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市正在完善以主城区为核心和以栾城区、藁城区、鹿泉区、正定县为子中心的“一核+四星”的大石家庄城市体系发展格局.按照“分区+分步”的发展秩序,在石家庄市主城区腹地内需要形成藁城子片区[1]、栾城子片区[2]、鹿泉区子片区[3]和正定县子片区[4].井陉县位于鹿泉区西侧,通过鹿泉区与石家庄市主城区联系在一起.鹿泉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前瞻性地考虑行政区划内部的乡镇中心地发展布局,通过与邻近的较高级别中心地进行对接,在广域城市群的发展背景下找准发展定位.随着石家庄市“第三极”[5]城市体系不断完善,“一核+四星”的石家庄市城市团将成为连接北京、天津、济南、太原和郑州等城市的节点.石家庄市在进一步发展中,除了要形成京石发展轴外,还要形成“石家庄市—济南市”“石家庄市—郑州市”“石家庄市—太原市”[6]发展轴,井陉县是“石太”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在进一步完善井陉县城市团过程中,井陉县除了向东发展与石家庄市连接在一起外,还需要向西构建起“井陉县—阳泉市”城市链,吸收阳泉市的城市辐射力,以“两端挤压+中间膨胀”的方式加快井陉县的城市发展速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绝大多数文献在对石家庄市城市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着眼点放在了石家庄市主城区的东面和北面,沿着“京津石”三角形的京石边和津石边考虑问题,在原隶属保定市的定州市和原隶属石家庄市的辛集市设立为省辖市后,探索石家庄市城市团发展策略的文献开始将定州市和辛集市作为石家庄市城市团的北部节点和东部节点,并据此对“京石链”和“津石链”的构建方法展开深入思考.自1968年河北省省会城市搬迁到石家庄市以来,在京津冀范围内构建起一体化的城市体系的问题就一直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很多文献从行政区划重构、城市群重心的选择、生产力空间布局、城市体系的层次结构等多方面展开探索,构建城市体系的思维方式,也从以行政区划为限转变为以中心城市为中心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在此过程中,石家庄市也提出构建京津冀城市体系“第三极”的发展设想.自京津设立为直辖市后,河北省行政区划就成为“空心拳头”的形状,冀东地区、冀北地区与冀中南地区因不能集中连片发展而在构建一体化城市体系过程中严重受阻.石家庄市“第三极”发展构架能够在京津冀区域内形成鼎足发展格局,在京津大都市加强对近京津的河北省辐射,并按照“分区+分步”发展秩序逐步对部分职能疏解,从而在京津冀之间形成联动发展局面的同时,石家庄市作为冀中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将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和邯郸市整合在一起的节点.按照这种思路,石家庄市城市团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除了向北和向东发展外,还需要前瞻性地在向西和向南发展方面做出安排.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都需要沿重要交通动脉即京广线构建城市链,这不仅是因为该城市链发展基础较好,而且因为城市链上较高级别的中心地分布数量多,便于邻近城市链间高效互动.但是在有关石家庄市“第三极”的研究中,“向西”发展方面进行探索的文献相对较少.“太原市—寿阳县—阳泉市—井陉县—鹿泉区—石家庄市”是将石家庄市与太原市连接在一起的重要通道,石家庄市内的井陉县就成为晋冀边界处将石家庄市与太原市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在这种情况下,井陉县就应该进入研究视野,前瞻性地对井陉县城市团的构建方法进行思考,处理好行政区划内乡镇中心地间的关系,并思考井陉县与周边中心地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在“京津石”三角形形成鼎足发展格局的同时,石家庄市也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城市体系“第三极”的发展思路,辛集市和定州市在设立为省辖市后,分别成为向东和向北发展的触角,为构建广域石家庄市城市体系搭建起了基本框架.按照“分区+分步”的发展思路,石家庄市应该作为冀中地区的中心,将保定市、衡水市、邢台市等整合在一起.在京津冀城市体系进一步完善过程中,石家庄市不仅是京津冀城市体系的“第三极”,也是将太原市、郑州市、济南市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因此,石家庄市行政区划内的县级行政单元在完善城市团过程中,需要以广域石家庄为背景,在石家庄市推进“第三极”城市体系过程中,为自身发展创造空间.
