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红
灵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 钦州 535400
静脉炎属于疾病无菌性炎症,按照病变位置不同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引发静脉炎的诱因较多,其中手术、心脏病、创伤等比较常见,但通过静脉输入刺激强、浓度高的治疗药物,也有可能造成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形成静脉炎[1]。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重要措施,静脉注射药物吸收较快且完全,也是临床化疗药物常见给药途径。但化疗患者容易出现静脉炎现象,增加痛苦,影响疗效,所以如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是肿瘤科极为重要的内容[2]。本文对近几年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展开综述。
化疗性静脉炎是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强、刺激大、对血管损伤大等因素而造成,长期静脉给药方式,极易损伤静脉,尤其是外周静脉。该疾病会给患者心理、生理带来很大痛苦,影响化疗实施;目前治疗该疾病主要为药物控制,常用手段为西药内服、外用等,但还需配合护理措施,进一步确保疗效[3]。PICC为新型的静脉穿刺技术,该技术对恶性肿瘤患者展开化疗,可减少反复穿刺,缓解痛苦,虽有效,但还是会出现静脉炎现象,也是导致PICC中断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疗效受到影响或降低。因行PICC患者,血管存在受损现象,血管弹性低、比较脆弱、血管壁薄,导致血管萎缩变细;若在置管时未达到一次性穿刺成功,患者会出现紧张情绪,影响血管收缩性,提升血管损伤程度,进而提高静脉炎发生率[4]。
化疗性静脉炎是因采取化疗药物而引发的化学性炎症。化疗药物会引发血管痉挛、损伤内膜,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该疾病是由于经外周静脉反复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液而引起,因外周静脉血管比较狭窄,血液流动较慢,化疗药物和血管管壁长时间接触,影响内膜代谢功能,导致血管通透性提高,渗出组织液,破坏细胞膜平衡,促使血管痉挛,局部组织处于缺氧状态[5]。
针对化疗性静脉炎常见问题,通过护理干预,可改善其不良现象,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从而保障化疗效果和患者生命安全性。刘秀琴[6]学者把62例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各31例;结果表明,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严重程度、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预见性护理核心目标是识别早期问题,强调先预防后治疗原则;在化疗患者运用中,可在静脉炎发生前或者初始阶段有效识别,采取相应措施展开预防,或者防止静脉炎进一步发展,控制静脉炎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疼痛,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罗水仙[7]等学者,将180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分为参考组(常规护理)和预见组(预见性护理),各90例;结果表明,预见组自我护理评分高,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参考组。这就说明,预见性护理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周晓燕[8]等学者,将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辅助化疗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0例;辅助化疗和预见性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静脉炎相关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患者静脉炎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程度。
针对性护理是针对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展开针对性干预,通过心理、生理等方面,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稳定其心理状态,提升配合依从性,还可达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李会玲[9]学者,将82例肺癌患者分为A组(常规护理)和B组(针对性护理),各41例;结果表明,B组焦虑、抑郁、VAS等评分低于A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这就说明,在患者化疗期间干预针对性护理是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心理、病情等方面制定人性化、个性化护理模式,具备前瞻性。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和疼痛程度,达到护理目的。从而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健康。杨王娟[10]学者将接受化疗和PICC40例肺癌患者分为A组(针对性护理)和B组(常规护理),各20例;结果表明,A组护理满意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这就说明,针对化疗患者给予科学、针对性、全面的护理措施,可降低不良反应,提升生活水平,延长留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患者配合依从性。黄燕[11]等学者把48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各24例;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因化疗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增加痛苦,较多患者无法忍受治疗,出现放弃现象;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运用可减轻患者痛苦,保护患者外周血管,但在使用期间容易出现感染、堵塞等现象,影响疗效,所以要提高并发症重视,分析影响因素,做好预防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管控相关因素,降低不良因素,减少并发症。
在强刺激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干预循证护理,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缓解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化疗顺利完成。谢之茗[12]等学者把8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循证护理),各40例;结果表明,实验组疼痛缓解、症状消失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对于化疗性静脉炎患者展开循证护理,将循证医学作为依据,总结以往护理经验,提出护理问题,之后寻找护理证据,按照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完善最佳护理路径,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水平,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局部感染风险,缩短恢复时间。李银娟[13]学者将10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各54例;结果表明,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药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化疗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循证护理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获取护理实证,以此为依据制定护理方案,从而降低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黄会招[14]等学者,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循证护理),各40例;结果表明,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循证护理的运用,可预防静脉炎,提升患者满意程度,达到护理目的及效果。
除过以上护理措施外,还有其他护理措施可改善化疗性静脉炎现象,保障治疗安全性,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李玲[15]学者取64例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预防护理),各32例;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有效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预防性护理可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正确面对疾病,为治疗起到很大帮助。吴桂香[16]学者把55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常规组(2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35例;目标性护理);结果表明,实验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组。这就说明,目标性护理可减轻患者静脉炎现象,畅通导管,提升导管应用价值,促进疗效。王东峰[17]学者将80例肺癌患者化学性静脉炎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各40例;结果表明,观察组SAS、SD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精细化护理模式和降低化疗期间引发的不良事件,确保护理质量,减少静脉炎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具有全方位、优质等特点。陈莉[18]学者将9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集束化护理配合艾盐包热敷),各46例;结果表明,观察组满意率、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集束化护理配合艾盐包热敷可缓解患者疼痛,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程度,保障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在化疗静脉炎中,还可采取药物辅助方式,预防其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郭熙营[19]学者将10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和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通脉膏护理),各50例;结果表明,联合组总有效率、局部红肿、局部疼痛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这就说明,凉血通脉膏组方中的黄连、地龙、冰片等,可缩小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水肿,清除自由基,减少内皮细胞损伤,改善微循环状态,还可发挥镇痛作用,提高局部抗炎能力;同时加以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加速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护理效果。王培培[20]学者将90例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水胶体敷料为核心的综合护理),各45例;结果表明,研究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以应用水胶体敷料为核心的综合护理,可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配合依从性,降低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减少不良现象。保证护理规范性,提高护理效率,充分发挥优势,达到护理目的及效果。李红梅[21]等学者,将30例妇科肿瘤患者分为实验A组(123例,采取医用冷敷贴外敷加护理)、实验B组(122例,采取硫酸镁纱布湿敷)、对照组(常规输液);结果表明,实验A组疼痛程度、舒适度、预防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实验B组和对照组。这就说明,因肿瘤患者处于高热状态,采取化疗药物会加速组织因子的释放,阻滞纤溶活性,引发静脉炎;同时静脉输液期间存在机械性损伤,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导致化疗药物外渗,提高化疗性静脉炎发生风险。医用冷敷贴是由无纺布、高分子水凝胶等组成,可稳定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降低药物对血管壁刺激,预防水肿现象,加以护理,提升护理效果及安全性,节约医疗成本。
综上所述,针对化疗性静脉炎,临床护理有较多方式,但无论是哪种护理措施,都可预防静脉炎,进而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护理质量,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