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安元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基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支撑。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国试点地区,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积极探索和实践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务实而创新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为吴江农业农村繁荣发展筑牢坚强的经济保障。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吴江以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资产股份化为目标,率先开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早在上世纪末,吴江即率先开始了农村产权股份制改革的探索。1999年,平望镇双浜村成立苏州第一家社区股份合作社,实现农民从“人人有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近年来,吴江不断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目前,已经完成全区172个应确权村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累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65家,全区入股土地总面积达2.374万公顷,约占全区承包耕地总面积的80%。全区共有237个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实行股权固化、资产量化、静态管理,建立257个社区股份合作,实现了全覆盖。深入推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完成19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登记赋码。
良好的经营机制是村集体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基础保障。吴江顺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律,多举措推进农村集体经营体制不断完善。首先是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队伍建设。村级组织带头人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吴江把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作为重中之重。注重在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村级发展带头人队伍,较好实现村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同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对村干部的重点考核内容,与奖金收入挂钩。二是推动新型集体经济“二次创业”。主要是改变过去由村委选派人员直接管理集体物业、资产的方式为将村集体资产进行打包招租,由承包人负责经营和开发,定期向村集体缴纳租金,实现向资本经营、资产资源租赁和承包经营转变。
一是加快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转型。一方面着力打造以北联村(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园区,一方面积极培育专业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农业收入稳定增长。今年全区实现村集体农业收入约7000万元。二是持续巩固和壮大经营性物业。经营性物业仍然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近年来,吴江通过“三优三保”“退二优二”、回购闲置土地、置换零散用地等一系列举措,大大促进了村集体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目前,全区农村经营性物业用房总量约200万平方平。三是加快推动农村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吴江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综合体、现代化生态养殖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集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文化熏陶于一体的农旅文深度融合项目。近年来,吴江通过持续加大投入,不断优化村庄环境,“美丽乡村”品牌知名度日益彰显,吸引了众多优质资本进入到吴江农文旅项目。震泽众安桥谢家路、汾湖东联许庄、平望庙头后港等正打造为远近知名的乡村旅游胜地,文旅经济正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作为工业经济发达地区,吴江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原则,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一是不断强化财政支农力度。吴江把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工作纳入区委重要议事日程。截至目前,已经开展第八轮经济薄弱村的扶助工作。仅2016-2018年三年间,吴江落实农业农村发展财政帮扶资金约6亿元。二是完善统筹平台。建成区级政策性扶持经济薄弱村转化统筹平台——惠村公司以及8个镇级统筹平台。全区薄弱村集体资金在惠村公司总投资超1亿元。惠村公司自成立来已累计向薄弱村直接分配资金高达4975万元。三是优化支农渠道。吴江考虑到单个村集体经济力量较薄弱的特点,创新了“镇建村购”方式,帮助村集体发展经营性物业。如汾湖高新区的东联村正是抓住汾湖高新区面向各行政村实行物业建筑镇建村购政策的机遇,壮大了物业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飞跃发展。四是强化对农村发展的组织和人才支持。多年来,吴江区各机关、部门选派干部下沉村集体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万企联万村”活动,通过村与企业结对,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2019年,全区村集体总收入14.48亿元,村集体平均收入576万。全区村集体收入600万元以上36个(先进村)。
