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偏高。随着我国人们不良生活方式作用下,会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不断递增趋势[1]。文献研究指出[2],脑卒中幸存者中50~70%患者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最为常见为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生存质量。认知功能障碍为脑卒中患者遗留功能障碍中最为常见,它的产生与海马、额叶、内侧颞叶损伤有关,患者伴有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及定向力损害等,即认知功能障碍[3]。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认知康复领域中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其中,治疗师基于计算机上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开展认知功能评估及训练,一定程度提高训练效率,减少治疗师对患者认知功能训练影响[4]。本文就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视空间能力等不同程度的认知域受损为主的综合征。疾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并呈现渐进性加重,为一个空间连续过程,当前被公认为一种高度流行、可以预防综合征[5]。2017年中国卒中学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委员会发布《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里面提到:脑卒中后事件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一系列综合征称之为卒中后认知障碍,而目前其研究侧重点为卒中与认知障碍之间潜在因果关系及两者之间临界管理性,包括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至卒中后痴呆的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是指患者记忆力、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依据病因可分为遗忘型、血管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归属为血管性认知障碍范畴,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至卒中后痴呆或血管性认知障碍认知程度尚未得到痴呆诊断,位于正常、痴呆之间。由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可逆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改善认知障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1986年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康复训练首次被应用于临床,Glisky运用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帮助颅脑创伤后患者恢复记忆力,其发展体现在硬件、软件程序理念,且随着认知理论同步发展。目前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训练涉及以下5个方面: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力、眼手协调能力以及视空间能力[6]。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训练内容上包括认知理论、日常生活,特点为科学性、实用性强,终端连接电脑延伸至网络电视及手机等。与其他康复治疗比较,整体重复性高、训练难度自行调节等优点。研究指出[7],计算机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辅助锻炼,提升患者对治疗的兴趣。相比较传统测试,电脑化认知评定可节省60%时间,治疗过程中经周边环境刺激达到提高认知水平目的。研究指出[8],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与人工认知训练比较,可有效改善患者执行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脑卒中患者推广应用。近些年来,远程认知康复进一步发展,促进脑卒中认知障碍康复。国内自主研发基于互联网认知训练系统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和神经网络原理,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智能化评定与康复,训练内容上,更加丰富,训练形式更加有趣,相比较既往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弥补时间、空间受限不足,目前研究报道在认知障碍中具有时效性,但在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训练相关报道较少,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内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可有效控制脑卒中死亡率,但脑卒中所致后遗症对患者后期生活造成影响,但当前尚无有药物治疗上述并发症,为此,有关神经功能并发症重建只能依据康复训练引导[9]。目前有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相关研究较晚,但有关疾病早期康复治疗成为当前不争事实,有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疗效评定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经济条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康复训练依从性,但关键因素与患者依从性相关,目前有关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相关介入时机、训练强度及持续时间无明确定义。但目前得出研究结果指出,越早开展康复训练,则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效果越显著。研究指出[10],卒中后3d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对针对病情危重患者而言,康复介入时机仍然需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合理判定。因此,对临床医师而言,制定康复计划仍需从患者个体性开展,及早开展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中,针对特定认知域开展康复训练,通过针对性、重复认知训练以促进大脑神经功能重组,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并促进认知改善。动物研究指出[11],重复认知训练下,提高认知功能,并产生神经保护作用,进而延缓痴呆小鼠认知衰退。李建红,杨志虎,姚建峰,等研究指出[12],增强神经系统可塑性,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神经可塑性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发生动态变化,并适应环境或病变不断变化,上述特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动物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针对性强,对特定功能区域开展认知功能训练干预,能促进相应脑区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重组,从而促进损伤区域认知功能恢复。郗宵,李和平,王留根,等研究指出[13],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后,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总分,尤其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语言、抽象以及延迟回忆等。训练期间,相比较常规康复组,主动性、积极性更佳。佟建霞,陈滟研究指出[14],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开展常规康复、计算机辅助工作记忆训练,结果得出,两组患者相比较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提升,表明上述两种训练均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相比较计算机辅助工作记忆训练,人工训练效果相对较差。骆晓静,石拓,刘强研究指出[15],收入3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计算机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传统认知训练,计算机组加用互联网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经12周干预后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偏高。当前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被用于医学治疗中,常规康复训练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康复,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为此,推荐联合多种干预方式,进而促进患者康复,保障临床整体干预效果。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作为常见一类并发症,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不断发展,应用于早期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中发挥着显著成效。但目前有关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相关研究较少,且多数研究中将重度认知障碍患者排出,而轻中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影响日常活动,错失认知评估及早期治疗机会,为此,有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诊断及康复治疗任重道远。而当前临床工作中,仍需加强对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评定,早期诊断并及时开展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等综合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