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2-11-27 03:27:41
奋斗 2022年4期
关键词:黑土地面源秸秆

■ 刘 妍

黑土是地球上的珍贵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资源。黑龙江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我国东北黑土区核心区域,《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明确,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1.56 亿亩,占东北黑土区总面积(2.78 亿亩)的56%,分别是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区总面积的2.3 倍、5.6 倍和6.2 倍。拥有广袤优质的黑土资源是黑龙江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根基所在,是叫响“中国人每9 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的底气所在。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省划分优先保护类耕地2.386 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9.87%,此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农产品质量高。但是,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加之耕地面积大,保护投入资金不足,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也愈发严峻,存在着污染预防和治理修复的技术体系尚不健全,土壤、水和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完善等短板和不足。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将黑土地保护利用纳入法治轨道。“十四五”时期是黑龙江省实现2035年全面建成“生态强省”远景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实施黑土地保护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五年。全省将切实加强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运用经济、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推进黑土地集中区域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使黑土地处于没有污染风险的健康状态,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一、走好“四条路”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到“十四五”末期,全省黑土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且局部稳中向好,老百姓“吃得放心”得到进一步保障,建议从四个方面推进该项工作。

(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开展减污降碳、精准治污、亮剑护绿、科技赋能行动,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黑土地生态环境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立足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战略地位,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挺在最前面、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决守住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线。

(二)坚持走保护优先、预防为主之路。围绕全省黑土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并总体优良的特点,从源头上加强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采取有力措施防范污染风险,依法做好风险管控。统筹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三)坚持走减污降碳、精准施策之路。推进精准治污,推动解决一批影响黑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突出问题。综合考量黑土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整体性,排查和识别污染成因。推动科学治污,根据黑土地污染特点,合理确定管控或修复方法,因地制宜确定农村污水、畜禽养殖废弃物、农村黑臭水体等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严格依法治污,规范执法程序,规范调查取证行为,强化执法检查,结合网格化监管,区域协同强化辖区环境巡查。

(四)坚持走改革创新、综合治理之路。完善监测网络,整合形成统一黑土地保护监管信息平台。探索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黑土地生态环境监管。强化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强审计监督。推进司法衔接,依法适时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加强对黑土地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力度。提升公民生态环境保护素养水平,形成社会监督合力。发挥经济杠杆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探索走市场化道路,推行社会化治理。

二、推进“五大工程”

(一)推进黑土地污染源头治理工程。一是明确责任。督促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污染物排放和环保设施运行等监督检查,防止对黑土地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将排放镉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黑土地周边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回头看”,动态更新污染源整治清单,降低农产品中镉等重金属超标风险。二是管控风险。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黑土地行为。督促矿山企业依法落实环境污染修复工程措施,防控矿产资源开发污染黑土地。推动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因地制宜管控矿区污染耕地风险。三是评估影响。对涉及可能造成黑土地污染的建设项目,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设立土壤专章,提出并落实防渗漏防腐蚀防遗撒等具体措施。

(二)推进黑土地分类管理工程。一是明确优先保护。将符合条件的未污染或轻微污染的黑土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在优先保护类黑土地集中的地区,优先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依法履行土壤环境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生产方式造成黑土地环境质量下降。二是强化安全利用。有安全利用类黑土地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农业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十四五”受污染黑土地安全利用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采取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措施,减少污染物从土壤向作物特别是可食用部分转移,定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调查评估,对农民、农村合作社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相关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安全利用技术水平,发挥黑土地安全利用效果。三是落实严格管控。有严格管控类黑土地的地区要制定严格管控方案并落实措施。鼓励采取种植结构调整或者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方式,确保严格管控类黑土地得到安全利用。鼓励对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类黑土地种植的收获物采取离田措施。

(三)推进黑土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工程。一是加大回收利用废旧农膜力度。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优先在重点用膜地区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处理试点及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实施农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污染治理和回收加工是农膜生产者的第一、第二延伸责任。二是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平原旱田采用机械灭茬、翻埋、覆盖和整地碎混等方式实现秸秆还田,恢复土壤团粒结构。水田采用收获过程中粉碎直接翻埋的方式培肥地力。三是加大有机肥料施用力度。鼓励市县加大对有机肥使用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种植户和第三方专业化企业生产、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偿性,引导农民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造施用有机肥。利用无害化处理后的畜禽粪便按比例与秸秆混合生产有机肥。开发蚯蚓粪优质有机肥的生成工艺。合理施用绿肥,扩大有机肥源。

(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一是创新推动农业投入品科学合理使用。加强农药、兽药、种子、饲料等农用生产资料以及农膜、农机、农业工程设施设备等农用工程物资产品监管。强化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省主要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全覆盖。筛选以种植、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为主的区域,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二是创新推动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扶持建立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培育专业秸秆经纪人,提升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运作能力。引导种植户与秸秆收储运站、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创新推动农业面源监测网络构建。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监测评估体系,耦合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监测网络,识别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常规污染物、农药类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通量。

(五)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一是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黑土地分布较集中的村(屯),因地制宜选取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合理设计污水收集和治理规模,充分考虑运营维护成本。探索采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等方式统筹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二是持久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鼓励有条件的黑土地集中区域,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设施,补齐处理能力短板。鼓励采用城乡环卫一体化方式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三、强化“三个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地方政府应依法加强对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职责,制定并公布本行政区域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计划,确定目标任务并推动实施。将各地落实黑土地保护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污染问题严重、治理工作推进不力的地区进行严肃问责。

(二)强化政策支持。探索建立多元化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积极利用地方政府债券,对符合政府债券发行条件的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在安排政府债券时按照需求与可能的原则予以支持。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用地政策。落实有机肥产品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政策。探索开展“点源——面源”排污交易试点。加大畜禽粪污、农药包装、农膜、秸秆等废弃物回收处理与利用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特别是秸秆还田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紧密衔接“十四五”农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预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积极推动将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用电纳入农业生产用电范畴。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结合“六五”环境日、世界土壤日等重要环保宣传活动和相关主题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采用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等方式,组织科技人员、科普专家深入采掘、焦化、钢铁、汽修、医疗、污水垃圾处理、检验检测、畜禽养殖等行业部门,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定期组织辖区内重点企业参加专题讲座,不断强化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黑土地污染风险。强化宣传培训,采用培训班、现场会、视频会等形式,组织召开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申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保护黑土地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黑土地面源秸秆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40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黑土地上稻花香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4:37
基于SWAT模型的漳河流域面源污染模拟研究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6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