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胃炎患者疾病知信行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2-11-25 01:41秦娜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山东菏泽274399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2期
关键词:胃炎效能量表

秦娜(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山东 菏泽 274399)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由各种诱因引起胃黏膜层弥漫性、炎性或萎缩性病变的一种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1]。该疾病病因复杂多样,主要由长期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不健康等不良嗜好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而成,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为胃溃疡、消化不良、胃痛等症状,具有起病慢、病程长、病情持续且无特效治疗等特点。临床研究显示[2],慢性胃炎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和延续护理,患者会因为胃部不适影响进食,严重者可能引发大出血、休克等症状,甚至诱发胃癌,这不仅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给患者的精神方面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众所周知焦虑抑郁情绪无疑会给患者康复造成阻碍,加大了治疗难度。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多以治疗和养护相结合的方式,已取得了较好疗效[3]。但在养护过程中,患者往往由于缺乏对疾病正确认知和存在较多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等,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病情出现不断反复或加重[4]。研究表明[5],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纠正日常行为习惯、加强健康理念以及缓解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等对CG患者促进康复并降低疾病复发率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可以正确掌握疾病知识,提高健康信念,养成健康行为,并增强自我效能是慢性胃炎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主要由护理人员和患者通过对相关内容不断地重复巩固以及护患之间的互动、反馈共同实施完成,其关键在于通过患者的复述来增强其理解和记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6]。基于此,本研究将基于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回馈组各98例。常规组患者年龄34-75岁,平均(45.73±2.72)岁;男49例,女49例;病程1-13年,平均(6.73±0.23)年;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20例,高中36例,大专及以上27例。回馈组患者年龄33-76岁,平均(46.53±1.45)岁;男48例,女50例;病程1.3-14年,平均(5.47±1.73)年;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20例,高中36例,大专及以上27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经过胃镜病理活检并确诊;胃动力不足,胃能力下降;无精神疾病史;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合并肝肾、心脑血管、泌尿系统疾病等;合并恶性肿瘤;有认知障碍,无法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3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有疾病指导,向患者讲解慢性胃炎发病机制、病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尽量避免诱发因素,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定期门诊复查;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药物知识,嘱咐其一定要遵医嘱服药,如有异常及时复诊;心理指导,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宽慰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饮食指导,增强患者对饮食在预防慢性胃炎方面的认识,加强饮食卫生和营养,遵循饮食治疗计划,合理膳食。回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具体方案如下。

1.3.1 成立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小组 选取1名消化内科护士长及4名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组成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统一学习回馈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学习并掌握CG发病诱因、机制以及用药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作出具体工作内容分工。小组讨论制定出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指导手册,并按照模式流程实施。小组每周一次讨论会,不断完善该方案,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反馈性。

1.3.2 建立患者慢性疾病档案 为每一位患者建立独立慢性疾病档案,该档案除了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外,还收集了患者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疾病情况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等信息。同时给患者发放健康记录卡和反馈信息卡,指导患者如何填写记录卡和反馈卡。

1.3.3 回馈理论健康教育 ①向患者简单介绍回馈模式健康教育的流程和需患者配合的相关内容。用日常生活用语和亲和力较强的态度与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和信任关系。根据患者的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疾病情况、语言、理解能力选择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其中要特别注重提问技巧,给患者一种亲和感。②传递相关健康信息,通过多媒体方式或讲座方式为患者讲解当前最需要掌握的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从用药、饮食、行为等方面,加深患者记忆,使患者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其中主要向患者阐明擅自停药或不遵医嘱服药的危害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帮助患者学会观察服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应对方法;根据科学合理膳食原则,一起制定出符合患者康复要求的膳食计划,指导患者多食用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生冷刺激饮食,少食多餐,并要注意饮食卫生;分析患者日常行为习惯带来的影响,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等;掌握患者心理动态,教会患者学会各种排解方式进行心理疏导。③复述信息并评价:讲解完成后请患者将其掌握的信息进行复述,并对相关护理技能进行演示,然后向患者进行相关问题提问,如“为什么要定时定量服药?”“服用药物都有哪些不良反应?”“如发现朋友有一些不健康饮食习惯,应该对他们怎样解释和讲解?”等。对患者的复述和回答内容进行评价,如患者掌握正确则可以结束本次健康教育;如患者存在信息错误或遗漏等情况,再重复上面两个流程,直至患者完全掌握信息为止。④开放式提问:再次对患者进行开放式提问,有利于护理人员再次评价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将健康教育从用药、饮食、行为三个方面分开干预,每次干预时间以三十分钟为宜。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慢性疾病知信行调查问卷[7]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疾病知信行水平情况进行比较,该问卷包括健康知识25个条目、健康信念12个条目、健康行为6个条目,共3个维度43个条目,采用linkert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知信行水平越高。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②采用CDSES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8]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情况进行比较,该量表主要包括自我保健、合理休息、管理健康、疼痛控制、情绪控制以及遵医用药6个维度,分值为6-60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12。③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9]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情况进行比较,HAMA焦虑量表共14个条目,采用linkert5级评分法,分值范围为0-56分;HAMD抑郁量表包含体重变化、睡眠等7个维度共24个条目,分值范围为0-96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两个量表都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的疾病知信行水平情况 实施基于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后,回馈组疾病知信行水平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疾病知信行水平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疾病知信行水平情况比较(±s,分)

