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铁力市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11-27 03:27李宏杰
奋斗 2022年4期
关键词:康养研学冰雪

■ 李宏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铁力市立足森林生态,把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核心产业,围绕“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顺应旅游业提质转型升级趋势,加快推动铁力市旅游高质量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下一步,如何做强做大旅游品牌,把旅游发展成为铁力的一张名片,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围绕乡村振兴,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牢牢抓住乡村振兴和国家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机遇,结合铁力市桃山玉温泉、日月峡森林公园、神树镇等与养生、医疗、养老、旅游深度融合的特色小镇资源,全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森林康养小镇。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年丰乡朝鲜族聚居地,打造特色民俗民宿乡,使乡村餐饮企业形成互动互联,把年丰乡打造成集民宿、餐饮、游玩为一体的特色民俗民宿乡。二是打造文化旅游体验地。运用“旅游+”“生态+”等模式,一方面以工农乡北星村为依托,打造铁力酒章文创特色旅游景区;另一方面以年丰乡萌宠部落民宿为依托,不断开发深层次、高品质乡村旅游产品,从休闲旅游型向休闲娱乐——康养度假复合型转变。三是建成抗联文化民宿村。发挥双丰镇建国村作为双丰抗联斗争主战场的作用,依托其丰富的抗联事迹和文化史料,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主题村。

二、传承红色精神,以林区特色文化浸润人心

传承马永顺精神。一是巩固主阵地。以马永顺纪念馆为载体,与区域内外中小学联合定制马永顺精神研学体验课程。二是增强体验感。突出穿林海跨雪原、伐树、种树等特点,选取马永顺工作过的地方,模拟当时生产劳动场景,推出伐木、吊铆、清林、造材等实操项目,增加游客体验感。划出独立林地,让游客自愿交纳植树基金,实名认领种植地块和苗木,树立生态育林理念。三是拓展新产品。开设拓展训练营,推出老林区林事活动,丰富旅游产品,全力打造独具林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一是打响红色旅游发展品牌。依托透龙山景区,深挖东北抗联精神文化内涵,把红色经典文化融入景区景点,增添旅游景区的活力与感染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二是构筑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依托透龙山景区、酒章文创特色旅游景区二期项目、抗联纪念馆、双丰镇建国村等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以点带线、以点带面、多景区抱团式发展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形成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依托红色场馆和红色景区,推出体验活动。充分利用自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策划红色教育主题活动,举办有影响力的红色节庆活动。

三、加强“三项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加强“承载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定位,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水平。二是完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谋划将双丰至日月峡沿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按旅游路、景观路标准,串点成线,建设观景台、旅游导引标识、加油充电等设施,打造配套完善的旅游廊道。针对重点景区及乡村旅游点,开通旅游直通车、旅游交通专线,实现交通与旅游两大功能相互融合。三是完善旅游辅助配套建设。继续推进“厕所革命”,优化旅游厕所配置。加强A 级景区停车场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提升信息化水平。通过旅游信息化与其他信息化接口无缝对接、互联互通,改进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二是引进旅游人才。坚持“人才强旅”战略,通过体制机制引进高端旅游人才,并与业内旅游专业团队、旅游高校、旅游专家建立紧密沟通机制,建立铁力旅游咨询委员会,为铁力旅游问诊把脉,通过智力支持持续提升铁力旅游品质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旅游配套要素。利用区域内丰富的绿色有机食材,深入挖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培育地方美食系列品牌,重点做优做强中医药膳、朝鲜族风情餐饮、“益灵山猪宴”“山野菜水饺”“玉双黏豆包”等地方特色美食品牌。依托资源禀赋和历史传承,深度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加大木制工艺品、玉石工艺品、山特产品、森林食品、野生中药材、民俗手工艺制品等系列旅游商品开发,推进旅游商品进景区、进酒店、进网店、进商城。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一是建设旅游运营监测平台和集散中心。依托大数据系统,实时掌握客流、安全生产、运营等情况,兼顾风险预警提示、大数据分析等,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旅游集散网络,确保指挥中心与景区景点实时互联互通。建设一处位置合理、规模适中的旅游集散中心,集散中心要具备旅游集散、旅游咨询、综合服务等功能,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无缝衔接。二是建立旅游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部门联动、职责明确、监管有力的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完善政府层面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全面防控的旅游安全预防体系。突出企业主体责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完善安全防护设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安全。三是加大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力度。持续深入开展市场秩序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打击不合理低价游、零负团费、强迫购物、欺客宰客等现象。充分发挥旅游诚信基金作用,完善旅游投诉统一受理、先行赔付、事后处理工作机制,做到“让游客放心游铁力”。

