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润禾小学 王冠懿
计算教学作为数学学科基础和重点内容,对促进学生数学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地位,能够严格履行新课改下教师的义务与责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指向。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能够立足于日常生活,帮助学生运用实际生活经验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然后结合海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参与课堂学习,但其计算能力的提高却不见成效,这是因为教师虽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未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内涵,使得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那么,如何把握好计算教学的关键,让教学充满“计算味”?这需要教师针对教学方式、学生情况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此实现高质量计算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实际教学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一部分数学教师依然存在运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刻板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少高质量的互动,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是完全违背的。由于计算教学的趣味性较低,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计算的正确率也越来越低,很多疑难问题也随之暴露,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计算练习失去兴趣,也会严重制约计算教学活动的开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离不开数学。但当前计算教学方式脱离生活实际,没有很好体现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例如,很多教师都是根据书本或者习题进行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式将生活经验与学习任务割裂,学生只是在不断重复计算数学题目,并没有从中感受到数学计算的乐趣,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不佳。
小学生在数学计算学习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数学思维作为保障。但在应试教育观念束缚下,教师过分强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也缺少对相关方法的传授,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无法应对,从而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看似抽象的数学知识,实际上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在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在计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变得事半功倍。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设计,教师应该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入手,通过融入生活的教学手段,改变以往机械被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加法和减法》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小明有5块巧克力,后来又获得了3块,那么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块巧克力?”教师通过这样一个最简单的教学例子,做到了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发生联系,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也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应注重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进行融合,注重教学手段上的改变和丰富,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技术的优势,并借助图片、音频、故事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思考,也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确认识加法的算理,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不同颜色气球运动和组合的场景,视频中的2个红色气球和8个绿色气球通过运动最终组成数字10。紧接着,教师利用游戏进行分组PK赛,向学生演示几和几相加的和是10,通过动态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感受,并说一说对加法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加法计算中能够掌握正确的思路,从而不断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解决问题的教学思维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教学来说,更加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也能真正认识到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注重组织开展数学活动,整合教学素材,设计出具有趣味化的计算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使得计算题目更加具有丰富的现实价值,也能够真正将枯燥的计算练习转变为联系生活的有趣的数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也一定会更高,当他们顺利解决问题之后,就会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也能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实践中,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运用到数学计算和估算。如班级外出郊游时乘车方案的选择,再如去商店购物计算总价格和找零等。当学生通过正确计算并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不但能够巩固数学学习内容,同时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认识元角分》的教学中,“小明要买学习用品,买铅笔用了1元,买本子用了2元5角,那么总共支付多少钱?付5元,应该找零多少”。课前,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到超市、菜场购物的方式进行实际体验和操作,以此来提高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也实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开展,离不开题目练习这个必要环节,这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掌握学习技能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对练习题目的设计多加思考,确保练习题目的多样化和趣味性,同时应多挖掘一些趣味化的元素,促使学生在练习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作用下加强练习。同时,教师还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扫清计算学习中的障碍。这样,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就会很有成就感,进而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从而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在数学计算方面也更加熟练。教师可以在计算练习中融入游戏元素,开展“碰球”“串珠子”“掷骰子”等计算游戏活动,还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组织计算练习,如“计算小达人”“小组PK赛”“最强大脑”等类型的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训练思维灵敏度,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思考、勇敢参与竞争,最终品尝团队和个人收获的快乐。
好习惯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个性化的练习,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练习,提出不同要求,鼓励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作业。
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要及时关注,给予帮助,确保先复习再做练习。在做练习题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改错、验算、检查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先看、再想、再算、后演”的解题习惯,并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
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而其认知能力有限,无法明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的有效性,也因此,教师研究数学计算的本质就显得尤为必要。当学生面临复杂、抽象的问题时,其直观思维的特点导致其不能在自身经验与所学数学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因而教师有必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及时转变教学方法,以此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多重感官调动起来,丰富其学习体验,使其在直观的活动中理解和明晰计算的本质。
例如,有教师在教学《认识乘法》时,首先结合图2,引导学生观察“2+2+2+2”这一算式的乘法表达,即“2×4”或“4×2”。当然,这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基于其已有知识积累得出的答案。进入到高年级后,特别是学生学习分数的乘法时,就需要有所变化。如,“34×25”不能列出34个25相加,这个步骤不仅繁琐且不方便计算。也正因如此,造成不少学生对于“分数的乘法”产生难解的印象,以致对分数计算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教师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学情,更新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把“4个2相加”写成“2×4”或“4×2”,还可以结合几何图形的形象优势,利用方格图帮助学生以较为直接的方式,在乘法与几何之间建立联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方格图不仅结构简单,更符合其直观的思维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通过仔细观察、实践操作来轻松地明确数学知识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对他们后续的计算学习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学生在低学段的学习中能够借助方格图去理解乘法内涵;在中学段又能结合几何图形去了解、明确混合运算顺序的存在缘由;进入六年级之后,还能够有意识地以几何学习为理解基础,以此感知分数乘法的内在含义。
类似上述这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案例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要求下,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助力学生形成方向正确的学习意识,促使其深刻明确“明其理且知其源”的数学学习方法,以此有效提升数学能力。
从现阶段的教学内容来看,数学学科涉及计算方面的内容包含整数、分数、小数、正负数以及几何图形等,内容面广、难度呈螺旋上升式逐渐增大。因而,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将计算教学的必要性积极寓于数学知识的讲授、练习以及巩固中。对此,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来看,他们几乎都是基于旧认知不断深入、突破后才能顺利掌握新知。针对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应当适时分析学情,力求准确找出学生在计算时经历的“发展点”“障碍点”和“拓展点”,将此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使得教师的高质量教学“有迹可循”。
例如,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首位能够被整除”情况下的除法笔算算法时,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参考了教辅用书中的相关建议,进行了如下教学活动设计:提前为学生准备便于操作的学习材料,让他们通过有序的操作来进行计算问题的思考。比如通过小棒摆一摆、分一分,感受计算法则的形成规律,而后与同学交流互动,交换自己的想法和计算方法等。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基于原有知识基础,加上对新学笔算算法的基础理解,学习和联系除法竖式的计算,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联系,逐步构建和完善数学知识框架。
在上述教学活动设计中,由于学生对于已有的加法、减法和乘法的竖式书写经验产生了一定的定式思维,因而其在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时,较难克服其间差异,学习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对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时,要立足于现实学情,搞清楚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而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应当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计算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认知程度有所差异,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突破困难,解决计算难题。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开展,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计算教学活动中的趣味元素。教师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对计算充满兴趣和信心,并在学习中感受计算的魅力,逐渐提高计算能力,为以后继续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