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下侗族聚落景观导视系统的创新设计研究

2022-11-26 06:11朱文霜崔鑫龙郑文俊
包装工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模因权值侗族

朱文霜,崔鑫龙,郑文俊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导视系统是指向受众传递准确、明晰的图文信息,达到导引目的的设施。在乡村振兴战略及乡土文旅融合升级背景下,少数民族聚落导视系统在基本功能性之外被赋予更多的感性内涵。随着侗族聚落步入乡土文旅快速发展期,它不再作为表述单一信息的物质载体,而被看作向游客传播地域特色、民族人文和象征意义的装置艺术,成为旅游环境布局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地域性历史文脉与形象特征的独特载体。侗族聚落是具有鲜明文化差异性的独立聚落单元,构建以模因论为指导的侗族传统文化符号模因图谱,并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进行客观赋权,以此指导导视系统设计,为导视系统注入原真性文化创意属性,实现“在地性+创意性+客观性”的乡土导视装置艺术创意设计流程。

1 地域文旅视域下侗族景区导视系统现状

随着少数民族旅游热,根植于大山深处的侗族传统聚落也逐渐成为热门旅游区,地处深山的侗族聚落涌入大量游客。侗族主要分布于我国湘、桂、黔三省交汇处的山林地区,具有独特文化习俗和物质风貌,村寨依山而建,少平地,道路随高度变换,多崎岖狭窄,这为初到此地的游客带来极大不便,因此侗族村寨在旅游景区适应性改造中加入了大量的导视设施,满足游客基本的方向指示需求。

对于少数民族地域旅游导视系统的整体设计,既要充分结合本民族文化,与所处景区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又要考虑自然环境,起到填补村落灰色区域、划定游览范围的作用,在村落开发时避免造成开发性的破坏[1]。

1.1 侗族聚落景区导视系统应用现状

导视系统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依据不同地域的空间特性在数量、内容、形式上进行动态调整,构建游客对空间分布的认知。但是,通过对华东地区侗族聚落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与资料,总结当前景区中导视系统设计的普遍规律发现,当下景区导视系统设计具有多种异化特征:形状款式呆板,造型皆以矩形或局部变形为主,缺少造型设计语言;材料运用单一,仅以耐用为原则,使用金属或ABS材质,表面喷镀单色油漆;设计手法粗糙,以突出内容为根本目的,缺乏基本的形式美感;色彩搭配匮乏,配色多以单色为主,只注重突出文字,如图1所示。

图1 侗族聚落导视系统现状实拍图Fig.1 A comparison of the small wooden component model and the actual scene of Dong people folk houses

目前侗族聚落导视系统设计缺乏在地性考量,并未重视地域文化独特性特征[2]。而对侗族聚落景区的导视系统设计,应做到既要符合国家导视系统设计标准,又要结合地域传统文化,还要融入美学理念,以此进行创意适应性设计。

1.2 侗族聚落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文旅模式升级,旅游中对精神文化的体验需求也逐渐升高。游客进入特定场域后,同场域中信息时刻产生联结与交换,导视系统的材质、符号、字体、形态等元素将对观者产生暗示性感知,同其他设施共同架构起观者的地域文化观念[3]。导视系统作为艺术性功能设施,能为游客带来审美认知和视觉感知,提高大众对侗族的认知能力和地域文化体验,增强侗族文化的传播,其文化传播属性不应被忽视。

近年来侗族聚落在被动适应或计划更新过程中,出现原生文化异化、同化甚至灭绝现象,民族文化消融加剧,地域性和独特性逐渐消失,侗族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立性传承已成为侗族聚落文化延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导视装置的系统性设计对推动侗族文化传播和演进具有必要性。对其系统性的设计应对文化一致性加以考量,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注重形式美法则。让导视系统成为旅游感知能力评估的考量准则,成为增强旅游体验的重要一环。导视系统应以隐性形式向观者传导地域文化和民族意蕴,文化符号作为视觉信息内涵,可以导视系统为载体,反映聚落空间文化,呈现出“人—场所—意蕴”的信息交互[4],塑造出特定文化场域。

