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羊风寒感冒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22-11-26 18:30:02黄雪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风寒麻黄葛根

黄雪娇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铁岭 112599)

羊风寒感冒是由外部风寒侵袭呼吸道而引发的一系列全身性病状。一些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因为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对羊的一些外在异常表现不太关注,直到全体发病后才会引起重视并送医检测。

1 羊风寒感冒病例的发病状况

羊感冒在每年的春秋季节较为常见,动物机体会因为寒冷的袭击而出现感冒症状。徐州市丰县某乡镇一养殖户总共饲养小尾寒羊15只,2020年底发现部分小羊出现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起初这些病羊精神不振,背腰拱起,尾巴夹于后腿,被毛朝上竖起,常会不自主抖动身体,并且体表温度差异较大。起初该户主并没在意,随后羊群的眼结膜开始变红流泪,因为发痒而出现身体的不断摩擦。病羊群的粪便较为干燥甚至长期不便。

2 诊断以及治疗过程

兽医很快将患病羊群集中运送到当地的防疫控制实验室中进行观察。采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将采集的病料放到普通营养琼脂中培养24h之后也没有发现病菌,排除了细菌引起的感冒,判断为风寒感冒。治疗风寒感冒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西医治疗,一般都会给病羊注射青霉素,一只羊注射3次即可。中药治疗,有很多方法选择。(1)使用桂枝汤药 选择皮桂枝30g,辅之以芍药25g,生姜30g以及大枣以及甘草等,经碾末混料后喂给病羊,3次/d,连续3d。(2)麻黄 选择去节麻黄25g,然后辅之20g的桂皮,20g甘草以及杏仁20g。然后先将麻黄下锅煮熟,最后将其他材料放入,这种方法起效较快,需要服用2次/d,连服2d。(3)葛根草 准备15g葛根草,辅之以去接麻黄10g,桂皮6g,以及生姜、芍药等辅助材料。准备1L清水先煮熟麻黄以及葛根草,捞出泡沫,再放入其他中药,等到第二次全部煮熟之后将渣滓清理干净。

中西医在羊风寒感冒的治疗中各有利弊,因此本次治疗打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西药起效快用于解热镇痛,配合中药慢慢调理。治疗3个疗程后,羊群的感冒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在整个羊群中没有继续出现新的感染病例。

3 疗效分析

为了分析病羊的主要感染原因,特地走访当地农户的养殖场,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该地养殖场的周围条件比较简单,并且没有固定的防护装置,冬季羊舍温度较低,同时在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羊群会被淋湿,易受到风寒的感染。针对风寒感冒中医选择用祛风散寒的中药治疗。文中介绍的三种治疗方法各有特点。但是三种方法中都还有桂枝,芍药,甘草等中草药,其中桂枝能够起到降气平喘的效果,芍药能帮助机体催生津液,甘草能够起到祛痰止咳的效果。根据羊群本身的特点,选择一种方法治疗即能够有效起到发汗解表,生津舒筋的效果。同时西药中的复方氨基比林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解热镇痛的疗效,快速缓解羊群的临床不良反应。由风寒引起的感冒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需要注射青霉素预防继发性感染。

从本次的治疗案例发现,中药葛根草清热解毒的效用明显,有利于抑制病毒扩散,西药配合可降低羊群的发病率。但是羊群的风寒感冒在春秋季节传播速度很快,导致羊的死亡率很高,在发现病例之后应及时给予治疗和隔离,并对羊圈进行彻底消毒,如果羊圈中有病死羊,则需要利用2%的苛性钠水溶液消毒。另外户主在购买羊种时应该随机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确保种羊不会携带任何病原。

4 结束语

羊风寒感冒虽然容易治疗,并且预后状态良好,但如果养殖场的规模较大,羊群同时感染其他病菌的风险也会提升,会给农户的养殖发展造成很大的挑战。为了能够及时止损,需要农户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兽医需要尽量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中西医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农户的财产损失。

猜你喜欢
风寒麻黄葛根
冬读古诗御风寒
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 02:15:26
药食两用话葛根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8
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基层中医药(2021年1期)2021-07-22 06:56:56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42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