长期以来,城市体系的建设均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进行前瞻性设计,但在以“摊大饼”方式向腹地拓展情况下,行政区划边界会成为城市发展的薄弱区,在邻近行政区划的城市化水平发展不对等情况下,发展水平较高一侧的城市影响力不能越过行政区划边界对邻近行政区划施加影响,于是行政区划一侧存在过度发展的同时,另外一侧则存在发展不足问题.城市体系的建设需要打破这种局面,由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转变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打通邻近行政区划间的联系,在邻近的行政区划间实现资源整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构建石家庄市“第三极”城市团的启示在于,不仅需要在京津冀之间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在冀中南地区与津南、豫北、鲁西协同发展,强化石家庄市在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市团过程中的节点作用.在此过程中,不但要进一步完善“北京市—石家庄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等城市链,还需要完善“石家庄市—衡水市—德州市”城市链、“石家庄市—邢台市”城市链、“石家庄市—太原市”城市链,在如上这些城市链中,井陉县位于“石太链”上,位于晋冀两省交界处,前瞻性地思考井陉县城市团的发展框架,能够进一步提升石家庄市与太原市间的联系程度.以井陉县为核心,将盂县、平定县等整合在一起,形成石家庄市与阳泉市之间的节点.在此过程中,井陉县不仅需要通过向东发展,与鹿泉区整合在一起承接石家庄市主城区的城市影响力,也要在向西发展过程中加强与平定县的联系,夯实石家庄市与阳泉市间的连接基础.这就需要在井陉县城市团的发展结构以及井陉县城市团与阳泉市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前瞻性考虑.
“石太”城市链是将石家庄市与太原市连接在一起的重要通道,该城市链上的阳泉市是重要节点.阳泉市辖区内有盂县和平定县,平定县会以较快速度与阳泉市主城区整合在一起.在“石太链”上有井陉县、阳泉市、寿阳县和晋中市等几个节点,阳泉市处于如上几个节点中间(图1).阳泉市城市团的发展思路会影响以其为中心构建的城市团向东和向西的发展程度.在进一步完善以阳泉市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团的发展框架过程中需要完善两条城市链:其一是“盂县主城区—路家村镇—河底镇—阳泉市主城区—平定县主城区”城市链,并以阳泉市主城区为核心将南娄镇、路家村镇、孙家庄镇、牛村镇、仙人乡、岔口乡、巨城镇、石门口乡、锁簧镇、冶西镇、平定县主城区等整合在一起,并与寿阳县东端的马首乡、尹灵芝镇、温家庄乡、宗艾镇、解愁乡等整合在一起,成为井陉县与太原市间城市发展的隆起.盂县、平定县与寿阳县形成鼎足发展构架(“盂平寿三角形”).根据图1,在太原市的城市影响力向东辐射过程中,“盂平寿三角形”成为了重要的承接点,阳泉市所属的两个县级行政单元,在连接“太原市—井陉县”的两条城市链中,分别成为“太井北链”和“太井南链”的承接点:“太井北链”即“太原市—平头镇—平舒乡—宗艾镇—解愁乡—南娄镇—盂县—牛村镇—西南舁乡—岔口乡—娘子关镇—井陉县”城市链;“太井南链”即“太原市—乌金山镇—什贴镇—上湖乡—羊头崖乡—景尚乡—冶西镇—平定县—锁簧镇—石门口乡—柏井镇—井陉县”城市链.马首乡、景尚乡在寿阳县城市团进一步拓展过程中会首先与主城区整合在一起,于是沿“宗艾镇—寿阳县—马首乡—景尚乡”一线(“宗景链”)将“太井北链”与“太井南链”连接在一起,“宗景链”与“太井北链”“太井南链”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即“太原市主城区—平头镇—平舒乡—宗艾镇—寿阳县主城区—马首乡—景尚乡—羊头崖乡—上湖乡—什贴镇”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成为将太原市的城市影响力拓展到寿阳县的重要过渡区.在“盂平寿三角形”东侧,由“盂县主城区—路家村镇—阳泉市主城区—平定县主城区”与“太井北链”“太井南链”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成为将阳泉市的城市影响力拓展到井陉县的重要过渡区.综上所述,在“石太链”的远期发展格局中,以阳泉市为核心的城市团会成为“石太链”上的隆起,井陉县前瞻性地做好与阳泉市对接的准备,具有重要的区域经济学意义.
