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旭东,丁 奎,赵 李,高 钰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不仅是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还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1]。然而,国内市场长期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现象是限制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重要因素[2]。异地并购是资源在异地空间范围内的重新组合,作为一种打破市场分割、促进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重要形式[3],近些年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李琳等[4]、赵炎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或供应链模式主要凭借伙伴间地理邻近性实现企业间资源流动;Qiu 等[6]和Desyllas 等[7]则认为,异地并购能够跨越地理边界获取目标方技术资源,并在资源整合中进行双方存量资源的再配置,从而实现技术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截至2020 年9 月,全球仅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并购交易就有5 966 笔,达到3 514 亿美元,占据了2019 年全球并购交易的主导地位,其中异地技术并购数量持续攀升,达到了自2000 年互联网泡沫以来的最高水平[8]。因此,异地并购为打破市场分割促进技术资源跨区流动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视角。
前期研究中,学者们分析了高管社会资本、产业政策、地区间信任、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异地并购的影响,得出这些因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异地并购意愿,促进了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但仍面临某种困难的基本结论。特别是来自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研究表明,近几年随着交通运输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时空压缩效应在企业异地并购活动中变得越来越明显,信息传输、沟通交流和交通成本的下降极大削弱了地理邻近性产生的空间优势,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空间距离的制约性呈现出某种衰减规律[9],空间距离对跨区域资源流动的影响正在不断减弱甚至消失。但来自信息不对称领域的有关研究则认为,交通运输及通信技术的进步只能促进并购双方标准化硬信息的传递,软信息由于隐讳性较强,需要多链条传递,极易失真,更多依靠面对面的人际互动才能进行有效传递[10]。Chakrabarti 等[11]的研究指出,并购双方并不会因为交通运输及通信技术的进步而增强对彼此软信息的理解,软信息跨越空间距离流动始终面临着较大困难。
本研究认为,已有研究在解释异地并购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影响关系时面临某种困难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对并购双方所在位置不同所产生的地理距离这种固有限制的考虑不够充分[2],而这恰恰是横亘在区域间技术资源流动的巨大障碍。有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Ragozzino 等[12]认为,异地并购虽然是一种不以地理距离远近为转移并具有强烈自发性的企业行为,但并不可以忽视异地并购中地理距离对跨区域技术资源流动的影响,恰恰相反,地理距离带来的诅咒效应将带来诸多问题,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异地并购活动的成败。
鉴于学界对异地并购视角下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影响效应尚未有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基于战略地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地理距离与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间的影响效应以及并购双方技术重叠的调节作用;同时,还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独董与并购方间的地理临近性以及并购方高管团队规模进一步剖析削弱地理距离约束效应的内在机制,为深入理解异地并购中地理因素的重要作用、缓解企业异地并购中地理距离的束缚效应提供参考。
并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是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而准确掌握目标企业的真实信息、预判标的项目的投资风险就成为一次成功并购的先决条件[13]。然而,并购交易属于一次性购买行为,无法出现重复购买的惩戒效应,因此目标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溢价补偿,存在隐藏信息或散布虚假信息动机,从而进一步恶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Di Giovanni[14]、汪传江[15]研究指出,并购更可能发生在地理距离较近的企业之间,即呈现出所谓的“本地偏好”(home bias)现象,且由于地理邻近有助于降低并购决策所需的信息成本,致使本地并购绩效要好于异地并购。然而,现实情况是理想的并购目标往往远离本地区域。因此,跨越本地边界搜寻目标企业成为并购方的必然选择。跨界搜寻不仅可以接触到更多备选技术资源,为并购方甄别和筛选高质量技术资源提供可能与保障,还能够提高并购方议价能力;而跨区域的技术资源整合也有助于提高整合效率,促进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帮助企业实现创新突破。Yurov 等[16]认为企业在产品和市场地位的竞争本质上是各自资源地位的竞争,当本地技术资源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时,企业就需要通过异地并购寻求具有战略价值的技术资源。然而,由于地理距离增加,异地并购进一步加剧并购方和目标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不利于整合过程中双方人员往来和流动以及大型设施、设备的转移,降低并购后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效率[17]。因此,在异地并购中,地理距离的增加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程度[18],从而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但近几年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理论界开始出现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失去影响的声音。吴倩[10]等认为,交通与通信技术的日益进步将加强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并购双方在信息生产、储存和传播等方面带来巨大改变,加速并购后对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解码后的信息可以在跨组织边界,甚至在更远距离中以更快和更低成本进行扩散和转移,如此一来,物理空间终会被虚拟的网络空间所替代。由此,有学者认为空间邻近性产生的优势将被减弱,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地理距离的影响呈现出某种衰减规律[19],异地并购中地理因素对跨区域技术资源流动的影响将变得无关紧要,甚至提出“距离已死”的观点。
