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宗教信仰文化研究

2022-11-27 04:17张颖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新生代华侨

张颖

(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30)

作为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华侨华人研究一直以来多以历史作为切入和关注重点,后来延伸到多学科多角度的探讨,如在华人政治参与、经济贡献、文化传播、华文教育等方面均有深入且广泛的研究。相较而言, 华侨华人宗教信仰文化的研究却相对薄弱, 尤其在我国,学界对其关注度较低,系统性研究不够等问题均亟待加强。宗教信仰文化自古以来都是华人社会重要的精神寄托。从唐末的华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开始,到近代后的华人对儒释道的信仰均表征华侨华人的宗教信仰实则是世界文化交流间的重要产物,既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更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中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海外华侨华人宗教信仰文化分析

在宗教信仰文化中,大体可以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国本土宗教信仰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信仰文化是以儒家和道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宗教,及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地方宗神信仰。如在泰的华侨华人家里同时会供奉道教的财神爷、三清和地方宗神中的妈祖、水尾圣娘等。另一部分是国外主流宗教信仰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在这类外来宗教信仰文化中,就华人接受度而言,又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已渗透华人血液骨髓的宗教信仰文化,我们又称之为亚中华传统宗教信仰文化。如汉末传入中国的佛教。佛教虽从印度传入,但已成为华侨华人的主流认同宗教,甚至对比传统的本土宗教,东南亚华人更为尊崇佛教。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信仰调查报告中显示, 华人中信仰佛教者是持上升趋势的。华人对佛教的兴趣增加,主要还是因为佛教本身属于能够适应潮流且被教育层次较高者追随的较为系统的宗教,所以它在华人社会是被众人所推崇的一种宗教。一类是有地域性特征的外来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在大部分东南亚华侨华人中,这类宗教的信仰者数量较之宗神信仰、佛教、道教、儒教信仰者会少一些,但这类宗教信仰地域特征明显,在欧美、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基督教、天主教的信仰者呈递增趋势。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居强势的国家,华人为了更好地融入住在国社会的文化宗教生活中,会转向伊斯兰教的信仰。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曾发表了一个问卷调查报告《亚裔美国人信仰万花筒》中就曾指出美国华人宗教信仰的三个状况,其中一条指出美籍华人信奉人数最多的是基督教,且在向宗教归属的转变中,华人加入基督教的人是最多的,当时已经高达31%,其中包括大约22%的基督教新教信徒和8%的天主教徒。报告还显示,在美籍华人中,离开基督教改信其他教义的人比率很小,而离开佛教、印度教等教派比改信这些教派的人多。仅有2%的华人选择了其他宗教,包括儒教、道教。[1]这与住在国强势的经济环境、成熟的教会体制、以及新移民想要更好地融入住在国不无关系。不仅美国如此,部分西化程度高的东南亚新生代华侨华人也会更热衷于住在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从而慢慢淡化了华人对于中华传统宗教的认同感。据新加坡人口统计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新生代华侨华人更倾向于放弃中华传统宗教[2]。

就长期侨居海外的华侨华人而言,在多元宗教信仰文化中华人是如何继承并转化中华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呢?尤其是中国本土宗教、民间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研究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宗教信仰文化的关系至关重要。

二、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传统宗教的继承发扬及现代化转换

早期移民国外的华人都会遭遇到因西方殖民压迫、或是因文化风俗迥异而导致的与住在国水土不服等问题。新时代,华侨华人新生代面对的挑战更为多元:全球化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下的社会重构;生态环境恶化、后疫情时代下的角色定位等。华人问题在各个阶段都会伴随一些时代性特性,或与民族性相关,或与族群生存相连,但为何这些严峻问题均未击垮华人的生存力,很大原因与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文化所给予其的深层精神力量息息相关。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文化实则“是一种凝合剂,把华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它还是一种精神动力,推动华人向前发展。”[3]赤手空拳打天下的老一辈华侨华人没资金、没知识、没资源,靠的是传统的三把刀——“剪刀、菜刀、剃头刀”努力扎根住在国。作为弱势群体的华人单靠自己的单打独斗显然不可能成就大业,这就需要一个社团组织来凝聚力量与人心。传统的中国宗教信仰文化中,遵循着人与人相处的伦理关系准则,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关系,正是因为这种人伦关系下的血缘因素才能建构出一个和谐发展的“熟人社会”。旅居异乡时,举目无亲的华侨华人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应对危机更需要这样的“熟人环境”。此外在社团中,不同成员间的利益分配与整合实则会妨碍华人社团的和谐发展,仅靠世俗力量的约束事实证明是远不够的,因此“宗教因素的介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4]共识的宗教信仰起到身份认同、稳定社团的有效作用。

