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换思路、找出路、选进路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研习

2022-11-25 18:31陈元中
传承 2022年1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广西高质量

□ 陈元中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4月25—27日在广西考察时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重要嘱托。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1]广西在“迈入新发展阶段”时要闯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必须铆足“闯”劲,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转换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深刻洞察经济社会变量,找准高质量发展新出路;科学规划发展战略,确立高质量发展新进路。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转换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一)广西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变化后的发展特征表征。新发展阶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一个新的重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后,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即“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3]。高质量发展阶段由“转向”到“已进入”,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重大判断。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广西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历史方位,要求我们明确比较优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对此,必须准确判断广西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是确立广西发展战略的根本依据和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总结广西近5年工业强桂,现代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创新型广西和数字广西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对广西所处的新发展阶段进行了判断:“广西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阶段,是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大步迈向现代化的阶段,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是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阶段。”[1]“新的发展阶段”的判断,明确了广西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既紧跟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又充分体现了广西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愿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顺应了新的阶段发展要求。

(二)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导向

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把握规律就是遵循对经济发展正确认识的逻辑,按规律办事须遵循逻辑导向,新发展阶段树立新发展理念,适应新生产方式,坚持新发展方式、新发展阶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1.理论逻辑

新发展阶段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进程加速变化大势,揭示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思想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4]。所谓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5]。可见,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2020年广西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54.93%[6],逐步缩小与全国的距离,科技创新引领了广西高质量发展,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还将要加速提升;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经济与社会协调成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广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绿色发展之路应成为广西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广西同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开放是广西发展的必由之路;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要坚持以各族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是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2.历史逻辑

新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生产方式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加速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度变革,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对自然的改造能力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劳动密集型再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广西富有丰富和独特优势的糖业、桑蚕等农业资源和铝、锰等矿藏资源,开发技术逐步提高,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资金、资源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把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扩大“广西制造”和打造“桂字号”品牌。人与人相互关系的改变提升了广西在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了广西开放发展。“十三五”时期,广西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8%,对东盟进出口额占外贸总值的48.9%[7]。2020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4861.3亿元,比2019年增长3.5%,增幅比全国高1.6%,其中,出口2708.2亿元,增长4.3%。2021年前三季度,广西外贸进出口4445.9亿元,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长28.1%,两年平均增长13.2%。其中,出口2196.2亿元,增长17.2%[8]。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崇左片区共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66.8亿元,同比增长421.4%[9]。中欧班列开通扩大了“广西制造”走向欧洲,开行8列直达俄罗斯的中欧班列,累计运输 “广西制造”工程机械437台,出口货值达到1.36亿元[10]。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的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对外出口将更多的是电子产品和工业设备,广西对外开放将迎来新机遇,同时对广西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3.现实逻辑

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新发展方式。一方面,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发展方式建立在生产方式基础之上。如前所述,广西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经济发展追求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广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明确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是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就是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与新时代历史同步的壮美广西,更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壮美广西,大步迈向现代化的壮美广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壮美广西。加快高质量发展,既是建设壮美广西的应有之义,更是推进广西迈向现代化,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从广西发展的基础看,虽然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与全国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2020年广西人均GDP约占全国平均数的64%,排在全国第29位,人均可支配收入约占全国平均数的76.3%(根据国家和广西统计局数据测算),要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目标,“共圆复兴梦想”,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生产方式变化,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深刻洞察经济社会变量,找准高质量发展新出路

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预判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结构和地域经济状态对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深刻洞察经济社会变量是找准高质量发展出路的重要前提。

(一)经济社会变量与发展选择

当前正在发生和加速演进的经济社会发展变量主要有时代数字化、社会生态化、人口老龄化、城镇集群化、经济全球化。

1.时代数字化

在科技革命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技术蓬勃兴起,数字时代扑面而来。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进入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社会资本、政府资源。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数字和算力为核心要素的科技革命将引导产业变革,培育壮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主体产业是推动新兴产业链和赋能传统产业群的关键,工业智能制造、数字化农业和服务数字化以及线上平台经济、社会共享经济效率得到极大提升,《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11]预测,到2023年,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将实现规模化推广。边疆民族地区要在科技变量中快步迈入数字化时代,构建和占领数字平台,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2.社会生态化

生态化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方式,通过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构建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信息系统和意识形态,摆脱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依赖,使“整个社会可能进入到一个生态化的良性循环”[12],如新能源就直接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碳中和”将改变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以煤炭为主将被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水电为主所替代。由此而促进消费改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13]提出的发展愿景,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潮流趋势。仅能源革命就使社会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给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机遇和新要求。

3.人口老龄化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14],老龄化趋势还在加速,联合国人口司预测2050年我国60岁以下人口将会出现负增长,而60岁以上人口出现净增长。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2035年和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则分别达到22.3%和27.9%[15]。65岁以上的老年人绝大多数已进入养老状态,健康长寿是这个庞大群体的一大愿望,其中,健康是前提,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是生态和气候环境,如低温刺激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等,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仅此可见温润气候最适合老年人越冬,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发布《2021中国候鸟式养老冬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全国最适合冬季养老的55个城市中广西11个城市入围,其中柳州、桂林、南宁位列前十,该指数包括气温、气压、湿度、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度、区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否文明城市、生活成本等15项指标。该研究院致力于行业研究的目的是“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具有坚实科学理论支撑的引领性思想及实践方案”[16],这项研究数据为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中扩大康养产业提供了重要的人口结构变量参考。

