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

2022-11-25 21:58李东坡马小芳
理论建设 2022年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

李东坡,马小芳

(兰州大学a.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b.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真实立体、文明进步、和平发展的中国形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所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立足于中国独特的国情、把握好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以及着眼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创新叙事策略,让“中国故事”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富内涵,进而有效促进“中国故事”的国内外传播,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和使命的同时,提升中国形象、展现中国道路,强化国内外受众对中国的认同感。

一、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审视

“中国故事”作为一个特有名词,是指“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的经验与情感的故事:在其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命运与希望”[2],展现中国的宏伟历史和美好未来。总的来说,“讲好中国故事”包含两层含义:从整体上讲,是体现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展现中华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展示当代中华儿女奋力追寻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反映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团结统一、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精神的故事。从内容上,是要讲清楚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国共产党砥砺奋斗、新中国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新时代凝聚力量共圆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等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其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递思想观念,从而改变受教育者的价值观,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3]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讲好中国故事”内含思想价值引领功能,能够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助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目前,党和国家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讲好中国故事”,其根本要求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需要遵循相应的原理和方法,打破固化思维,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化解存在的矛盾,让“中国故事”蕴含的历史底蕴和现实价值更容易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外是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大国形象、大国力量及灿烂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对内向广大人民传送和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夯实思想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及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多元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人民在思想文化层面有了更高的需求,“讲好中国故事”能够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1]的目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论述十分丰富,对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但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如少数国家担心中国搞“新殖民主义”,通过剥削其他国家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甚至像历史上的列强那样走上争霸道路;还有一些西方大国和传统势力试图构建围堵来阻碍中国崛起。“讲好中国故事”能够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解中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中国的误解,为中国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能够增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政府行政的信任,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三)“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旨归

“讲好中国故事”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有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活动中承担的特定责任。”[3]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体现、目的的达成、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是值得他们思考和借鉴的;中国提供的援助和发展路径为其克服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机遇、新方向;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主张和提供的公共产品让国际社会看到东方的发展,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带来了希望。但是国际社会仍然有一些污蔑中国的反华势力,将中国定义为迅速崛起的、不友好的、社会落后的、军事强大的、政治强硬的及环境污染的国家[4]。为澄清真相,以正视听,中国需加强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借助各种不同的宣传手段和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助力国际发展。

在国际新旧秩序发展演变进程中,当一个国家能以合适准确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时,才可能不被其他国家随意歪曲定义。“讲好中国故事”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助力建设美好社会,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以及民族复兴;能够全面展现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多方面、宽视野、多领域地呈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成绩;同时也能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东西方文化深度交流中,展现国家形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意蕴

“中国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做好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叙事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对国内外民众清晰而全面地认识中国,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并非要在国际社会确立文化的主导地位,让其成为“普世价值”,而是要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华文化,增强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为世界文化增光添彩。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6]文化吸引力和价值影响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各个国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交流逐渐频繁,部分西方国家对于弘扬中国文化持有疑虑、不安甚至是敌对仇视的心理情绪,意识形态、文化软实力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中国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加快形成面向世界的强大的文化吸引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精彩的“中国故事”覆盖面广、内涵深远丰富,体现着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呈现着国家发展、进步、繁荣的全貌,凸显我国文化软实力。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好中国声音、宣传中国特色,对加强国际话语权、弘扬中华文化和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利于塑造中国形象、贡献中国智慧

主流价值的对外宣传与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拥有立足之地的重要条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罗伯特·杰维斯表示,“一个理想的国家形象通常比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大幅增长还有用”[7]。对于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国家形象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8]可见中国大国形象的构建体现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四种。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要注重对内对外宣传的价值观念、理论内涵和最终目标,始终朝着塑造四种大国形象迈进。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使“现代化即西方化”的言论不攻自破。目前,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且有持续低迷的趋势。反观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给予世界经济发展信心与希望。在中国发展变革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贡献“中国思想、大国智慧”,对于塑造中国鲜明的大国形象,促进政治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文化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彰显中国力量

