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标签效应”毁了孩子

2022-11-25 16:02安扬
家长 2022年31期
关键词:贴标签标签家长

□安扬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或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标签引起的,因此被称为“标签效应”。

最近,我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坏蛋联盟》,里面的情节让我深有感触。该片中的几位“坏蛋”并非天生的“恶人”,只不过在童话故事里和现实生活中,他们既没有可爱的外表,又没有招人喜欢的个性,看上去很可怕,因此一出生就被贴上了“坏蛋”的标签,总是被大众不断提醒他们是一无是处的“怪物”。最终,他们用行动齐心协力地打破了“标签效应”,做问心无愧的事,成为了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或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标签引起的,因此被称为“标签效应”。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切忌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别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行,让“标签效应”毁了孩子。

不因为小事对孩子冷嘲热讽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但天使也难免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有些家长“怒其不争”,不断数落孩子,殊不知这会在无形中给孩子贴上再也不能轻易揭下来的标签。比如,孩子每次出门前都有些磨蹭,穿衣服和收拾东西的动作很慢。家长希望孩子提速,但嘴上却忍不住批评道:“差不多得了,再打扮也变不成公主。”“你再不快点儿,天都要黑了。”原本孩子只是想给外人留下好印象,因为追求完美而导致动作太慢,但听多了家长嘲讽的话,不仅从此再也快不起来,反而会越来越慢,而且会拿家长贴的标签做“挡箭牌”。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给予孩子正面的指导。比如,让孩子前一天晚上搭配好衣服和鞋帽,列出清单准备好需要用的东西,并根据路线规划好行程,尽量预留比较充裕的时间,以避免出现突发状况。当天孩子出门之前,让孩子对照清单把该带的东西全部带好。总之,越是小事,家长越要能容忍孩子,并引导孩子总结规律、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做法。

不轻易否定孩子的努力

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表扬。但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与别人差距很大。比如,孩子每天认真学习到很晚,还自觉地刷了很多题,但成绩进步还是不太明显。家长会忍不住指责孩子:“就考这点儿分,你每天点灯熬油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就你这成绩,还想考重点校,想得美。”“我看出来了,你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材料。”孩子的辛苦努力让家长三言两语打击得一文不值,自信心不受到打击才怪!

无论孩子成绩如何,家长都要肯定孩子认真、用功、努力的一面,比如夸孩子审题比以前仔细、字迹大有改观、解题思路很清晰等。要让孩子知道,家长看到他的付出,知道他的全力以赴。然后再婉转地指点孩子,如果学习方法再科学一点儿,可能会事半功倍。如果能够拓宽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题答得会更全面。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家长的善意,知道家长是真心为自己好、为自己助力,成绩自然会有更大的进步。

别让性别意识局限孩子的成长

有些家长的观念非常传统,总是用老一套的观念给孩子贴上标签。比如,“女孩子就该玩毛绒玩具,玩水枪、小汽车像什么样子。”“一个男孩子成天哭哭啼啼太不像话了。”“你妈非要当女强人,一点儿也不顾家,真是太不给你爸留脸面了。”殊不知,家长的性别意识会严重打击、限制孩子的成长,扼杀孩子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还会让孩子为自己的性别而感到羞愧和自卑。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发展空间的拓展,家长也应该转变观念,根据孩子的擅长、喜好,合理地引导孩子选择和尝试自己喜欢的事。小到对发型、颜色、鞋袜的选择,大到对爱好、技能、专业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决定,让孩子“爱自己所爱,选自己所选”,相信孩子总有一天能够成为不一样的自己,做出更多、更出色的成绩。

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

有些家长喜欢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评价孩子,虽然偶尔也会夸孩子几句,但大多数时候则是不见外地说孩子的缺点。比如,说孩子平时“奸懒馋滑”,说孩子连最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都算不对,说孩子不爱学习、光爱臭美等等。家长的目的是想借此激起孩子的廉耻心,让孩子懂得上进。但孩子却会误会家长当着外人的面给自己贴标签,让自己丢脸。

相信家长们一定都知道孩子新入学、升学或进入学校社团后,会向老师和同学进行自我介绍吧,其实,家长也可以试一试这个做法。家长不要总自以为是地评价孩子,而要引导孩子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让孩子好好想一想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当然,这些评价不能只用一个个单一的词,而要让孩子举例进行说明。如此,客观地自我评价会让孩子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对于缺点的改进也能更加积极主动。当孩子对自身有更清醒的认识时,方能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教育孩子客观评价周围的人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非常宽容,对孩子的缺点也往往视而不见,却经常拿着放大镜找周围人身上的毛病。比如,“你的同桌是个‘邋遢鬼’,以后别跟他玩儿了。”“你奶奶太抠门儿了,总在快收摊儿时买菜。”“你爸爸一喝起酒来,就六亲不认了。”殊不知,家长随意评价他人,并只盯着他人的缺点看,会让孩子有样学样地随意给别人贴标签,戴有色眼镜看人。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家长要客观评价别人,同时告诉孩子与人相处的时候,要多看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和自己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不能因为别人跟自己的理念不一样,就随便给别人起外号、看不起别人,要对他人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孩子不是商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家长们别再用负面的标签定义孩子的人生和未来。如果真要贴标签,那就给孩子贴上向善、向美的标签,让孩子向阳生长、一生光明!

猜你喜欢
贴标签标签家长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我给酸奶贴标签
贴标签
谈对青少年“贴标签”的现状及影响
家长请吃药Ⅱ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犯错误找家长
浅议“贴标签”效应在教育中的运用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