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探究①
——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26 09:59石文斌
关键词:大思视域专业课

石文斌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这就明确了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途径,就是“‘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大思政课”的提出全面拓展了思政课的广度和深度,为我们办好思政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大思政课”视域下实践教学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大思政课”强调要遵循“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立德树人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固本、铸魂育人;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思政课”视域下的实践教学要旗帜鲜明地站稳立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大思政课”要发挥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二)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大思政课”的一个着重点就是“思政课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3〕。要以“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4〕实践教学是联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纽带。“大思政课”视域下的实践教学要努力拓展思政课空间,多举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课堂走向课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热点话题,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与认同,进一步提高“大思政课”视域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坚持结合当前形势开展实践教学

“大思政课”从现实出发,具有关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结合的全球视野。当前,我国已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因此,“大思政课”视域下的实践教学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例如可以从“两个大局”着手讲清楚国际国内大形势;从中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着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中国抗疫”着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治理优势;联系党史学习教育,讲好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二、“大思政课”视域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课题组前期对实践教学的调研分析,笔者了解到有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认识较高、探索积极。可以说,实践教学在高校还是逐步开展起来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重视不够

虽然社会及各髙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又会忘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真正重要性。学校不由自主地还是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思政课实践教学只能小打小闹,教师自己勉强为之。

(二)内容上不够规范

主要体现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没有统一规划,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出现组织不太合理、具有随意性的现象,从而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混乱及实践教学目标的难以达成。

(三)资源共享不充分

思政课教学部门因为不是职能部门,因此很多属于院系或其他行政部门的资源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另外,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团委、学生处的相关活动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育人的作用。

(四)经费保障不达标

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目前高职院校思政专项经费按在校学生人均不低于30元的标准拨付。但是有些院校因为各种原因,难以使这笔经费落实到位,这就严重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五)教师素质尚需提高

一些学校由于存在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偏差,导致资源匮乏,经费短缺,使得多数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很难真正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而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特别要求教师应具备“实践教学素质”,因此,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素质迫在眉睫。

(六)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对实施主体缺乏监督、监督评价体系以及监督评价标准都还不太完善的现象。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上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及诸多问题迫切需要高校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实践育人新体系和新机制,形成合力,共同落实,才能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现质的飞跃。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一)构建“一册”“双优”“三期”“四专题”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册”“双优”“三期”“四专题”的新模式,并持之以恒坚持下来,学生获得感和认同感得到满足,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大为提升

“一册”确保全覆盖。为了确保全体学生能够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当中来,每学年设计了《大学生实践活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思想道德与法治》两门课程分为两个版本。每次由各教研室负责确定专题及设计样式。印刷后学生人手一册。

“双优”确保高质量。一是加重实践活动的分值(40%)计入课程总成绩,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度。二是课程结束后上交“手册”进行评分并评选实践活动优秀学生。每年按行政班级人数评出10%的“双优”(指学生在实践活动和课程总成绩两个方面的优秀,两个成绩分别评选)名单,颁发证书并通报表扬。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思政课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目前已有5000多名学生被评为实践活动优秀学生。

“三期”确保可持续。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开展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任课教师需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全年进行三次指导,即前期、中期与后期。前期,各任课教师要针对“手册”中的专题,对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相关说明。中期,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对学生应完成的任务进行检查,并梳理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后期即实践活动结束后的最后评分与评优工作。每门课程的两个专题完成后,学生上交“手册”。老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与“双优”评选。学生优秀成果汇编成册,成为下届学生的教学辅导资料。

“四专题”确保强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思想道德与法治》每门课程设有两个专题,总共四个专题,这是学生一学年要完成的任务。专题设计不是随意的,各教研室根据每年的新形势来设计。每门课设置一个固定项目,根据东莞的实际,分别为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学生到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并撰写报告;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生到鸦片战争博物馆参观,并撰写报告。另外设置一个自由选择专题,供学生自主完成实践活动任务。

(二)构建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的实践育人新体系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替代的关键课程〔5〕。因此,作为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校为此制定文件,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分别在各二级学院开展相应的实践育人教学,构建起“大思政课”视域下专业课实践育人新体系。

一是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商贸学院,专业课教师要注重从管理与商贸方面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入手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深入实践、关注现实中培养经世济民、诚信服务的职业素养。

二是在体育学院,专业课教师要把健康第一作为主要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的深度体验中养成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从而激发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三是在学前教育与人文学院,专业课教师要注重从加强师德师风入手,让学生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争做“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四是在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建筑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和现代工业创新实践中心等理工类学院,专业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怎样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理学类课程要培养学生勇担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课程要让学生练就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拥有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五是在卫生健康学院,专业课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精湛医术,又要教会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党和人信赖的好医生。

六是在创意设计学院,专业课教师要注重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三)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实践育人新机制

“大思政课”视域下实践育人的具体落实,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为此,学校制定了“三全育人”工作方案,确保了实践育人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人人参与实践育人。首先,强化党委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实践育人事关“大思政课”的具体落实,必须发挥好党委的领导作用。其次,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分类推进,推出特色。最后,组织对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开展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对实践育人的认识和能力,真正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二是把握成才规律,确保时时体现实践育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6〕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要依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进行,根据学生成长的阶段,设定具有差异性的教学内容,达到由浅入深、逐步深化。同时参照其发展的规律,做好课余时间的育人工作。

三是整合教育资源,确保处处都有实践育人。要打破传统的课堂育人模式,形成多联互动,充分挖掘并整合教育资源,进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首先,在主要把握课堂的同时,通过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其次,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隐性和显性教育的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与场馆共建、共管学生,“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猜你喜欢
大思视域专业课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