图1 “太原市—阳泉市—井陉县”城市链示意图
广域石家庄市城市团是以石家庄市主城区为核心,在“一城+四星”框架下[7]和“分区+分步”[8]基础上形成的城市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市作为京津石三角形的南部顶点,在拉动冀中南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石家庄市的长远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东进、北展、南拓、西接方面做好准备:“东进”即以藁城区为节点,向东辐射晋州市和辛集市,并与衡水市整合在一起;“北展”即通过正定市节点与定州市连接在一起,定州市在设立为省辖市后,会以较快速度发展,并成为石家庄市与保定市之间的连接点,石家庄市与保定市协同发展过程中会成为京津南侧的“双中心”城市体系[9];“南拓”即以栾城区为节点将赵县、元氏县、赞皇县[10]和高邑县整合在一起,强化石家庄市主城区向南的影响力;“西接”即通过鹿泉区、井陉县与山西省的阳泉市连接在一起,拓展石家庄市向西的发展空间.在广域石家庄市城市体系发展的4个方向中,只有“西接”是在跨省域行政单元基础上进行城市扩展.在构建广域石家庄市城市体系过程中,石家庄市会将向北和向东作为主导发展方向,因此在完善井陉县城市团过程中,在通过鹿泉区打通与石家庄市主城区连接通道的同时,要强化井陉县向西与阳泉市间的联系,在中等城市的影响下提升城市发展速度.在阳泉市辖区内的两个县级行政单元中,平定县是将井陉县与阳泉市对接的最佳选择,平定县成为将井陉县与阳泉市连接的节点,井陉县进而能够在石家庄市与阳泉市间更好地扮演节点角色.
2.1.1 子片区与次级中心:井陉县城市团多节点的分散发展格局
鹿泉区是井陉县与石家庄市主城区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因此在井陉县城市团建设过程中,需要前瞻性地处理好井陉县与鹿泉区之间的关系,跨县域行政单元构建起一体化的城市体系.根据目前井陉县乡镇中心地的分布格局,主城区位于行政区划的北端,城市团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北端拉动南端的方式提升全域城市化水平.井陉县行政区划内需要划分为3个子片区:其一是以井陉县主城区为核心构成的主城区子片区,将威州镇、上安镇、井陉县的北正乡、秀林镇、吴家窑乡、南王庄乡整合在一起.井陉县主城区位于该子片区的中心,便于将其他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该子片区也是将井陉县与鹿泉区整合在一起的节点;其二是以井陉矿区为核心构成的井陉矿区子片区,将南陉乡、小作镇、辛庄乡、南峪镇、天长镇等5个乡镇整合在一起,井陉矿区位于如上5个乡镇的中心地中间,且近邻井陉县主城区,因此井陉矿区与井陉县主城区整合在一起,就在一定程度上将主城区子片区与井陉矿区子片区整合在了一起;其三是以南障城镇为核心构成的南障城镇子片区,通过整合秀林镇、于家乡、苍岩山镇、测鱼镇等形成.根据图2,井陉县的北正乡和秀林镇分别成为了将井陉县主城区与井陉矿区、井陉县主城区与南障城镇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在发展速度方面快于其他乡镇中心地,按照如上子片区的发展思考,在井陉县内,“井陉县主城区+井陉县的北正乡+井陉矿区+秀林镇+南障城镇”会成为城市团的核心,通过3个子片区的核心将井陉县行政单元内所有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强化了石家庄市城市团向西发展的拉动力,可以为在石家庄市西端形成城市发展的隆起创造条件.为了进一步完善井陉县城市团的发展构架,在处理好行政区划内乡镇中心地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要强化井陉县与鹿泉区之间的联系,与鹿泉区形成组合城市团,从而打通与石家庄市主城区间的联系.
