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规模化养鸭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2022-11-26 18:30:02李文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饲养场病鸭常见疾病

李文军

(德州市德城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德州 253000)

目前我国的养鸭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养殖模式逐步走向成熟,而常见传染病因养殖模式对环境的变化而赋予了新的特点,使防控变得更加困难。养殖户必须采用有效措施预防常见疾病,如鸭瘟、病毒性肝炎等,做好养殖区域的消毒杀菌工作,为雏鸭施打灭活疫苗,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1 鸭常见疾病

1.1 大肠杆菌病 该病多发于温度较低的秋季、冬季,可感染5周龄的小鸭和接近成熟的中鸭,病鸭表现出行动困难、食欲不振、睡眠时间短、眼睛流出粘液状分泌物等特征。大肠杆菌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鸭舍的卫生条件较差,秋冬季节通风条件不佳,空气流动速度较慢,养殖场内鸭的饲养密度较高,空气较为污浊,使致病菌快速繁殖并传播。细菌可侵入蛋壳并污染其中的胚胎,小鸭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发生大肠杆菌病,细菌通过小鸭皮肤破损、外伤感染后进入血液,导致疾病传播,此病的神经症状不常见,诊断难度较高,确认需要实验室检测。

1.2 传染性浆膜炎 该病的主要症状有头部低垂、腿部无力等现象,鸭的粪便为深绿色,部分鸭会出现腹积水、喉咙肿大等现象,在病情加重时病鸭会出现身体痉挛、腿部抽搐等状况,原因是病菌侵入脑部导致神经紊乱。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原因是饲养场管理人员未能在饲料中添加必要的维生素与蛋白质,导致鸭在快速生长中未能摄取到足够的营养;饲养场卫生管理效果不佳,大量细菌与真菌在长期未能及时更换的草垫、地板革上繁殖,鸭舍内部空间无法获得阳光的长期照射。鸭所处环境不卫生,空气过于潮湿,对病害的抵抗力较差,容易被传染性浆膜炎大批量感染。该病多发于春季、夏季,病鸭在4~6周内死亡,病鸭的死亡率高达30%左右。

1.3 鸭霍乱 该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鸭从染病到出现患病症状、因病死亡的时间较短,病鸭的主要表现为口吐粘稠物、呼吸速度过快、体温不正常波动等,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发病速度较快,难以预防,病鸭容在短时间内急性死亡。6周龄的待出栏中鸭容易感染此病,此病对养殖业的危害较为严重,可在狭窄空间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含有病菌的飞沫可进入鸭的喉部、肺部并繁殖,病菌还可通过患病鸭的粪便、羽毛、含有微量病菌的饮用水等途径传播,如蚊子、苍蝇、蟑螂也是致病菌的携带者,可通过叮咬鸭传染鸭霍乱病。病鸭的肝脏会发生肿大现象,并产生容易辨识的坏死灶。

1.4 病毒性肝炎 病可通过鸭的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病毒多由感染肝炎病毒的雏鸭带入养殖场,养殖场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处理病鸭或死鸭的尸体,饲养用具未经消毒,容易导致病毒性肝炎在饲养场内部快速传播。患有此病的鸭容易出现活动速度较慢、翅膀下垂、精神不振、神情呆滞等状况,在患病超过1周后会出现身体抽搐、长期侧卧等状况,患有病毒性肝炎的病鸭的嘴尖呈暗紫色,部分病鸭会排除白色粪便。养殖场医疗人员可对病鸭进行解剖处理,对病死鸭类的肝部进行化验,观察病鸭肝部的颜色是否呈暗黄色,病鸭的肝部表层会出现大小各异的血点或斑痕,该病的致死率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病程为2~3周。

2 鸭常见病的危害

规模化养鸭常见疾病如鸭瘟、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等病症的发病几率较高,危害性较大,容易在短时间内导致大量饲养鸭死亡或患病,养殖户在遭遇流行传染病后必须适当调整鸭的出栏时间,延长养殖期,采用有效治疗手段根治疾病,若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根治疾病,则容易出现养殖业企业的产品产量下降、经营困难、前期投资回收时间过长等问题,对家禽市场造成巨大影响。我国规模化禽类养殖业的管理流程较为混乱,养殖户未能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措施,多数养殖户的经营规模较小,无法进行集约化的规模经营,难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标准化卫生管理体系,忽视传染病的预防、诊治、观察工作,采用的治疗措施缺乏实际效果,造成疾病的大规模传播,影响了禽类市场的稳定,不利于养殖户自身扩大经营规模,对所在地区的养殖业造成较大冲击。

