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

2022-11-26 01:31任洁
科学咨询 2022年7期
关键词:三全全员辅导员

任洁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高校思想教育的基础任务是“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其中主要是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三个方面,这对高校建设“三全”育人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构建“三全”育人理念,高校需进行教育大学生等方面的有关工作研究,例如怎样处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怎样科学地促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试点改革。这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经之路。如何把这两个问题协同推进是理论者和实践者需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三全育人”工作理念的内涵分析

(一)“三全育人”工作理念的提出

我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我国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穿于高校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的十九大后,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自2018年10月,第一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正式开始了两年的建设,2019年1月,公示了包括武汉大学等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遴选结果,“三全育人”正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1]。

(二)“三全育人”的工作最终目标在于培养人

我国强调,我们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弄清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具有现代化建设意识和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也是为了更好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三)“三全育人”的工作基础在于全

全员育人,从狭义上看是高校内部的全员,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有育人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简单思想政治课就能独立完成的。所有教职员工都可以是育人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要充分挖掘包括专业课老师、思想政治课老师、辅导员、教务处等多岗位的育人职能,形成全员育人的新动力。从广义来看,育人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应该是包括家庭、社会力量、学生自己在内的全员。积极探索多元主体的育人路径,充分挖掘校外育人的潜力,保证各方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合力[2]。

(四)“三全育人”的工作中心点在于育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才的培养要充分考虑高校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教育工作不是工业上的流水线,没有统一固定的工序方法。“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下,要实现从教向育的过渡,工作中心点要放在育上面,以学生个体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避免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最为适合的教育,进而构建全新的育人模式。

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980年左右“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开始兴起。在党的十九大后,多数教育工作人员都积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活动当中,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赋予新的含义。各级教育部门还继续开展“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索并构建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提升的实际方法,也是促进教育品德和教育心理结合的有效措施,更是学校整合的各领域,教育和人力培养的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能力,全面促进“三全”育人理念的摸索。

在思政教育中心理健康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全”育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中占有着同样的理论地位。“三全”育人教育理念里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之间也有着内在联系,全员是指育人的主体,全过程是指育人的流程,全方位是指育人的措施,三者结合形成一种科学的体系,大概地解释了“怎样的主体使用那些育人措施和流程完成树立品德的基础任务”这一主要问题[3-5]。所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中有着重要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在高校中参与“三全”育人教育活动的参与率相对较低,并且一些参与率较高的高校还存在教育团队支离破碎和不成熟的问题[6]。具体的迹象是团队的专业知识水平低下,教师的整体素质低下以及某些教育管理部门的零参与。首先,高校“三全”育人教育团队的专业知识薄弱是因为心理健康工作在我国高校的起步晚,发展历史短。育人队伍的人员通常是由其他教师承担,缺少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作为高校管理的代表,辅导员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与素质导致正常育人理念无法如愿开展此外,高校相关行管理服务部门对“三全”育人教育的参与度非常低,没有发挥领导作用,致使没有落实全员育人,也会影响其他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

2.缺乏过程管理和控制机制的问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很常见。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循序渐进的目标,“三全”教育没有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与大学生自我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有着较大的差距[7]。高校没有在“三全”教育中建设严格的评估体系,在诸多政策下,没有及时汇报落实情况,难以充分动员员工的热情。“三全”教育的心理健康活动在很多高校都是如期举行,但是没有对其工作进行及时监督,使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参与高校“三全”教育活动的方式相对较少,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三全”教育不能只靠学校的作用,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心理教育中,高校还没有组建心理教育的三方配合机制,仅靠学校的单方面的努力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另一方面,高校“三全”教育的方式比较传统,重点依旧是心理育人,教学方法多数都是一对多的讲解模式,互联网对接教学方式相对较少。总的来说,当前高校的心理教学模式已经按照“三全”教育的大纲方向做出合理的创新,但是依旧在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有着不少的弊端,需要进行持续反思。

四、“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对策分析

(一)立足全员育人,打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队伍

全员教育意味着高校从管理者到教员职工,全面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共同促进了高校的心理教育过程。为了建立一支心理教育专业团队,高校要首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原则和措施的最佳教育设计,以提高每位教师的道德素质和心理教育。首先,高校需要强调心理教师在全员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当学生学习和生活时,他们的心理教育主要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因此,高校必须做好聘请专业心理教育团队骨干的工作。当前,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影响很大。在2014年教育部针对有关心理教育方面导员的工作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发布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学校以其为基础结合辅导员的心理教育内容,制定出了系统的体系,高校为加强辅导员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给导员准备了有关心理咨询师等级考试的课程。为了确保辅导员心理教育的效率,高校帮助辅导员建立了心理教育和辅导支持小组,并分配了相应的心理教育资源,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身份。此外,为了在高校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团队,需要改进心理教育的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性。在高校中,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由学科教师主导的,而忽略了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角色[8-10]。实际上,为了确保高校心理教育的有效发展,需要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充分展示,致力于和阐明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作用。全员教育是“三全”教育的主要基础,只有确保所有高校教职员工都参与心理教育,才能促进职业氛围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强调全过程育人,督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地落实

整个的教育过程要求大学将心理教育扩展到学生研究和整个学校生活。除了建立专家团队并在心理教育的顶层设计中做好工作以实现整个的教育过程之外,该大学还需要建立一种教育监督机制,为确保心理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大学需要提高心理教育的效率,并使所有学生成功建设全面的道德和心理教育。需要改变以过去的成果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创新教育的概念和方法[11]。例如,在大学的第一年,大学的心理教育侧重于早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并充分了解现阶段的学生仍缺乏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心理教育以“明智处事,行事为人”的理念为基础,相互之间适当沟通,适应与大学生活有关的心理教育的主题活动和课程,并将大学的核心理念扩展到实际中。校园文化人际交往方法和景点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友善,生活和学习的健康观念,以便他们可以体验日常的学校文化。其次,并不是唯有心理健康这一门学科可以进行心理教育,高校要想实现育人的全过程,还应该在其他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加入有关心理教育的内容,为使学生形成正直的人品,要营造一个可以在任何时间都能感悟到正确为人处世与社会道德的理念,以及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氛围。如学校可以要求其他学科老师在教学时将心理教学知识与本学科的内容进行结合和创新,让学生在校园的每时每刻都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心理教育知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坚持全方位育人,创新高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机制

全面教育,意味着需要联动社会、学校和家庭进行高校心理教育。在三方有效合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更有效果,更符合大学生的社会和实际需求。为实现全面教育,高校提前掌握社会趋势对人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加深高校对心理教育工作的认知,有利于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首先,在建设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的合作机制时,高校要切实开展心理教育的课程管理、校园环境和高校服务。其次,高校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合作,特别是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管理班级的时候,老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家庭条件,对学习不好和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12-13]。此外,高校还需要创建一个网络社交互动平台,模拟大学生在校生活的社交环境,参与建设社会心理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融入和认知。并计划建设网络、实践、文化为一体的心理教育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心理健康平台和组织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如定期开展心理教育宣传周和调研主题等相关活动。又如,老师通过学校所搭建的互动平台对学生关注高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五、结束语

作为我国高校心理教育改革的全体目标,“三全”教育要求学校做好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教育准备工作,既需要构建良好的思想教育硬件和设施与团队资源,也需要形成优秀的心理教育软件,建设心理教育浓厚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成长、学习在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氛围中。

猜你喜欢
三全全员辅导员
全员核酸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坚持“三全”原则实施“三项”工程构建德育工作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