2.1.2 “枣核形”城市团发展构架:子片区基础上多条城市链的构建
前文论及,井陉县城市团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形成3个子片区,井陉县主城区、井陉矿区以及南障城镇分别是3个子片区的核心,3个次级核心在空间上联系紧密,便于整合在一起,井陉县的北正乡和秀林镇成为连接次级核心的节点.井陉县城市团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要逐渐形成“枣核形”城市团发展构架,该构架主要由5条城市链形成:其一是“南陉乡—小作镇—南峪镇—苍岩山镇”城市链(“枣核西链”);其二是“南陉乡—孙庄乡—威州镇—上安镇—吴家窑乡—南王庄乡—苍岩山镇”城市链(枣核东链);其三是“小作镇—井陉矿区—井陉县的北正乡—井陉县主城区—上安镇”城市链(“内北链”);其四是“南峪镇—天长镇—秀林镇—南王庄乡”城市链(“内南链”);其五是“威州镇—井陉县的北正乡—秀林镇—南障城镇”城市链(“S链”).在如上城市链的发展构架下,井陉县行政区划内的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地被整合在了一起.前文论及,井陉县的北正乡、秀林镇分别是井陉矿区与井陉县主城区、井陉县主城区与南障城镇间的节点.通过划分子片区的方式不但可以加强井陉县中心区域内乡镇中心地与主城区间的整合程度,也可以在县域行政区划内尽早形成分散发展的格局.井陉县划分为3个子片区后,各片区之间不但不能分开,而且要强化联系.划分子片区的目标在于加强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与县级中心地间的联系,同时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县级中心地辐射不到位造成的腹地内不同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根据图2,井陉县主城区位于行政区划北端,对南端的测鱼镇、苍岩山镇和南障城镇辐射力较小,在提升全域城市化水平过程中,需要在行政区划中的南端设置能够与主城区呼应的子中心,南障城镇自然就成为理想选择.南障城镇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到主城区距离适当,能够较好地将于家乡、苍岩山镇和测鱼镇整合在一起发展.井陉县主城区位于微水镇,在主城区向南拓展过程中,微水镇的南端会与吴家窑乡、南王庄乡等连接在一起,这对南障城镇的发展能够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完善井陉县城市团过程中,“井陉县主城区—微水镇—吴家窑乡—南王庄镇—南障城镇—于家乡—秀林镇”构成的城市环,在推进井陉县城市化水平提升过程中能起较大作用,依此促进井陉县城市团向东拓展,与鹿泉区整合在一起.
图2 井陉县城市团示意图
2.2.1 曲边三角形:“井陉县+鹿泉区”城市团进一步完善基本构架
根据图3,在鹿泉区行政单元内,首先要构建起“李村镇—大河镇—鹿泉区—开发区—上庄镇—铜冶镇”城市链,在行政单元内形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城市链,加强井陉县城市团与鹿泉区间的联系,就需要依托鹿泉区内这条贯穿南北的城市链,依托如上论及的子片区,要在“井陉县+鹿泉区”范围内构建起曲边三角形,该三角形由如下3条边构成:其一是“李村镇—宜安镇—孙庄乡—井陉矿区—天长镇—秀林镇—于家乡—南障城镇—苍岩山镇”城市链(“矿区链”);其二是“苍岩山镇—南王庄乡—吴家窑乡—上寨乡—铜冶镇”城市链(“两镇链”);其三是“李村镇—大河镇—鹿泉区—开发区—上庄镇—铜冶镇”城市链(“鹿泉链”).“矿区链”是井陉县也是井陉县行政区划内的一条主轴城市链,将南障城镇、井陉矿区连接在一起,并与鹿泉区主轴链的北端连接在一起,成为“井陉县+鹿泉区”区域内空间跨度最长的一条城市链.“鹿泉链”与“两镇链”由铜冶镇连接在一起,铜冶镇位于鹿泉区南端,会成为将“上庄镇+上寨乡+山尹村镇+寺家庄镇”整合在一起的核心,与鹿泉区中心地呼应,成为鹿泉区主城区南端的副中心,“两镇链”将鹿泉区南端与井陉县南端紧密连接在一起,提升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程度.为了推进曲边三角形的三边与围成区域的整合程度,需要从井陉矿区出发构建两条城市链:其一是“井陉矿区—北正乡—白鹿泉乡—鹿泉区主城区”城市链(“井鹿链”),将井陉矿区与鹿泉链连接在一起;其二是“井陉矿区—井陉县主城区—吴家窑乡”城市链(“井吴链”),将井陉矿区与“两镇链”连接在一起.“井鹿链”和“井吴链”使得井陉县与鹿泉区联系更加直接.
