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
——以《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为例

2022-11-25 06:05
智库时代 2022年41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英语专业专业课程

田 丹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主干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技能,兼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人文素养。首先,该课程课时长(80学时/学期)、学分多(5学分/学期)、覆盖面广,有推进思政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从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发展来看,由于专业特点,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与国外文化相关的工作,是国内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目前,在文化产品的双向交流和价值观的双向渗透中,中西方价值观和主流思想意识较量呈现出敌强我弱的态势。因此,研究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综合英语》的思政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是弥补高校思想政治显性教育不足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前提,对提高英语专业人才传播中国文化、抵御西方价值观的隐性“传播培育”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

目前,国内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思政融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研究;二是,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隐性培育研究;三是,从学科德育的视角下研究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对策;四是,结合英语专业课程进行的思政教育改革研究,如《综合英语》《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与国内相比,国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步较早,较为系统化,尤其是英美等国,目前已经形成了许多流派,在实践中总结了相应的方法。在国内,由于社会巨大而迅速的变革带来的价值观冲突日益严峻,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但是,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还缺乏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交叉研究,理论深度不够。与欧美发达国家学校的思政教育相比,我国在思政教育与全学科的结合方面的理论研究则相当缺乏,实际操作更少。而且,很多文章虽然在广泛的英语教学中研究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加强;但是并没有结合英语专业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英语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方法和新途径。

《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中指出,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能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偏向于对西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介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语言知识点的传授,重点在于输入西方文化,而忽视了中国传统的输出。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中至关重要,我们不能仅需要依靠思政课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还需要在我们的专业课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从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内涵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的新航向,课程思政的提出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全体教师应摈弃“思政课教师专职思政教育”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融入点,与时俱进,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课程思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将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运用技能与学生的人文素养、品质与思辨能力有机结合,利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契机,将专业能力培养与思想价值引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综合英语》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中,全体教师应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原则,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实现自上而下的思政教育建构。

教师团队应集体备课,讨论出每单元的思政融入点,同时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外时政热点。可选择视频、图片等多模态形式的资料,以满足不同单元主题材料的需求。教师要摆脱传统“本本主义”或者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教学资源,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国家发展的最新动态,以达到陶冶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教师可根据每单元的主题,设置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指导性概述和理论性阐述,以及相关具体可参考的素材与讨论平台。例如,教师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二单元“The Message of Land”,以 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引入本单元的关键词“土地”,学生齐声朗读本首诗歌,感受诗人对土地的热爱,然后提问“What does the word “motherland” or“homeland” associate your mind with?”,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此外,本文作者Pira Sudham是出名的泰国裔作家。他出生在泰国东北部埃萨恩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4岁时他通过不懈努力进入泰国顶级大学朱拉隆功大学深造。在大学求学时,他又获得了新西兰政府的奖学金,使他能够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欧洲诸国旅行和学习。学成之后的Pira Sudham从未忘记他的家乡,小时候的他在那里经历了让人难以想象的贫困,这些经历为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提供了灵感。他后来回到家乡资助和管理就业项目,并捐助了一所贫困儿童学校。他描写家乡的小说《季风之国》也在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中获得提名。教师继续提问“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s life experience?”,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信念”“独立”“奋斗”“学习改变命运”等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观、价值观,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三单元“Midnight Visitor”一课也是很好的案例。本文讲述了一个大腹便便的间谍,如何巧妙破解危机的故事。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可设置问题“What is a spy like?”,让学生们总结出电影或者侦探小说里间谍的人物形象。此时,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young, handsome, wise and tough”,接着老师可提问“Why do we have spies in the world?”,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间谍存在的原因。笔者的学生总结出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国家安全,二是为了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可进一步提问“Is there any spies around us?”,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提醒学生,虽然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但是对国外敌对势力不能掉以轻心,国外间谍可能隐藏于普通人群之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国外间谍盗取我国国家机密,试图破坏国家安全稳定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国家安全的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不被国外敌势力利用的防范意识。

再例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五单元“The Green Banana”。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索中英颜色词的差异,课堂分小组展示,通过此活动调动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兴趣,继而开展小组主题讨论。可探讨:中西食物、教育、文化传统差异等。在这些微观层面的讨论基础上,教师可将此话题提升一个高度,比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通过此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主动摈弃以前对其他文化的偏见,主动接受并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提升文化包容性。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也是未来人生路的必修课。

表1 《综合英语1》单元课程思政融入点示例

下面笔者将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一册为例,总结出各单元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点。

三、《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与学生是主体,教材是载体,教学方法是途径。在《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

(一)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教师的思想深度与广度对学生的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首先,教师应积极学习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了解英语专业课程《综合英语》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明确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结合教材文本,确立每单元的思政教育目标,达到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寻找思政结合点,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主题进行思考。其次,教师应主动观看电视新闻或报纸,积极了解国家时事动态,主动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与水平。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能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育对老师的文化底蕴也有很高的要求。老师需要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不能满堂灌,不能硬思政,要将课程思政像盐一样,融化于水中,让学生们每天都需要它,而不会因输入太多而反感它。在这方面,教师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对老师的思政水平和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思政学习,例如,学校可定期组织讲座,邀请校内外思政名师,围绕课程思政主题,组织所有英语教师共同探讨《综合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方式。最后,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相关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教育在专业课教育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主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

(二)结合课程教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主干课程,课程资源丰富。教师应发掘教材思政融入点,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使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综合英语》的课程文本中会涉及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采用英文的方式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七夕、重阳节等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与相关习俗;后续还可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主题的演讲和辩论,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比如,《综合英语》课程文本中有很多名人故事,可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伟人的故事,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搜索资料讲一讲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撰写读书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发掘《综合英语》课程教材中与国家时事热点的契合点,比如2022年10月16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代表大会,教师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找到课程与热点时事的结合点,在课程中适当加入二十大报告内容,比如在《综合英语1》第三单元“Messagage of the Land”中,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中展现出的泰国农民的生活与中国农民的生活进行对比。其次,加入“新农村、新农民”主题的探讨;也可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视野和爱国情操。

(三)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产出导向法是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倡导人才培养要覆盖智力和道德情操的“全人教育”理念,这与课程思政育人宗旨相统一。产出导向法(简称“POA”)倡导“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学习中心说”,确立“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的“学用一体说”,因循“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提倡产出型任务“驱动”和输入材料“促成”中涵盖人文教育话题,推动外语教学“全人教育”。[2]首先,依据产出导向法,将中西文化与课程思政相融合,重构《综合英语》课程目标,尤其是思政育人目标。每一单元的单元目标分成三个: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素养目标。在思政素养目标中明确写出每单元的思政结合点,老师要在课程设计中体现思政目标的达成途径。其次,在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设置中西文化比较模块,融入思政育人元素,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并根据单元主题,运用产出导向法,以写作、口语、翻译等产出型任务为“输出驱动”。依托文本阅读,进行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中国语言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输入促成”。最后,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教学是否有效,需要通过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在《综合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时,应依据POA的评价原则完善原有的评价体系,可采用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方式,鼓励、督促学生主动参与思政学习。

四、结语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势在必行,高校应紧跟国家政策,并积极落实专业课课程思政,做到全员育人。《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学时长学分多,该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引领,正确的三观形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综合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从提高思政意识、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积极主动探索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并在教学中实施。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英语专业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