3 防治方法

3.1 做好疾病检测工作 养殖户必须定期对饲养场中的鸭类进行医学检测,抽样采集鸭的血液或体表组织,送往专业机构进行测验,分析鸭血液中含有的微生物成分,按照国家相关行业规则开展检测,保证医学检测活动的实际效果,提前发现可能演变为大规模流行病的病菌或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在检测到鸭感染鸭瘟、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后,应当立即将具体情况上报给当地的医疗部门、市场管理部门,采用应急措施,开展诊疗活动,控制此类流行疾病的影响范围,减轻危害。

养殖户必须根据鸭的实际状况选择使用药品或其他诊疗工具,提前给不同日龄的鸭注射疫苗,给刚孵出的雏鸭注射蜂胶灭活疫苗等药物,强化鸭的抗病害能力,降低各类流行疫病的发生与传播概率。开展有计划、有明确目标的药物敏感度实验,选用高敏感度的药物,停止使用细菌已经对其产生耐药性的化学药剂。养殖户可在病鸭的饲料中添加青霉素、头孢等高性能抗菌药物,治疗患病鸭。由于长期注射同一类型的药剂容易导致病菌产生较强的抗药性,因此养殖户必须调整治疗方式,做好常见疾病预防工作。例如在养殖场内的鸭出现鸭霍乱的症状后,养殖户可为鸭注射专用的霍乱病疫苗,强化鸭类对此类病症的抵抗力,防止疫病对鸭产生长期影响,控制霍乱的传染范围。

3.2 全面优化养殖环境 养殖户必须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采取合理措施,定期清理鸭舍,丢弃长期使用的草垫或地板革等养殖用品,使用含有消毒液的清水冲洗鸭的食槽,严格控制饲养场内部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湿度等客观环境条件,把握各类常见疾病的基本特性、传播规律,建立较为稳定的养殖环境。养鸭户必须制定完善的卫生控制管理条例与消毒流程,将批量养殖鸭的养殖区域和员工的私人生活区域分开,保证二者之间的空间间隔,避免人体沾染的病菌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传染给鸭类。养殖户还应做好器具消毒杀菌作业,使用含有生石灰的碱液清理养殖场内的工具,对不同年龄段的鸭分阶段、分批次的养殖,限制某一鸭舍内鸭的数量,每隔3~6个月可使用高压水枪清洗鸭舍,并在封闭养殖场门窗的前提下使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减少潮湿、封闭环境中产生病菌并感染鸭的概率。

3.3 设置科学分舍标准 不同年龄段的鸭的饮食习惯、繁殖速度不同,对饲料内营养成分的需求差异较大,为强化鸭的抗病害能力,消除潜在的感染风险,养殖户必须对鸭进行分舍,将不同年龄的鸭分开饲养。例如养殖户可将待出栏的6周龄以上成年鸭单独放置到一个区域进行饲养,将雏鸭放到恒温室进行饲养,放弃传统的高密度、小空间养殖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分类养殖法。对病鸭的尸体实施高温杀菌消毒处理后深埋,避免病菌在养殖场内部扩散,对鸭舍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疫情的发展,对患有各类常见疾病的鸭类进行隔离治疗,反复清洗、熏蒸患病鸭曾经使用的养殖器具,如水槽、食槽等,及时给其他圈舍内的未染病鸭类注射疫苗,为鸭注射抗生素或在饮用水、饲料中投放药物,对鸭免疫接种。

4 结语

规模化养鸭是国内鸭类养殖业的常见经营模式,是未来禽类养殖业的正确发展方向。由于常见疾病危害性较大,潜在安全性风险不易控制,养殖户必须着手强化规模化养鸭常见疾病的防治力度,保证大多数鸭的正常生长,定期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毒作业,有计划地投喂含有维生素、混有钙粉或蛋白粉的饲料,强化鸭的抵抗力,清洗饲养场中的养殖工具,控制细菌的繁殖,引进先进的传染病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饲养场病鸭常见疾病
羊常见疾病的病因及防治
母羊的几个常见疾病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阿尔梅勒动物饲养场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猫和鸡
我在干校饲养场
世纪(2015年1期)2015-12-06 07:47:09
鸭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乡村科技(2015年1期)2015-11-18 11:03:01
关于羔羊常见疾病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