图3 “井陉县+鹿泉区”城市团
2.2.2 “井陉县—阳泉市”城市链:以节点三角形为纽带完善双城市链
完善井陉县城市团,不仅要向东发展与鹿泉区整合在一起,也要向西发展,创造与阳泉市连接在一起的条件,前瞻性地思考构建跨行政区划城市团的问题.目前在井陉县与阳泉市之间构建起了方便的交通设施,完善二者之间的城市链,需要依托既有交通设施考虑乡镇中心地间的关系,构建起“井陉县—阳泉市”复合城市链发展格局.根据图4,复合城市链由两条城市链构成:其一是“荫营镇—巨城镇—娘子关镇—南峪镇—井陉矿区”城市链(“井阳北链”);其二是“冶西镇—锁簧镇—石门口乡—东回镇—苍岩山镇—南障城镇—南王庄乡—微水镇”城市链(“井阳南链”).两条城市链的两端分别是以井陉县中心地和以阳泉市中心地为核心的城市团.阳泉市城市团以阳泉市中心地为核心,将平定县整合在一起,“荫营镇+李家庄乡+杨家庄乡+冶西镇+义井镇+平坦镇”整合在一起的区域成为阳泉市城市团的核心区域.如上两条城市链空间跨度大,需要通过在城市链上构建次级城市团的方式,加强城市链两端的联系.在“井阳北链”上,娘子关镇发展基础较好,且位于城市链接近中间位置,以娘子关镇为节点通过整合南峪镇,可以在井陉县与平定县交界处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次级城市团,该城市团向东连接天长镇、向西连接巨城镇,成为井陉县与阳泉市间的重要节点.在井阳南链上需要构建两个次级城市团:以南障城镇为核心整合“南王庄乡+于家乡+苍岩山镇”形成南障城镇次级城市团,这是井陉县行政区划南端与主城区互动的副中心;以柏井镇为核心,通过整合石门口乡和东回镇形成柏井镇次级城市团.柏井镇与娘子关镇一起,在平定县城市团内会成为与平定县中心地呼应的北部次级中心和南部次级中心.为了加强井阳北链与井阳南链间的联系,需要在如上3个次级城市团间构建起城市链,即“娘子关镇—柏井镇—石门口乡”城市链(“娘石链”)和“娘子关镇—南障城镇”城市链(“娘南链”),这两条城市链与井阳南链的“石门口乡—南王庄乡”段(“石南链”)整合在一起,使井陉县与阳泉市之间的3个次级城市团形成鼎足发展构架,于是井陉县与阳泉市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根据如上发展思路,在“井阳北链”和“井阳南链”上分别形成了节点城市团.节点城市团是构建城市链过程中在较高级别的中心地之间发挥连接作用的次级城市团,一般是以乡镇中心地为核心构建起来,需要介入行政力量改变资源的流量和流向,成为较高级别中心地之间城市发展的隆起.当较高级别的中心地之间空间跨度较大时,尤其需要构建发挥节点作用的次级城市团.构建节点城市团,不仅是提升较高级别中心地之间联系程度的方式,也是依托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构建次级城市团的方式.“井阳南链”空间跨度更大,并且城市链上的乡镇中心地密度较低,这种情况就更加有必要构建次级中心地,有利于在井陉县和平定县的行政区划边界处进行对接.尤其当井陉县在行政区划南端将南障城镇设置为副中心后,更有利于使苍岩山镇与东回镇对接,井陉县南端与平定县南端的整合程度会进一步提升,通过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实现双赢.