(一)儒释道传播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传承

从国家视角看,东南亚华人是信仰儒释道宗教信仰文化的主体,东南亚6 亿多人口中约有1.5 亿都信奉儒释道文化。历史资料显示,早在1000 多年前儒教信仰就已广泛传播至海外,各地华侨华人在儒教的信仰上都保持着较高的热诚,尤其是东南亚华侨华人对中国儒教保持着很高的信仰度。在日本,儒教是最早被传入日本的宗神信仰之一。1893年,一群旅日华侨分担出资在长崎市大浦町创建了长崎孔子庙,每年孔子诞辰之日均在此举办盛会。新加坡华侨华人也尊崇孔子,南洋圣教总会中设有孔子祭坛,祭祀活动会每年在孔子诞辰之日举行。韩国到处可见乡校,乡校即是供奉孔子,并传播儒教文化之地。除了东南亚等国,在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等地,儒教信仰也有比较广的传播度。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分为北传的大乘佛教和南传的上座部佛教,东南亚国家中如越南、新加坡等国的华侨华人主要信奉大乘佛教,而柬埔寨、缅甸、泰国则以信奉上座部佛教为主。道教的文化溯源可以追溯到秦汉之前,到了明清后,随着华人在东南亚发展的步伐,逐渐被传播到东南亚等国以及欧美等地,至此也成为海外华人宗教信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

1. 儒释道盛行缘由

儒释道在世界华侨华人中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化信仰。三者的盛行一方面缘于华侨华人努力传播中国宗教信仰文化的执着性。例如,在印度尼西亚,印尼孔教作为能与印尼的其他大教派合法共存的六大宗教之一,这与印尼华侨华人的努力不无关系。在印尼,儒教最早是通过印尼华侨华人的家庭教育和庙堂宗祠的祭祀以及私塾书院的文化教育来传播的。在历史上,印尼华侨华人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他们为了争取华人的利益敢于同反华势力和反华政府作斗争。为了防止被住在国文化同化,印尼华人自觉维护中华传统文化。在儒教的传承上,经过多年的斗争反抗,使得儒教成为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和印度教并列的印尼六大合法宗教之一。第二是与住在国文化信仰的类同性有关。从族群认同来看,从中国迁移至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均与华夏民族血脉相通,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本质上属于大中华圈文化范畴。如在日本、韩国的华侨华人由于相同的大中华圈文化信仰环境,使得他们更为自觉地选择保留儒释道。其三与华人社会兼容并蓄的宽容精神有关。华人社会不少地方的宗教信仰均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状态,且与祖宗崇拜相结合,这与华人文化中的重和谐宽容的华人精神不无关系。背井离乡的华人移民多数不仅供奉祖先神牌,信仰佛教观音、如来佛、地藏菩萨等神位,还祀奉道观玉皇大帝、儒教孔夫子等牌位。儒释道诸神共处一庙正是三教融合的典型表现。

2、儒释道宗教信仰文化在华侨华人中的重要作用

儒释道传统思想无疑是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信仰发展的基础,在华人社会中,这些思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代代相传,不仅有效地传承了儒释道文化中的精神底蕴,且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海外传播。

儒教:儒教是华侨华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载体,它往往通过宗教仪式、古代礼仪等方式来传达文化意义。如东南亚华侨华人通过祭祀圣人孔子、礼敬仪规、祭祀仪式、人生礼仪等方式传播儒教。许多孔教徒在日常社交中都会以孔教做礼拜时的开场用语“惟德动天,咸有一德”(《尚书》)作为礼貌用语,一方先说汉语“惟德动天”,另一方回应汉语道“咸有一德”,从而取代印尼社会现在比较通用的以“哈罗”(印尼语中的英语借词)打招呼的习惯。[5]儒教已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实践。此外,儒教仪式活动营造了有利于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传承的社会环境,通过儒教祭祀活动等宗教仪式的体现,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传统节日融入了住在国的社会生活中。

