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誓做高山峡谷里的“灯”

2022-11-25 08:14孟佳惠
中国信用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华坪张桂梅学生

◎文/孟佳惠

她膝下没有儿女,却是170多个孩子的“妈妈”;她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级中学,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她倾心倾力帮助民族地区师生、困难群众,将积蓄全部用于兴教办学、扶贫济困。半生坎坷半生贡献,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张桂梅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用爱点亮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题记

9月26日,周一。清晨5时10分,横断山中天还没亮,孩子们还在沉睡。

65岁的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握着电筒,佝偻着身子,缓缓爬上教学楼顶楼,摁下最后一个电灯开关,整栋楼亮堂起来。

“灯亮了,孩子们上楼就不怕了。”除了寒暑节假和出差,14年来,她每天如此。

就在前一天——9月25日,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2296名代表中,张桂梅是其中一员。“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党和同志们对自己的信任,既感到无上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

回顾2002年,作为华坪县一名普通山区教师的张桂梅,下决心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山里女孩能有书读。这个誓言,源自她在家访中看到多名山里女孩因贫辍学的泪水,还有她们茫然的眼神。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张桂梅曾坚定地说。

为了实现这样的承诺,张桂梅半生都在和命运“较量”。

深信“知识改变命运”

1957年6月,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她身世坎坷,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病逝了。1974年10月,响应党的号召,年仅17岁的张桂梅跟随参加“三线建设”的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

在迪庆州中甸林场(林业局)工作时,她发现来自上海、广东的知青们总是不分昼夜地拼命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知青们向张桂梅透露了秘密:国家有一天肯定会恢复高考。哪一个国家会不要高等教育?没有教育的民族也一定是个落后挨打的民族。

知青们的话唤醒了张桂梅对知识的渴望。在大伙的帮助下,她加入到备战高考的队伍里,工作、学习、补课成了她的日常。经过不懈努力,备考第一年张桂梅便考过了大学本科录取线。但囊中羞涩的她,无父母助学、无亲友资助。出于自尊,她也不愿向任何人开口借钱。就这样,她与久久向往的大学失之交臂。

张桂梅在检查学生上课情况

张桂梅没有向命运低头,边工作边复习。第二次高考,她又过了录取线。可这一次,命运再次和她开了玩笑,档案竟不知在哪个环节丢失了。录取的大学有她的名字和分数,却因为没有档案,不能予以录取。

越是面对挑战,张桂梅越是来劲。

20世纪80年代,张桂梅迎来了第三次高考。此时,已经有了应届高中生,在他们面前,张桂梅失去了一切优势,紧张、自卑、恐惧、焦虑、害怕失败围绕着她。坐在考场时,她竟想不起自己的名字。这一次,因为没有良好的应考状态,她落榜了。

虽然经历了三次考试,但张桂梅始终没有放弃读大学的梦想。1990年,张桂梅与丈夫结婚,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乐的一段时光。

婚后,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又一次参加了高考。这次,她的分数达到了省内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为了继续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学生,她选择了离家近的丽江教育学院,脱产读书。经过丽江教育学院两年的正规学习,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幸福的时光却很短暂。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她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

张桂梅先是在华坪中心中学任教。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厄运再次降临。

1997年4月,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老天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还不允许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吗?”张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过以后,她决定,这病先不治了——马上要中考的学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边吃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子宫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不幸的是,不久后,她未痊愈的身体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学生们知道老师的病情后,哭着说:“是我们把你累病的。”而张桂梅心里清楚,是学生一直支撑着她站在讲台上,给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98年7月,直到把民族中学的又一批学生送往中考考场,她才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时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她暗自立誓:“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张桂梅在办公室忙碌

立誓“把女孩送出大山”

在华坪民族中学教书期间,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意识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身旁放着镰刀和箩筐,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着。原来,女孩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张桂梅气冲冲地来到女孩家,对她的母亲说:“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

小女孩儿的话和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地烙在了张桂梅的心里。“后来我再也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张桂梅说。“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窝在大山之中,代代贫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让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让她们全免费上高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自此之后,张桂梅萌发了创办一所女子高级中学的想法,让山里的女孩儿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儿”的恶性循环。

为了实现“建校”的目标,张桂梅开始四处奔走募捐。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但张桂梅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到企业“化缘”、上电视录制节目……她一遍遍复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一次次讲述乡村里的辍学故事。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到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张桂梅在食堂催促学生吃中饭