2 侗族文化符号学提取与模因论矩阵建立

将符号学分类原理同模因论相结合,探寻侗族元素的原真性符号及文化底蕴,构建基于侗族传统元素符号的模因图谱。在导视系统设计原则指导下,设计出独特外观、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地标导视设计,从而启发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产生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2.1 模因论概述

英国著名动物学家Dawkins于1976年提出“模因(meme)”概念,他认为模因类似生物基因,是文化传递观念、语言、行为方式等的记录单元[5]。模因论认为文化元素是由多模因构成的复合体,随着时间推进与空间转化,内容也被继承、转化、变异。同时,模因自身的辨识强度不同,高辨识度模因被持续保留并强化,形成强势模因,其综合影响力强;低辨识度模因则会逐渐边缘化,成为强势模因的附属弱势模因,影响比重小。

将同人类共存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审美原则和崇拜信仰等文化类比为模因,合理地阐释了文明进化中文化因子的演化,为探索地域文化原真性传承与在地性开发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2.2 符号学语境下的侗族文化元素分类

侗族传统装饰符号是侗族先民文化意识的物化,物化后的符号经过变构与转换,以其独特的载体一同成为地域文化模因符号,是通过主观感受传达民族、地域文化显性及隐性特征的一切表现物的统称,是将民族信仰、社会风俗、营造技艺融合于一体的表现形式,这种地域文化符号具有加深本族文化隐喻性的功能[6]。

基于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根据“符号代表物”和“对象”间的关系,将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标识符号和象征符号的分类法,融合模因论理念,将侗族聚落文化符号分为:建筑类模因、服饰类模因、图腾类模因、材料类模因、色彩类模因及系列要素,由此为基础指导模因图谱的构建[7]。

2.3 侗族传统符号提取及模因图谱架构

侗族传统文化,是由多属性符号因子构成的复合整体,其符号模因构成、强度表现形式均不相同,同时不同的模因要素也需不同载体去呈现。因此,对侗族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不仅要提炼出富有独特艺术魅力及知名度的元素,还要保证所提取的模因元素在导视系统上的适用性,起到增强文化传递作用。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专家问卷与实地考察等方式甄别并提取侗族聚落文化的显性主体模因与隐性附属模因。采取元素提取法、图案提取法、地域提取法和结构提取法等[8],分析侗族聚落文化的主体模因、附属模因与核心因子特征,剔除高相似度、低识别性、抽象且无法指导设计的词语,构建侗族聚落文化模因矩阵的符号体系。再综合运用符号、结构、图形和文本提取等模因识别方法,构建出融合侗族人文历史、地域文化特性和物态固化符号的侗族聚落文化模因矩阵[9],主要构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侗族传统符号提取原则及模因库构建流程Fig.2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symbol extra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meme library in Dong people

2.4 侗族聚落文化模因元素矩阵图谱构建

侗族聚落文化模因矩阵图谱的搭建,对于主体模因、附属模因及核心因子的选择与分类是关键。其实质是在对侗族文化识别理论和认知体系理解之上,选取最突出、最易辨别的模因要素,即侗族聚落文化中有别于其他民族聚落文化的特征因子与基本单元,将高相关性、联系紧密地分为一类,增强模因间的有效传递[10]。这些物质形态基因与文化承载基因共同构成了侗族聚落的模因矩阵体系。

总体来说,侗族聚落文化模因矩阵图谱根据模因论归纳体系,从建筑、服饰、材料、图腾、色彩五大主体模因,构建出主体模因单元,并通过“聚落整体文化—主体模因体系—附属模因因素—识别模因分类—模因核心要素—影响因素—图谱矩阵系统”的方式进一步表达图谱特征,如图3所示。运用符号学方法归纳、总结、抽象和概括的系统性方法构建矩阵,为后续设计实践与矩阵赋权提供了灵感来源和数据分析基础。