佛教:佛教的文化精神和社会角色是大部分华人社会认可的,它在规范、团结华人移民群体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泰国是以佛教信仰为主的国家,佛教对于泰国华人都有积极的教化引导功能。早期来泰谋生的华人,生活异常艰难,为了能尽快适应当地社会,华侨华人通过佛教信仰自觉约束行为,遵守住在国法律风俗,顺利融入当地生活。佛教中常怀善念、因果循环的精神指引对于泰国华人社会内部团结、稳定安宁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沟通民心、包容共生的载体与纽带。

道教: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核心,遵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创世理论,它对华侨华人的宗教信仰文化信仰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道教传播到住在国后,由于受当地地域影响,道教文化既有中国本土的一脉相传性,同时也出现了不同于中国本土道教的新形式新内容。20 世纪以来,海外华人道教界自发建立了一些道教协会,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人均建有道教协会,这些协会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道教文化活动在加强信众间的联系、宣传道教在住在国影响性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此外,华侨华人通过建立道教学院,举办道教文化学习班、邀请知名学者演讲等方式促进世界道家间的合作互动,同时对于传授道教文化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二)民间信仰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中的影响

中国侨居国外者以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为多。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地处大陆最南端的广东一直是我国海外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域。全国四大侨乡中,广东就有三个,而潮汕就是其中之一。神祗信仰是华侨华人通过祭祀共同祖先、宗神,利用超自然的能力来凝聚社团,团结新老华侨华人的一种情结。以广东潮汕为例,潮汕的民间宗教信仰极其多样,如三山国王、妈祖、关公、城隍等。而其中以妈祖和三山国王的信众尤为多。

1. 潮汕民间信仰特点与心理剖析

潮汕民间宗教信仰繁多而杂糅,祖宗崇拜、圣贤崇拜、行业神尊崇一应俱全。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既信仰妈祖,也可以信仰城隍,还可以信仰佛教,呈现多神信仰的局面。为何潮汕人会呈现出这样的信仰格局和信仰方式呢?首先,这与潮汕人信仰的宗教心理有关。潮汕人对神的“多元认同”和“叠加认同”与信仰者普遍存在的“信比不信好,有比没有好”,“信多比信少好”、“神不可得罪”等心理因素有关。潮汕人甚至把是否信仰民间宗教作为判断好人与坏人的标准。认为如果一个人连神都可以不怕,那还有什么怕的。这也是为何潮汕人家家户户都会供奉一个牌位的缘由所在。其次,潮汕是一个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反映在宗教上就是宗法性特征。宗教宗法性是中国传统社会一个重要特征,各类宗教现象的存在实则与宗法制度是紧密相连的,它成为维系社会秩序和家族体系重要的精神力量,也成为潮汕人在日常行为中的一种礼俗。

2.妈祖、三山国王信仰与华侨华人关系探究

在潮汕信仰中,信众者最多的当属妈祖信仰。妈祖信仰何时传播到广东潮汕地区至今仍无确凿记载。有学者研究表明,联系妈祖信仰的纽带为韩江。潮汕乃海洋经济地带,作为潮汕母亲河的韩江千百年来是潮汕地区重要联系水道, 但韩江流量大,水流湍急,导致江上航船常常船翻人亡。于是乎,航行于这条江上的潮州人形成了很多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妈祖崇拜。[6]因此,河神妈祖成为潮汕地区的重要神祗信仰。

三山国王在潮汕民间信仰中历史久远并有着较大的信仰圈。三山国王祖庙在广东潮汕地区的揭西县,每年都有来自海外的大量信众来此朝拜。地缘认同是海外华侨华人信仰三山国王的基础。三山国王的海外信仰者是包括畲族、福佬、客家在内的粤东民众,仅潮汕地区就有200 座以上的三山国王庙。[7]以祖籍福建和广东为主的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是信仰三山国王的主要华人群体。从三山国王庙在马来西亚的分布情况来看,不难看出三山国王在马来西亚传播的广泛性,祭拜者则以当地华侨华人为主。历史资料显示,明代之后潮汕人开始逐步移居海外,据此来推算,当时三山国王就随之在海外传播了,到民国初年时三山国王信仰传播到东南亚一带。所以,三山国王信仰成为东南亚华人信仰的主神之一。作为在粤东、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盛行的民间信仰,三山国王成为身处异国他乡华人的精神依托。每当三山国王庙落成之时,当地华侨华人都会唱潮戏去助兴,家乡的潮戏也寄托了他们对故土浓厚的思念之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三山国王的祖庙修复时,“远自泰国、新加坡、文莱、印尼、香港、澳门等地的归侨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和台湾同胞为数最多。他们一批批地前来寻根问祖,参拜神圣,迎接香火,诚意感人。”[8]可以说,无论是妈祖或是三山国王既是广东潮汕籍华侨华人的情感寄托,也成为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海外传播的重要组成,且密切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

