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
(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中学 内蒙古赤峰 025150)
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初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也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与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在全新教育准则的指引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有了进一步的创新,教师不仅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讲解,还需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的对课堂讲解方式进行创新,找到既能传播教材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导学案教学法就此诞生,其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够给教师的课堂讲解做出引导,并且还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导学案的应用让教师有了正确的教学指引,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导学案的设计核心就是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导学案进行板块的分割,依照每个既定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任务,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到提高初衷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在现如今的导学案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设计目标不明晰的状况,着非常影响导学教案的应用效果,导致部分语文课堂的开展缺失了课堂的开展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一趟语文课程只有45分钟,要学生在45分钟之内完成4-5个教学目标并且还要透彻领悟课本知识是难以实现的事情,这就直接导致了导学案编写失去了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目标的时候,一旦出现目标过多的情况就容易出现目标之间的矛盾,同一堂教学课程中教学的东西过于杂乱会让学生难以建设清晰的知识体系。
导学案的设计是为了让教学的课堂能够有将教材知识有逻辑、有顺序的教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快地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然而,对于教师来说,导学案的设计成为了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应用,有部分教师所在意的是有没有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这种流于形式的应用方式难以起到提高教学课堂质量的效果。比如,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一般都是对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课堂中有没有纰漏、有没有讲解不到位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反思自身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的吸收情况[1]。但是,在大部分教学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生,都忽视了最终的教学反思环节,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其能够反映出教学的好坏,教师只有不断分析自身的劳动成果,才能找出其中的优势与劣势,实现自身的成长。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才能进行有效的查缺补漏,提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找到了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后,能够使初中的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教学方式不适宜教师的开展或是学生的学习时都难以取得最初设定的教学效果,在导学案教学法应用的时候,教师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再设计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学生能够对当下讲解的知识有较高的理解,还需要学会相应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长和学习弱项,这是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做的事情,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所有内容都围绕着课文开展,没有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该采用的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忽视了学生字数学习方式的培养,没有考虑到其今后的独立学习。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还存在着内容设计过于复杂的情况,根据教师保存的导学案备份来看,教师过于细致地规划了课堂中的所有语言与动作,实际上,在教学课堂中,有许多事情都无法做到提前预知。因此,教师规划的过于细致不仅无法在课堂中做到完全展现,还会出现由于教学节奏与导学案不符而打乱教师讲解节奏的情况。另外,导学案会被当做教学流程放在讲台上给教师教学提示,一旦导学案设计得过于繁杂,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看到教学案中的内容,就会出现与导学案不符的教学讲解,很有可能会出现知识点漏讲的情况,并且导学案起不到提示教师的作用,不按照导学案教学设计内容进行讲解就让导学案的设计失去了原有的意义[2]。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明确导学案设计的任务, 因此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要做到遵从以下设计原则:其一,导学案中不应该设计过多的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合理地设计目标量,一节初中语文的课堂设计2-3个目标足矣。当教学目标难度过大的时候应该只设计1-2个教学目标;难度适中的时候可以设计3个教学目标。其二,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依据教材找到教材的核心内容,围绕核心内容进行设计,教师要始终明晰,导学案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因此,要充分重视教学核心的体现,注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比如,在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教案时,就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目标:①了解鲁迅和《朝花夕拾》;②学习本文中对景物特征的抓取,了解融情于景的写作方式;③用融情于景的写作方式来表达自身的生活经历、体验。这三个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并且做到了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目标清晰且具有延展性。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到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点,还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适宜不同学生适宜的学习方式,让其了解学习应该采取的方式。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并且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一直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应该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3]。并且在长期系统教育的影响下,其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其自身难以做到主动打破学习中的依赖性,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做出引导,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
比如,在讲解《紫藤萝瀑布》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篇阅读,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作业描写紫藤萝瀑布的顺序和层级”“紫藤罗花的特点”“作者用到的写作手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专注度,也能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良好的习惯,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导学案的设计需要依照学生的特性开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思维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些都是教师应该考虑到的学习方向。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小学学习状况的影响,教师在设计目标的时候需要分层设计,对能力较好的学生设计更难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其在完成的时候得到充分的锻炼;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的学习目标,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提示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4]。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做到设计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面临的学习状况和自身的身心发展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比如。七年级的学生应该更加重视学习惯的培养,教师需要在学习的时候注重基础的练习;八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对课内知识的拓展,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让其养成学以致用、拓展学习的良好思维方式;因为九年级的学生需要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九年级的学生正面临着中考,建设知识体系能够帮助他们将初中所有知识很好地进行串联。
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有限,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局限于课内教材的学习很难做到真正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不少的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完全围绕着课内内容知识点进行设计,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应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拓展,让学生有更深厚的语文素养,对其今后的交流和阅读、写作都有较大的助益。单纯围绕着教材内容进行只能让学生对单篇文章有较高的理解程度,并不能做到帮助学生理解其他的文章,做不到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思维,因此,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这篇古文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对文言文词句进行精细的讲解,还需要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陶渊明的生平进行讲解。学生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能够更大程度地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
教师的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当教师有更高专业素养的时候,其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特性,专业素养高的教师能够更好的对教材能进行进一步拓展。因此综合素养所涵盖的不仅仅是专业素养,还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良好的教师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不会出现对教学的排斥。
要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其一,对校园内所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学校定期培训活动,培训的内容包括教材的讲解方式、良好教学办法的传输以及教材更新的情况,这些知识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设计导学案,让导学案的设计更加符合当下的教学状况。
其二,在省、市地区内定期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师交流会议,教学也应该做到集思广益,单单依靠一个人的思维很难做到持续创新因此,教师间可以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良好教学方式进行分享,教师可以了解到更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对教学的合理性。另外,让彼此还可以将自身在教学的时候需要的难题在交流会议中提出,可以让部分教师为自身答疑解惑,避免工作盲区一直得不到解决。由此可见,交流会议的开展对整个地区内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着推动意义[5]。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趣味教学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提高导学案的趣味性,有趣的导学案也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高导学案的趣味性呢?提高导学案趣味性的环节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设置一些既有思考价值,又有趣的题目,这样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使学生对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进而对语文学科学习也更加感兴趣。 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具有很强的方法性与技巧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导学案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引起重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设计与应用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导学案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更好的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对学生交流能力、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导学案的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必然需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依照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应的导学案。但是,根据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情况来看,教师还存在着教学设计的目标不明晰、导学案设计流于形式、忽略了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内容设计过于繁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导学案的应用效果,需要引起所有初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切实考虑班级内的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更加合理地应用导学案教学法,使初中语文的教育质量有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