指标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知识 回馈组 98 57.23±6.23 84.89±4.63 35.277 0.000常规组 98 56.72±7.25 72.35±5.24 17.297 0.000 t 0.528 17.753 P 0.598 0.000信念 回馈组 98 11.56±3.14 17.24±2.56 13.879 0.000常规组 98 11.45±3.32 14.42±2.15 7.433 0.000 t 0.238 8.351 P 0.812 0.000行为 回馈组 98 26.35±4.94 39.57±5.67 17.403 0.000常规组 98 25.95±5.72 32.56±3.36 9.864 0.000 t 0.524 10.529 P 0.601 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情况 实施基于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后,回馈组自我效能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情况比较(±s,分)

指标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自我保健 回馈组 98 3.54±0.31 7.38±1.14 32.177 0.000常规组 98 3.51±0.40 4.79±0.58 17.985 0.000 t 0.587 20.046 P 0.558 0.000合理休息 回馈组 98 3.65±0.84 8.64±1.14 34.885 0.000常规组 98 3.44±0.96 4.67±1.09 8.383 0.000 t 1.630 24.918 P 0.105 0.000管理健康 回馈组 98 4.51±1.16 7.88±1.86 15.219 0.000常规组 98 4.66±1.12 5.28±1.36 3.484 0.001 t 0.921 11.170 P 0.358 0.000疼痛控制 回馈组 98 4.75±1.33 8.26±2.05 14.219 0.000常规组 98 4.71±1.40 5.16±1.27 2.357 0.019 t 0.205 12.726 P 0.838 0.000情绪控制 回馈组 98 4.72±0.73 8.37±1.28 24.521 0.000常规组 98 4.60±0.81 5.79±1.14 8.424 0.000 t 1.089 14.901 P 0.277 0.000遵医用药 回馈组 98 4.61±1.22 8.88±2.18 16.921 0.000常规组 98 4.57±1.16 5.77±1.29 6.848 0.000 t 0.235 12.154 P 0.814 0.000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情况 实施基于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后,回馈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s,分)

指标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HAMA 回馈组 98 57.25±5.35 35.66±2.44 36.348 0.000常规组 98 58.57±4.62 44.66±3.61 23.486 0.000 t 1.849 20.448 P 0.066 0.000 HAMD 回馈组 98 65.68±6.25 43.55±4.20 29.093 0.000常规组 98 64.57±7.83 54.35±5.65 10.478 0.000 t 1.097 15.187 P 0.274 0.000

3 讨论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指黏膜上皮因各种病因引起反复损害导致胃黏膜发生炎性或萎缩性病变的一种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占总胃病的第一位,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10]。研究表明[11],70%-80%的患者前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无节律性食欲不振、胃溃疡、恶心、消化不良以及贫血、乏力等。该疾病病因一般认为是由幽门螺旋杆菌、饮食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引起,病程长且病情持续,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该疾病临床治疗以内外科多学科协作治疗和护理为主,是一种有效的慢性胃炎治疗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中,并取得良好疗效。但慢性胃炎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不仅需要相关药物治疗,还需要患者从行为、饮食、运动等方面长期配合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因此,健康教育对促进CG患者康复并降低疾病复发率尤为重要。

研究显示[12],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使患者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避免和控制,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自我效能以及对疾病管理的能力。但目前临床患者大都对CG发病机制、治疗以及预后缺乏认知,自我效能较差,再加上常规健康教育只是一种单向性被动式指导,缺乏针对性,大量的口头教育也容易导致难以准确掌握,患者记忆效果较差,严重影响预后。因此向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方案,加快康复进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具有反馈性和同步性的新型教育模式,护理人员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后,通过接受者对相关内容不断地重复巩固和作用结果反馈来调整宣教内容和方案,使患者正确掌握疾病知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对自我效能产生积极影响[13-14]。

本研究将基于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通过成立回馈小组,通过传递健康知识、患者复述、对患者复述进行评估和评价等措施使患者正确掌握疾病知识,提高知信行水平和自我效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基于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后,回馈组疾病知信行水平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回馈组自我效能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回馈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综上所述,基于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疾病知信行水平,提升自我效能,改善不良情绪。

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回馈理论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疾病知信行水平,提升自我效能,改善不良情绪,对患者获得良好康复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胃炎效能量表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四问”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