综上,提出以下假设:
H1a: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有显著负向影响。
H1b: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没有影响。
由于地理距离会影响并购双方对信息的理解与传递,给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寻求缓解地理距离约束效应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张娟等[20]和Chen 等[21]的研究均指出异地并购是一个基于系统化考量的多阶段过程,其内容不仅包括并购后对源自目标方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使之更有价值,更值得并购企业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精准地甄别和筛选。高效甄选目标企业是异地并购过程的源头和触发点,不仅可以极大降低由于地理距离增加产生的高额搜索成本,还可以有效避免“柠檬问题”,降低并购溢价,使并购交易更加物有所值;同时,它也是确保企业在并购后能够高效整合和利用资源,进而实现技术资源跨区域高效流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2]。因此,如何甄选目标企业就成为企业缓解地理距离约束的突破口。诸多学者提出技术重叠代表着并购双方对技术资源共享和共同认知的程度,是选择目标企业的重要变量,也是提高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效应的“催化剂”。
技术重叠是指并购双方在同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共享程度,作为并购前目标企业筛选的重要指标,能够让并购方在并购前客观评估目标方技术资源[23]。在并购后,技术重叠像是一种低成本协调机制[24],有利于并购方整合双方技术资源以实现协同效应。具体来说,首先,技术重叠程度越高,表明双方企业越熟悉彼此的技术类型及其功能用途,并购方企业只需花费较少时间和精力学习整合被并购方企业的技术资源[25]。其次,技术重叠程度越高,说明并购双方的技术能力禀赋交叉性较高,有利于对并购后双方技术资源进行协调、扩散和融合,产生更多新技术;同时,还可以加强并购方企业吸收和内化被购方企业技术知识的能力,提高技术学习和整合效率,深化并购方企业技术资源体系,增加技术库中技术资源的多样性。最后,双方技术重叠将减少并购后双方重复的研发资源投入,将冗余资源用于其他特定的研发活动,提升研发的效率。因此,在异地技术并购中,地理距离的影响使得技术资源的可转移性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26]。而双方技术重叠能够帮助并购双方理解彼此研发任务及活动,使得并购方能够采取合理高效的方式进行资源整合,有效降低地理距离对跨区域技术资源流动的影响。
故,提出以下假设:
H2:技术重叠削弱了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影响。
基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本研究选取了2009—2019 年我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发生的技术并购交易事件为研究样本,并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数据的筛选和整理:只保留跨市以及跨省的并购样本,剔除关联交易、交易未完成、重复标的、有ST 类公司的样本以及并购方非上市公司的样本;剔除了并购方公司在同一年度内进行多次交易及一次交易中有多个并购标的样本、标的方被注销以及变量数据缺漏的样本。最终筛选出属于异地并购的171 个研究样本。其中,技术并购事件数据、企业专利数据、公司地址数据以及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与锐思数据库(RESSET),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查询网站,年度专利分类数据来源于佰腾专利数据网站。
(1)被解释变量: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Trif)。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衡量需要考虑的是技术资源跨区域的流动效应。由于本研究样本为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其并购主要目的是获取先进技术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3],因此,借鉴李琳等[4]、乔越等[27]的研究,将并购后并购方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作为衡量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效应的关键指标;同时,考虑到技术创新可能存在滞后性,采用并购方在技术并购事件发生1 年后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衡量技术资源流动效应。并购方申请的发明专利越多,代表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效应越好。
(2)解释变量:地理距离(Dist)。借鉴Chakrabarti 等[28]和罗进辉等[29]的研究,采用上市企业注册所在地与目标方所在地级市的经纬度距离(D)来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1)(2)中:longitudei 和latitudei 分别代表并购方所在地的经度和纬度;longitudej 和latitudej分别代表目标方所在地级市的经度和纬度。
经纬度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通过查询百度地图API 坐标拾取系统获得。为了避免数据量纲的影响,对并购双方地理距离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即:
(3)调节变量:技术重叠(TO)。借鉴Sears等[30]、马双等[31]学者的研究,通过佰腾专利数据网站查询并购双方技术类别,当并购双方具有相同类别专利时,技术重叠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4)控制变量。相关研究已指出异地技术并购中跨区域技术资源流动效应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借鉴Ambos 等[32]、Di Guardo 等[33]、刘凤朝等[34]、Doh[35]的研究,将并购企业治理水平(GL)、管理层持股(M&S)、股权集中度(OC)、管理费用(G&A)、净利润(NP)、研发投入(R&D)作为控制变量。