张桂梅在和女同学们面对面谈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张桂梅的办学梦想最终实现。2008年9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1日,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100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开学那天,望着学校唯一的教学楼,张桂梅泪流满面。

如今的华坪女子高中,校园内草木葱茏、百花争艳,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而成立之初,整所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睡在楼梯间。学校的院坝没有硬化,风一吹,整个校园满是灰尘。

开学没多久,第一批进入学校的17名教职员工就有9人辞职,部分学生也转学了。“女高还能办下去吗?”质疑声四起。张桂梅坐在学校的旗杆下抹泪,哭完后回到办公室整理档案。她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加上自己,共有6名党员。

对于信仰的力量,张桂梅始终笃定。“只要有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说,“我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在二楼画了一面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向党旗宣誓,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下去,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进大学!”

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学生家的路太难走,连车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个假期甚至两个假期,即便马不停蹄,张桂梅也只能走访完一届学生的家庭。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一名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访,到了山下,司机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学生的家在山顶,仅有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山路,路的一边是万丈悬崖,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至今心有余悸。

学生下山来接她,在半山相遇时,张桂梅第一句话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回这儿来啊?你怎么还老想回这儿啊?这地方你怎么回来的啊?”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老师,我不回来,我上哪儿去啊?”张桂梅无言以对。

这样的家访已持续11年,覆盖学生1345名,行程近11万公里,张桂梅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还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可正是这一次次的家访,更加坚定了张桂梅将女子高中继续发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为没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岁的年纪就结婚生子,然后将缺失文化带来的无知和贫困又一代代传下去……

坚守初心为党育人

对于大山里的女孩们来说,华坪女高没有“门槛”。从建校第一天起,张桂梅便定下规矩:学费、住宿费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费。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即便基础很差,中考分数没过线,也全部招进来。

在华坪女高,学生雷打不动每天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才上床睡觉,连吃饭时间都被限定在15分钟。张桂梅有一个小喇叭几乎从不离手。“傻丫头,快点!”在校园里,有学生稍一磨蹭,就会听到她的吼声从小喇叭里传出来。十几年来,她不仅每天陪学生自习到深夜,还一直住在学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

张桂梅的付出与努力得到了回报。2011年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和学生入学成绩相比,华坪女高创造了一个奇迹。”华坪县教育局原局长杨文华说。高考放榜那天,师生们热情拥抱,然后找个角落,蹲在地上掩面而泣。大地无言,青山为证。这些大山里的女孩,终于在这里振翅起飞了!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女高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4年毕业12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20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通过努力迈进了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实现了更好的人生,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华坪女高的朱蓉说,“这所学校‘低分进高分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此前,张桂梅到医院检查,医生给她列出17种病:骨瘤、肺气肿、小脑萎缩……她不想花时间治病,就吞药、贴膏药,还打麻醉药来止疼,体重也从之前的130多斤掉到90斤。学生懂事,明白报答她的方法就是考出好成绩。

有一次,张桂梅心跳加速,站不稳,把手搭在学校的柱子上大喘气。一个女孩走过来,既不打120,也不叫人来,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说:“别担心,我给你考清华。”也怪了,张桂梅一听,马上就恢复了。后来,这名学生考上了浙江大学。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高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如今,患有多种疾病的张桂梅已经65岁,身体大不如从前,走路小步蹒跚,就连从椅子上起来都要人搀扶。可她每天都在学校守着孩子们。有时是在校园里,提着喇叭大声提醒孩子们按点起床别磨蹭;有时就坐在一把老旧的藤条椅子上,静静地看着她的学生们。她说,我要让姑娘们感到,我在守着她们咧!

半生坎坷半生贡献,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她坚信,帮助一个女孩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过去十多年,我们最自豪的就是能把这么多大山里的女孩送进大学。”张桂梅说,许多女高学生如今已大学毕业,成为教师、医生、军人、警察……“祖国哪里需要,孩子们就到哪里去。不管在哪条战线上,她们都能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让我感到无比光荣,又责任重大。”张桂梅说,“我们要坚持做高山峡谷里的‘灯盏’,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人才,让党放心,让老百姓满意。”

张桂梅在督促学生做课间操

猜你喜欢
华坪张桂梅学生
基于SWOT分析和钻石模型的云南华坪芒果产业竞争力研究
华坪女高的校训
张桂梅——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致敬张桂梅老师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赶不走的学生
丽江华坪花傈僳服饰特征探析
华坪县鲜食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