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子龙
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 广西 崇左 532200
支原体肺炎(MPP)是指感染肺炎支原体(MP)所致的急性肺部感染,儿童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在儿童肺炎中占比10-40%[1]。MPP能使患儿的肺部产生严重感染,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病情多严重,除会影响到耳部、皮肤和颈部淋巴等,还能导致中耳炎、皮炎等一系列肺外病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药物治疗是MPP的主要治疗方法,当前治疗MPP的药物种类较多,但因儿童机体状态较成年人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如何针对MPP患儿合理选取用药方案依旧是临床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围绕近年来MPP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MPP患儿的症状轻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症状包含发热、咳嗽、恶心、头痛、喘息、咽痛、畏寒、肌肉疼痛、腹泻以及胸骨下方疼痛等,体温在37-41°C范围内,且多为39°C左右,也能存在低热或者无发热症状[2]。通常不存在呼吸困难有关表现,婴幼儿发病急且病程较长,能伴随喘鸣音和呼吸困难症状;年长儿常常缺乏典型的胸部体征,是MPP的特点之一。
1.2.1 上呼吸道症状
部分感染MP者能产生上呼吸道有关症状,如鼻塞、咽炎、流涕、喉炎和气管支气管炎等,且常常存在鼓膜炎和中耳炎。
1.2.2 神经系统受损
神经系统病变属于MPP患儿一类常见肺外表现,机体免疫力较低者容易出现,无季节性。患儿多病情严重,据有关调查显示[3],20-80%患儿的呼吸道症状较轻甚至缺如,较少患儿直接通过神经系统有关症状起病。
1.2.3 血液系统有关并发症
主要包含血小板数量增加、纤维蛋白原或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小幅度上升,还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紫癜、粒细胞减少症和雷诺综合征等。
1.2.4 心血管系统有关并发症
心脏并发症多较少,主要表现包含心悸、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和憋闷等,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存在异常。个别病例可引起急性心梗,需特别护理,有近50%病例能遗留下后遗症[4]。
1.2.5 肌肉和关节受损
有近30%病例会产生非异常肌肉酸痛、肌痛和肌红蛋白尿等[5]。于关节疼痛和关节炎当中,多累及到大、中关节,常呈现游走性,很少影响到小关节。
1.2.6 消化系统受损
有经1/4的MP感染者伴随胃肠道有关症状,例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和便秘等,多出现在疾病的早期,也能存在肝大、转氨酶上升和消化道出血等[6]。
1.2.7 其他损害
感染MP能引起皮肤黏膜受损,例如急性荨麻疹;能引起眼部并发症,例如视网膜炎、前葡萄膜炎、结膜炎、视网膜出血以及视觉神经病,有时能伴随永久视力下降;感染MP能导致泌尿系统受损,如尿液中白细胞、轻度尿蛋白上升和镜下血尿等,也能引发过敏性紫癜和淋巴结炎等。
MP属于大小位居细菌和病毒中间,细胞壁缺乏,可以独立生活的小型微生物,入侵到呼吸道后,经细胞膜表面黏附蛋白P1等,和呼吸道黏膜中上皮细胞神经氨酸受体相结合,附着在呼吸道中上皮细胞的表面,并释放出各类具备毒性的代谢产物,对纤毛活动产生抑制同时损害上皮细胞,使得纤毛全部脱落,细胞发生肿胀和坏死,影响呼吸道的清理功能[7]。
感染MP后能引起较多炎症细胞集聚,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一同参加免疫应答。韦瑞含[8]等发现,MP感染患儿肺泡灌洗液内IL-4含量与IL-4/IFN-γ比值显著较非MP感染者高。陈涵[9]发现,MP感染患儿血浆内的IgE水平显著高于非MP感染患儿,说明感染MP患儿可能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现象。
3.1.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临床使用较多的大环内酯抗生素有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用药后经抑制MP蛋白生成以发挥治疗作用。大环内酯抗生素有半合成与天然两种类型,结合化学结构能分成14元环类(例如红霉素和丹红霉素)、15元环类(例如交沙霉素以及阿奇霉素等)、16元环类(例如罗他霉素以及麦迪霉素等)。
第一代的大环内酯抗生素很难溶解在水中,同时于酸性环境中稳定性不佳,会影响其生物利用度。二代大环内酯抗生素于一代基础上合理改造,和一代相比具备更高优势。阿奇霉素作为一类二代、15元环类的大环内酯抗生素,是当前治疗MPP应用最多的一种抗生素。阮金德[10]等总结了阿奇霉素优点,主要包括:(1)广谱抗菌。(2)口服之后于胃酸中稳定性较强。(3)半衰期能达到70h,属于当前已知最长半衰期抗生素,用药之后能于组织内部将血药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即使停用3d药物后药物浓度依旧较高,对减少用药量、降低致病菌的耐药性意义重大。(4)吸收迅速且起效速度快。(5)只需小剂量就能获取满意疗效,有着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克拉霉素属于14元环类的大环内酯抗生素,甲基代替其分子结构中的第6位,于酸性环境中稳定性良好,经口服使用药物不会被MPP患儿的饮食所影响[11]。克拉霉素的血药浓度高,对组织细胞的穿透力较强,且生物利用度能达到55%[12]。
