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22-11-25 00:02:11李振彤
新课程 2022年26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所学情境

李振彤

(金昌市第七小学,甘肃 金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打下良好基础,就要在小学阶段注重独立思考、观察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会运用数学角度理解世界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清晰的描述,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注重知识的传授却相对忽视能力的培养,而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对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教学的重点之一。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特征,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模式,进行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养成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从情境教学、学生主体教学、实践教学、网络学习方面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情境教学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情境教学通过在一定的情境中融入所学知识,增加了知识的运用背景,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主动思考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应用。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在课堂上思考而不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实物教学,实践场景教学等方式进行。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个讨论小组,每组发放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熊猫玩具。教师进行问题引导,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了什么形状?”“画一画从你的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互相交流猜一猜同伴画的形状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观察的。”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交流,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讨论节奏,既不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又要及时引导偏题行为,保证学生的讨论效果。讨论完成后全班进行总结、交流,教师及时指出学生的讨论亮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知识和思考结果的总结。这样通过实物设置和课堂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接触实物和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了可感、可触摸的实体环境中,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对大脑进行有益刺激和强化,使知识的学习更加立体、多元,也触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进行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近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用处,使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应用。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学习“100 以内的加减法”和“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在阶段学习后设置实践课堂,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商品超市,由学生扮演买卖双方,在实际情境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室中设置不同的商品柜台,对商品进行分类和标价,由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收银员和顾客,练习购买商品并进行找零和验算。这样通过实际的场景教学不但深化学习了所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懂得遇到实际问题时应用数学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表明,将所学知识完整而条理清晰地教会他人可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尝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讲授,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自身的尝试会获得与被动学习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例如,在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准备,教一教同学们怎样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教学和讨论,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多角度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总结,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经验,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和总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让学生在自我的纵向比较中体会挑战自我带来的快乐,为以后的知识学习乃至终身的思维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增加相关课外实践活动

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融入实践中才能显现出深刻的价值和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学习同样至关重要。目前的教学中对知识的学习和趣味性的学习有所提高,但实践学习还相对缺乏。学校和教师应更加注重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社会实践的作用发挥出来,避免只注重知识灌输和教学成绩而忽视实践能力的机械教育,使教学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培养真正高素质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数学人才。要制定完善、科学的实践安排体系,加强学校与校外企业和部门的合作,在小学生心中种下实践出真知的种子,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同实践相结合,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适时进行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时,教师在讲解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统计部门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统计学不仅仅是教材上死板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更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在经济运行、交通指挥、气象记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知识应用体验,增加学习的动力,树立学习的目标。通过适当而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有效的养料和素材,使学生能依托实际的生活场景进行数学思考,为独立思考能力插上想象和现实的翅膀。在实践活动后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时总结实践中获得的感受和启示,为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实现互动学习

现今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愈发成熟,小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学校可以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互动和学习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媒体的有效运用,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学生实时互动,布置任务、检查学习效果等,实现多元教学。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描述一下学校在家的哪个方向。画一画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走一走,观察所在城市的东南西北都有哪些建筑。学生通过观察完成任务,将成果上传到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地查看和指导,学生也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相互交流、分享、体验感受和成果。互联网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工具,为教学增添科技力量和有效手段。学校还可以定期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相关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考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开发,让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了解最新的社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注入现实的活力,增加学生的关注度和认同度,更好地指导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运用情境教学、学生主体教学、实践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探索科学引导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和思考能力的方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期待和兴趣,在科学、轻松、鼓励的氛围下加深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所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求知导刊(2017年26期)2018-01-04 16:03:17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