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瑞 刘 平 李康民 胡冬梅 苏冠珠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威海 264210)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责任重大。在研究学生干部培养及队伍建设过程中,笔者认为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干部的现状有如下特点。
我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指出:“要建立健全选拔机制,坚持自愿、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把政治素质好、品学兼优、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岗位上,保证学生干部的高素质。”学生干部的选拔有直接任命、公开竞聘、民主选举、师生推荐等方式。这些方式各有利弊,实践中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形成了多元化、灵活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1]。
选拔产生的学生干部任命后,应加强培训培养,建立学生干部的培训体系,促进学生干部的成长与发展。
学生干部培训要制订培训方案,首先,明确培训目标,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富有创造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学生干部;其次,确定培训形式和培训时间,通过报告会、讲座、对口交流、传帮带经验交流等培养形式;厘清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的岗位和工作性质,如班长培训课程、团支书培训课程等,确保培训效果有效有用。
开展学生干部培训,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机制,通过具体量化的方法考核学生干部,建立激励机制。
为使学生干部健康成长,建立监督制度,实施动态化管理,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监管理念,不断强化他们的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和危机意识。
制度能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加强学生干部自身建设方面,属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干部的措施之一。如我院在学生干部培养中,先后制定了《学生干部考核与评比条例》《学生干部岗位责任制》《团支部、班委会工作条例》《团委(分)、学生会工作条例》等相关制度,保证学生工作各方面有据可查、有章可依,避免工作的盲目和低效。
通过建设,学生干部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师工作中起到良好辅助作用。同时,他们又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起着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有不小的影响力,是学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大部分学生干部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能很好地协助学生管理部门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在做好学生工作、树立优良校风、学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的建立,对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
职业院校学生干部的水平对学生管理的影响很大,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能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反之亦然。目前,学生干部在培养中存在以下几个薄弱环节。
职业院校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但是对学生干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干部政治理论素养不高,重视通过养成教育活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在理论知识体系、团队合作意识、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方法等方面的培养则存在欠缺。
职业院校建立了学生干部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设计与时俱进,对学生干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学校对学生干部开展培训时,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安排工作任务就是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忽略了实践育人的具体指导作用,学生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实际执行力和动手力容易打折扣。
在职业院校中,学生干部的岗位设置不少,学生干部也能全方位地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但是日常工作中,能与老师接触的往往只有少部分人,大部分学生干部缺乏老师的指导和监管。一些辅导员或班主任视学生干部为自己的工作助手,片面地把学生干部努力工作与干部管理画等号,只用不管。
职业院校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达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开展的各项工作有方案、有目标、有内容、有考核,安排部署全面和详细。但是对学生干部工作的面,量化考核不全面,忽视了对工作过程的督办检查,片面认为开会就是工作,发文件就是落实,导致工作华而不实。
在新时期,职业院校应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生干部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思想政治过硬、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
在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选拔任用是首要环节,要健全和完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的他荐与自荐,经班级和学工部门的全面考察,随后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学生自身情况,安排到相应岗位。从思想政治觉悟、学习能力与成绩、工作水平与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有发展为干部潜力的人员, 更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长等安排合适的岗位,重点培养[4-5]。随后,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干部人选开展任前谈话,最后,进入试用期。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力度,制定科学、全面的培训目标与计划,针对性地对学生干部开展培养,真正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除让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锻炼成长外,职业院校集中时间有计划地培训学生干部,可采用如下方式开展培训。
(1)利用假期举办短期培训
提升学生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坚定学生干部的政治立场,提高学生干部自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学生干部工作热情引导到理性的轨道,逐步实现科学化。
(2)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干部参加党校、团校培训
绝大部分学生干部能够自觉学习党的知识,渴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基本方针,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以党建为龙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施“源头前移”的党建战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重视和培养学生中的骨干,加强相关的队伍建设,建立有效平台,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加强学生骨干队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依靠他们构建校、系、班和党、团、学生会、社团的思政教育网,让这些学生骨干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充分发挥模范带头的示范作用[6]。
(3)适时召开学生干部工作研讨会
适时召开研讨会可以有效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研讨会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学生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召开;要以科学理论来指导研讨会;研讨会要注重“传、帮、带”。
(4)适时举办讲座
利用业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如应用文写作、演讲知识、创造美的能力等方面讲座,提高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虽然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学生干部毕竟还是大学生,自身也会存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弱点,这些弱点存在的程度不同、因人而异,所以需要强化日常管理。
(1)严管厚爱,激励约束
首先,要在正常的工作中爱护和关心职业院校学生干部;其次,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和严格要求学生干部。通过以上方式,保证广大学生干部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努力成为合格的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学生干部是学生,要严格要求,决不能苛求,更不能强迫他们事事完美,要随时注意观察。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问题,要尽快指出,并帮助其纠错。同时还要为学生干部加油打气,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3)鼓励在先,适时肯定
工作中及时肯定学生干部的工作是满足其强烈自我意识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当学生干部为工作付出努力,做出牺牲的时候学生工作者一定要看得见,看得准,及时给予表扬。
建立并完善新型学生干部考核体系是职业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奖优惩怠,激励并督促学生干部迅速、健康地成长,也能较为准确地衡量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具体考核则是通过从“五项指标”“三个维度”来对学生干部进行全方位立体考核[7-8]。
(1)围绕考核,紧盯指标
“五项指标”包括“德、能、勤、绩、廉”。
“德”主要指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时政敏感;品德修养好,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组织纪律性强,能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与学校的稳定。
“能”指工作能力。首先是能兼顾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其次是具备服务学生的能力,第三是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最后则是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勤”指的是积极上进、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具体表现在工作投入,关心同学的思想发展需求、问题及困惑。
“绩”指的是学业成绩和工作业绩。此项指标展现的是学生干部能很好地兼顾学习与工作,并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同时学生干部能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党团建设工作中起到积极引领作用,工作有成效,业绩硕果累累,提高干部自信,进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形成良性循环。
“廉”指工作中廉洁自律。具体表现在学生干部能带头遵纪守法,能积极防范和制止所在群体的违纪违规行为,在涉及师生利益的问题上做到公平公正、不徇私情。
(2)围绕维度,全面考察
围绕“五项指标”,开展全面、立体的考核,即从学生干部自身、师生评价和指导老师等三个维度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考核采用以百分制形式。此举将学生干部自身实际表现、群众和指导教师的评价和意见有机结合,最后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干部进行表彰、谈话鼓励、诫勉谈话、直接辞退或重新竞聘,可有效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增强为师生办实事的能力。
合理、有效地使用学生干部,发挥其桥梁和助手作用。
(1)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学生干部因人而异,各有自身的优势,同时存在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使用学生干部时,要因人而宜,用其所长,量才使用,做到扬长避短,各尽其能。
(2)责权明确,协同作战
责任和权利是并行的。使用学生干部不仅要使其明白自己的职责,还要授予他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利。有责有权,才能尽职尽责,即在其位,谋其政。
(3)结构合理,整体优化
一个人通常只能有一种或几种特长,不可能是全才,合理的学生干部结构,就是把具有各种不同专长的优秀学生,按照工作目标和功能,组成一个最佳班子,以充分发挥其班子的最大能量。
建设一支优秀的职业院校学生干部队伍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学生干部选拔程序、培养与培训、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建设。在培养过程中,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学生干部的培养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干部的健康发展[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