大环内酯抗生素常见副反应是消化道症状,例如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等,皮疹、皮肤瘙痒及全身过敏反应出现较少,用药期间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用药初期采取小剂量,结合MPP患儿实际对药量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其用药效果和安全性[13]。除此之外,需注意的是,以往认为MPP属于自限性疾病,较多患儿采取大环内酯抗生素之后能获取较理想疗效[14]。但伴随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不断加剧,大环内酯抗生素对于疾病疗效随之降低,需要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3.1.2 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抗菌效果较强,于临床中多被用于多类细菌感染疾病治疗,同时收获了良好疗效。有关指南中提出[15],<8岁MPP患儿于治疗期间禁止采取四环素类药物,原因是该类药物会对患儿的牙釉质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医师综合评定MPP患儿的病情和年龄等,后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
3.1.3 其他抗生素
对于MPP患儿明确伴随细菌感染和炎症指标改变需要适时加以头孢菌素药物,如对伴随衣原体和MP感染的重症肺炎患儿,能采取大环内酯加头孢曲松或者头孢噻肟进行治疗。氨基糖苷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能将革兰氏阴性菌有效清除,对感染MP引发的疾病抗菌作用较强,其中前者是氨基糖和氨基环醇链接生成,用药之后经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生成发挥杀菌作用,后者对于分枝杆菌有一定疗效[16]。但需要注意的是,氨基糖苷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有一定的肾毒性,且前者具备耳毒性[17]。因此,在临床上不推荐将以上药物用于MPP患儿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的MPP患儿常采取抗生素加其他药物进行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对Th2细胞活化和II型干扰素生成等起到抑制作用,缓解炎性部位的血管扩张,减轻淋巴细胞增殖、巨噬细胞活化和白细胞浸润等。除此之外,还能减轻机体的免疫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18]。因此,对于病情严重的MPP患儿经常规抗菌药疗效不佳时,能加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开展治疗,可获取更理想的疗效。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主要原则是早期、足量、全身使用和逐步减少剂量等,可发挥抗炎、抗免疫和抗过敏等作用,但有关联合使用药物时的糖皮质激素应用时机临床仍无统一规范。
伴随临床对MPP及治疗研究日渐深入,匹多莫德和丙种球蛋白等免疫调节剂已经被推广使用到临床,同时用于病情严重MPP患儿治疗。张艳娇[19]发现,加以匹多莫德治疗MPP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较未加用药物的患儿改善更为显著。支气管肺泡灌洗属于一类新型给药途径,经生理盐水冲洗稀释,再经负压吸引排除,后局部注射用药,有助于直接将药物送至病灶局部,迅速减轻患儿的症状,改善其呼吸道通气状态[20]。
中药于调节免疫方面也有一定疗效,活血化瘀和解毒清热药物能对机体免疫功能起到良好调节作用。此外,血浆置换、雾化吸入和超短波胸部辐射等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MP感染有着较长的潜伏期,常通过飞沫途径传播,处在潜伏期时存在传染性。出现MP感染症状前的1周呼吸道中细菌数量较高,于症状减轻后1周仍存在传染性。因此,需指导患儿在人群较多的区域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手部捂住口鼻,以防飞沫喷射到附近区域,禁止随地吐痰,以防病菌传染给他人。常洗手,加强机体锻炼,多喝温开水,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于寒冷季节及时增加衣物,以防受寒感染。
MPP发生的主要病因是感染MP,当前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多和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炎症和免疫损伤机制等有关。临床治疗MPP患儿时多采取药物,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较多,其涉及到的药物类型也较多。对部分病情严重、对于抗生素治疗反应欠佳和存在严重肺外并发症者能加以激素治疗,可迅速减轻患儿病情,收获满意疗效。免疫调节剂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等在MPP治疗中的效果也得到了临床证实。患儿确诊为MPP后,需要结合其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治疗方案,综合利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缓解对组织器官的损害,防止并发症出现,保障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