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超
(天津商业大学 法学院,天津 300134)
交流是日常人与人语言互动和信息沟通的一种方式,这一过程中交流者围绕某种目的语言描述和澄清特定的对象,以实现对象的辨别、挑选和处置[1-3].语言交流中互动双方彼此拥有同伴参照的特定信息,需要通过语言沟通实现信息互换和彼此指导,在一次语言交流回合中双方分别执行了语言指导者(director)和对象操作者(matcher)的角色[4-6].交流语言具有外显性和人际互动性,是个体间思想互换以及彼此认知协调的媒介,现实交流中语言认知加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交流者的人格特征[7]、交流者间的关系[8,9]、交流情境中的非语言媒介[10-12]等.
认知风格是人格结构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体认知过程中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是基于脑结构和认知机制表现出来的认知偏好[13].认知风格的差异表现于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中,典型的如场认知风格[14,15].Rahmani对场认知风格做了精炼性归纳和评述[16],如表1所示.
表1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差异特征
表1中前3个方面比较的是场认知风格个体间在自我认知加工过程中的风格特征,第4个方面比较的是人际互动认知的风格特征.前3个方面受到研究者们的一致性认可,这决定于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个体心理分化水平更高,自主性更高[17-19].尤其当个体认知加工过程中存在分心线索和干扰因素时,场独立性个体注意水平更高,能高效捕捉重要信息内容[20,21];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个体独立分析推理特点更为显著[22].关于第4个方面人际互动风格特征,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Rahmani认为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个体不擅长人际互动和交往(缺乏社会性意识),与其独立性特征是吻合的[16].Nosratinia等[15]以及Wong等[23]研究指出高语言能力个体典型具有高自主性特征,学习策略水平更高,并且社会人际互动中表现出活跃、外倾的人格特征,对于社交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性,这些恰恰是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显著特点;虽然场依存性认知风格在社会人际互动中典型表现出配合性,但其互动效果受人际中是否存在权威者的影响.Kim等[24]的研究以教学活动和合作学习中的支架式教学和学习为例,证实权威(教师的权威知识、优生的高水平知识、学习任务的背景知识等——支架)的存在是保证场依存性认知风格个体学习效果的前提.
语言是交流的核心媒介但不是唯一媒介,交流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彼此作用共同影响交流认知特征.非语言因素,如交流者的人格特征、团体身份、经验差异、交流时空条件等,影响交流语言认知加工特征[25-30].Galati[31]在卡片匹配任务中发现交流者共享卡片感知特征时,交流语言信息显著更少.Vesper[32]在交流者同步移动对象任务中,也发现对象彼此可视条件下语言更简化和片段化.O’Carroll等[7]证实表情可视(面对面交流)时语言更为高效简洁.Alibali等[33]和Pine等[34]发现手势一方面辅助语言表达共同交流意图,另一方面可以独立表达语言中没有表达清楚,甚至未表达的意图.Brennan等[35]在“O-in-Qs”视觉搜索任务中,借助眼动仪发现共享注视信息促进语言交流效率.Hanna等[36]强调共享注视信息是消除语言歧义的直观线索.在人格因素方面,Hostetter等[37]证实外倾性和人际活跃性影响语言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倾性交流者语言快速信息丰富、手势频繁自然.O’Carroll等[7]进一步证实了内外倾者语言交流差异性同时表现在语言发生和理解的互动过程中.
但是,以往研究没有直接探讨场认知风格对交流语言认知的影响特征.有研究探讨了场认知风格对于个体语言认知的影响,Rahmani[16]发现场认知风格影响个体语言理解,场独立性个体阅读理解策略灵活多样,语言理解水平显著更高,但是,场依存性个体高效的语言阅读水平依赖于事先提供的高效的阅读技巧和策略.Myartawan等[38]以及Masita[39]在语言阅读和写作任务中证实,场认知风格不同导致语言和学习认知上的差异性,而这关键在于自主性水平的不同,场独立性个体的高自主性表现出目标设定、策略选择、监控执行等方面的高效性,在语言认知上展现为精加工特征.Shangarffam等[40]以英语伊朗学生为被试证实自主性水平与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写作水平显著关联.
