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鹏俊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0207)
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着革命使命,其生命力问题备受关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认为要用“无产阶级的实践来证明工农政府的生命力”[1],面对困难任务而“一直保持着机体的活力和灵活性”[2]的共产党员就不会垮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3]。百年党史的镜鉴表明,“不断成长和实现使命的能力”[4]是党的生命力的现实映照。而基因是承载生命力的功能单位,支撑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储存着生命成长发育的全部信息,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它有关。中国共产党作为富有青春活力的生命组织,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即优良基因的变异腐化)。实际上,三个历史决议就是对党的奋斗历程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都在关键的时代境遇下出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诞生于1945年,中国面对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诞生于1981年,中国刚刚踏上改革开放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诞生于2021年,中国迈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康庄大道。这三个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都发挥了统一、团结、前进的生命力作用,蕴藏着百年风华的基因密码,通过记忆因子、生长因子、免疫因子、调节因子、活性因子等,培植出真理性与革命性、先进性与人民性、纪律性与斗争性、独立性与开放性、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生命力基因。
记忆因子是知识信号在生命体内部传递的载体,也是传递资讯、提升思维的必备要素。三个历史决议承载着党对历史的集体记忆,其中“初心”出现8次,“使命”出现12次。对革命历史的记忆建构和精神传递砥砺着党循初心使命而行,并通过永葆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底色,牢记伟大社会变革的苦难辉煌,培植起真理性和革命性的生命力基因。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精神的建构与记忆,在三个历史决议中,“精神”出现55次,“真理”出现23次。在党的精神力量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5]。伟大建党精神是党自诞生起就凝聚起的信仰底色,扣好了精神谱系的第一粒扣子。作为党的精神之源,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就有三次提及伟大建党精神,并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成就中进行了再次阐释。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要素中,首先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建党前夕,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者在历经艰苦探索后坚定认可俄国的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坚持真理的旗帜上,而在三个历史决议中,“马克思主义”也出现57次。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5],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具备了真理性的生命力基因。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有3次论述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三个“飞跃”就是马克思主义释放其强大生命力的理论表现,以真理力量为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而每一个“飞跃”的实现都离不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孕育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精神谱系。在新时代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事迹进一步活化了伟大建党精神,又形成展现伟大复兴历程的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富有感召力和引领力的伟大精神。因此,伟大建党精神生生不息,它激励着党以知、行、意、诚的理念赓续初心使命。
党的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凝聚着革命性的生命力基因。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大社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来之不易”概括红色政权、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苦难辉煌。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在三个历史决议中“变革”出现17次,“革命”出现548次,每个决议开篇都对革命历史进行回顾与总结,构建起红色江山的历史记忆。在第一个历史决议中,党重点对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教训进行了剖析,尤其是从政治、军事、组织、思想等方面对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6]993。第一个历史决议使全党同志对过去的错误路线有了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党内的团结。而在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党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正确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7]。对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邓小平强调“批评不能过分,不能出格”[8],第二个历史决议就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进行了科学区分,得出了毛泽东同志功绩远远大于过失的历史结论。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以四个“伟大飞跃”总结了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塑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记忆。三个历史决议再现了革命历史的成就与经验,彰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毅力,充满了不怕牺牲的革命话语。在三个历史决议中“牺牲”就出现14次,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成就,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生长因子是协调生命体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对维持组织和生命的有序生长具有广泛的促进作用。生长因子如果减少,生命体就必然出现各种衰老症状。中国共产党从幼小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的背后有着先进性与人民性的基因支撑。在三个历史决议中,“担当”出现8次,“责任”出现23次,“服务”出现20次。正是有着坚守“红船精神”的政治本色与心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标识了党的身份归属,为党的生机活力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之源,既是践行自身先进性的历史明证,也是保持先进性的本色所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9]构成了“红船精神”的思想内涵,并在三个历史决议中有着充分体现,“理想”出现16次,“奋斗”出现66次。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强调党的建设要走在时代前列。党也常以红船自喻,认为“革命的道路决不会是风平浪静的”[7],要沿着红船的航向,扬起红船的风帆,载着红船的意愿,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9],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得到了长期坚守与活化,关联着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品格。在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危急关头,党敢于走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那样的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5],踏上了决定性意义的新起点。在土地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内反动集团的进攻和党内分裂势力,广大党员以“奋斗牺牲、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和功绩”[6]954确保了党的先进本色和政党生命。同时,“红船精神”也是衡量党先进性的精神标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长期以来恪守的准线。对于腐败这一最大执政威胁,党有着“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5]的清醒认识,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挺起党的精神脊梁。红船精神是党出发时形成的根脉,映照着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身份归属,感召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保持红船启航时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与奉献精神,以赤子之心培植思想行动之先进性。
