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孙凌云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1-0746-4
出版时间:2017 年9 月
定价:38 元
面对社会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尤其在各种新型行业持续出现和蓬勃发展的当下,社会对高校的人才输送需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可用人才的一线营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其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基于该需求,我国高校各专业扩招正在积极展开。除了专业教育在持续发展以外,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受到高度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下文简称“双创教育”)关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人才质量与各行业发展步伐。基于此,高校持续增强双创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思政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观教育,其与双创教育具有充分的耦合互动关系,在思政教育引领下实施双创教育具有可行性。
由孙凌云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书,是一部系统论述大学生双创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实践方法的专著。该书共十一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与基本步骤。第二章至第四章,作者分别从树立自我认知、确定职业生涯目标以及打造个人品牌三个角度出发,就大学生如何进行自身职业规划给出具体策略。第五章至第八章,作者具体阐述双创教育的现实需求,并就如何增强创新能力以及进行创业构思给出具体方法。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作者针对就业实务进行具体指导,包括心理调整方法、面试技巧等。整体上看,该书突出应用性,注重实际指导效果,根据大学生实际创新创业需求而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与学生就业规划紧密贴合,既可以作为高校双创教育教材,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就业规划读本。
书中导论环节明确论述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当今社会既是知识经济社会,也是机会型社会,高校为大学生开设了系统的知识课程以及专业技能课程,而社会发展对毕业生的需求却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学识和技能水平方面,同时还对毕业生的行业眼光、创新思想以及创业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尤其随着时下大学生学历优势被庞大的数量所挤压,毕业生要想获得行业认可或抓住创业机会,就必须具备一定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因此,高校实施双创教育,不仅是为了迎合我国行业发展需求以及缓解就业压力,更多也是为了推动广大青年大学生规划更好的人生道路。而思政教育作为一种以思想意识引领为主要形式的育人环节,其实际上对双创教育发展具有充分引导意义。
其一,从内在机理角度来看,思政教育是双创教育实施的重要理论基础。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的目标在于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看待世界的视角,要求学生在掌握科学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养成高尚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而双创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积极创业的意识与能力,是一项以促进大学生成长为目的的教育工作。可见,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在育人出发点以及教育形式方面高度契合。在思政教育协同理论的指导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作为共同作用于高校育人环境下的育人工作,二者之间进行协同的理论隔膜已经被打破,即思政教育可以为双创教育提供理论方向,而高校可以依据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实施双创教育,增强双创教育在育人方面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保证大学生在双创教育中获得思想、政治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良好引导。
其二,从育人实效性角度来看,思政教育为双创教育提供了更加宽阔的育人平台。一方面,思政教育是贯穿于整个高校教育阶段的育人工作,是所有院校和年级必须实施的育人环节,相较于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规划课程,思政教育具有更为广阔的覆盖面,因此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实施双创教育,无疑可以为双创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育人平台,使各专业、各年级大学生都可以接触双创教育内容,而不是只在大三、大四年级参加固定课程。另一方面,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实施双创教育,有助于在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同时,培育其职业道德修养,使其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青年大学生。
由上述分析可知,高校思政教育引领下的双创教育具有高度可行性以及育人价值。但双创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工程,要想在思政教育引领下实施双创教育,需要双创教师从理念、内容以及方法路径等多个层面出发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革新,遵循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不断增强双创教育的育人效果。结合书中提出的双创教育观点和指导策略,笔者总结以思政教育为引领的双创教育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思政教育是充分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育人工作,是一种人本教育。立足于高校视域下,思政教育的实施需要始终坚定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以促进学生的完整来实施各项思想意识引领工作,而不是单纯指导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因此在思政教育引领下实施双创教育,应当充分保障双创教育活动的育人效果,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角度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深度结合学生所在院校、所在专业以及年级差异等要素,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保证双创教育的育人效果落实到每位大学生身上。
其二,以实际生活为源的原则。不论从教育内容上看还是教育目标上看,双创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基于实际社会生活的教育工作,因此只有促进双创教育工作贴近实际社会生活,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良好帮助。基于此,在思政教育引领下实施双创教育,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尽量从现实社会出发为大学生提供符合社会实际的内容,推动大学生能够在教育活动中接触和感悟实际社会生活中的自我成长路线,同时要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行为戒律以及知识灌输,杜绝双创教育工作出现虚浮无力、效果低下的情况。比如以实践教育活动配合理论教学,为大学生打开接触现实社会和职场的窗口,推动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脚踏实地、面向社会的双创思想。
其三,可参与性原则。从教育实效性角度出发,以思政教育为引领的双创教育需要充分遵循可参与性原则,即突出教育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和放低准入门槛,在保障教学活动科学性的同时,增强教学活动趣味性,以此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双创教育教学过程。基于此观点,高校双创教育教师在规划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时,应当注意对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关照,摒弃将双创教育作为普通学科教育的思维,积极从内容创新以及方法创新等角度强化双创教育活动的趣味效果,推动大学生由被动的“教”转为主动的“学”,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双创精神、培育双创能力。
综合上述对思想教育引领下的双创教育价值取向分析,并深刻联系书中所提出的双创教育实施规律,笔者总结认为高校双创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双创教育工作中,实现双创教育活动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以及工作机制创新,具体对策与路径为以下三点。
其一,在理念创新方面,高校需要在深化思政育人理念的基础上创新双创教育顶层设计。正如书中指出,科学意识才能引导正确实践,要想促进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创新发展,就必须理念先行,提升双创教育在育人方面的意识站位,从高校整体育人环境出发实施双创精神培育工作。为此,高校领导层应当要求本校双创教育教师充分学习思政教育相关理论,同时把握本校双创现状。在此基础上,校方主管就业创业方面的基层领导需要充分发挥统战作用,联合本校思政教学组、双创教育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学生工作部门共同成立调研小组,针对“思政教育引领下的双创教育”课题展开系统教研工作,以更好地指挥后续一系列教学工作。具体比如在双创教育的目标设置方面,教研小组就需要在统筹学校定位、行业需求、家长期许以及学生个人发展期望等多方面要素的基础上,设置具体目标,为双创教育实施提供目标指引。
其二,在内容创新与方法创新方面,双创教育教师要以学生全面成长为中心,善于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以增强双创精神感染力。在双创教育教学过程中,双创教育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大学生专业特色有机融入双创精神,比如针对电子专业的大学生,教师可以列举我国半导体行业的优秀人物,为学生讲解其代表事迹,并解析案例背后所蕴藏的双创思维与精神,为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方面的模范人物,潜移默化发挥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以此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合作企业的工作车间等地开展实地教学,以真实职场环境激发学生对双创精神的认同感,从而强化双创精神感染力。
其三,在双创教育工作机制创新方面,高校要打造思政教育的全员育人格局,强化双创育人队伍与机制保障。双创教育工作不只是教授大学生各类就业创业知识,同时也要增强大学生职业素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只开展固定的双创教育课程显然难以充分发挥育人价值。为此,高校可以在思政教育“三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创新育人格局。比如,高校可以将班主任纳入双创教育体系中,发挥班主任深入学生群体的独特作用,通过开展以双创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主题演讲会等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双创精神,而这种师生交流的方式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思想意识层面的引导。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引领下,双创教育的实施平台、教育资源以及践行路径等都发生了一定转变,达成了更好的育人效果。在如今愈发强调双创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的现代职场,高校坚持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实施双创教育,既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旺盛需求,同时也是推动大学生达成更高人生目标的关键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