基于以上,当前研究拟探查认知风格对交流双方语言认知的影响,研究考虑了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交流语言认知受交流情境中非语言因素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导致语言认知变化的具体特点,可以从语言认知和个体真实认知的对比中做出解释,换言之,非语言因素影响语言认知(不论弱化、强化,亦或阻碍、促进),决定了语言认知不是交流认知的全部,因此也并不代表个体真实认知的全部,这种差异性恰恰也体现了交流情境对于语言认知的制约性.因此,当前研究创设了交流任务和个人迁移任务,拟从这种差异性中分析场认知风格对交流语言认知的影响特征.二是交流语言认知的探讨立足点在于互动性,以往简单的视觉呈现交流情境(即时交流任务)不利于揭示互动的复杂性,因此,当前研究创设了长时交流学习任务,经过长时语言交流互动后,再对语言做出分析.三是交流认知研究传统的方法是将交流双方作为一个个体进行分析,而语言交流过程是双方认知和行为“冲突-协调”不断作用的过程,因此对语言交流互动性的解释需要将双方作为两个个体,并比较语言认知的差异性.最后,鉴于选择性注意是高效率学习的代表性指标[41],拟采用语言选择性注意作为研究指标.
综上,当前研究创设交流学习任务和个人迁移任务,记录分析交流双方的语言,探查认知风格对交流双方语言注意和个人情境下注意水平的影响.
公开招募大学生被试192名,男女各半,大一至大四人数分布为46,48,50,48.
实验中使用了两台ThinkPad-Edge-E520笔记本电脑.聘请高校计算机教师编写实验程序,正式实验中交流被试对面坐下,各自距离面前电脑屏幕40 cm左右,电脑屏幕与键盘夹角为120°左右,被试头部高于屏幕上方.
实验材料为虚拟生物,设计4个特征维度,每个维度设定2个值:大/小口、横/竖眼、细/粗脚、三/二指手.在其中3个维度间设置特定功能特征:维度1与维度2值为1时,生物可以“吸收水分”,当维度1至维度3值均是1,生物可以“吸收水分”,并“产生电流”,维度4采用“有”或“无”的方式呈现,不关联功能特征.考虑到特征凸显度、被试知识期望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维度与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做了轮换,构成4套实验材料:A口眼脚手、B眼脚手口、C脚手口眼、D手口眼脚.根据真值表最后筛选了8个样例,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样例
实验包含两个连续任务:交流学习任务与个人维度选择任务.
交流学习任务标准化为10个阶段(block),每个样例在每阶段中随机呈现两次.任务采用交流范式[42]:交流被试对面坐下,每人一台电脑并且彼此电脑通过网线互联互应,实验过程中每呈现一个生物,一人对其语言描述,另一人参照描述判断其功能,即一个交流回合中交流者两人分为“描述者”和“判断者”,一个交流回合限时20 s,之后同时为双方提供4 s正确功能信息;下一回合彼此角色轮换一次.3种功能的正确按键是“,”“.”“/”.任务中对交流语言录音.
个人维度选择任务采用单人操作的方式,呈现同上,不同在于生物特征以遮盖方式呈现(共6个覆盖物,手和脚分别2个,点击任意1个,2个同时揭开,但数量仍计为1个),要求功能判断前,先用鼠标点击揭开“自认为”必须看的特征,任务只包含1个单元,各样例均随机呈现两次,该任务无反馈.
实验正式实施前,所有被试集体施测镶嵌图形测验(Embedded Figure Test,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修订),测验包含3个部分,第一部分9个题目,第二、三部分分别10个题目,每部分4 min.第一部分用于被试练习和评价,镶嵌图形测验信度为0.90,效标关联效度为0.49(效标为棒框测验分数).测验要求从复杂图形中找出特定简单图形,第二、三部分的图形1和2分别计为0.5分,图形3和4计为1分,其余计为1.5分[43].
按性别分别评定被试测验结果,同性别被试分数先高低排列,高分端的1/3作为场独立性组,低分端的1/3作为场依存性组,中间1/3作为中间组,再将男女对应组合并,最终场独立性组、中间组和场依存性组中人数均为64,男女各半.