3 基于模因矩阵的权值分析

由于各模因要素在大众认知中的影响及识别度不同。因此,要分析得出能客观反映各因素之于整体重要程度的权值系数,形成导视系统设计元素提取的客观评价,这将直接影响设计结果。

将侗族模因符号元素的重要性评价用权值数据表示,权值的确定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指根据专家咨询及大众问卷得到的分值系数,即人们对各元素两两比较的比值,客观指根据比值构建的判断矩阵赋权权值。根据各判断矩阵中的权值大小,得到整体影响程度排序[11]。

3.1 模因数据库的指标选择与层次模型构建

通过侗族聚落模因数据库的分类构建,从主体模因体系中提取出24个核心模因要素作为评价指标。

依据层次分析法,将评价指标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M,即侗族聚落导视系统设计要素;第二层为准则层,即主体模因中的建筑因子A、服装因子B、材质因子C、图腾因子D和色彩因子E;第三层为次级指标的准则层,即建筑因子A及其子层级寨门A1、干阑民居A2、门窗A3、鼓楼A4和风雨桥A5;服饰因子B及其子层级构造廓形B1、装饰纹样B2、制作工法B3、配饰头饰B4和布料质感B5;材质因子C及其子层级银器C1、山石C2、侗布C3、陶土C4和杉木C5;图腾因子D及其子层级农业崇拜D1、多神崇拜D2、自然崇拜D3、日月星辰D4和生殖崇拜D5;色彩因子E及其子层级服饰色彩E1、景观色彩E2、作物色彩E3、村落色彩E4和建筑色彩E5,基于F-AHP法构建的层次分析模型见图4。

图4 侗族聚落导视系统设计元素层次分析模型Fig.4 Mainstream modeling software analogies

3.2 F-AHP判断矩阵的构建

本次专家问卷设计采用1—9标度法,对各层级因子进行两两对比,发放11份专家问卷及119份大众问卷。考虑到本次的判断矩阵层级评价指标过多(四个以上),受访者依据直觉做出选择的思维一致性很难保证,因此在层次分析法基础上增加三角模糊值,提高数据精确度。这一方法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对权值的影响,从而使评价指标的赋权更加客观,评价结果更加准确[12]。

基于克隆巴赫(Cronbachα)的可靠性分析,本问卷系数为α=0.828,符合1>α>0.7,且信度极佳,数据质量高,可进行下一步分析。通过问卷结果,得出判断矩阵与各因子权重Wi[13]。侗族导视系统设计元素判断矩阵见表1,建筑主模因判断矩阵见表2,服饰主体模因判断矩阵见表3,材质主体模因判断矩阵见表4,图腾主体模因判断矩阵见表5,色彩主体模因判断矩阵见表6。

表1 侗族聚落导视系统设计元素判断矩阵Tab.1 Judgment matrix of the design elements of Dong settlement guide system

表2 建筑主体模因判断矩阵Tab.2 Building main meme judgment matrix

表3 服饰主体模因判断矩阵Tab.3 Apparel main meme judgment matrix

表4 材质主体模因判断矩阵Tab.4 Material main meme judgment matrix

表5 图腾主体模因判断矩阵Tab.5 Totem main meme judgment matrix

表6 色彩主体模因判断矩阵Tab.6 Color main meme judgment matrix

3.3 权重矩阵一致性检验

为判断在构建过程中各矩阵权重值的合理性与相容性,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对矩阵的一致性判断,检验系数为C.R.,当C.R.<0.10时,说明矩阵符合一致性,若C.R.≥0.10,则说明判断矩阵不符合逻辑,需对矩阵进行修改,直至通过验证。

首先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

其次计算一致性指标C.I.:

最后计算随机一致性比例C.R.:

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C.I.为一致性指标,R.I.是为衡量C.I.大小而引入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见表7。经过对各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各矩阵C.R.均<0.10,且组合一致性为0.07,因此符合一致性,权重值合理,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8。

表7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标准值Tab.7 The average random consistency index R.I. standard value

表8 一致性检验结果C.R.Tab.8 Consistency test results C.R.