硬实力与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强大的软实力是促进国家硬实力发展的关键武器,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国家是否具备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群众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国际关系中,利益相关的两个国家价值观是否一致非常重要,如果价值观上相近或一致就能形成双方的认同,反之则会引起某种程度的冲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我们从文化大国转向文化强国。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引路。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这巨大的进步,只有亲历过才会有更深切的感触。亟须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让对中国社会发展缺乏了解的国外民众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切实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充分发挥文化“引路人”的作用;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彰显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中国力量;有利于向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好、解释好、展示好中国以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三、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指具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功能的叙事,它关乎国家治理理念的传播和形象的建构,关乎社会价值观念的宣传和弘扬,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9]在面临诸多挑战时,必须具备国际眼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发展,注重叙事策略研究。通过明确叙事主体、叙事内容以及叙事形式,用国内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有效促进“中国故事”的国内外传播,提升国内外认同与理解。

(一)在叙事主体上要明确全员“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宣传观”

“讲好中国故事”要明确叙事主体。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是新闻舆论和宣传工作者职责,忽视宣传环节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世界眼光,扩大“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主体范围,明确“讲好中国故事”是所有社会成员的职责所在,每一位受过教育的公民都是国内外民众了解中国的切入点和窗口,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宣传队伍,在对外对内宣传中发挥积极作用。

1.完善人才交流机制,推动人才“走出去”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叙事主体是信息的传送者,能够输送社会主流价值观给教育对象。教育者本身具有自觉性、主导性及创造性,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合理有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目前存在的困境是,叙事主体的能力参差不齐,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不匹配:一部分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素养的人才,外语能力相对较弱;而另一部分外语水平较高的人才又对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国际交流中产生了阻碍。如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国内某些理论观点无法清晰准确地向世界传递;国内在借鉴和运用其他国家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时会发生时间上的延迟,甚至出现理解偏差与错误。

在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频率和文化传播的范围、广度大大提升,对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深度与广度要求更高。对此,要积极欢迎国外各界人士到中国实地考察,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要进一步完善人才交流机制,推动人才“走出去”,勇于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全力迎接挑战,大力培养熟练掌握外语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广泛有序地参与到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各种问题的讨论中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优质的叙事主体,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充分施展才能,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现状带到国际社会,以期赢得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同。

2.确立多元叙事主体,提高叙事知识和能力

“不够鲜活、不够亲民、不够生动”是对外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宣传过于刻板、严肃,无法紧跟日趋复杂的世界变化。目前,“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工作存在种种问题,如“民间发声少、官方讲得多;普通群众发声少、专业人士讲得多;境外人士发声少、国内人士讲得多”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探索全员“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宣传模式,不仅中央要讲,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不仅宣传媒体要讲,相关工作部门、各条战线及地方干部都要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会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不断更新思想、培育思辨思维,确立“讲好中国故事”的观念,加强统筹协调、培养形成多元叙事主体,动员各方共同关注思想舆论工作,整合各类资源,讲述有说服力、吸引力及感染力的故事,从而得到国内外民众的广泛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叙事主体的知识储备量是保障叙事主体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要“讲好中国故事”,叙事主体必须具备以下能力:①要积极广泛地学习国内外人文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②要具有敏锐理论洞察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③要拥有辨别素材的慧眼,能够在大量的叙事素材中,挑选辨别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内容,切忌表面性地照抄照搬。诚然,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必须拥有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足够的叙事能力,能够游刃有余地将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方式方法结合起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的目的。

(二)叙事内容上要增强“讲好中国故事”亲和力和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内容,一般源于直接或间接经验并通过不同的叙事文本得以体现,是支撑叙事主体进行叙事活动的必备要素。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叙事内容要融入人民群众当中去,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方法来提升“中国故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效果,使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精准分析受众诉求,加强“中国故事”的亲和力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其关键在于:讲故事渠道的多寡、能力的高低、效果的强弱。首先,受众群体高度分化,需要构建多元、分层的宣传渠道,准确地分析并满足他们的利益关切和诉求。以往政府、媒体在讲述“中国故事”时,相对忽略了受众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受众群体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讲述方式,实事求是地采用更有亲和力的内容,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法宝。其次,讲故事效果的强弱,由叙事形式和能力决定。要求叙事主体除了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情况、学习当地方言,还要将“中国故事”与各地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相协调,努力将中国故事潜移默化地融入各地特有的文化习俗中,实现本土化,只有这样的“中国故事”才是鲜活的、有魅力的。

