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仁
(中国工人出版社,北京 100011)
传统矛盾理论一直主张,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然而由于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自身存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唯物辩证法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规律的影响。应消除由于矛盾本身的片面性弊病所导致的对于现有唯物辩证法的伤害,努力创建列宁所钟情的更加完善的唯物辩证法。创建这一辩证法最便捷可行的途径就是创建以差异为核心范畴、以差异统一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唯物辩证法,即差异论。
宇宙中的各种事物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包括物质、意识、运动、同一、矛盾、系统等。差异论认为,差异是宇宙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差异统一是世界的本然状态。
从横向角度看,人类社会以社会有机体的形式存在着。其中,人与自然两大前提性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种基础性因素、法律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形态两类上层性因素,既作为不同的要素呈现为差异性存在,又遵循社会有机体的方式,呈现为差异统一的状态。在除人以外的生物世界,千万种不同类型的动物、植物与微生物,构成了自然界的各种差异性要素。它们在食物链与食物网的作用下,形成了循环、平衡、合作、适应、寄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其中食物链是生物系统和谐统一关系的纽带,“群落”是生物系统的基本存在方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最佳状态。非生命系统包括了宏观世界的各类星体、微观世界的各种基本粒子、中观世界的岩石、土壤、大气、水等具体物质。表面上看它们各自都具有相互差异的形态、性质、特征,具有千差万别的差异性,同时,又在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四种力的作用下,形成千奇百态的差异统一体,呈现出多彩斑斓的美丽景观。
从纵向角度看,以宇宙大爆炸为起点,宇宙间开启了各种形式差异事物的前后相继与相互更替活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差异与差异统一局面。宇宙大爆炸前的宇宙奇点是一个温度极高,体积极小,密度极大的能量集合体。由于内部某种微小差异的扰动,或加之外界因素的影响,引起了奇点的大爆炸和随后的快速膨胀,伴随着温度的逐步降低,迅速生成了夸克、中子、质子、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细胞等各种元素,物质,以致生成各类星体、生物,包括人类及人类社会、种族、民族、国家。宇宙大爆炸后生成的各种类型的差异现象和事物应该是宇宙大爆炸生成的各类差异现象的延续,其起源都是宇宙大爆炸。
差异的纵向与横向表现,不仅反映了差异的两种存在方式,而且反映了它的两种形成方式,即纵向的生成方式和横向的构成方式。
首先,差异不是实体。实体一般是指那些有形、有色、有味、可为人所视、所闻、所触的东西,而差异显然不具有上述特征。其次,差异也不是单个事物的属性。“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感性特质和思维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质和规定”(1)高清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6页。。差异并不是单个实体的附着物,所以不是属性。
那么差异是什么?差异论认为,差异是关系,是至少两个相关者之间相异的特性,或者说是相关者之间的不同关系。作为一种关系,差异具有质与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包括普遍性、客观性、绝对性、特殊性、变异性、增生性等特性。量的规定性,是指差异具有范围、规模、强度的区别。不过,对于如何衡量一般性差异的量的区别,实践中尚无明确的规定或方法。目前考核差异的量级,均根据不同类型差异采取其特定的方法。比如,测量贫富差距,采用的是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两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差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时空标准,可划分出空间性横向型差异与时间性纵向型差异。根据差异生成的先后顺序以及强度,可划分出杂多(殊异)、一般性差异(共异)、矛盾(反异)。根据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可划分出宏观世界的差异、中观世界差异、微观世界差异。此外,还可区别为积极性差异、消极性差异;有利差异、有害差异等。
差异与同一密不可分。黑格尔说:“真理只有在同一与差异的统一当中才是完全的”(2)黑格尔:《逻辑学》下,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33页。。与差异一样,同一也是关系。在一般意义上说,同一是事物之间的相等、相同、相依、相映、相通、相融、相符,相似以及同态、同构、同律、同行、共处、共生、共存等关系。
