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研究新进展

2022-11-26 07:10杨传英刘群梁思思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者颅脑病情

杨传英 刘群 梁思思

1.北流市人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400;2.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广西 桂林 541200

重型颅脑损伤为头部外伤常见的一种类型,具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病情复杂等特点,一旦发病需立即展开救治,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概率[1]。该病也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症,在临床上备受高度重视,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受伤的概率,会引发颅内出血、脑水肿等情况,给患者造成严重损伤和影响[2];对于该类疾病抢救的基本原则是争取时间,所以院前急救方面的护理极为重要,可确保患者快速复苏,为后续院内治疗争取时间,奠定坚实基础[3]。但在院前急救中较易出现一些不良事件,如患者家属情绪过于激动影响抢救操作等等,因家属护理认知程度有限,会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导致预后效果不影响,甚至耽误最佳抢救时间[4]。因此可知院前急救护理极为重要,本文就近几年护理变化展开综述。

1.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指因间接或直接作用在头部引发颅脑组织损伤情况,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癫痫、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基本治疗原则为清创、抢救、抗感染、手术等。黄春红[5]等学者认为,早期颅脑损伤患者会存在呼吸功能缺失、缺氧缺血等症状,较易引发吸入性肺炎或气道梗阻疾病,导致病情加重,主要通过气管切开手术改善上述症状,提升血氧饱和度,确保呼吸道顺畅,改善预后效果。王小言[6]等学者认为,导致颅脑损伤常见的原因有坠落、交通事故、击打等,患者受到创伤后颅内压会升高,并且继发脑疝、脑室变形等情况,提高死亡率、致残率;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及时清除颅内的血块以及损伤脑组织,致使颅内压下降,加以药物辅助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甄志勇[7]等学者认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机体大部分都伴有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并且炎性反应与脑水肿相关,患者昏迷程度越严重,其以内的凝血机制就会出现紊乱现象,导致免疫细胞释放大量活性物质,刺激表皮分子,激活巨噬细胞,分析细胞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转化,降低免疫力和抵抗力。宋龄[8]学者认为,诱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为利尿激素分泌异常以及脑耗血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一旦治疗和诊断有误,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2.院前急救护理

2.1 伤情评估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院前急救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进行抢救,在调度途中,要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个人资料等,还需掌握患者事发地点和受伤位置,大概了解伤情,进行基本评估。刘姝娜[9]等学者认为,因颅脑结构比较复杂多变,颅脑损伤病情发展快,一旦受损很难修复,所以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依据病情制定有效抢救方案,评估患者受伤程度,采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快速评估患者损伤程度,更加敏捷发现病情,优化治疗计划,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余菲[10]等学者认为,医护人员在接诊到出车时间需在5分钟内完成,在途中询问患者情况,到达现场后要立即展开急救护理,全面评估患者伤情,给予合理且正确的抢救措施,避免意外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

2.2 呼吸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旦缺氧时间超过6分钟就会造成严重损伤,所以在院前抢救期间需保障患者呼吸道畅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胡晓川[11]学者认为,脑部对缺氧敏感性较强,耐受时间只有5分钟,一旦超出就会造成死亡,所以院前紧急气管插管非常重要,可维持呼吸道顺畅,避免并发症;考虑到患者会伴随抽搐、昏迷等症状,可先给予丙泊酚注射治疗起到镇静效果,然后在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提升插管成功率;插管成功后连接呼吸机,控制呼吸频率,确保氧气供给,降低颅内压,预防误吸等情况。岳淑霞[12]学者认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除了低温护脑、脑营养增加等治疗,还要维持通气以及气体交换,降低呼吸道相关并发症,促使人体重要器官顺利转归,降低伤残程度,促进疗效。张敏[13]学者认为,无论在院外还是院内都要保护患者呼吸道,做好相关护理操作,预防感染现象的发生,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促进排痰,提升咳嗽发射力,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保障疗效。

2.3 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包含评估伤情、呼吸道维护、维持有效循环、处理创伤控制出血等内容,但还需要更为细致且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干预到急救过程中,确保抢救成功和顺利,降低患者死亡概率。都基刚[14]等学者表明,院前急救是指依据通讯器了解患者病情,采取运输工具安排专业医疗团队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进行途中监护和抢救,具有流行性、随机性强等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促进生活能力,防止病情加重,稳定体征水平,尽量控制病情挽救患者的生命,保障预后效果。王艳艳[15]等学者表明,在院前急救中加以综合护理,可以预防感染现象发生,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给予安抚和讲解,提升患者家属的认知程度,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抢救工作,摆放合理体位,维持患者呼吸顺畅,避免意外事故发生。陈梦凌[16]等学者表明,在院前急救早期治疗中加以高压氧疗法,可提升氧弥散率,增加血氧含量,改善脑组织的代谢功能,促进脑功能快速恢复,加以综合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李晓芳[17]学者表明,基于序贯评估法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减少盲目急救等现象发生,促进疗效。

3.病情变化观察和安全转运操作

3.1 病情观察

在院前急救护理期间,要密切留意患者体征水平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和抢救,避免造成死亡现象。孙建成[18]学者表明,在对患者进行急救中,除了密切观察病情状态,监测体征水平还要尽快帮助患者脱离危险的区域,将其放在平坦的区域进行急救治疗,必要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杨小丽[19]等学者表明,院前急救人鱼可以通过评估气道呼吸等情况,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循环,确保呼吸顺畅,并且在转运的途中,注重生命体征水平的监测,观察脉搏、血压、心跳等指标。在基于初级创伤救治的原则上,重视转运护理、时间、措施等方面,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在救治期间出现意外情况,确保操作全程的高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急救效果。

3.2 安全转运

在转运全程要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尽量在患者黄金救治时间阶段完成院前急救等操作,提高抢救成功概率以及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沈蓝[20]学者表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转运期间一旦出现管理不当情况,就会引发死亡或病情恶化情况,造成医患矛盾,所以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风险控制措施,减少转运危险因素,确保安全转运,提高患者生命安全性以及预后效果。雍海荣[21]等学者表明,颅脑损伤患者在转运期间采取风险循证和前馈控制联合方案,对患者转运的风险实施预判和识别,面对意外情况可以快速解决,完善各种转运的防范缺陷,最大限度提升患者转运安全性,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概率。

3.3 绿色通道开放

急诊绿色通道,是为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可减少就诊时间,是医院急救和抢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部分学者研究表明,绿色通道的开放,可确保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黄金救治时间段内,得到有效治疗,减少危险性,提升抢救成功率。

3.4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还可采取其他方式展开急救护理模式,从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性。阿孜古丽·托力干等[22]学者,将14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和实验组(初级创伤救治护理),各70例;结果表明,实验组并发症、抢救成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护理,可发挥合理护理措施,增加治疗效率,防止传统护理的缺点,保障后续治疗质量。杨小丽等[23]学者,将1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初始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护理),各70例;结果表明,观察组抢救时间、接诊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急救效果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基于初始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护理可提高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改变急救效果,安全性高。

3.5 急救一体化模式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为新型急诊救治模式,已经取得一定临床效果。马玥[24]学者将59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一体化急救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这就说明,一体化急救护理为无缝连接的模式,有效整合救援模块,实现共享,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规避不良事件;还可缩短抢救事件,提高护理满意率。

4.小结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因比较复杂,企鹅病因机制尚未明确,及时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提升生命安全性,预防并发症和意外事件,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学者颅脑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学者介绍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