图4 “井陉县—阳泉市”城市链示意图
2.2.3 “井陉县—元氏县”城市链:以南佐镇为节点连接两个县级中心地
井陉县城市团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除了沿“阳泉市—平定县—井陉县—鹿泉区—石家庄市主城区”一线构建城市链(图5),从而疏通与阳泉市、石家庄市间的联系外,还要强化与周边县级中心地间的联系.在以石家庄市主城区为核心构建京津冀城市体系“第三极”的过程中,元氏县在石家庄市南端,处于赵县、高邑县、赞皇县、井陉县之间,成为将这些县级行政单元与石家庄市主城区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在完善井陉县城市团过程中,需要前瞻性地考虑井陉县与元氏县间的联系,构建起“井陉县—元氏县”城市链.“井陉县主城区—微水镇—南王庄镇—前仙乡—南佐镇—北褚乡—元氏县主城区”城市链(“井元链”)是将井陉县主城区与元氏县主城区连接在一起的最直接的通道.该城市链上的南佐镇是元氏县主城区的副中心,在元氏县城市团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以元氏县主城区和南佐镇为核心会分为两个子片区进而形成两个次级城市团:其一是以元氏县主城区为核心将“南因镇+宋曹镇+东张乡+苏阳乡+赵同乡”整合在一起形成的元氏县主城区城市团;其二是以南佐镇为中心,将“前仙乡+黑水河乡+元氏县的北正乡+苏村乡+北褚乡+姬村镇”整合在一起形成的南佐镇次级城市团,该次级城市团也会将鹿泉区南端的山尹村镇、上寨乡等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加强了元氏县与鹿泉区之间的整合程度,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井陉县与元氏县之间的联系;其三是“井陉县主城区—秀林镇—南障城镇—苍岩山镇—元氏县的北正乡—苏村乡—赵同乡—元氏县主城区”城市链,这条城市链由“井陉县主城区—秀林镇—于家乡—南障城镇—苍岩山镇”城市链(“井苍链”)和“苍岩山镇—元氏县的北正乡—苏村乡—苏阳乡—赵同乡—元氏县主城区”城市链(“苍元链”)构成,通过南障城镇在井陉县主城区与元氏县主城区之间建立联系,虽然空间跨度较大,但能够发挥南障城镇的副中心作用,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完善沿元氏县行政区划南侧边缘构建起来的城市链,南障城镇与元氏县的北正乡成为井元长链上的重要节点,于是沿“南障城镇—南王庄乡—吴家窑乡—上寨乡—铜冶镇—南佐镇—黑水河乡—北正乡—苍岩山镇”形成闭环,将井陉县南端、鹿泉区南端以及元氏县西端整合在一起,也成为井陉县与元氏县之间城市发展的隆起;其四是“南障城镇—南王庄乡—吴家窑乡—上寨乡—铜冶镇—山尹村镇—姬村镇—殷村镇—元氏县主城区”城市链(“南元链”),这条城市链将元氏县的东侧边缘与鹿泉区、井陉县南端连接在一起.“南元链”是对“井元链”和“苍元链”的补充,在南障城镇、铜冶镇与元氏县之间构建起一条通道,“南元链”与“苍元链”之间形成闭环,南佐镇成为闭环的核心,在“元氏县的北正乡—铜冶镇”“井陉县—元氏县”间扮演节点角色.
