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1-27 03:24:09王悦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运算核心

王悦琳

(长海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长海 116500)

引言

中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驱动,着重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而数学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的主要学科。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院校的数学教育既遵循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理念,也要对传统教育边界进行适当的延伸,让数学思想、素养成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基石。然而在传统中职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数学教师没有认清中职教育的定位,仍在采用传统的、过时的教育办法,使得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理念,深刻意识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转变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构建出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为一体的创新型教学体系,既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也能有效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1]。

一、中职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中职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以核心素养为基石展开教育,发展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养、品质和能力,为学生今后有效投入到社会工作奠基。

二、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师教育理念偏差,对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视度不足

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当今教学中,中职数学教师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疑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缺乏主动求变的能力,会造成实际教学效率的低下,效果不佳。教师往往更加注重教学任务的达成,而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愿、不会去思考,最终大大限制其思维水平,无法有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2]。

2.缺乏对运算规律的推导,学生运算能力薄弱

运算是中职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然而中职数学教师在运算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注重运算公式推导过程的讲解,只是一味地将公式和定理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没有经过假设、推导、总结和应用这一公式推导的基本过程,直接跳跃到了应用阶段。中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跳跃式的讲解会使其对于公式的原理不甚了解,进而对公式死记硬背,很难在诸多题目中灵活应用,不利于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3.缺乏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薄弱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强调“高水平的问题驱动”“高度自主的探究”,然而,部分中职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照本宣科,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缺乏逻辑性、梯度性的问题设计,无法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思考,即使教师有意识地提问,其提出问题的也不具备梯度性和思考性,空泛、单一的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很多教师就是简单的提问“结果是什么?”甚至有些直接问“是不是”等。这些提问都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处于无效或者低效状态。同样,也有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长期如此,学生将会受制于教师的思维,既不愿意在课堂中回答问题,也不愿意提出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4.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在教学方法上,部分中职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的现象并未衰减,传统的“满堂灌式”“你听我讲”式教学模式依旧存在,严重缺乏体验式、情境式等多元教学模式的运用,以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严重缺乏自我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也缺乏推理、数据分析等过程,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禁锢其思维,最终导致学生的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难以形成。

5.教育模式未实现现代化,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低下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应用,为中职数学课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中职学校很多专业学科都有不同的模型需要学生运用数学建模去完成。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微课等,创设课堂情境,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只是简单地利用PPT进行课程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只是由板书转变为电子白板,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建模、数学抽象及数据分析的培育中,这也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难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1.注重教学设计,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基

中职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国家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并在满足学生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建有利条件,所以中职教育目标要更多的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就当下的中职教育来看,需要重新审视数学教育的现状,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原有数学基础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和再次进步。在教学设计上,确保课堂教学能够梯度性、层次性展开的前提,也是发展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石。中职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收集教学素材。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情感与价值、过程与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明确教学的起点、重点和最终目的,然后将各个教学要素有序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为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基[3]。

2.加强运算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实际上就是对运算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进而总结出一般规律,是经过一系列探索活动总结出的客观规律。通过运算训练,让学生具备更加灵活的运算思维,既帮助其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也能有效实现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形成。运算不仅仅反映在数量变化的关系中,其中同样蕴含了众多思维方法,通过运算训练,让学生掌握分析运算现象、把握运算方向、得出结果,学会掌握运算的基本步骤。因而,为有效实现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基础运算训练的重视度,让学生在大量的习题运算中收获经验,掌握运算规律和技巧,能够灵活多变地进行数学运算。数学运算贯穿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培养中职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针对传统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数学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如信息化教学、微课教学、合作教学、问题驱动教学等,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促使学生在思维层面、直观想象、数学建模及数据分析层面得到发展,进而有效促使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4]。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取得了广泛运用。数学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手段设计微课,构建翻转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增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让学生在微课等网络手段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在自主探究下帮助学生学会推理、分析。以中职数学“集合的运算-交集”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课学习交集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导入,结合情境分析、讨论,进而归纳出交集的定义。课上,在学生初步掌握交集的概念后,学生已经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再通过手机互动答题等方式,检验学生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接下来设置小组讨论探究环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讨论分析、研究、掌握如何求两个数集和不等式集的交集,高效地掌握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具备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存在疑问能立即向教师询问,教师也能当场作出回答,帮助学生有效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无形中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样,信息技术具备多种功能,如较为常见的“GeoGebra 动态数学软件”,教师可基于画图软件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从而促使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形成。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图像问题时,教师让学生利用“GeoGebra 动态数学软件”进行数学模型构建,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模型绘制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为让学生掌握数学现象,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促使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中职数学教师也可以设计出以实际生活出发的实际问题,这既可以体现知识的实用性,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展开思考、想象,进而实现对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强化。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呈现出三角形,学生就会说高山、屋顶等,教师这时再进行生活案例设计:“一个身高为1.8米的男子站在广阔的黄浦江眺望东方明珠塔,他仰起头的仰角为60°,俯视东方明珠塔在江面上的倒影角度为75°,根据题目中阐述的内容求出东方明珠塔的高度?”这道题既考察了三角函数,也可以体现知识的实用性,且这种类型的题目更倾向于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和周围同学展开积极讨论,并结合文字信息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数学模型,让学生明确三角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整个教学环境贴近于学生的日常,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也逐渐形成。

(3)问题驱动式教学,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驱动是发散学生数学思维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障中职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手段。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脚手架的辅助,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学习发展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所设计的探究性问题要具备逻辑性、可思考性,确保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从教师所提的问题中层层深入剖析回归到课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在富有逻辑性问题的驱动下,逐步促使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教学中,主线是用问题来引导,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串推动整个知识的教学。从已有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入手,激发灵感火花,猜想基本关系式,继而运用已有知识求证基本关系式,进而再从既定关系式转到实例运用,最后让学生创造性地编题、讲题,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完成知识的学习积累。在教师的层层追问下,学生对于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概念将会更加深刻,且也会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在思维层面得到拓展和延伸,强化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4.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应该是一个学生自我推理、分析及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推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一步步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函数单调性教学为例,教学难点是运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先展示函数单调性的变化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让学生利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导学生从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类比得出增减函数的概念,然后对图像进行代数分析,得出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从形的直观感知到严密的代数分析,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研究函数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抽象概念、形象图形、符号语言的分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逻辑用语的具体用法,并加深数形以及部分整体之间的关联。如此一来,学生的抽象思维、直观想象及逻辑推理也将得到培养[5]。

结语

中职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而数学核心素养则是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数学能力运用于社会的前提。中职数学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以往的教学中总结经验得失,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既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也能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运算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有趣的运算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