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实践路径与现实启示

2022-11-26 00:07申亚萌
理论建设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史建党党史

申亚萌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2021 年 2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2]。因此,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是上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对推进“四史”教育、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

(一)学史明理:突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逻辑

学史明理是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逻辑。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与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初心和使命的诠释,只有把这个内容讲好才能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打牢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其主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紧密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新时代,根据变化着的实践和国内外形势的新特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与伟大建党精神为延续初心使命注入力量,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素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这也印证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涵就是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2]。学史明理,学史知理,推进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重温且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发展的伟大历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加深了其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史增信:突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逻辑

学史增信是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动力源泉,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逻辑。首先,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成就是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党史教育进学校、进思政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需要。其次,学习中共党史及伟大建党精神是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动力。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与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强大信心,使他们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更是来之不易的,搞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更应为走好中国道路、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在学习“四史”特别是中共党史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学史崇德:突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历史逻辑

学史崇德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力行紧密相连,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历史逻辑。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形成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精神之魂,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优良作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比如建党以来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凸显的革命文化是在长期艰苦奋斗中不断淬炼的文化精华,文化自信也是从历史传承、革命奋斗、改革开放中淬炼而来,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供了精神滋养。因此,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党史教育是历史传承的需要,也是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书写伟大建党精神时代内涵的迫切需要。“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4],是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前进、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讲好党的历史、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才能回答好“我们从哪儿来”的问题;远眺前行的路也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吸取经验教训,回答好“我们往哪儿去”的问题,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学史力行:突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逻辑

学史力行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重要方法,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逻辑。一是继承。继承历史是要把“四史”联系在一起来认识和解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辩证统一整体。二是创新。历史固然重要,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发展着的实践不断总结和思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前进的催化剂,并且在此过程中又产生新的改革与建设经验。而推进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既要有继承性也要体现新的时代元素与特点。三是实践。不仅要“学”,还要“行”,通过思政课学习中共党史以及伟大建党精神来激励青年学生学习革命先辈浴血奋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精神,对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5]。思政课教师更要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广大青年的引路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将历史视野贯穿思政课全过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牢记初心使命,促进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精神上团结奋进。

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青年学生也要做到“学史”与“践行”相统一。一方面,学好“四史”,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解读与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另一方面,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勇担民族振兴的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善于从英雄人物和革命先辈身上感受道德风范,汲取精神滋养,在奋斗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与事业方向[6]。

二、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7],并且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着力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讲好党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1]。通过改进和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比如诵读红色经典故事,使学生用心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以学生讲党课的形式进行备课、展示及总结,提高学生学党史、上党课的热情与积极性;开展党史主题演讲活动,加深学生对党史的学习与感悟;教师可通过穿插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融媒体教学方式等,强化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中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开展学党史、讲党课等系列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加深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历史的思考与领悟,保证学生思想上有营养,行动上有方向,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全面培养方案紧密结合,推动党史教育通过思政课堂的形式入脑入心。

(二)发挥校园文化、红色基地主战场作用,形成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

第一,高校教师要指引青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伟大建党精神的积极传播者、践行者,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讲红色故事、诵红色经典、学习党的历史、读红色革命书籍、观看党史题材电影等教学手段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教育和培养计划中,传播到校园生活和学习实践中,使伟大建党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扎根发芽。第二,发挥红色基地主战场作用,推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更加接地气。以德树人首先要以德服人。实践出真知,组织学生赴烈士陵园、红色遗址、博物馆以及党史纪念展览馆等地,重温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通过观、学、践、悟深刻感受党的历史,将所感所想分享至思政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修德育人的课堂氛围,有利于青年学生感知红色经典,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三)发挥教师与党员干部主力军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实效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良好稳定的校风与学风做依托,积极健康的学风校风对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会产生好的影响。党员干部是树立优良学风校风的表率,也是着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的典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对营造学风纯正、校风优良、健康和谐、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百年党史的讲授者,要做到“一二三”。“一”即一个主要目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学生脑子里心坎里,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即两个主要任务,引导学生读懂百年党史蕴含的初心使命,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指引学生在实践中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三”是思政课教师在党史教育中需要做到的三个具体要求,即注重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知识储备,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与拓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党史理论知识;推进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创新,借助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集体备课与演练水平,集体研讨,共享资源,分享教学经验,为党史教育更好融入思政课教学保驾护航[8]。

