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2022-11-26 15:12吴永珍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意识环境家长

吴永珍

(龙岩市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龙岩 364100)

对于刚步入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小学的环境、课程任务以及人际关系等,都与幼儿园阶段有较大的区别。课业量增多,新的行为规范和更多的学习任务必须遵守和完成,这要求儿童具备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因此,对大班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培养,成为入学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让幼儿能顺利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促进幼儿树立任务意识,形成自律、自觉、守时等良好品质,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课题组开展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

针对龙岩市永定区幼小衔接试点园——龙岩市永定区实验幼儿园175 名大班幼儿在家、在园的任务意识进行调查。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反馈,真实了解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

发放175 份《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家长问卷》,收回172 份,回收率为98.3%。从家长问卷中发现:19%的幼儿能主动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68%的幼儿需要在家长的提醒下收拾整理;13%的幼儿不愿意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71%的家长对孩子任务意识的培养认识不足,对孩子没有任务的要求;21%的家长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完成某些任务,但是计划性、坚持性不够;8%的家长能认识到孩子任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且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要求孩子每天完成一些任务。可见,大班幼儿在家完成任务的意识不强,家长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认识不足。

发放15 份《大班幼儿任务意识教师问卷》,收回15 份,回收率为100%。从教师问卷中发现:大班幼儿不能很好地领会教师的任务要求,对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不强;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不高,在执行任务时易受外界影响而转移注意力,坚持性不够。这些都是任务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将严重影响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1]可见,强化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势在必行。

(二)大班幼儿任务意识薄弱的成因分析

大班幼儿任务意识、执行任务能力较弱的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幼儿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态度、方法等原因。

首先,就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对规则、责任的认识不足,导致做事不能有始有终,坚持性不够;生活经验及技能的缺乏,也导致幼儿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其次,家长和教师对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认识不足。家长在家凡事包办代替,忽视任务意识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造成孩子对家长依赖过度;教师在园对幼儿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幼儿不能理解任务要求;有部分教师对幼儿布置的任务随意性过强,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导致幼儿不能及时完成任务,任务达成度不高。

二、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依托平等开放、探索体验式环境,促进幼儿任务意识的萌发

环境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幼儿通过环境获得发展,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幼儿任务意识的萌发。幼儿园应创建积极健康、平等开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完成任务的意识与行动;通过各种探索体验式的学习环境,并联动社区教育大环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初步感知任务意识。

1.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创设宽松平等、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情愉悦,激发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如在生活中,教师要细心关注幼儿需求,让幼儿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活动中,注意用积极的语言引导,用鼓励的眼神肯定,用亲密的肢体动作交流;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与幼儿互动,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联系。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与同伴积极交流,合作完成任务。如开展“大带小”游戏,引发幼儿的模仿学习与合作;设计幼儿间交流、协商、合作的活动环节;引导幼儿主动为他人服务,互相帮忙梳头发、整理衣服等。在互助友爱的氛围中,幼儿通过实践习得完成任务的行为习惯,将完成任务的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在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中,幼儿萌发任务意识,以愉悦的情绪战胜困难、完成行为。

2.创设开放、探索、体验式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幼儿好奇心,促使幼儿积极探索,主动参与活动的重要基础。可充分利用幼儿园各个角落,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活动元素和材料投放,创设适宜大班幼儿任务意识提升的开放探索体验式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可以进行个性化选择,主动探索,与大环境互动,培养任务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创设开放性的区域环境,用开放的时间、空间、材料等支持幼儿的学习发展。再则,可以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自己规划、商量墙面的布局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班级环境,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激发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3.构建社区联动教育大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幼儿园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园内,还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积极融入教育大环境,提升认知,获得发展。如主题活动“美丽的土楼我的家”中,幼儿深入社区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走进大自然,拍摄美丽的家乡风景,和街坊邻里共同制作客家美食,与同伴分享美食等。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维护社区的活动;参观小学,通过与小学生的互动,进一步熟悉小学的环境、规则与要求等。在社区环境中摄取教育资源,在与社区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任务意识,初步体验社会责任感。[2]

(二)基于一日生活,形成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保教策略

大班幼儿愿意接受挑战,初具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应在一日生活中,通过生活、区域、游戏活动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提升其完成任务的质量,引导大班幼儿做事要有目标性,高质量完成任务。