差异与同一的关系,在历时状态下,呈现为三种情形,一是差异萌芽状态下的直接同一,二是直接同一展开后的相异者共存,三是进入对立统一状态,最后使差异得以调节、矛盾得以解决。在共时状态下,它们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维持异,异支持同;散同为异,合异为同的三种情形下共存共处,并相机调节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总之,同一是差异的集合与浓缩,是最小的差异;差异则是同一的分化与展开。
差异与矛盾关系问题的讨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一场哲学争论。当时苏联正在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斯大林批评德波林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不力,米丁批判德波林将差异与矛盾分开的观点,说“他们不了解,在每一差异中已经包含着矛盾,他们象普列汉诺夫一样地限制矛盾发展法则之普遍的性质”(3)米丁等:《辩证唯物论于历史唯物论》,中山大学文化教育馆编制,商务印书馆印刷1936年版,第207页。。当时毛泽东虽然支持米丁,并说差异就是矛盾。不过他又认为“应说一切差别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4)毛泽东:《读艾思奇〈哲学与生活〉一书的摘录》,见《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01页。,从而实际上否定了“差异就是矛盾”的观点。
差异论认为,“差异不是矛盾”“矛盾反倒是差异”。
差异不同于矛盾,差异不是矛盾:(1)从二者生成时间的顺序看,差异在前,矛盾在后。差异是矛盾之源,矛盾是差异之果。(2)差异的含义是不同,而矛盾是相反。相反是不同发展到极端的产物。(3)差异的外延大于矛盾的外延,差异包含矛盾。有矛盾的地方有差异,没有矛盾的地方也有差异;世界上可能什么东西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差异;差异是普遍的,对立是少数的,矛盾是个别的。矛盾是差异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4)差异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直接现实关系,矛盾是通过人的思维抽象而形成的一种关系。(5)差异可以由两个及以上的事物、方面所组成,而矛盾只能由两个对立面所构成。(6)传统矛盾反映事物之间的纵向、时间关系,而差异则主张纵横联结、时空一体:既承认纵向矛盾,也肯定横向矛盾。(7)矛盾理论突出和强调斗争,差异理论则突出与强调同一。(8)矛盾理论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差异理论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阻力,矛盾的载体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源泉,差异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诱导与启动机制。
矛盾同于差异,矛盾是差异:(1)矛盾同差异一样,存在于现实世界,是宇宙中事物的某种存在方式。(2)矛盾同差异一样,也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不是实体,不是属性。(3)矛盾的含义相反,隶属于不同,不一致,是不同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存在是古今中外哲学的主体与核心,是贯穿于各个时期哲学的一条红线。“差异论”实质上也是一门存在论哲学。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差异哲学中,差异是存在,存在也是差异。
存在问题的核心是存在者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针对传统哲学对于存在问题的“遗忘”,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差异”的观点,不经意间触及到了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问题,但是他只看到了二者的差异,而忽略了二者的同一。差异论认为,存在与存在者,不仅相互差异,而且相互同一,是差异统一关系。
差异与存在和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具有相似性,二者均属于差异统一关系。从同一性方面讲,差异与存在不仅相互依存、贯通,而且可以相互转化。由此可以发现,在“差异是存在的”命题中,差异充当的是“存在者”的角色,差异具有“存在”的性质;而在“存在是差异的”命题中,存在充当“存在者”的角色,并且具有“差异”的性质。
此处的逻辑推演,不仅是为了证明差异是存在,存在也是差异,而且为了证明差异、存在也是物质的。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说:“一切真实的存在都是物质。”(5)狄慈根:《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领域的漫游》,见《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47页。由此可见,差异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物质的。“差异论”的差异与相关辩证法时刻都牢固地奠基于唯物主义之上。
传统矛盾理论主张,事物的本质是由其自身包含的特殊矛盾所决定,事物的性质决定于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差异论不反对矛盾可以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决定事物的本质,但全面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本质还要依靠差异。