随着吴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太湖水防治条例等相关文件出台,吴江土地约束越来越严。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吴江各乡镇行政村可建设用地基本开发完毕。据有关数据反映,全区可利用土地指标已经濒临临界点。现有土地指标空间更多依靠从现有存量中置换或腾出。通过建设厂房物业、集宿区等增加集体收入的传统路径变得越来越难实现。此外,由于区、镇统筹平台自身在市场经营中存在难以避免的不稳定性,难以保障吸收的村级资本的长期稳定的收入增长,而近年来乡村环境整治以及公共服务投入持续开展,村级财政压力较为明显。
吴江村集体经济发展走过大办副业、村办工业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吴江村办企业经过改制已经蜕变成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剥离出村办工业的村级集体经济该如何走一直是农村发展的一道难题。有学者提出苏南集体经济四阶段论,即1.0是抓农业,2.0是办企业,3.0是建物业,4.0是资本化。新型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必然转向资产经营、资本经营。而参与资本经营的市场化竞争,需要专业化经营力量。集体性质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存在管理不灵活、力量薄弱、缺少收益和风险对价机制以及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等缺陷,较难承当起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如何找到新型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组织形式是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
吴江大部分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来源主要为经营性物业收入,“房租经济”“地租经济”仍居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富裕村也多为投入较早、布局较多经营性物业的村集体。土地指标趋紧后,大多数村集体在增加收入方面偏于守成,普遍缺乏新思路和新探索。近年来随着“三优三保”的持续深入推进,吴江有针对性地拆除了村集体为数不少的底端产能厂房。原来依靠厂房物业收入的村集体在厂房被拆除后一般将补偿金投入区镇统筹平台,村集体经济增长转而主要依靠区镇平台提供的利息收入,收入增长模式更为单一。
随着村集体资源、资金、资产管理步入规范化,开展村集体经济建设越来越依赖懂专业、会经营的职业化、专业化人才。但是由于薪酬以及生活服务环境等综合因素,村集体仍难吸引到所需的人才长期驻村发展。同时,村干部班子在忙于村级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之外,大多缺少谋划和经营村级集体经济的足够精力和热忱。由于经营和管理力量薄弱,村集体所抓项目往往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导致集体经济项目运转低效化。
吴江已经完成了村集体资产股权固化、资产量化,整体上已经具备进一步向公司法人化改造的良好基础。部分先行探索的村集体已经开启了公司化之路。如震泽镇三扇村、金星村、勤幸村、众安桥村、齐心村各村各出50万注册资金,成立了长漾湿地文旅公司,在引进文旅项目上已经显现出市场化主体的优势,只是该公司经营者仍然没有从村委独立出来。吴江要充分利用推进村集体“政经分工”的良好基础优势,进一步深化村集体经济治理结构的市场化改革。可以深度借鉴上海、广东以及周边枫桥镇等村集体经济组合体公司化改革的经验,探索“社区+公司”或新型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等形式,加快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法人化改造,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优势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一是要打破传统发展空间局限,推动村集体经济向外拓展。特定地域条件下的“地租经济、房租经济”长期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主流,使村集体经济具有浓厚的地缘属性。而随着自身有限土地空间的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不断压缩。为打破发展空间瓶颈,部分村集体展开了极为有益的探索。如2012年,震泽镇勤幸村与联星村两个村共同在夏斗村投资建设了10000平方米的物业,开辟了一条村集体“飞地经济”的新路。吴江要继续引导更多村集体通过抱团发展,积极向村外、镇外、区外,甚至市外、省外发展“飞地经济”项目,破解空间瓶颈。二是要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约束,推动村经济体多点开花。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村集体资产的资本化运作。要强化与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的合作联动,积极跟投国有资本领头的优质项目。进一步丰富“镇建村购”“村建镇租”等供给模式,拓展村级发展路径。
一是以科学的村庄产业和生态发展布局为指导,进一步优化村集体资源配置。通过“三优三保”,持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施天蓝、水清、土净、地绿工程,深化“三治”工作,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水平,把吴江农村打造为具有产业吸附力的优质空间载体。二是要鼓励人才下乡。落实各项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三农”人才扎根乡土。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薪酬体系,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相应水平的奖励和荣誉。三是要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加大乡土人才宣传力度,鼓励农村青年服务家乡建设家乡。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毫无疑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吴江的村集体经济孕育出了蔚为江苏领头羊的民营经济。今天的村集体经济虽然继续在向公司法人化发展,但是它毕竟不同于当初改制的民营公司企业,它的社会保障性和对公益的承担是其内在的属性。村集体经济既不可能像一般的公司制企业那样享受完全的市场自由,也不能不依靠相应的政策保障支持。必须把对村集体经济的扶持作为一项长期的常态化政策予以落实。一是要加快落实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税费减免政策,否则仅企业所得税一项,就可以令大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无法生存。二是要加快落实对村集体资产保险政策。对全区村级经营性资产等进行整体投保,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