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力量源泉在于选择恰如其分的叙事内容,使其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境界。只有叙事主体清晰准确地了解“中国故事”,全面深刻地把握受众群体,把“中国故事”内涵和外延讲准、讲透,才能让国内外民众倾听中国声音,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受众群体的切身利益,关切不同受众群体诉求,仔细分辨受众群体与“中国故事”之间的关联,讲人民群众最关切的“中国故事”,契合群众日常的话语表达,激起群众深刻的情感共鸣,增强叙事主体讲述“中国故事”的亲和力、信服力与吸引力。

2.合理选取典型案例,提升“中国故事”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要注重叙事内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故事、新时代凝聚力量共圆中国梦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故事。针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一些共性、热点甚至敏感问题,要及时答疑解惑。比如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战“疫”故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共战疫情。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很多群众看不到的地方,发生着许多鲜活的抗疫故事,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为契机和抓手,将全国抗疫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融入“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的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经济优势、政治优势和价值优势,讲透抗疫精神彰显的家国情怀、人民理念、合作精神、科学追求和国际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讲述的方式方法,围绕疫情防控这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边事”,生动讲述防控一线的感人事迹。要依托抗疫经历的感触,聚焦群众情感的共鸣,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汇聚战胜疫情的民族力量,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叙事方式上要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

面对时代的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发世界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加强沟通和宣传的统筹设计,促进叙事话语体系建设,注重舆论导向,积极主动探索和拓展“讲好中国故事”实践路径,以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同与理解。

1.精心建构对内对外叙事话语体系

“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与世界对话的过程。只有实现话语体系的相通共融才能与世界有效沟通。”[10]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角度而言,“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主客体是中国人民,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叙事话语体系。现今“中国故事”国际传播需求扩大,其叙事对象由中国人民变成了世界人民,原有的叙事话语体系也要与时俱进。构建任何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必须掌握支撑这一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整体范畴。建构中国对外叙事话语体系,则要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的基本框架有整体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做出规范且准确的解读,是让国际民众认识中国的基本前提,也是对外叙事话语体系得以成功建构的基本思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前提,立足“中国故事”的叙事内容,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讲清楚、说透彻中国的事情,使“中国故事”更加生动精彩。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对外话语体系的同时,要积极创新对内叙事话语体系,促进叙事话语进入民众话语系统,使人民群众能广泛理解和接受“中国故事”。创新民间话语体系时,要讲清楚故事背后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需要将权威的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拓展,体现中国话语体系的优质内容和独特价值。“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内容建构、理论话语表述要鲜活真实,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具体实际,契合人民群众的精神层面,突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和力;从中国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地讲好党和人民政府如何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利益的故事。

2.科学把握当代实际,探索宣传的全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宏观科学地了解当代中国实际,把握具体国情,优先以当代中国实际为叙事内容。联系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成就,着力对其实践经验和理论进行概括、凝练、加工和总结,将其上升至“中国故事”的叙事内容;联系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逻辑,历史是追溯一切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脉络所在,现实是把握一切经验和理论的准则,讲清楚中国一路走来的探索历程;联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和文化支柱。

信息化发展催生了新的话语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利用好、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向广大人民群众权威、及时、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国际大视野观,掌握国际舆论发展态势,加强舆论导向判断,抓住合适时机,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沟通交流中赢得国际话语主动权,以回应各国关切、增进各国间的互敬互信。另外,叙事主体要设身处地转换角色,从讲故事的人转换为听故事的人,主动思考听故事人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就是揭开真相、传播事实、澄清误解、破除攻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广泛传播中国声音,把中国的优秀故事向全世界宣传,同时要切实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要求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