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河南省漯河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 462000)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学科,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以后的教育对象是幼儿,是针对幼儿教育的一门专业课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是相当大的,教育的价值取向跟教师密切相关的,直白一点说,其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师的价值取向进行相关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两方面:1.教师内在的一个价值观生成。2.外在的法律道德规约的制约力。思政课程不但包含着对学前教育这个职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一个深刻理解,而且也让教师明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如何评判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否合格,它对幼儿教师的价值取向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提升作用[1]。教师的价值取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婴幼儿还处在价值观的构建时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会以教师为模仿对象来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所以,教师在这时候要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这样才是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负责。这样就不难看出,思政课程在学前教育学课程中的意义是重大的,是不容忽视的。
学前教育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专业的平台,所以,其自身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它的第一个特点是,观念的前瞻性。这个课程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教育儿童的观念、一个合格教师的观念、教育的观念,以及教师需要有强大的爱国情怀,要知书达理,还要遵纪守法,有创新理念,这些都是与思政课相关的内容。其第二特点就是学科的基础性。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其他专业课,必须要打好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基础,这样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内容,才不至于对其他专业课的课程知识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偏向教育实践课的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该课程中进行教育,学生在学习其他专业课时,思政课的影响是具有连续性的,这样还能深入到其他专业课中。总的来说,思政建设在学前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是相当有必要的,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将思政建设纳入到“学情教育学”课程中,这样是为本校的学生负责,也是为学生以后的教学对象负责。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特点是明显的,其教育的对象也是相当具有特色的,所以,其问题似乎也比较突出,当代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思政课程的配合教学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在研究学前教育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时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教学大纲中缺失对价值观的培养标准,仅仅存在的情感方面的目标是对学前教育学这个专业的一个专业目标的培养而已,从而忽略了对其他隐形目标的培养。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对专业知识的教授,却没有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与教学,这是不利于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建构的。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大大局限了学生的眼界,学生只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认识,而对社会、国家层面的问题没有一点敏感性。但是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开阔的视野”和“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对现代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但是,这些重要的价值观内容在学前教育学课程大纲中都没有体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丰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讲解的相对深入。
当代大学生接触的新思想、新观念比较多,网络的发达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更多的知识,学生有极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教师要明白这点。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特色,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能再拿原来那套教学方法,要跟上学生发展的步伐。并且现在的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重视技能课,而对理论的学习兴趣相对没有那么高,尤其是对幼儿教师来说,会唱歌、跳舞、演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技能就可以了,认为理论课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就不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同样,教师的教学也没能激起学生对理论课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主要是讲授,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所以,教师要能抓住学生的特点,探求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做到让学生真正喜欢该课程,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该门课程的认同。
现在的情况是思政课与学前教育学课程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教师上课都是各教各的,两个课程的内容没有任何相关性。思政课程关注重点在于对学生三观的培养。专业课的培养更多的则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也有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存在,但是,这些知识只是作为一个专业知识在讲解,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应对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并不是对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的一个要求。这样看来,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的教育是没有结合的,所以,两个课程的融合度不好,没能发挥两个课程的最大作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双结合,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相关的课程内容时,要深度挖掘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紧密结合,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对学生的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地剖析,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情感、能力集合为一体,进行合理化地整合,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利用知识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与时代相结合,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目标,实行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引领,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兴趣[3]。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进行说教式教学,也不能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只向学生传授思政内容,而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在其他学科之中融入思政内容,让学生对思政内容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按照课本中的思政教学内容,选取合适思政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学前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将思政内容中的爱国、文化自信、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充盈自己的思想、精神和心灵,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要挖掘学前教育中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与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目标。
教学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为了能提高教学质量,能够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是在多方面,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本文根据思政课程教学的目标与规律以及其现实状况,从思政课程的标准、元素、载体以及方法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的培养标准是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很好地实现就业,这个标准已经不符合现在的一个教育目的了,学生毕业之后不能仅是单纯地将从学校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龄前儿童,而是要更注重精神方面的培养,因此,需要将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加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契合当代中国的一个教育理念。当然在修订教育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对教师提出要求,从上而下都要做到这点,更多地探索思政课与学前教育学专业课的相通之处,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明确思政课在学前教育学中的重要性。第二,要结合学前教育学的学科设置标准,明白课程的内容,更加明确该课程的标准,从而达到更好地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他学科中的目的。第三,在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选择上要慎重,做到从上而下按专业标准进行选择,还要进行多方位的选择,幼儿教育人才不仅要掌握课堂内容,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师不单单是教授专业知识的,学生人格的健全与价值观体系的构建也是教师应该要承担的责任,学前教育学是一个责任巨大的专业,幼儿教师的责任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应该要关注到这一重点。
思政课程的内容比其他课程内容更为复杂,因为其内容中包含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取向,但这个内容是不应该出现在教师的高职院校教育中的,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慎重,不能犯这种基本的错误。选择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科的建设特点,不能想当然地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并且还应该与学前教育学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模块教学。第一个板块,针对学前教育的理论这一块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情感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第二个板块,学前教育学的基础,在这个方面,要更注重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作为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三个板块,作为教师,需要有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所以,在第三个板块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上,思政教育的板块让课程得以更加丰富,其内涵意义也得到了扩展,让学生不但能学习知识,还能树立自己良好的价值观。
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还得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需要以智育为载体。所以,教师在教授思政课的过程中不能总是将一些高深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而是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1.各个教学内容需要有出处,不应该是平白无故得来的,让学生了解到理论基础。2.内容的载体不要太过新颖,而应该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3.在载体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应该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提得起学习兴趣。要想将思政课讲好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付出很多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4]。
思政教育的内容相较于其他课程内容确实比较枯燥无味,这就特别考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遇到乏味的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了,要改变教学方法。教学中不能自己长篇大论地讲解,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在这个时候只是一个引导者,真正的主角是学生,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实,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方法外,还有很多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1.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2.案例分析的方法;3.分小组讨论的方法;4.实习模仿的方法等。总之,教学方法是比较多的,教师要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前教育的学生是比较活泼开朗的,教师可以依据这一学生特点安排自己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效果的,也会让学生对这堂课产生抵触的情绪,收到不好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教师人才培养的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在各大高校确实是比较匮乏的,实际是很多专业都需要思政教育进行教学辅助,这样人才的培养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将思政课程建设纳入到一个重要的阶段,但实际思政课程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习,甚至把该课程的开设当成是负担,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开设这样的课程,对其产生厌烦的心理。当然,这不是教学单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程认识不到位,这时需要教师做出更细致的计划,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学习思政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将会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