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俞,纪彩丽,李蔼峰
(1.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 耳鼻咽喉科,山东 青岛266071: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广泛的急慢性炎症,多发生于潮湿温暖的地区,是耳鼻喉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青岛地区的外耳道炎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夏季时。大部分外耳道炎的病人在接受局部的抗生素治疗后会较快的痊愈,所以关于外耳道炎的病原体检查并不是常规的手段。但有部分的病人治疗2周以上症状仍不减轻或症状反复出现,此时的病原体及药敏监测变得有意义。现将我院门诊的经2周治疗未愈的外耳道炎患者的病原体培养结果分析如下。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7月在我院门诊诊断的病程在两周以上的外耳道炎的患者,71例(86耳),其中男42例(51耳),女29例(35耳),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40.1±25.5岁。入组标准:耳痒、耳闷、耳堵等各种不适及耳内疼痛,外耳道有分泌物(稀薄或脓性),经2周治疗无效。排除标准:①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等中耳病变及耳术后患者。②外耳道内可见白色,灰色,黑色的菌丝。③糖尿病患者。④尿毒症需透析患者。
患者取仰卧位,直径2.7 mm、0°硬质耳内镜下操作。按无菌操作规程放置入培养试管内,所有标本30分钟内送病原体培养[2]。选用 法 国 梅 里 埃(VITET-2COMPACT)公司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器对送检物进行细菌鉴定。培养出致病菌的68耳中,除4例同时培养出细菌与真菌外,外耳道细菌感染27耳,外耳道真菌感染37耳。86例分泌物中,培养出菌群者73例(84.9%),检出菌群84株,其中正常菌群5株,致病菌79株(68例)。致病菌中:细菌33株(41.8%),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21株(26.6%),革兰阴性杆菌共12株(15.2%)。具体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21.5%)表皮葡萄球菌3株(3.8%),化脓性链球菌2株(2.5%),无乳链球菌1株(1.3%),铜绿假单胞菌5株(6.3%),阴沟肠杆菌3株(3.8%)、卡他莫拉菌2株(2.5%),肺炎克雷柏菌肺炎亚种2株(2.5%)。真菌 46株(58.2%),其中白色念珠菌20株(25.3%),曲霉菌18株(22.8%),假丝酵母菌5株(6.3%),芽生菌丝3株(3.8%)。
经过2周治疗,27例细菌感染组25例有效,37例真菌感染组19例有效。
本研究中的外耳道炎中,约84.9%的标本培养出菌群,病例高于其他报道[3]。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本组的病例病程在2周以上,可能致病菌感染是导致外耳道炎症病史迁延的原因。另外我们在硬质耳内镜操作,标本采样更加准确,也可能提高培养的阳性率。在培养出细菌的菌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株数最多,铜绿假单胞菌的株数次之。与其他的研究相同[4]。提示病程的长短对外耳道感染的细菌种类无明显影响。
多数情况下,外耳道真菌感染可以在硬质内镜检查下得到诊断,例如曲霉菌或酵母菌感染的外耳道可以发现各种颜色的菌丝,念珠菌感染时可见外耳道皮肤溃烂,表面覆盖白色或奶油样新生物。但是本研究在选择入组病例时,已经将通过硬质内镜即可诊断的病例排除,结果仍在培养出的致病菌中发现58.2%的菌株为真菌,这提示病原菌菌培养是诊断外耳道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外耳道真菌感染属于浅部真菌感染,其他的研究也表明,真菌培养是浅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5]。与其他研究相比,本组病例病原菌为真菌的比例更高[6]。可能的原因有:一 是本组病例入组的病人是经过2周治疗不愈的患者,外耳道真菌感染的病史比细菌感染的病程更迁延。二是与青岛市是海滨城市,气候温暖潮湿,更利于真菌的生长。三是与较长时间局部使用抗菌药物有关[3]。虽然有研究表明,真菌感染与患者身体抵抗力低下、营 养状况差、长期滥用抗菌药物导致机体菌群失调[7],但局部因素应该在外耳道真菌病的发病中其更大的作用。
本组病例中培养出数量最多的的真菌是白色念珠菌,该结果与其他研究发现最多真菌为曲霉菌的结果不同[2,6]。本研究在选取入组病例时,已经将可在硬质耳内镜下观察到各种颜色菌丝(曲霉菌或酵母菌感染)的病例排除,这可能是我们发现的曲霉菌感染数较少的原因。我们还发现经2周的治疗,致病菌为真菌的患者的治愈率更低。因此,在病程较长的外耳道炎症中,要考虑到是真菌感染的可能,并给以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