此外,城镇集群化、经济全球化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发展卫星城市的趋势已经开始转向城市集群即城市圈、都市圈或都会区格局,与广西相邻的粤港澳大湾区既给广西发展带来产业转移的机遇,同时又对广西人才、资金等产生“虹吸”效应,为此,广西在实施“东融”战略的同时,必须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形成以南宁为中心和以柳州、桂林为副中心的都市圈,围绕强首府战略打造南宁核心城市,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广西城市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经济全球化推进了亚太地区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广西要顺势而为,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区域经济演变与地域经济发展

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形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广西具有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南方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具有显著的地域经济特点,边疆民族地区的广西兼具区域经济和地域经济的性质,这是广西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国内战略布局和对外关系发展加速了广西所在区域经济的演变,使广西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迅速崛起,对广西的“辐射”和“虹吸”效应同时出现,一方面,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广西近年来实施“东融”战略,使“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实现重大突破,面向东盟、RCEP和‘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水平明显提高”[1]。另一方面,大湾区将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产业转型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而RCEP的生效,大湾区在东盟和加入RCEP的所有国家中产业链地位会加速提升,尤其是对东盟国家出口电子设备和元器件等高科技产品会加速扩展,区域经济变量对广西“构建‘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更好融入大湾区高质量发展”[1]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广西要从“定位”中凸显自身“地位”,要发挥和提升自身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和独特功能,从而找准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出路。

地域经济是地理环境条件下经济主体利用和开发资源,开展经济活动的经济形态。地域经济在历史发展中与民族经济具有外延重合性,但是,两者又有所区别,地域经济是与地理环境相关的概念,而民族经济是与人口因素关联的范畴,一般称其为“少数民族经济”,因此,这里所讲的地域经济具有少数民族经济特点,但更主要的是指地理范围的经济。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是选择经济发展路径的前提条件。从地理环境看,广西沿海、沿边,随着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广西地域经济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对外开放发展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广西拥有丰富优越的资源禀赋,富有糖业、水果、蔬菜、桑蚕等重要农业资源,拥有丰富的铝土矿、锰矿、稀土等地下资源,拥有山水甲天下的旅游资源,但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和生产加工技术等条件限制,导致这些优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可见,在地域经济发展中,应充分利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尤其是要充分有效开发自然资源,摆脱“路径依赖”,打造地理标志品牌,这是边疆民族地区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出路的重要突破口。

总之,深刻洞察经济社会变量是边疆民族地区找准高质量发展出路时的重要考量,从而紧跟时代,赢得未来。

三、科学规划发展战略,确立高质量发展新进路

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强桂战略、科教振兴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1]是广西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增强第一动力,强推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是广西发展的突出短板,只有大抓创新才大有希望”[1]。由于广西科技人才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思路,实施科技强桂行动。

“前端聚焦”,一是要聚焦原创性引领性科学技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赋予经济社会发展新能量;二是要聚焦尖端科技创新工程,加大重大技术突破,坚持“带土移植”“厚土培植”,加强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建设,尤其注重人才引进培养与广西产业相结合,让人才有用武之地,产业有人才支撑;三是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高端金属、精细化工、海洋化工、医药化工等新材料的攻关和产业发展,培育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集群,重点推动手机、电子元件、电子器件产品等产业集聚发展;四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设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五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助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催生服务新业态新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向中高端进军。

“中间协同”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体系,组成集群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支撑企业、引导产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协同创新的重要主体,要联合区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和科研平台进行重大科技攻关,为广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高新区是高科技人才和产业的聚集区,应整合协同创新资源,做大高技术产业平台,推动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引领广西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同时,要高水平规划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化广西与东盟的合作发展。

“后端转化”就是要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让科技创新成果走向市场,进入企业千万家。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在本土转化,让“肥水流入自家田”,开发广西资源,催生广西产业;另一方面要创新举措吸引区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广西产业,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能量。

高比例的知识和资本投入是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为此,要严格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高科技投入比例,加大企业研发力度。同时要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知识价值,鼓励知识造富,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力推工业强桂

优化产业结构,首先要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在地域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从中深刻认识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对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聚焦优势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工业强桂必须从“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中找准出路,立足广西工业基础,规划城镇空间布局,强大产业龙头,补齐产业短板,延长产业链条,做强产业链比较优势,着力“推动制糖、机械、汽车、冶金、有色金属、化工、林产等传统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积极发展特色优势消费品制造业”[1]。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生产生活,要放眼全球产业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紧跟大湾区创新前沿,聚焦“三大三新”(大健康、大数据、大物流、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双百双新”(投资和产值过百亿、新产业和新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强招商以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1]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动服务大湾区,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

打造领航企业方阵。进一步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对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引领和拉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产业链助力,推动“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大力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桂发展。”[1]同时,在城镇空间布局上,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分层次打造千亿、五百亿和三百亿级工业强县,引领和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17]边疆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和农业经济比例较大,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压舱石”,必须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18]可见,边疆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抓住特色资源基础,提升科技创新动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广西推进乡村振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部署,“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推广柳州螺蛳粉等产业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新业态”[1],坚持工业化理念和产业化思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髓,要做到培育自有产品,打造地理标志品牌,进行流水线生产、商业化包装、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此,一要形成产业链,以广西农业资源为基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提质逐步形成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如做大做强糖业、果业、茶叶、现代食品、现代林木等生产加工业,打造系列“桂字号”品牌,丰富“广西好嘢”农产品种类,提升产品价值;二要完善供应链,衔接和延长生产加工销售链;三要提升价值链,改变只有农牧业生产或只做初加工、产品单一、价值低廉的现状,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的市场地位和产品价值,通过质量变革和数字化赋能,把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开发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

综上所述,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广西新的历史方位和新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深刻洞察经济社会变化给广西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定位”中明确方向,做强比较优势和凸显自身地位,才能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彰显新作为。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广西高质量
广西贵港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广西戏曲》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诱因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新时代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组织工作探析
边疆民族和谐关系建构中的小调适与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