所有变量定义及测量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定义及测量
为了检验本研究提出假设,构建如下模型:
利用Stata 16.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采取稳健标准误差处理了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效应。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可见进行异地并购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地理距离分布差异较大,意味着企业在进行技术并购时更多关注标的方核心技术资源,较少考虑并购双方的地理距离。技术并购作为跨越地理边界获取技术资源的手段变得越来越普遍。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3 可知,地理距离与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相关系数显著负相关,初步支持了假设1;技术重叠与地理距离的相关系数显著性为正,基本支持假设2。此外,控制变量与因变量都显著相关,说明选取的控制变量较好地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
表3 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3 (续)
根据基准模型如式(4)至式(6),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其中,模型(1)至模型(3)分别检验控制变量与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地理距离与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技术重叠在地理距离与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间的调节效应。模型(1)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与因变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控制变量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有效降低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模型(2)结果显示,地理距离系数显著为负,且调整后的R2由0.176增加至0.212,模型解释度提高,说明并购双方地理距离越远,并购后企业专利产出越少,即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效应越差,验证了H1a,表明即使在交通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也无法克服异地并购中地理距离带来的固有限制。模型(3)结果显示,技术重叠与地理距离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且调整后的R2由0.212 增加至0.264,模型解释度提高,说明技术重叠对地理距离与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间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H2成立。分组检验中,制造业样本的地理距离系数显著为负,而在非制造业样本中地理距离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在制造业样本中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效应的影响更加显著;原因可能在于制造企业对技术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且需要更多资源协同以及顺畅的信息沟通作为保障,因此受地理距离的影响更大。在新创企业和非新创企业两组样本中,地理距离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无论在新创企业还是非新创企业中,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效应都有负面影响,但前者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后者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新创企业更可能受到地理距离的负面影响;原因可能是相较于非新创企业,新创企业的新生弱性和内部资源约束问题使其在异地并购中更易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本研究对自变量进行了替换,将并购方注册地所在经纬度替换为并购方所在地级市行政中心的经纬度,即将地理距离替换为变量Dist1。根据基准模型如式(4)至式(6),替换变量后的检验结果如表5 所示。可见,地理距离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地理距离对并购后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仍有显著负面影响;地理距离与技术重叠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技术重叠显著削弱了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负向影响。综上,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且两个主效应模型调整后的R2变化不大,说明变量的度量指标和显著性均没有变化,本研究的模型设计和指标解释能力稳健性较好。
表5 替换变量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基于并购过程理论,王艳等[36]认为除了并购前目标选择,并购后资源整合也是决定并购绩效的关键。并购后资源整合一般包括战略性资产、要素层次的融合以及职能活动层次的整合,整合效果取决于企业高管团队的整合决策。高阶梯队理论认为,高管团队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管理行为等特征对并购后整合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并购后整合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从而对异地并购中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效应将产生重要的影响[37]。基于已有研究,结合高层梯队理论进一步研究高管团队特征(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独立董事的地理邻近性和高管团队规模)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效应的影响。