(三)新生代华侨华人对中国宗教信仰文化的现代化转化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事实:在海外华侨华人中,还有一些新生代华侨华人对于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文化正进行着现代化转换。新生代华侨华人正在迅速崛起。据估算,近20年来,华侨华人新生代年均增加约20 万人,目前总数已超过1000 万人,其中,大多数新生代华侨华人主要通过留学、婚姻、技术投资等方式融入欧美等国家。与老一代大多移居东南亚等地相比,华侨华人新移民一般主要流向西欧、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而且他们具有思维方式“更新”、教育程度“更高”、视野范畴“更广”等特点。此外,新生代华侨华人由于有更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他们在接受宗教信仰文化上的态度会和老一辈有所不同。

1.情感的变化:从桑梓情结到重名讲利

中国宗教信仰文化的两个主体构成——传统宗教信仰文化与宗祠血缘文化都与文化、血缘联系在一起。而文化和血缘是构建移民群体的关键性因素。在研究华侨华人的社会网络中,“缘”作为一个佛教术语被苏东水教授最早指称于华侨华人的关系中,提出了“六缘关系”,随后林其琰教授首次提出了最为盛行的“五缘文化”,即亲缘、业缘、神缘、地缘、物缘。五缘文化中,亲缘是华人社会存在的基础。在老一辈的华侨华人眼中,代表着由族谱家谱构建的亲缘亲情关系是他们最为看重的。随着新生代华侨华人的成长接替,更易接受外来事物且执着于融入住在国的思想使得他们对于海外华社亲属关系网络不再及老一辈华人那么重视,且在慢慢削弱中。例如,作为留学人员、投资移民身份的新生代华侨华人,他们的社会网络不再只局限于亲人朋友关系,企业发展中的社会关系是他们更愿意拓宽的“亲情领域”。以传统的“桑梓情结”来吸引维系感情的方式在新生代华侨华人身上已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重商的现实使得他们从老一辈传统重亲缘血缘的做法转引至“拓展人脉,互惠互利”的工作方向,新生代即便对家乡的捐赠也是在讲究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的投资,所以重名讲利是他们在情感上的重要变化。

2.中国宗教信仰文化对于新生代情感发展的作用性

宗教信仰文化对于新生代华人的重要性在哪?我们在调研中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当你要新生代华人用汉语来交流时,他们中很多人是不能交流的,换句话来说,其实新生代大部分华人早已经忘记祖籍国的语言,但是他们仍保留着与住在国本地人、西方人不同的华人意识,而这种华人意识正是通过宗教和习俗来保存的。在菲律宾新生代华侨华人的生活中,中国传统宗教仍然根深蒂固。虽然不断有年轻的华人成为丧失民族特性的完全西化一代,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华人青年则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如他们会遵循礼仪习俗,参加以祭祀活动为主的各类节日,且在保存观音菩萨、神德正明等信仰中自我认同为华人。