心怀“国之大者”是中国共产党对“何以为大者”的深刻体认,将人民置于“国之大者”是对自我身份的历史回溯与现实指证。人民之事即为国之大事,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就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10]。第三个历史决议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胸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有大的政治格局和战略高度,对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与党长期执政的大事有着理性体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11],人民之事无小事,党始终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5],这也昭示着江山是人民的江山,人民是江山的主人,江山和人民都是“国之大者”。在三个历史决议中“人民”的出现频率高达498次,这说明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回溯伟大成就时始终不忘人民的力量。毛泽东指出:“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6]864党正是善于以人民为师,将人民群众视为真正的英雄,甘当人民的小学生,学群众的语言以接地气,学群众的质朴以提正气。第二个历史决议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7]。胸怀“国之大者”的内在要求就是将人民、政党和国家利益视作有机统一体,体现了党与人民的同时在场。基于此,党有着“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5]的清醒认知和理性自觉,第一个历史决议对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进行了批判,指出这是脱离群众的现实表现,第三个历史决议再次强调“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5]。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胸怀“国之大者”的具体实践中,把人民性深深地植入政党的生命。
免疫因子有着调控生命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抵抗病毒、中和毒素,保障机体的正常运行,具有增强生命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提升排毒能力等多重效能,对生命体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中国共产党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始终以高度警醒的忧患意识荡涤着一切侵蚀肌体的病毒污秽,这就塑造出纪律性和斗争性的免疫能力,确保了党的健康肌体不受侵犯和腐化。
“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5],党具有严密的组织才能犹如一块整钢,富有强大的战斗力。在三个历史决议中,“组织”出现122次,“纪律”出现23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是提升纪律性的必由之路。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靠着自身严明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广大群众对党的纪律性的形象认知。第一个历史决议揭示了过去缺失纪律性的现实表现,指出“‘左’倾路线的代表者们违反组织纪律”[6],进行宗派活动,使党的纪律变得机械化。在党的革命历史上,加强组织建设往往伴随着反对分裂主义,第一个历史决议鲜明地反对以罗章龙为首的分裂主义者成立“第二中央”,对遵义会议以来为何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出了深刻阐释。第二个历史决议一方面指出党和人民战胜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证明了“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7],同时对过去党内民主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并没有很好制度化因而缺乏应有的权威进行了反思。改革开放后,党的组织建设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制定、修订了146部中央党内法规,“占现行有效中央党内法规总数的69.5%”[12],并强化了学规、知规、守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指出,过去任人唯亲、拉帮结派、阳奉阴违等“七个有之”问题侵蚀着党的组织纪律,强调“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5],以上率下层级改进,从作风上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同时,完善了中央请示报告制度,作出了政治巡视、监督执纪问责等重大部署,重抓“关键少数”,清除“两面人”,锻造铁一般纪律的革命军队。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严密的组织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啃下改革的“硬骨头”,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因此,党始终以党纪严于国法的自我加压姿态强化组织建设,以钢铁般的纪律性增强抵御风险挑战的免疫能力。
自我革命的思想本质在于“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通过不断消除各种阻碍因素,从而提升革命主体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我革命的难点在于能否承认问题、坚持真理、改正错误,这就需要极强的自我斗争精神。在三个历史决议中“斗争”出现219次,“自我革命”出现9次。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5]。在革命战争年代,武装的反革命势力强大,党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锤炼出强大的斗争能力。这样的斗争能力一方面表现为引领社会革命的变革能力,一方面表现为克服自身失误、清除有害毒素的自我革命锻造能力。只有以“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5],才能取得革命成就。在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中,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将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的效用发挥到极致,从而实现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因此,勇于自我革命是党能够永葆肌体健康的内在基因密码,三个历史决议彰显了党审视自身、正视问题、改正错误的理性自觉与行动魄力。第一个历史决议强调了克服错误思想的斗争历程,对第三次“左”倾路线的政治、军事、组织、思想的错误表现进行了社会根源分析,从思想方法、政治倾向和组织生活方面归结其根源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6]993。由此,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促使其无产阶级化就成为党团结同志的重要革命任务。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正反历史经验进行了多次比较,大大提高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第三个历史决议在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三个方面成就时,也对其面临的风险挑战和严峻形势进行了深刻研判,丝毫不回避自身过去存在的问题,如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管党不力问题、“七个有之”问题等,将勇于自我革命、直面顽固难题、从不讳疾忌医的精神视为“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5],为准备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积蓄力量、夯实底气。因此,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净化、革新、完善、提高自身,赋予了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生命力基因。
调节因子在基因表达中能够参与调控基因转录效率,对生命体的成长有着重要的调适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尽沧桑而不颓,离不开以独立性和开放性调节自身发展,在自力更生中艰苦奋斗,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道路,在登高望远、胸怀天下的眼光中主动融入世界,汲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使得党既能独立发展又能兼容并包,在内外磨砺中强健党的筋骨,练就勇斗风险的本领。
