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桂銮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广西 柳州,545400)
子宫腺肌病在1882年被分为弥漫型与局限型子宫腺肌病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疾病对患者身体影响可有差异,疾病发生影响患者正常的月经量以及月经周期,同时还会出现痛经症状,但是疾病初期表现常不明显,患者很容易忽视导致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临床诊断主要以超声诊断为主,超声诊断从初始的一维、二维超声诊断,发展到如今的三维超声诊断、超声造影以及超声弹性成像等技术。文章重点从上述几部分超声诊断展开分析,旨在为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进展进行研究,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子宫腺肌病往往可以分为弥漫型子宫腺肌病以及局限型子宫腺肌病。前者子宫会发生均匀的增大,而且增大范围包括前后径及左右径,使子宫呈现球形且质地坚硬。后者病灶出现局限性增长,以团块或者结节为表现,会因为子宫局部出血造成病灶周围组织出现异常增生。导致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为(1)子宫损伤,(2)高雌激素血症和高泌乳素血症,(3)生殖道梗阻,(4)遗传因素,(5)免疫与炎症因素。部分患者疾病出现后会表现为痛经,部分患者会表现为经量增多,但是也存在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子宫腺肌病出现痛经发生概率为15%~30%,经量增多发生概率为40%~45%,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疾病诊断的研究工作。
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is)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对人体的生理特征以及组织结构的形态和数据等内容进行观察与测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对患者机体存在异常情况进行检测,进而检出疾病,而且该种诊断方式具有很大优势,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创伤,而且不具有疼痛感,操作简单,方便,检查结果可以直观清晰显示,特别是B 超,目前已经被广泛使用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诊断效果,而且超声检查与X 射线检查、CT 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被称为四大医学影像学技术。该技术利用脉冲反射技术,进而实现疾病诊断。
3.1 A 型(一维)超声诊断 A 型超声是超声检查最初的使用方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组织界面上产生相应不等强度的反射形成一组曲线,从而对患者机体组织进行探查,检查机体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这种超声诊断在60~70年代较为广泛使用,但是一维超声对于疾病探测情况以及准确性较低,灵敏度较低,随着B 型(二维)超声出现后,该项技术使用逐渐减少。
3.2 B 型(二维)超声诊断 B 超检查技术已经是目前较为常见被使用到子宫腺肌病诊断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经腹部超声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两种方式均对疾病的诊断有显著价值,但方式不同结果也存在差异。经腹部超声诊断:经腹部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子宫形状不规则,形态较饱满,子宫壁增厚,简单理解即为:与健康子宫壁相比较,子宫腺肌病患者宫壁厚度增加,且表现为回声增高、回声减低或者囊性无回声等。王姗姗[1]在报道中对36 例患者分别实施经阴道以及经腹部两种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8.89%,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8.33%。而且经腹部超声检查存在一定弊端,诊断过程中极易受到肠腔气体以及腹壁脂肪的影响,导致漏诊或者误诊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大临床研究,提升腹部超声检查探头分辨率,减少误差,提升疾病检出准确性。李红莲[2]也在报道中对比两种超声检查结果,结果显示单纯经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5.00%,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1.25%,这一结果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相似。说明经腹部超声可以实现疾病检出,虽然在检查中容易受到腹壁脂肪以及肠腔气体影响,但是如果不是肥胖患者,最近饮食中不含产气食物,可以使用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诊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子宫形状不规则,形态较饱满,子宫壁增厚,有回声增高、回声减低或者无回声等表现,子宫肌层表现为栅栏样改变,肌层和内膜无交界点[3]。这种情况说明经阴道超声对于疾病检测具有较高敏感度,更加利于疾病检出,虽然仍然会存在漏诊或者误诊情况,但是相较于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降低漏诊以及误诊发生率[4]。相关学者研究发现在患者疾病诊断过程中,同时实施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两种方式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0.00%,单一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0.00%,充分说明了经阴道超声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实施价值[5]。
3.3 C 型(三维)超声诊断 子宫组织通常是由内膜层、肌层以及浆膜层三部分组成,不同组织间的信号情况显著不同。通过对子宫区域交界部位实施三维技术分析观察,这种情况可以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三维阴道超声检查技术是目前子宫腺肌病诊断中较具科学性特点的检查技术,技术将解剖成像技术以及VCI-C 技术结合,实现对子宫冠状面测量,明确测量中最大数据以及最小数据,进而实现疾病有效的诊断。田晓峰[6]在研究中对76 例患者进行二维彩超以及三维彩超检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三维彩超检查子宫腺肌症检出率40.79%,灵敏度78.95%,特异度88.16%,均高于二维彩超检查结果。兰玲[7]也在报道中以53 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例进行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子宫肌腺症内部血流检出率、周边血流检出率分别为86.79%、88.68%,子宫腺肌症诊断准确率为98.11%。三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地观察患者子宫病变部位血流情况,对疾病检出可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提升子宫腺肌症诊断的准确性[8]。
3.4 超声造影诊断 超声造影检查目前同样是子宫腺肌病疾病诊断中常用方法之一,涵盖两种方式,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以及静脉超声造影。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为患者进行该项检查时,患者需保持空腹状态,利用窥阴器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影像观察,在超声检查技术实施的同时,将双腔造影管放入宫腔内部,当造影导管稳定后实施造影剂造影,保证阴道探头处于阴道内这样更加利于疾病的检查。姜卫香[9]在研究中对不孕患者实施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发现经阴道3D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以对子宫内部结构以及输卵管情况进行直观的观察,对于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显著提升。尽管如此由于子宫结构较为复杂,不同组织出现病变表现亦不同,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临床验证。静脉超声造影:静脉超声造影同样是子宫腺肌症疾病诊断中常见技术之一,将造影剂注入患者静脉利用造影剂扩散实现疾病检查,这样的检查方式对于患者组织血流情况可以清晰显示,检查过程中呈现血流增强,回声增强。而且随着疾病加重,回声表现也会逐渐增强。马菊香、马永红、高姗姗、吴珏、朱珉、段振玲[10]在报道中以子宫腺肌症以及子宫肌瘤患者为例,进行常规超声以及静脉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常规超声子宫腺肌症诊断准确率为92.00%,静脉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8.00%。进一步说明了静脉超声造影在子宫腺肌症疾病诊断中的实施价值。但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使用造影剂,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且增加患者检查成本,所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减少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情况发生。
3.5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同样具有较高的价值,利用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实现患者病变部位有效检出,清晰显示病灶特点,同时可以清晰显示病灶边界情况,病变情况需要通过颜色进行区分,分别显示为黄绿色或绿色、红色,红色为病变区域,这样可以对患者子宫情况有更好的观察[11-13]。随着临床疾病诊断技术水平逐渐提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新技术为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这一技术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对疾病诊断准确性以及科学性提供保障,降低疾病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发生[14-15]。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病是目前妇科中常见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孕情况,威胁患者身体健康,超声诊断技术为疾病诊断关键性技术,对于疾病诊断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重点从A 型、B 型、C 型、超声造影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临床子宫腺肌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