高,且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由于社会信用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县域农村对金融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农民的金融知识非常匮乏,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良性的信用互动关系也就难以搭建起来。一方面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选择问题突出,具体到一些农户、涉农小微企业信用观念较弱,履约责任心不强,贷款逾期不还,赖账消失的现象比较明显,直接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了农户、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惠金融发展,降低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效能;另一方面作为金融服务供给主体,普惠金融具有普惠共享、收益不稳定的特性,大多数农户从事养殖业或种植业,受到市场和天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收益的稳定性较差,贷款偿还就存在不稳定性,这与企业逐利的本性相悖,这就造成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意愿不足。同时,县域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者素养普遍偏低,这也影响了支农金融机构、支农政策发挥效用,进一步限制了政策性普惠金融功能作用的发挥。

三、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相关思考

(一)推进普惠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党组织对普惠金融主体的领导作用,将党的建设贯彻融入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各个脉络和重点环节,强化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感,在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要挺身而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下沉,在乡镇增加营业网点及配套金融基础设施,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积极引进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主性较强的地方中小金融企业作为农业、涉农企业主要资金来源的作用;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引导更多民间闲置资本,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农商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作用,扎根基层,利用走进村的“金融服务站”等,对接和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深入了解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通过涉农信贷贴息、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涉农贷款奖励指标体系、推进涉农信贷考核奖励机制等,降低运营成本,充分调动普惠金融供给主体的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搭建乡镇金融服务超市平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特别是涉农担保机构的融资增信作用,健全城乡融合的抵押担保体系,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动农村保险扩面增量,提升农业保险水平。

(二)持续加大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引导各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现代种业、智慧农业、高标准农田、特色农业等领域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农村抵质押物创新,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丰富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满足不同主体差异化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围绕农业发展和碳减排工作,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优化绿色信贷服务,扩大绿色信贷投放,创建生态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发挥资本市场对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持作用,统筹和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通过乡村振兴板挂牌、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发展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技+普惠”的运用,数字普惠金融为普惠金融发展瓶颈提供了更多思路,让更多市场主体融入到普惠金融体系当中,因此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信息、资源整合作用、金融科技等,搭建线上、线下平台,为金融空白地区、弱势群体和长尾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

(三)改善乡村普惠金融生态

推动县域相关部门和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加大对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广大的农户、涉农企业,普及金融和信用知识,树立理性的消费投资观念,提升农村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金融知识匮乏等,农村金融消费者维权相对困难,可通过网络平台、投诉电话等,畅通金融相关争议解决渠道,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理权益,营造良性发展生态。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信用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加快建立推广信用档案制度,完善个人与企业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适合农户和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和信用评级体系,加强与其他公共服务部门的合作,加强信用信息的运用,下大力气惩治失信行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营造良好的普惠金融信用环境。在普惠金融推进过程中,市场会出现很多问题,可能无法保证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因此,要强化政府部门监督管理,通过制订出台政策,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补偿或政策性补助,加大涉农、小微企业的贷款考核,适当提高对农户、涉农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建立健全农户、涉农企业尽职免责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和宣传力度,有效控制农村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农村市场。

猜你喜欢
普惠县域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银保监会将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