3.4 结果分析与评价

经过对侗族元素设计模因层级体系及针对专家与大众的调查问卷所形成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各因子权值,得出五大主体模因因素及五大主体模因中附属模因要素的比对结果。

建筑模因因素中权重值最高的是风雨桥(0.231)、鼓楼(0.222),其次是干阑民居(0.193)与寨门(0.189),影响最小的为门窗(0.165)。鼓楼与风雨桥作为侗族村寨的代表性建筑早已深入人心,这一结果符合早已在大众心中形成的固化印象,而干阑民居、寨门及门窗因体量小、数量多而易被忽视,所以权重值相对较低。

服装模因因素中合理影响最大的因子是装饰纹样(0.216)、配饰头饰(0.211)及构造廓形(0.206),布料质感(0.186)与制作工法(0.181)因子影响较小。服装中最具视觉冲击性的就是装饰纹样与构造廓形,同时侗族头饰造型夸张、用料奢侈,因此这三项权重值最高,而布料质感及制作工法对大众来说难以感受且体验兴趣不足导致映象不足。

材质模因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杉木(0.229)、银器(0.220)、侗布(0.216),其次是山石(0.181)与陶土(0.154)。杉木作为基材被用于大体量建筑等,同时银器作为贵金属视觉识别度极高导致此两项权值最高,侗布、山石和陶土价值低、体量小易被忽略。

图腾模因因素中权值最高的是日月星辰(0.257),其次是多神崇拜(0.203)、自然崇拜(0.193)、生殖崇拜(1.177)、农业崇拜(0.171)。侗族的日月星辰、多神崇拜图腾相对其他民族具有独一性,而自然崇拜、生殖崇拜与农业崇拜则较为普遍、广泛以至于权值较低。

4 侗族模因元素在导视系统中的应用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赋权得到权值最高的主体模因,提取其附属模因及相应要素按类转化,以此指导侗族聚落导视系统的创新设计。从导视系统的设计要素——造型、色彩、文字、肌理入手进行地域性设计[14],并以现代设计手法与艺术性原则进行系统性设计,遵循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利用抽象、简化、组合、夸张、象征等手法,对地域文化符号进行适应性转化,坚持在地性原则下的侗族聚落文化形象重构[15]。

4.1 导视系统色域提取

导视系统中,色彩是启发游客联想能力的重要元素。运用Photo shop对照片进行实景取色,对色彩主体模因中权值最高的建筑、村落与服饰色彩进行要素转化,以此确定标准色,如图5所示。

图5 色彩主体模因中附属模因要素的色彩元素提取Fig.5 Extraction of color elements of auxiliary memes in color theme memes

首先,侗族传统建筑以杉木为主料,由于环境高温潮湿,杉木表征呈现黑褐色,因此首选木纹棕色为建筑色彩;其次,侗族村落建筑密度高,高处俯瞰整个村落所呈现的色彩以屋顶瓦片为主,因此对村落色彩主体模因的核心要素瓦岱青色进行提取;最后,侗民大都穿着自染的侗布,喜青、紫、蓝色,通常以一色为主、对比色装饰,因此本次将色调恬静柔和的侗秀蓝色提取为服饰色彩代表。

