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2022-11-27 04:34任祝周元王银芳贾超薛瑞楠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技中国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双向科技成果

■文/任祝 周元 王银芳 贾超 薛瑞楠(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京津冀地区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重要创新中心和生产基地,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成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夯实产业创新基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意义,立足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双链”融合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围绕产业链拉动创新链、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从夯实基础研究力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健全互融互联互通机制、打造产业创新生态等四个方面,提出京津冀生物医药“双链”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已成为引育新动能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销售增速已超过全球GDP增速。我国相继制定一系列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宏观规划和产业支持政策,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要达到16万亿,2017年和2018年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促进政策集中出台的两年,政策出台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也乘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之机,三地加强合作,优势互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探索京津冀生物医药“双链”融合发展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及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一、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意义

2020年中央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新命题,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创新性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关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而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实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发展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路径。通过产业链拉动创新链,充分发挥产业链对创新链的带动作用;通过创新链补足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高效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产业链是由原材料、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上下游各生产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条,创新链是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小试中试、产业化等多环节构成的链式结构。创新链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促进产业链升级;产业链是拉动创新链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应用的重要路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也体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二者之间相互促进,螺旋上升。

一是产业链拉动创新链发展。围绕产业链发展需求来创建创新链,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以及产业链发展中遇到断点、痛点、难点问题,都会对创新链发展产生倒逼机制,通过产业链拉动创新链的发展,来解决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切实增强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高地。

二是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发展。通过创新链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原始创新动力,通过技术供给,探索多样化的产业应用场景,全方位赋能产业链发展,布局科技含量高、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三是“双链”融合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双链”双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拉动和赋能作用,着力打造具有数字化、智能化、自主可控等特征的产业链现代化体系,大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双链”双向融合发展,促进了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拓展,优化产业链结构布局,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有助于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京津冀生物医药“双链”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京津冀三地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载体的共建共享等多种方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深度合作,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优势突出。北京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创新资源优势突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南一北、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格局,打造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南部高端产业基地,以及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代表的北部研发创新中心。北京拥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一批高端科研院所,建立了大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机构。目前,北京已培育形成了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全面发展。

二是天津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竞争优势明显,已初步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武清、北辰、西青等区域共同发展的特色产业格局。近年来,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效益水平均位于全市工业行业前列。天津聚集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端科研机构,拥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围绕前沿生物产业,建设细胞谷和生物制造谷,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生物医药特色园区,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

三是河北积极承接京津生物医药产业资源。河北省除了积极承接京津生物医药产业资源,也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在化学药以及原料药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主要位于石家庄高新区和开发区、沧州渤海新区、雄安新区等地,拥有华北制药、以岭药业、石药集团等全国百强企业,建立了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着力打造以抗生素、维生素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以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产业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京津冀生物医药“双链”双向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相对突出问题,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双链”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动力不足,产业链拉动创新链受阻,“双链”双向融合发展基础尚待进一步夯实,融合发展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是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基础研究的强化,基础研究是创新链赋能产业链的重要路径,基础研究力量薄弱,将导致创新链核心动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原始动力不足。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应用、轻基础”现象,导致生物医药产业R&D处于较低水平,医药技术“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强。

二是成果转化率低,“双链”融合衔接不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对“双链”双向融合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京津冀生物医药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以及技术成果的承接转移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能力欠缺,服务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缺乏,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与先进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产业集中度不够,科技资源优势也未完全转化成为产业发展优势。

三是“双链”融合政策体系不健全,长效机制缺失。生物医药双向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健全,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政策制度以及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着眼于短期目标,缺少长效发展机制。区域性“双链”双向融合发展机制不健全,目前,各区域纷纷推出的“链长制”主要是针对单一产业链规划和部署,缺乏对全产业链的统筹和协同,基于跨区域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合作机制也未建立。

三、京津冀生物医药“双链”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立足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双链”双向融合发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从夯实基础研究力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健全互融互联互通机制、打造产业创新生态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京津冀生物医药“双链”双向融合发展。

(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夯实基础研究力量

一是在京津冀区域内,建立国内领先的重点实验室,探索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高端科研院所进行创新资源优势整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新药研发平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创新策源作用,提升创新载体对产业化赋能效应。

二是打造生物医药科研聚集区,依托京津冀重点机构,引聚国内外生物医药创新机构和龙头企业设立研发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联合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打造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中心—中试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园区等平台链条,形成产业技术策源地。

三是实施重大产业链协同创新专项,探索建设科技重大基础设施,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开展生物医药基础研究,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建立产业创新共同体的人才流动机制,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设立京津冀生物医药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交流、跨区域汇聚和科学利用。

(二)强化京津冀生物医药协同发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一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形成政策包,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难点、痛点。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多主体成果转化模式向以企业为核心的成果转化模式过渡,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引导,构建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融资体系。

二是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京津冀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统筹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加强生物医药企业和创新机构合作,积极打造区域特色的生物医药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成立京津冀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京津雄生物医药制造研发基地。

三是推进国际合作转化平台建设,组建专业药物临床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培育专业化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突破性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成果,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与产业化高地。

(三)健全互融互联互通机制,推进多链联合协同创新

一是强化区域之间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跨区域“双链”双向融合发展模式路径。在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基础上,加强京津冀全产业链的统筹与规划,着力推进特色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深入挖掘不同产业链和创新链之间的联系,加强资源和要素在“双链”间的流动和整合。

二是健全互融互联互通机制,加强多方联动,建立跨产业、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决策机制,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做好双方有效衔接,推进双方互促互补,实现创新战略与产业规划深入融合,从根源上解决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三是多方共建“多链”联合协同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激活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等多链条,加强多链条、多环节整合和联动,推动“多链”联合协同创新。

(四)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产业创新生态

一是建立专业的京津冀生物医药创新服务体系,搭建集医药产品技术研发、产业化、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集成化、全程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链。加强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知识产权平台,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服务。

二是完善京津冀政产学研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开展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加速推进生物医药“卡脖子”技术合作研发,通过政府资金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联合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大型科技创新中心,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三是加强创新孵化园建设,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双创”主体积极性,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借助京津冀高校优势资源,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通科技成果由高校到产业“最后一公里”,形成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双向科技成果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