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历史观在“纲要”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6 12:24尹艳辉赵志峰吉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历史观纲要历史

尹艳辉,赵志峰 (吉林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于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他们掌握专业技能,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政课必修课,承载着“两个了解”“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的教学目标。把习近平历史观和“纲要”课教学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帮助高校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纲要”课立德树人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真正可用之才。

1 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的必要性

“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青少年在学校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让他们了解他们的社会及社会是如何变迁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去认同他们的社会,为他们的社会而骄傲。让他们为今天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而骄傲,从而对新时代的中国充满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尤其当前高校学生面临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政课教学需要解决多元文化冲击、历史观研究不足和传播方式滞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传统“说教式”教育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求知欲望。

1.1 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复杂挑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舆论场也相应生成,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极大。近年来,对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领袖人物等等负面言论即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错误言论号称“重读历史”,妄图通过曲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进而否定中国人民做出“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妄图全盘否定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态势,为此,必须用习近平历史观与“纲要”课充分融合来为青年正确思想的形成引航。

1.2 缺乏在教学领域开展系统理论研究

“纲要”课教学存在就历史讲历史的现象,而应当将教学中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纲要”课中融入习近平历史观,既可以丰富教学的理论逻辑,又可以增加教学的实际意义。在系统研究习近平历史观的内涵、特征和应用价值的过程中,可以为习近平历史观与“纲要”课相融合提供完善的理论保障。

1.3 传统“说教式”教育难以满足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

现在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往往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就存在课堂教育互动性不足的问题,使思政理论课缺少应有的活力和吸引力,所以出现了思政课“抬头率”低的现象。而互联网时代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问题需要在思政课堂进行正确的方向指引。

2 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内容

“纲要”课要承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让学生在历史的深度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2.1 习近平历史观中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融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也经历了“寻梦”“追梦”和“圆梦”的伟大斗争历程,在“纲要”课中要对此进行精辟阐释。具体授课中以中国梦为主线、以时间为轴、以近现代历史为纲,将习近平历史观中关于“寻梦”“追梦”和“圆梦”的中华民族奋斗史完整地展现出来。鸦片战争后,为实现挽救陷于危局的国家,各个阶级纷纷登场开始了“寻梦”之旅。从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都未探索出适合中国的正确道路。直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追梦”之旅。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离“圆梦”目标越来越近,从历史层面解读中国梦,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深刻历史内涵。

2.2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融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在它成立的那一刻就确定了的,即“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3]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就通过改造社会的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主意识,进而带领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路。共产党把民族独立作为重心,领导人民探索武装斗争、人民军队建设以及革命根据地建设等途径,力求实现民族独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符合人民诉求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推进符合人民切身利益的土地革命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施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人民当家做主地位,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世界追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党带领人民走上富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在不同的时期,始终把追求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责任。

3 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路径

3.1 完善教学设计,实现历史观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在“纲要”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使习近平历史观与“纲要”课教学内容充分融合。习近平历史观包括“中国梦”思想、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等,内涵十分丰富能够基本涵盖“纲要”课的主要知识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做到充分体现习近平历史观的育人功能,又要充分覆盖教学大纲的各个要点。通过完善设计“纲要”课教学方案,将从本质上加深习近平历史观与“纲要”课的完美融合。

3.2 发挥信息优势,确保历史观与“纲要”课教学深度融合

“纲要”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育人而非单纯说教,在网络时代要注意发挥信息优势,使教学模式贴近学生的思想认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学实践服务。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加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打破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印象。

3.3 突出人物教学,彰显“纲要”课与习近平历史观的融合价值

“纲要”课教学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人的活动是历史发展活动的本质。在教学中,围绕历史人物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以人物为中心将课程讲活、讲透。以习近平历史人物评价为基本原则,保证“纲要”课人物教学的正确理念和路径。

猜你喜欢
历史观纲要历史
大历史观视域下“新四史”教育的逻辑向度、重大意义与优化路径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