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 225200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明确要求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置身于“双减”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科学规划、深入研究作业,切实走出传统的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低效的“题海战术”“刷题”等作业误区,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是将作业一“布”了之,而是要让作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赋能增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首先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作业,就是要改变传统作业单一的、枯燥的面貌、格局,使其有温度.过去,教师设置的作业往往带有一副“冷冰冰的面孔”,缺乏温情,让学生敬而远之.趣味性作业,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让作业的内容充满趣味性;二是让作业的形式充满趣味性.为此,教师有必要对某些传统的作业进行“变脸”“化妆”,使其“改头换面”,让作业充满情趣、理趣、智趣,让作业真正成为吴正宪老师所谓的“好吃而又有营养”的“食材”.只有这样,作业才能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
比如教学“勾股定理”这一部分内容之后,很多教师往往就是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勾股定理.学生从教材到作业,都是与公式枯燥地交往,缺乏与学习内容的深层次对话.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于网络工具,了解勾股定理的各种有趣的证明方法,并能将这些证明方法通过小报等展示出来.由于这个作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也很丰富,故能激发学生的作业激情,让学生调动自我的想象力、创造力,形成对勾股定理小报的创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温习巩固了勾股定理,而且借助于网络、书籍等了解了各种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在方法比较中取舍.在查阅、收集、整理相关的勾股定理证明方法并汇制好小报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就证明方法相互交流,在互动对话中促进他们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让他们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从表层走向深层、从肤浅走向深刻.实践正明,当教师设计出相关的主题型的任务之后,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性、自能性地完成作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充分的作业时空,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调动自我的思维、催生自我的想象.趣味性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润泽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趣味性作业,不仅要发掘其数学内涵,还要发掘其人文内涵与文化内涵等.趣味性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引擎,能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参与,能培育学生良好的作业情感.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趣味性作业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定向、维持、调节等发挥重要作用.本着“情感关怀”的理念,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比如数学日记、手抄报、周记、学习留言等.趣味性作业,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载体.趣味性作业不枯燥,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学生的充分想象.通过趣味性作业,能够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让学生深度卷入其中.
传统的数学作业布置,往往是教师统一要求、统一标尺、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等.这诸种“一刀切”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遮蔽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扼杀了学生的数学创造性,让学生的作业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逼仄.层次性的作业,就是力图通过作业的分层,让学生有更多、更大的自主性时空,从而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层次性作业让学生的作业富有梯度.借助于层次性作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拾级而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已有学练水平上获得发展.
层次性作业力图让作业能够真正切入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力图让每一位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力图让作业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1]也就是让作业富有针对性、实效性,解决传统作业“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部分内容之后,笔者就设计了层次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完成:有“补充条件,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作业;有“完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的作业,有的学生应用“对边平行”,有的学生应用“对边相等”,有的学生应用“对角相等”,有的学生应用“对角线互相平分”.这样的层次性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形成一种“挑战”.学生自觉地完成“基础性作业”之后,研究“发展性作业”“提升性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做作业.他们接受一次次的挑战,从而不断地超越自我,完成数学学习的进阶.对于学生来说,作业的挑战性、愉悦性是最为重要的,它能优化学生的作业心理,提升学生的作业品质和作业效能.
在设计层次性作业时,教师要将教学目标、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等融入、渗入作业之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能感悟到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完成层次性的作业时,学生能获得较好的心理体验.层次性作业是便于学生展示的.教师要对分层作业进行研究,主要涉及这样几个问题:是隐性分层还是显性分层?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还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分层?是静态分层还是动态分层?如何让学生通过层次性作业不断进阶?通过对分层作业的研究、实践,帮助学生搭建好分层的平台,引导学生较好地完成作业,催动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孕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是一种纸笔作业.这样的一种作业,学生的感官活动往往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具身认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使其协同活动,从而拓展学生的作业维度.比如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可以让学生动眼“看一看”,可以让学生动耳“听一听”,[2]尤其是要通过综合性、项目化的作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作业成为一种具身性的作业.通过具身性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比如教学“样本和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和学生一道参与作业的设计.我们的着眼点不仅在课本知识,还在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大脑考量生活”,将生活与数学对接,从而让学生的作业过程成为一种“生命实践”的活动过程.这样的一种“生命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大脑,更能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听觉感官、触觉感官,让学生的作业过程成为一种生命成长的过程.如引导学生调查“爸爸妈妈每日看电视的时间有多久.”“爸爸妈妈每天上网的时间有多久.”“每年用于支付看电视的费用是多少.”“如果每人每天少看一小时的电视,少上一小时的网络,一家人一年大约可以节约用电多少度.”“全市大约可以节约电费多少元.”这样的一种实践性结合推理性的作业,既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又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完成了这样的一种实践性、互动性、交往性的作业后,既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自身的数学思维.具身性作业能丰富学生的作业体验,深化学生的作业感受,形成学生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素养.
具身性作业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还要将相关的生活、实践资源引入作业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作业增添一些“辅料”“佐料”.具身性作业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整体性、全面性的发展,学生超越了“单向度”的异化而成为一种“全人”.这样的一种作业形式,符合“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要求、目标.
置身于“双减”背景下,有教师对作业产生了一种认知误区,认为作业应当简单.我们认为,作业太简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作业应当保持一种“张力”,即“一种在已知的数学学科知识与未知之间的张力”.[3]这样的一种张力,能深度发掘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潜质.拓展性作业让数学作业更有深度,让学生的思维、探究更有深度.
比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易出错题型,笔者在教学中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题型,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具有典型性,因而作业的量是适度的,作业的品类是“简而精”的.如解不等式“x-23≤4”;解不等式“2x-7≥3x-4”;解不等式“2(x+1)≥3(x-1)+6”.在学生能完成这一类典型作业的基础上,笔者适度拓展,增加一些带有一定目的性的习题.比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体验不等式与生活的联系和区别,笔者设计了这样两道习题:若x≤1是ax-2≤0的解集,求a的取值范围;如果一个箱子重1 kg,装单个重0.2 kg的苹果以后,箱子和苹果总重在10 kg以内,那么一个箱子最多可以装多少个这样的苹果?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的认识,提升他们求解不等式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求解不等式的技巧,还能有效地考查他们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较于纯粹的数学题目,这种联系实际应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等,拓展、延伸、补充数学作业,让学生以数学作业为载体,不断向着学习的深水区迈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拓展性作业不仅让学生的作业有深度、有高度,还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深度、有高度.
拓展性作业是促进学生高阶认知的重要载体.立足于“双减”的背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应当从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视角出发,适时适度适量地设计一些拓展性、延伸性作业,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一些延伸性、拓展性作业,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包装,让作业从“冰冷命题式”走向“温馨交流式”,从“简单封闭式”走向“灵活实践式”,从“机械记忆式”走向“提升思维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在推进“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作业的布置,“减负而不减质”.通过趣味性作业、层次性作业、具身性作业、拓展性作业,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力,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素养发展、生命发展的动力引擎,让数学作业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获得感.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砥砺前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业存在的意义感、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