4.2 导视系统设计的造型及细节提取

造型能够放大信息的冲击力与可视性,强化信息传递的交换程度、理解速度和记忆强度。建筑具有体量大、形态稳定及识别性高的特征,因而将建筑主体模因运用于造型设计能给人以稳重、权威和可靠的心理暗示。但建筑外形复杂且结构繁多,运用平面构成原则对建筑主体模因中权值最高的风雨桥、鼓楼要素进行删繁就简,对其中的特色视觉元素进行剪影化提取与构造性重塑,由此构成造型基础,并使用隐喻法将建筑局部构造运用于细节中,如图6所示。

图6 建筑模因要素提取与转化过程Fig.6 Extra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architectural meme elements

局部细节的补充设计则选择最具韵律感的图腾及服饰主体模因中权重值最高的核心要素多神崇拜、日月星辰、装饰纹样及配饰头饰,对各类纹饰图案的线构元素进行转化与变构,最终形成适用于导视系统的装饰要素,如图7所示[16]。

图7 服饰及图腾模因元素提取重构过程Fig.7 The process of clothing and totem meme extra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最后,作为公共设施,导视系统多用于户外场景,材料的耐候性极其重要。因此,材料依旧以惯用的耐候钢、铝材等为主材。但基于以上材料可深冲、可焊接、可喷镀各类肌理的特征,以材料主体模因中权值最高的木纹、银质、石板核心要素的肌理为特征进行模拟,同时遵循侗族文化中趋吉避凶的观念,运用白色线条这一“吉祥色”搭配,增加层次变化。

4.3 侗族聚落导视系统应用效果

基于对侗族聚落文化模因中各要素的分析提取与设计适配,选取出具有普适性的设计元素进行导视系统适应性转化。首先对设计思路和流程进行草图推演与线稿绘制,指导设计方向,并通过模因要素指导侗族聚落的商标设计,凸显地域与民族特征,如图8所示。

图8 前期设计草图推演及识别商标设计Fig.8 Derivation of preliminary design sketch and identification of trademark design

其次,将三角状纹样进行旋转处理,使之成为具有导向指示的功能构件、同时采用正负形原则对纹样进行镂空与实体交错组合运用。文字采用标准字体,便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人阅读。设计中充分考虑环保型与经济性,采用装配式设计理念,导视系统中的纹样箭头及文字使用卡扣式设计,地图等印刷类图案外置玻璃防尘罩,大大提高信息更新效率,降低维护维修成本。

最后,通过走访筛选出导视系统中应用度最高的立式导览牌、座式导视牌、移动导视牌、A字标识牌及墙挂式导视牌为制作对象,如图9所示,用以对景区平面图、景区文字介绍、道路方向指示、警示关怀、配套服务设施为主要信息进行展示,如图10所示[17]。

图9 墙挂式导视牌、A字标识牌、警示关怀牌及座式导视牌承载景区平面图效果展示Fig.9 A-word signage, wall-mounted signage, warning and care signage and seat-type signage carrying the floor plan of the scenic spot

图10 立式导览牌与导向系统结合效果展示Fig.10 Demonstration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Vertical Guide Board and guide system

5 结语

导视系统承托了侗族聚落的文脉和地域特性,提升了侗族聚落形象的亮点,对侗族聚落的文化传播和文旅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文化符号进行模因分解,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客观筛选出高权值强势模因元素指导设计实践,再结合当下设计趋势、材料及应用方向,注重色彩对比原则,在新的视觉语境下转化利用,实现强化侗族聚落景区地域文化属性的导视系统设计目的。通过构建出基于模因论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侗族聚落文化导视系统设计流程,寻求新发展理念下侗族聚落文化传播路线,实现人与环境的共融,这也是推进侗族文化对外输出的有效工具。本文为侗族聚落景区研究提供了案例实践,丰富了传统聚落景区的研究内容,希望为下一步研究的创新与深入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模因权值侗族
一种融合时间权值和用户行为序列的电影推荐模型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试分析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基于5G MR实现Massive MIMO权值智能寻优的技术方案研究
一种基于互连测试的综合优化算法∗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程序属性的检测与程序属性的分类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模因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