矛盾本质论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矛盾的绝对性和极端性。传统矛盾理论将矛盾的普遍性无限夸大,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实处处所在、时时所有的并非都是矛盾;否认非矛盾的存在,将差异也视为矛盾,将矛盾的存在推向无限;推崇对立统一,易于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逻辑;“自否定”式矛盾将事物局限于纵向性发展领域,忽略了事物运动的广阔空间。由于将矛盾绝对化与极端化,将决定事物本质的信息只限定于内部矛盾的狭小范围内,斩断了影响事物本质的众多信息来源,这就不能不影响对事物本质的全面科学认识。
差异质论,是以差异论为基础、以差异范畴为依托,通过事物自身以及与外部的种种差异关系探索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它区别于只通过矛盾的两个对立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探寻事物本质的方法。差异质论最大的优点是扩大了探寻事物本质依据的空间范围、时间跨度,以便在最大的时空范围内、从“四面八方”寻找探寻事物本质的依据。其中包括了吸收偶然性因素对事物本质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是利用差异质论认识事物的一种现代化的有效方法。在今日的互联网时代,数据正在向着量大、多样、速度快、价值高、差异性强的方向,即大数据方向前进,大数据正在成为在最大范围,最广程度上表达、解释、说明事物的普遍性方法。以往矛盾的信息只来自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大数据的信息则来自“四面八方”。当今,可以说,数据已可以“量化一切”,甚至人的感情纠葛、非正常事件等在通常情况下难以量化的问题都可以运用大数据来操作、来说明。大数据技术正在引导人们迅速地进入知识时代、信息化时代、差异思维时代。
“差异论”有着与“矛盾论”不完全相同的规律观。传统矛盾理论主张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客观、必然、本质联系,主要是从事物的纵向联系的角度考察事物发展规律的。差异论主张将事物前后左右的关系全部纳入规律的联系之中,至少从事物的纵横两个角度考察事物的运动规律。《世界观新论》一书将“矛盾分化律”“矛盾凝结律”(6)熊胜安:《世界观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96页。视为事物的横向运动规律,具有参考价值。另外,在重视客观规律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偶然性对于事物发展的影响。
差异论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矛盾在其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基本性质、基本功能方面存在天然的弊病。传统矛盾只反映事物的纵向联系,而将事物的横向联系置于矛盾视野之外。所谓矛盾所表征的只是事物正反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而把多样性统一置之于脑后。矛盾过分强调事物的普遍性,其实它只是事物在一定存在范围、一定发展阶段存在的现象;矛盾将斗争性绝对化,而忽略协同合作的普遍作用。矛盾亦非事物发展的动力,而是事物发展的阻力与障碍。矛盾的上述弊病,势必影响它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反,差异统一规律才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它客观反映了宇宙的本然状态,即差异或差异统一状态。全面揭示了世界是一个纵横联结,时空一体世界的真实面目,以及多样性统一世界的真实面目,发现了事物运动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能量积累以及事物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差异是事物运动动力的诱发和启动机制。
差异统一规律作为总规律,下属殊异(杂多)转化规律、同异和谐发展规律、反异(对立)统一规律。它们分别反映了事物在殊异(杂多)、同异、反异(对立)三个相继运动阶段上的运动规律,揭示了三个不同阶段上事物运动的特点。在第一阶段上,事物之间由于只是杂多关系,没有直接同一性,所以只有通过转化或多次转化,才能建立起预期的关系。在第二阶段上,事物之间处于同维度上的前矛盾关系阶段,差异各方通过竞争与协同,相互之间呈现为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在第三阶段上事物之间已经跨过一般差异阶段而过渡到对立阶段或矛盾阶段上。在此阶段,矛盾已不是单纯的时间性矛盾,而变为纵横联结、时空一体性的矛盾;斗争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相异者之间可以进行必要的斗争,甚至强化斗争,以实现矛盾的转化或事物的质变。此时,原来的对立统一规律已经扬弃为一条新的规律。
差异论是一个宏大的题目,除上述内容外,它至少还应该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差异与系统,差异与熵,差异与认识,差异与实践,差异与价值等内容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差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