图5 “井陉县—元氏县”城市链示意图
2.2.4 “井陉县—平山县”城市链:月牙形复合城市链发展构架
井陉县在完善县域城市团过程中,在向南与元氏县前瞻性地建立联系的同时,也需要向北发展与平山县建立联系,与平山县构建起月牙形复合城市链(图6):其一是“月缘链”,即“平山县—东回舍镇—南陉乡—小作镇—井陉矿区—北正乡—井陉县”城市链,这条城市链将较多的乡镇中心地串联在一起,便于提升城市链的质量,但城市链空间跨度较大,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难度也相对较大.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固两端+强化中间”的方式,其中“加固两端”即加强东回舍镇和小作镇两个中心地,前者紧靠平山县主城区,借助主城区的影响力得到发展,在此过程中尽快与平山县主城区南端的东方巨龟苑连接在一起,强化平山县主城区的城市影响力,也加大了东回舍镇与南陉乡的影响力;小作镇近邻井陉矿区,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与井陉矿区的整合程度增强,井陉县主城区通过“北正乡—井陉矿区—小作镇”城市链向北扩展的影响力会得到强化.小作镇和东回舍镇得到强化,对南陉乡会起到促进作用,南陉乡在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影响力作用下,会成为将小作镇和东回舍镇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其二是“月弦链”,即“平山县主城区—东方巨龟苑—七亩村—洛阳村—北防口村—南防口村—孙庄乡—曹麻村—威河西村—高家峪村—南固底村—石棋峪村—罗庄村—井陉县主城区”城市链,相对于“月缘链”,这条城市链上乡镇中心地较少,主要依托村庄建立起来,这就需要依托基础较好的村庄形成节点:一是以东方巨龟苑为核心,通过整合南山坡村、七亩村、东岗上村、洼里村等形成东方巨龟苑节点;二是以孙庄乡为核心,通过整合北防口村、南防口村、曹麻村、威河西村等形成孙庄乡节点.东方巨龟苑节点是平山县主城区向南拓展的触手,也是将平山县城市团与井陉县城市链连接在一起的节点,需要以东方巨龟苑为节点将更多的村庄整合在一起,带动更多乡村区域发展,为以东方巨龟苑为中心强化平山县主城区向南拓展奠定基础.孙庄乡节点是井陉县城市团北端的重要次级城市团,进一步发展可以将威州镇整合在一起,次级城市团的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孙庄乡节点与井陉矿区、井陉县主城区形成鼎足发展格局,可以同时接受来自两个方向的辐射力,孙庄乡节点成为将东方巨龟苑、井陉矿区以及井陉县主城区连接在一起的节点.从图6可以看出,“月弦链”相对于“月缘链”,在连接平山县与井陉县过程中更加直接,虽然这条城市链上乡镇中心地数量较少,但在连接两个县级中心地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此就更需要将发展东方巨龟苑节点与孙庄乡节点放在发展顺序的前面.
图6 “井陉县-平山县”城市链示意图
井陉县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团过程中,单纯依托既有发展基础不能达到发展预期,城市团的建设既要以石家庄市既有的发展基础为依托,也要为构建广域石家庄城市体系创造条件.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行政区划内的既有发展条件,也要加强行政区划间的合作,在与周边行政区划合作过程中仍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为了推进井陉县的城市化进程,井陉县划分成了3个子片区,并在子片区内设置了次级中心,3个子片区的划分方法是以行政区划内乡镇中心地的分布格局以及各个次级中心与县级中心地的关系为依据,在这种划分方法下,南障城镇能够与井陉矿区、井陉县中心地形成鼎足发展构架,便于各个次级中心之间高效互动,在整个区域内形成“中心拉动边缘”的发展格局.3个子片区的划分方法下,各个子片区的区域范围相差不大,资源在空间内的布局会较为均衡.南障城镇相对于井陉矿区、井陉县主城区而言并不占优势,这就需要加强行政引导,通过行政力量提升南障城镇的影响力.3个子片区的划分方法,虽然充分做到了让各个子片区的区域范围相当,但涵盖的乡镇中心地的数量仍然存在较大差别.随着井陉县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可以从“三分法”过渡到“六分法”,在原先3个次级中心基础上将天长镇和苍岩山镇等设置为次级中心,同时将井陉县主城区划分为A区和B区两个部分.各个子片区管辖的乡镇中心地分别是:井陉县A区管辖“上安镇+威州镇+北正乡”;井陉县B区管辖“秀林镇+南王庄乡+吴家窑乡”;井陉矿区管辖“孙庄乡+小作镇+辛庄乡”;天长镇管辖南峪镇;南障城镇管辖于家乡;苍岩山镇管辖测鱼镇.在这种发展格局下,各个子片区的管辖范围仍然较为相当,井陉县A区、井陉县B区、南障城镇、天长镇、井陉矿区形成城市环,苍岩山镇必须与南障城镇整合在一起,才能够有更多发展机会.