交流学习任务中各认知风格组的被试同性别随机配对,男女各16对,共32对;根据交流双方在功能学习block10中的成绩(判断正确率:正确判断数量除以8,再乘以100),彼此进入高分组和低分组.实验设计为3(认知风格)×2(成绩组)×2(任务类型)混合实验设计.
因变量指标为维度数量平均数.交流任务block10中语言描述维度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交流回合中描述一个有关维度计为+1,描述一个无关维度计为-1,相加后求平均数,即选择性注意指标.再以有关维度平均数、无关维度平均数(此处反向计分,1个计为+1)作为指向性和集中性指标.同理,个人维度选择任务中分别计算揭开维度的平均数.选择性注意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注意指向和集中,指向性表现为对与学习有关信息的关注,集中性表现为对与学习无关信息的排除[41].
维度数量结果见表3.方差分析表明:认知风格主效应不显著,F(2,186)=1.89,P>0.05;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F(1,186)=95.96,P<0.01,=0.34;成绩组主效应不显著,F(1,186)=3.39,P>0.05;认知风格和成绩组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2,186)=1.08,P>0.05;任务类型和成绩组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1,186)=1.36,P>0.05;三者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2,186)=1.39,P>0.05.
表3 选择性注意比较结果(维度平均数)
认知风格和任务类型间交互作用显著,F(2,186)=4.43,P<0.05,=0.25,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个人任务中,中间组被试揭开的维度数量显著多于场依存性组;三种认知风格条件下,均为个人任务显著多于交流任务.
有关维度数量结果见表4.方差分析表明:认知风格主效应不显著,F(2,186)=1.68,P>0.05;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F(1,186)=95.89,P<0.01,=0.34;成绩组主效应不显著,F(1,186)=0.58,P>0.05;认知风格和成绩组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2,186)=0.34,P>0.05;任务类型和成绩组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1,186)=0.08,P>0.05.
表4 选择性注意指向性比较结果(有关维度平均数)
认知风格和任务类型间交互作用显著,F(2,186)=6.57,P<0.01,=0.27,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交流任务中,场独立性组和场依存性组被试语言描述的有关维度数量均显著多于中间组;3种认知风格条件下,均为个人任务显著多于交流任务.
三者间交互作用显著,F(2,186)=3.80,P<0.05=0.24.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种任务条件下,认知风格和成绩组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3种认知风格条件下,任务类型和成绩组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高分组条件下,认知风格和任务类型间交互作用显著,F(2,93)=8.68,P<0.01=0.26,进一步简单简单效应分析:交流任务中场依存性组显著多于中间组,场独立性组和中间组条件下个人任务显著多于交流任务;低分组条件下,认知风格和任务类型间交互作用显著,F(2,93)=3.16,P<0.05=0.18,进一步简单简单效应分析:中间组和场依存性组条件下个人任务显著多于交流任务.
无关维度数量结果见表5.方差分析表明:认知风格主效应显著,F(2,186)=7.62,P<0.01=0.18;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F(1,186)=4.68,P<0.05,=0.19;成绩组主效应不显著,F(1,186)=2.66,P>0.05;认知风格和成绩组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2,186)=0.65,P>0.05;认知风格和任务类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2,186)=1.77,P>0.05.
表5 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比较结果(无关维度平均数)
任务类型和成绩组间交互作用显著,F(1,186)=20.55,P<0.01,=0.20,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个人任务中,低分组被试揭开的无关维度数量显著多于高分组;高分组条件下,个人任务显著少于交流任务.
三者间交互作用显著,F(2,186)=5.04,P<0.05,=0.19.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种任务条件下,认知风格和成绩组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高分组条件下,认知风格和任务类型间交互作用显著,F(2,93)=10.70,P<0.01,=0.19,进一步简单简单效应分析,交流任务中场依存性组显著多于其余组,3种认知风格下均为个人任务显著少于交流任务;低分组条件下认知风格和任务类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
认知风格的中间组条件下,成绩组和任务类型间交互作用显著,F(1,62)=4.75,P<0.05,=0.21,进一步简单简单效应分析,高分组条件下个人任务显著少于交流任务.