1.有序化的生活活动,培养习惯

有序的生活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适应能力和独立意识,让幼儿受益终身。每天准时上学,收拾书包,整理玩具柜,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这些有序的生活方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任务意识。如建立时间观念,是学会有序生活的方法之一。幼儿能否按时完成任务,与幼儿对时间的感知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尝试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以课程故事《做时间的小主人》为例。教师发现幼儿早晨来园迟到的现象愈发突出。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意识,初步学会时间管理,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教师带领幼儿开启“我与时间的故事”:首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幼儿迟到的原因,找寻问题根结,引导幼儿和家长协商改进对策,由此开展大班年段签到活动。最初的签到表,用打钩代表准时来园,用打叉代表迟到。教师发现,在签到表上,明明有人迟到,却无人打叉。师幼通过讨论,产生第二种签到表:让幼儿签自己的座位号,用铅笔签代表守时,用黑色水笔签代表迟到;8:15 时,铅笔由值日生收走,只留黑色水笔,让迟到的幼儿签到。这张签到表投放以来,迟到的幼儿渐渐少了。有家长提议,可以适当让幼儿写数字,锻炼幼儿学习书写的积极性和书写速度。师幼讨论后,决定可以写数字,也可以打钩,多种形式并存。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幼儿都开始尝试记录自己的到园时间。每日的签到活动,不但促进幼儿守时行为的转变,也体现幼儿努力完善签到的过程。让幼儿理解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培养时间观念,逐步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

2.目标化的区域活动,强调规划

区域活动能促进幼儿心智的成长,是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渠道之一。创设具有合作性、竞赛性、挑战性、规则性的目标化区域活动,要求和鼓励幼儿自觉地完成区域活动中的任务,在无形中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和能力。如创设“幼小衔接”区域,投放书包、红领巾、学习用品等材料,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在日常与材料的互动中,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教师应强化区域活动中幼儿对材料的收纳、整理行为以及区域材料学习卡的使用,引导幼儿学习、记录。还可以在大班区域活动中施行“区域预约”制,要求幼儿在前一天下午放学前预约第二天的区域游戏,逐步培养幼儿的规划、任务意识。

3.任务化的游戏活动,明确行为

教师应挖掘游戏活动中的任务因素,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必须承担的具体责任,以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幼儿明确任务后,往往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快将任务忘记。记录是一种强化幼儿记忆任务的好办法。在游戏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文字和符号,帮助幼儿记录、总结游戏的过程。如教师根据幼儿近阶段运动技能的发展水平,创设大班户外混班体育游戏,幼儿自由选择到各个区域参加运动,并完成运动打卡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获得相应手环,幼儿根据自己当天获得的手环数量进行记录统计,每周根据手环数量兑换相应礼品,在等量兑换及任务打卡中,增强任务意识。

(三)家园共育,为幼儿任务意识培养提供支持

对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培养,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微信群推送相关文章及专家讲座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的目标及方法,取得共识,达成家园共育的一致目标,共同帮助幼儿提高完成任务的执行力。[3]

1.家庭方面:鼓励家务劳动,摒弃包办行为

转变家长观念,引导家长摒弃“包办”行为,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构建有利于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教育新环境;以做任务的形式开展亲子游戏,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如在亲子游戏“小当家”中,为幼儿提供“当家做主”的机会。幼儿要制定一家人的食谱以及购物、打扫卫生、整理家庭用品等计划。家长和孩子一起设计“小当家”统计表,让幼儿把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录下来,作为评价依据。随着幼儿成长,他们自立的愿望愈加强烈。家长可利用这一特点,让幼儿每天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其独立完成任务的坚持性,为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提供支持。

2.学校方面:组织联合教研,加强沟通评价

幼儿园联合片区内的永定区实验小学,发挥幼小衔接试点校优势,通过互商、互听、共研方式,将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作为切入点,统筹幼儿园及小学的活动资源和课程资源,创设小学、幼儿园“双向”教研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小衔接家校园互动活动,形成有益于本片区园校幼小衔接的工作经验。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师在提出任务要求后,应注重观察并注意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给予积极评价,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随着任务意识的增强,幼儿更加独立自信,具有责任感,面对困难时能够从容应对并学会主动解决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积极的学习态度得到激发。这些优良品质,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能较快适应小学教育的节奏,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猜你喜欢
意识环境家长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环境清洁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家长请吃药Ⅱ
漫观环境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