3.新生代华侨华人在多元宗教信仰文化中共融共生

在新生代华侨华人宗神信仰中,他们又呈现出一种与住在国宗教信仰文化共融共生的特点。在华人的神缘信仰中,既有中国传统宗教儒释道,家乡的神祗,还有住在国的宗教信仰文化。在多种宗教信仰文化中,新生代华侨华人呈现出融合共生的态度。对于不是中国传统宗教的外来宗教,传统老一辈华侨华人一般持排斥、否定的态度。为了更好地融入住在国的生活,思维开放包容的新生代华侨华人越来越多地选择了住在国主流宗教信仰。近十几年来,随着华人移民数量急剧增长,华人宗教组织网络迅速发展起来。虽然目前对信教华人的数量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洛杉矶侨胞普遍认为,信教的华人达到华人总量的一半以上。以基督教会为例,大洛杉矶地区下属有 88 个市,华人教会组织在120 个以上,即平均每市就有一到两个宗教组织。洛杉矶华人神缘网络是美国华人宗教组织中的代表,该地区华人宗教组织多种多样,宗教种类繁多。华人宗教组织大体上可划分为以儒释道宗教信仰为主的东方文化组织和以教会为主的西方文化组织两大类。总体上来看,信仰基督教的华人数量最多,而且其人数和比例一直呈增长的趋势。如今,美国华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华人信仰基督教,华人教会超过千家,成为华人社会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9]当然,选择主流宗教是形势所趋,但是民间信仰是骨子里的血液情感,所以即使是新生代华侨华人,仍会部分地保留这些神祗崇拜。综上所述,新生代华侨华人对中国宗教信仰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可以解释为:这个族群既有一种保存于亲缘关系基础上的对于中国宗教信仰文化的认同,又有一种积极接受西方主流宗教的发展思维,并将这两类宗教融合共生且内化于他们的生活中。

三、中国宗教信仰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的现实意义

毋庸置疑,中国宗教信仰文化于海外华侨华人而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资源,也是海外华侨华人增强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在华侨华人宗教信仰中,事亲祀祖、祖先崇拜是其信仰中的主体。根源于祖籍国的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是适应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生存发展的需要的。海外华人其所愿无非是求得平安顺遂,安居乐业,事业有成,改变生活境遇,然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一切正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最为本真的追求,亦有效地契合了华人的精神诉求。

(一)老一辈“叶落归根”,中国宗教信仰文化是一种精神的黏合剂

对于早期的华侨华人移民而言,宗教信仰文化扮演着社会分化适应者的角色。所谓社会分化适应者指的是主动或被动抛弃原有祖籍国的生活,在住在国开启新的适应性生活的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族群。这一族群要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并完好地成长,需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并通过借助神灵、精神的信仰力量来战胜困难。这也是早期华侨华人信仰中国宗教信仰文化的基本需求。宗教起源正是因规避大自然风险所导致的各类危害才产生了原始宗教。虽然科技发展瞬息万变,但大自然众多现象的未知性和不可预测性仍让身处其中的华人自感力量的薄弱,所以借助神灵的帮助来安抚心灵仍是不可或缺的。在老一代华侨华人中,中国宗教信仰文化是他们精神凝聚的黏合剂。宗教信仰文化对于凝聚华人社会力量, 便利宗亲社团沟通, 整合华族亲缘、业缘资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老一代华侨华人对于祖籍国的情感是浓烈的,他们的宗亲文化的继承理念也会更强,所以借助宗教信仰文化的平台来凝聚亲缘是老一代华侨华人“叶落归根”情怀延续的重要基础。他们中很多人在祖籍国需要之时,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均会积极响应号召,或引资或引技引智等正是“叶落归根”的体现。

(二)新生代“落地生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共生

对比老一辈华侨华人,新生代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环境、发展趋势、未来走向等都会不同。自小在西方接受教育的新生代华侨华人在思想、行为上对住在国的认同性是极强的。他们虽然也关注祖籍国的发展,但是基于的前提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投资环境的优劣与利益回报的最大化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良好的教育素质与经济技术实力的突出使得他们中很多人成为住在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翘楚,这也更加有利于其融入住在国主流生活中。在宗教信仰文化的信仰中,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自主选择性更强,由于华人家庭身份的潜移默化,部分人或主动或被动继承了父辈们传承的中华传统宗教信仰;部分人会强势地选择认同并适应符合住在国社会和心理需求的西方主流宗教信仰。当然,还有相当部分的华侨华人会选择两类宗教信仰文化并存的信仰模式:除了信仰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文化,他们同时还会同时信仰西方主流的宗教信仰文化。应该说,多样灵活的宗教信仰方式为新生代华侨华人“落地生根”创造了条件,也为他们融入住在国的生活提供了良性契机。

钱穆先生曾言:“中国人来海外,是随着中国的社会而来的,换言之,是随着中国的文化而俱来的,亦是随着中国的历史而俱来的。”[10]宗教信仰文化从古到今从来都是华侨华人生存现实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的精神信仰;也是华侨华人生存状况的演变,印证着他们的思想足迹;更是华侨华人社团关系整合的力量,推动着华人社会朝向和谐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新生代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PPE行业新生代的新视角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