场依存性条件下,成绩组和任务类型间交互作用显著,F(1,62)=22.79,P<0.01,=0.27,进一步简单简单效应分析,个人任务中低分组显著多于高分组,高分组条件下个人任务显著少于交流任务.
研究发现:个人迁移情境中选择性注意水平高于交流情境中的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场独立性组和场依存性组间交流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相对一致,双方间水平也是一致的.
首先,个人迁移情境中选择性注意水平高于交流情境中的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这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交流互动情境中语言认知对于交流认知的代表程度,交流认知包含了语言认知和非语言认知两部分.如前所述,非语言认知和语言认知相互影响和制约,以往研究一致性观点是:非语言因素导致语言的简约化.Galati[31]以及Vesper等[32]发现当交流对象共同可视时,为双方提供了直观而形象的感知特征,使得语言的详尽描述不再必要,但对象本身并不具有交流性,所以不会促进语言交流水平和交流认知的总体水平.O′Carroll等[7]和Brennan等[35]发现交流双方表情共享使得语言更为简洁,由于表情具有一定的交流性,因此其导致的语言简洁化代表了更高的交流认知水平.总之,交流情境中多种因素的共存性和相互作用关系,决定了随着交流进程的发展交流语言信息逐渐减少,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出现了个人迁移任务中注意水平显著高于交流语言注意水平.二是交流语言认知特征及发展特点.随着交流进程的发展,交流者间逐渐形成为彼此共同理解、共同期望的特定语言表述,即语言参照惯例,参照惯例以高共享的形式在交流者间传达信息,能够最小化彼此指导、沟通过程中的认知努力[1,44].参照惯例在交流过程中一旦形成,将在特定交流者间保持相对的稳定性,Yu等[45]指出语言参照惯例的相对稳定性源于交流认知共享性和认知节省性的要求,因为交流语言参照惯例的变化将意味着向同伴传递交流对象发生了变化的信息,彼此必须重新调整认知和行为,以期重新建立参照惯例.因此可以说,交流中语言参照惯例的建立更多代表的是交流共享性和认知、行为上的默契性,而并不代表完全准确性,这也是交流语言认知无法完全代表交流认知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导致当前研究中个人任务注意水平显著高于交流任务中语言注意水平.
其次,场独立性组和场依存性组间交流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相对一致,双方间水平也是一致的.在交流认知层面上,并没有发现以往研究指出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风格在人际互动中的差异性[15,23,24];同时在高、低成绩组间也未发现显著差异.可能的原因在于交流任务相对容易,如高、低成绩组间也无显著差异;并且当前研究目的在于从交流任务和个人任务间比较的角度分析认知风格效应,即更多考虑了任务情境的整体限制性,未从交流进程中考查.另外,个人迁移情境中中间组交流者选择性注意水平高于场依存性组,可能与中间组认知风格的不典型性有关,关于其具体特征有待未来进一步分析.
研究发现:1)各认知风格条件下个人任务注意指向性水平均高于交流语言;高分组条件下场独立性组个人任务高于交流任务,低分组条件下场依存性组个人任务高于交流任务.2)个人任务中低分组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水平低于高分组,高分组个人任务高于交流语言;高分组条件下交流任务中场依存性组语言注意集中性水平低于场独立性组,且高分组中各认知风格下个人任务高于交流任务;场依存性条件下,个人任务中低分组低于高分组,高分组个人任务高于交流语言.对于场独立性组、场依存性组与中间组的比较结果,如前,可能与中间组认知风格的不典型性有关,又因不是当前分析着眼点,暂不做分析.