(四)发挥互联网平台辅助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创新

信息化时代,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教师进行线上授课的教学方式不可或缺,这既是对线上教学的检验与挑战,也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契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线上教学方式灵活、自由度高,教学资源丰富、内容来源广泛,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空间与时间的短板,打破了固有的局限,实现了学习时间与地点的自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多元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党史学习教育顺应了时代潮流与趋势。阅读党史及红色经典电子书籍,观看红色革命影视剧、视听网络党课与直播课,在网络课堂交流讨论党史学习心得体会等,做到“知、问、思、辩、行”五个环节并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重温党史与红色经典,在线下课堂也能够感受红色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党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对于教师而言,充分利用好线上教学的优势,在做好备课以及课程演练的前提下,研究线上教学的规律,加强在线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特点和需求,整合做好线上教学的课程安排与规划;作为完整的教学活动,也要加强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例如在线课堂融入答疑解惑环节等;老师要实时掌握同学们的学习动态与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在线教学的过程考核与测评,保证在线教学的质量。

三、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启示

(一)必须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百年党史教育更好融入思政课教学、融入青年学生的心里是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中之重。只有明确政治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开拓前进,社会主义高校的发展才有光明前景。更好推进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模范阵地[9],牢牢掌握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各方面体现党的精神和意志,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

(二)必须将思政课堂作为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主渠道,坚持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发力

思政课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高校党史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强化中共党史教育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坚定其政治立场以及提升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要地位,发挥思政课堂及思政课教学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从本质上说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具有相同的目标与作用,即培养坚定拥护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栋梁之才。并且中共党史与高校思政课中的五门必修课程紧密相关,内容高度契合,中共党史是贯穿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重要脉络和主要内容,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党史资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需同向发力,齐头并进。

(三)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党史教育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坚持以德育人、以德树人,实现全面树人、全方位育人是重要经验,也是将党史教育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的根本之策。“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10]促进教育改革,需要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先明道信道,做到言传身教。而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校之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的根本职责,具有深刻内涵及历史意义。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1],百年党史又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党史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及各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2],可见“德”是首要标准和重要前提。坚持立德树人就是要把“德”放在首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对中共百年党史的学习,对红色经典以及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以德服人,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文化修养。立德树人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也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特别是在目前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种不同文化不断交融、渗透和发展,易使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受到冲击,因此,更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以落实。

(四)必须将党史教育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的育人理念,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3]。党史教育应充分利用好大思政课堂的形式,坚持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一方面,中共党史教育内在地包含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当今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使其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强化党史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准确把握历史的主流与本质,科学辩证地看待历史,分清主流和支流,不仅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就,也看到百年党史中遇到的挫折和挑战,汲取经验与教训,进而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歪曲历史的错误思潮和观点,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引,以中共党史教育为主线,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真诚信仰,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还要外化于行,把理性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实事求是,将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相统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总之,推进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战略配合,综合参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从九个方面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坚守的要求与任务,我们也要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一次次走到青年学子中间,鼓励青年追求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2022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对广大青年学子提出殷切期望,鼓励广大青年要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5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激励广大青年要争做新时代的先锋分子,为广大青年走好人生之路指明正确航向。

中国青年的力量是巨大的。新时代是中国青年大有可为、必将有为的时代。中国青年比任何时候都更有自信和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也应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学史建党党史
艺术学史的一个细节呈现
——《柏拉图的艺术学遗产》评介
建党百年礼赞
第一次学党史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建党百年颂
跟着习近平学党史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知史力行,打开人大履职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