四、打好“四张牌”,做大做强旅游载体

打好“生态游学”牌。一是加快推进基地营地建设。依托A 级景区资源优势,以打造研学旅行目的地为目标,抓紧完善基地营地布点规划,通过招商、新建、改造,形成营地整体布局。加强研学基地营地品牌化、集聚化发展,提升研学旅行的接待服务能力。探索与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合作办学、共建基地,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三下乡”“校地联谊”“共管共育”等活动,提升区域影响力和服务贡献力。二是加强资源整合。精心打造研学线路、合理布局研学基地,避免分散化、同质化、碎片化,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充分挖掘生态、旅游、文化、农业、历史等特色资源,依托A 级景区、日月峡滑雪场、香草河花溪谷景区等资源优势,以每年寒暑假为节点,开办夏令营、冬令营,以及游泳、滑雪、森林拓展、文化科普等特训班,打造独具地域特色、有竞争力的研学产品。三是强化研旅融合。突出“寓学于游、寓游于学”,加大对研学旅游产品中“教育”元素的挖掘,有效结合学段特点、学校课程及我市的地域特色,构建铁力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体系。建立研学旅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打好“冬季冰雪”牌。一是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抢抓冰雪旅游发展机遇,用好日月峡4S级滑雪场、桃山玉温泉等资源,激活冰雪旅游潜力,将冰雪名片“打出去”。发展乡村冰雪旅游,开展滑雪橇、滑爬犁、看冰灯、打陀螺、雪地摩托、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钓等民俗活动,填补冬季旅游空白,构建冰雪旅游新发展格局。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宣传展示,形成浓厚的冰雪旅游文化氛围,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冰雪旅游活动。发挥冰雪赛事带动作用,依托冰雪运动景区和场地,积极主办承办冰雪运动节事活动,打造冰雪赛事旅游目的地。鼓励结合冰雪旅游资源,推出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主题精品线路。三是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融合。深入挖掘传统冰雪文化资源,支持创作冰雪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冰雕雪雕、群众摄影等作品。推动冰雪景区景点开发夜间冰雪旅游产品与服务,积极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打好“夏季避暑”牌。一是打造消夏避暑精品景区。通过悬羊峰、桃源湖等4A 级景区,透龙山等3A 级景区及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着力打造省内一流的消夏避暑目的地,努力形成覆盖全域的特色避暑休闲精品线路和品牌避暑产品。二是丰富避暑旅游产品内容。以旅游资源丰富的日月峡镇、神树镇、桃山镇等为依托,整合漂流、垂钓、温泉等资源,打造休闲娱乐和参与体验式避暑旅游项目。突出“避暑”竞争力,增强A 级景区、漂流企业复合功能,加快产业集聚,联动区域整体转型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引导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乡村营地、精品民宿,并注重休闲农业、研学产业与避暑旅游市场的结合,全力打造乡村避暑休闲产业链。三是发展避暑节事会展经济。鼓励引进以避暑为导向、以企业为市场连接主体的会议会展活动品牌,大力发展节事会展经济。

打好“森林康养”牌。一是积极开发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充分整合森林康养资源,开发越野跑、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特色森林康养运动项目,打造森林康养运动品牌,促进产业联动。二是进一步提升营销水平。借助拥有中药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森林、温泉等优势,积极打造别具特色的融康复、养生、文化传播、中药材科考与森林旅游为一体的康养精品线路。三是着力培育精品和亮点。以现有大山、大水、大森林等生态资源为依托,在培育亮点、品牌上下功夫,打造富有铁力特色的森林康养品牌。

猜你喜欢
康养研学冰雪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