县域城市团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依托乡镇中心地.乡镇中心地的空间布局状况以及发展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井陉县的城市化水平.前文论及的各个子片区的次级中心,除了以井陉县A区和B区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子片区外,其他子片区均是以乡镇中心地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因此前瞻性地重视发展乡镇中心地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一是要以县级中心地为核心通过整合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强化县级中心地的影响力.以县级中心地为核心形成县域城市团的核心,被整合在一起的乡镇中心地会进一步成为影响腹地发展的触角.天长镇、苍岩山镇和南障城镇等都属于这样的乡镇中心地;其二是在子片区内构建特色产业.子片区的发展和子片区的核心得到强化,需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因此每个子片区内需要有不同于其他子片区的优势产业.乡村城市化需要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内涵的城市化要重于景观的城市化,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能够带动乡村居民守土创业、守土就业,产业充分发展使得邻近乡镇整合程度更高,在子片区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以一带多、一专多能”的发展目标;其三是要适当对乡镇中心地进行合并或者分割.乡镇的辖区范围是在历史基础上形成的,在县域城市团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与周边乡镇中心地间的关系,需要对乡镇中心地的管辖范围进行重新考虑,在适当情况下可以进行必要的合并或者分割,例如井陉县所在的微水镇可以分设为A区和B区,分别成为井陉县城市团的主副中心,更有利于井陉县城市团的构建.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团,正在成为更多文献关注的话题.传统思维方式下,城市团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限构建起来的.在城市化进程中,邻近行政单元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以行政区划为界构建城市团,会在行政区划边界处形成城市化的“空白区”,县域城市团因在行政区划边界处不能对接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论及井陉县城市团的完善对策时,既要考虑广域石家庄市城市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也要基于自身基础考虑借力发展的可能.在考虑借力发展问题上,除了要通过鹿泉区打通与石家庄市主城区的连接通道外,还要前瞻性地考虑与平山县、元氏县的整合发展机制问题,尤其要考虑向西发展与阳泉市进行整合的方法.平定县是将阳泉市与井陉县连接在一起的节点,由“娘石链”“娘南链”以及“石南链”形成的三角形,促成了娘子关镇、石门口乡、南王庄乡的鼎足发展格局,这是将井陉县与阳泉市连接在一起的重要节点.该三角形中,东南顶点位于井陉县内,西南顶点位于平定县内,北部顶点位于井陉县与平定县交界处,北部顶点的建设难度最大,需要前瞻性地探索将“娘子关镇+南峪镇”整合在一起的发展机制,在井陉矿区与阳泉市之间形成城市发展的隆起.在邻近的中心地之间形成鼎足发展格局是提升中心地互动效率的直接方法,据此可以使三角形的边缘与所围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全域城市化水平提升的目标.
井陉县城市团需要在石家庄市“第三极”背景下得到较快发展,不仅要通过鹿泉区打通与石家庄市主城区的连接通道,也要加强与平山县、元氏县的联系,尤其需要通过向西发展使平定县与阳泉市连接在一起,在井陉县与平定县之间构建起“娘子关镇—石门口乡—南王庄乡”三角形,在平定县与井陉县之间形成城市发展的隆起.完善井陉县城市团需要充分考虑来自石家庄市和阳泉市两个方向的城市影响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市提出构建京津冀城市体系“第三极”的发展思路,为了与京津大都市协同发展,向北和向东成为石家庄市的主导发展方向,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石家庄市东侧的辛集市和北侧的定州市都很快设立为省辖市,这为促进广域石家庄城市体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石家庄市向南和向西的发展动力.井陉县位于石家庄市西部边缘,处于晋冀两省交界处,只有前瞻性地与平定县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市团,才能够同时受到来自东侧的石家庄市和西侧的阳泉市的城市影响,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在前瞻性地处理好与周边县域行政单元的关系的同时,井陉县也要在行政区划内部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在行政区划内划分子片区方式形成以井陉县主城区为核心的“一核+多次”的发展格局,“一核”即井陉县主城区,“多次”即子片区的次级核心,随着城市化整体水平提升,子片区的数量可以继续扩展,次级中心连接起来形成以井陉县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环.完善井陉县城市团,需要强化乡镇中心地的支撑作用,以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为中心,通过整合附近的乡镇中心地在城市链上扮演节点角色,在完善井陉县城市团过程中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