首先,从注意指向性分析看,一个有意义的发现是:高分组条件下场独立性组个人任务注意指向性水平高于交流语言注意指向性水平,低分组条件下场依存性组个人任务高于交流任务.从数据比较看,一方面,场独立性高分组交流和个人任务分别为1.66和2.27,场依存性高分组分别为1.95和2.10,前者是语言认知水平,后者是个人真实认知水平.数据对照分析可以看出,当交流任务结束时,场独立性高分组的语言注意指向性水平(1.66)对于真实水平(2.27)的代表性相对较差;而场依存性高分组语言水平(1.95)对于真实水平(2.10)的代表性相对更好.该结果证实:随着交流进程的发展,场独立性高分组被试语言交流的认知作用相对更小,此处指向性代表了对于有关信息的关注程度或范围,但真实认知水平又相对更高,表明其更高的注意指向性水平显著受到非语言因素的促进.证实了交流语言认知是在相对语境条件下发生发展的,交流语境中的非语言因素和语言彼此作用,共同影响交流认知特征[25,46,47].交流语言互动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精心推理过程,对于认知资源的要求相对更高,特定交流条件下,语言交流带来的过度认知损耗将可能抑制交流效率和效果[48,49],而非语言认知加工过程是一个非意识性过程,会自觉提供语言之外的交流信息和反馈信息,促进交流认知并有助于认知的节省性[26].简言之,随着交流进程的发展,场独立性组高分组语言认知协调作用逐渐降低,而非语言因素利用程度逐渐增强,认知水平更高而又更为节省、高效.
另一方面,低分组条件下场依存性组个人任务指向性水平高于交流任务.从场依存性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实际对照看,分别为1.95~2.10和1.66~2.22,交流语言上低分组实际数据低于高分组,个人任务上实际数据高于高分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场依存性组中交流双方认知和行为的协调性相对更差,这是当前研究结果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研究一致指出交流过程是双方认知“冲突-协调”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反映出了交流者互动中从个人认知向公共认知的转换过程[25,44].当前结果反映出场依存性高分组和低分组间认知协调性更差,彼此在交流任务和个人任务中展现的注意指向性水平更多是受到个人认知的影响,即公共认知水平相对更低.另外,各认知风格条件下个人任务注意指向性水平均高于交流语言,和如上选择性注意整体水平分析中的任务情境效应是一致的.
其次,从注意集中性分析,第一,个人任务中低分组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水平低于高分组,高分组个人任务高于交流语言且各认知风格下具有一致性.前者反映了交流任务结束后,交流双方中低水平交流学习者的真实注意集中性水平更低,体现了认知和行为一致性的一般性心理行为规律.同时,也正因为低分组被试的低认知水平,其交流语言注意的集中性水平和个人任务中真实水平是一致的.如前所述,一是低分组直至任务结束对于语言交流的依赖性仍然明显,相反,非语言信息的利用水平不高,表现出语言注意的集中性水平和真实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二是选择性注意集中性反映的是被试对于干扰信息的抑制性,学习任务中代表了学习的精确性,任务间的对比证实低分组被试交流学习的精确性相对更差.
第二,场依存性高分组交流语言注意集中性水平低于场独立性组,表明随着交流进程的发展,非语言因素的利用程度不断增加,语言认知协调的作用相对减弱,这是一般性趋势特点,具体表现出语言的简约化[31,32].显然,结果显示场依存性组的这种简化也并未导致交流者对于无关信息的更有效的抑制,该结果证实了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人际互动中活跃、外倾的人格特征,其具有高语言能力和高自主性特点[15,23].从这一意义出发,可以认为,以往研究一致性认为的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具有的独立性特征,主要是针对个体自我认知加工过程特征而言,即独立性并不代表其人际互动中的孤立性,相反,其表现了相对更好的人际互动性和协作性特点,并且在人际环境中,当面对互动同伴提出的大量信息时,其独立性、自主性、分析性特征使其能够更好地做出围绕交流目的的甄别、选择和决策.同时,场依存性条件下,个人任务中低分组低于高分组,高分组个人任务高于交流语言.这一结果和场独立性组比较,恰恰进一步反映了场依存性交流者由于人际互动性和协作性更差,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交流双方间交流过程中彼此语言认知协调性更差.
通过以上对各指标结果的综合分析,当前研究支持: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个体具有敏感的社会性意识,擅长人际互动和交往[15,23],不支持Rahmani所总结的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个体缺乏社会性意识,不擅长人际互动和交往的结论[16];同时,当前研究也认为表1所示的前三个方面的认知风格特征,和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个体具有敏感的社会性意识结论间是协调而非冲突的.
场独立性交流认知水平集中表现在场独立性高分组的语言注意集中性水平,场依存性高分组个人任务注意集中性水平更高,个人情境下注意水平高于交流情境下语言注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