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独立精神作出道路选择,不走老路更不走邪路,而是走中国道路,练就了党不依附强权、不迷信他者的道路自信与行动自觉。在三个历史决议中“独立”出现38次,“自力更生”出现7次,“道路”出现56次。党的革命方向从诞生之日便已确定,但其道路选择历经坎坷。在革命初期,党领导的大城市起义多以失败告终,客观事实迫使党要走出自己的路。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中国革命道路的转折点和新起点就在于“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5]。但是道路总是一段接着一段,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第二个历史决议进一步强调道路的决定权在于本国人民,道路是走出来、试出来、实践出来的。邓小平也认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新路。后来的实践证明,正是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并将逐渐引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辛探索得出的正确结论,第三个历史决议就对中国道路进行了多维阐释,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等,蕴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独特性。因此,党坚持走自力更生、符合国情的中国道路,涵育了独立性的生命力基因,为党的生机活力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定力与底气。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将各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视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认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13],具有解放全人类的宽广胸怀。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坚定践行者,在三个历史决议中“开放”出现59次,“发展”出现373次,“世界”出现86次,“人类”出现33次。历史上,毛岸英在苏联留学期间坚持自己的意愿,参加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援助了大量的亚非拉国家。登高望远方能大道不孤,无论是共建“坦赞铁路”的中非友谊还是倡议“一带一路”的互利发展,党始终致力于主持国际公道,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革命力量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援助,强调了中国“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发展同各国人民的友谊”[7]的担当。第三个历史决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秉持着正确义利观,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就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5]。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在为人类世界谋大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5]是党胸怀天下的行动指南。党有着“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5]的世界眼光,以开放性的包容姿态吸取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自身具有了乘风破浪的强健体魄。
活性因子是调节生命体成长与抑制衰老功能的组合体,具有刺激生命体生长活性的功能。在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基因中,同样存在着激发内生活力的因子。列宁强调“整个斗争的结局都将取决于青年”[14],青年群体是政党生命赖以延续的基础,而造就后继有人的青年力量,才能将党的各项事业传承下去。同时,只有在理论原创上不断推进,才能有新的思想引领新的实践,避免滞后时代。由此,传承性和创新性赋予了党风华正茂的青春活力,让新鲜血液充盈着党的肌体。
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需要充满朝气的一代代青年接力奋斗,在党员层面的吐故纳新就是党永葆朝气的群体基础。当前,青年党员的数量和比例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截至2021年6月5日,“80后、90后”党员已超过总数的1/3,“发展35岁及以下党员382.4万名”[15]。新鲜的血液不断充实着党的肌体,推动着党释放出持久的青春活力。在三个历史决议中“青年”出现了10次。第一个历史决议强调党在大革命时期就积极开展青年运动,培养了东征和北伐的政治骨干。第二个历史决议也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青年,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推动干部班子向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转变。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提到改革开放以来,党一方面遵循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大力选拔中青年干部,推动了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使党更有冲劲和干劲。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思想引领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把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将党的旗帜、方向和意志契合到青年自身的成长中,在爱才、育才、用才中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红色传人。因此,中国共产党是面向未来的党、革新的党,而青年代表未来、向往革新,这就有着中国青年跟党走的历史必然性。党的性质宗旨吸引着青年,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又引领着青年,党在革命岁月锤炼的精神气质又与青年的青春特质高度契合,这就凝聚和造就了最广大中国青年的深沉力量。因此,造就后继有人的青年力量,就是要有优秀青年来传承这红色江山,在斗争中得到教育,“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5],赓续党的红色血脉。
中国共产党立足实事求是,精准识变、灵活应变、主动求变,具有历史主动和历史创造精神。正是因为党敢为天下先、敢走未走的路,才能拥有理论创造的强劲动力和生机活力,富有前进不止的发展潜力。在三个历史决议中,“创造”出现47次,“创新”出现39次。党对理论创新发展有着鲜明的前瞻性态度,认为一个政党如果一切从教条出发,思想僵化,那“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5]。理论创新才能引领事业进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实现三大飞跃,在不同历史时期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第二个历史决议认为,只有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才能使得党和人民取得成功,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创造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整风形式,在过渡时期党创造性地开辟了富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后来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理论构想,推进了国家统一。第三个历史决议以“十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创新性认识和多方位把握。由此来看,党善于创新发展指导思想,有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理论自觉,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使得创新具有生生不息的动力支撑。毛泽东在1942年指出:“我们还没有把丰富的实际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6]813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波澜壮阔,但同时“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需要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16]。因此,理论创新不等人,只有将新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创新,又以新的理论指导实践进程,才能不断激活其创新力和生命力。
百年犹未老,世纪正青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要“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17],而三个历史决议是党走过百年的历史见证,印刻着党过去何以青春、何以生机的基因密码。从中挖掘记忆因子、生长因子、免疫因子、调节因子、活性因子的内在理论要素,进一步彰显了党的生命力理论的深厚底蕴。党的生命力基因历经迭代传递,蕴含其中的真理性与革命性、先进性与人民性、纪律性与斗争性、独立性与开放性、传承性与创新性不仅是党的血脉所在、活力所在,也是面向未来的信心所在、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