高阶梯队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制定及执行效果集中反映了高管团队成员间价值观和共享认知的差异性程度以及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对高新技术企业异地并购活动而言,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效应的优劣决定了并购后资源整合的效果,而并购后技术资源整合的效果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方的高管团队治理水平。董事会是企业治理机制的核心,其结构设置和独立性将决定是抑制还是纵容高管的自私行为[38]。Goyal 等[39]研究认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时,总经理会利用董事长身份为自己谋利,这不仅破坏了董事会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削弱企业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还会扭曲并购后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整合决策质量;而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企业中,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长和代表经理层利益的总经理由于权力配置存在显著差异,有助于董事长和总经理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信息效应。这会改善异地并购后企业资源整合的效果,进而影响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间的关系。
独立董事凭借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专业性,能够为企业在并购后技术资源整合过程中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一方面,独立董事通过内部监督和提供专业咨询,能够有效抑制整合活动中的代理和冲突问题,使整合活动更加高效和有序[40]。另一方面,独立董事主要来自行业内知名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这让他们在企业并购后整合时,往往能从局外人的角度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有洞见性的观点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并购后技术资源整合绩效。当独立董事与并购方所在地理位置临近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和专家职能,提供及时、可靠的咨询建议,使其在异地并购后技术资源整合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高阶梯队理论指出,高管团队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依赖于高管团队规模的大小,相比小规模高管团队,较大规模高管团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并购经验及能力等方面的异质性程度更明显,高管团队成员间差异化资源配置能够为并购整合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持和多元化的决策视角,因此,相比小规模高管团队,较大规模高管团队更有可能提高并购整合决策质量[37]。同时,较大规模高管团队使其有更多精力解决异地并购后各种资源,诸如人员、资金、技术等的整合问题,有效提升技术资源整合效率。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独立董事的地理邻近性和高管团队规模的测量方法如下:当样本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不是同一人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当独立董事与并购方同处一个地级市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高管团队规模用并购当年并购方企业高管团队中的人数来表示。构建检验模型如下:
检验结果表明(见表6),地理距离与两职分离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对地理距离和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间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原因在于董事长职责为制定企业战略和重大经营决策,而总经理职责是贯彻企业战略,对具体业务进行领导,二者职责分离使其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更好地克服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负面影响;地理距离与独立董事地理邻近性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独立董事地理邻近性对地理距离和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间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验证了独立董事与并购方同处一个地级市更好地保证了其监督和建言献策职能的发挥,有利于通过及时、便捷沟通和交流帮助并购方解决资源整合中的各种问题,削弱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负面影响;地理距离与高管团队规模的交互项显著为正,说明高管团队规模对地理距离与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间关系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验证了较大规模的高管团队有助于解决异地并购后各种资源的整合问题,提高技术资源整合速度。
表6 高管团队特征调节作用的回归结果
表6 (续)
(1)并购双方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负向影响在制造业和新创企业中更显著。因此,企业在进行异地并购时要明确地理距离本身的固有限制,它不以现代通信技术、交通技术的进步为转移,需要充分预估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影响,尽可能减轻地理距离产生的负面影响。
(2)并购双方技术重叠对地理距离和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间负向关系具有显著的削弱效应。因此,在异地并购中,并购方可以通过在并购前搜寻技术重叠高的标的方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降低技术资源难转移的风险,从而缓解地理距离对技术资源跨区域流动的负面影响。
(3)并购方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独立董事与并购方同处一地以及较大规模的高管团队能够显著削弱地理距离的负面影响效应。
同时,本研究由于受时间、成本等条件的限制,选取的技术并购样本涉及行业有限,而且仅考虑了并购当年的第一笔异地并购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外部信效度和研究深度。因此,未来相关研究可通过扩大样本量和行业范围,考虑异地并购的累计次数、分区域展开异质性分析等,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