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成长进步的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022-11-25 21:58:44
理论建设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者教育培养年轻干部

王 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北京100091)

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先后发表五次重要讲话,围绕年轻干部加强理论修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殷切希望,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年轻干部、怎样教育培养年轻干部的重大问题,丰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篇章。

一、系列讲话的重要特点

(一)国之大者,一以贯之

通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的系列重要讲话,映入视野的关键词,都是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对党忠诚、人民立场、党性修养,等等。比如,讲理想信念,“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1];讲人民立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讲党性修养,“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2];讲在实际工作中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3],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从根本入手,从核心讲起,从全局着眼,向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讲固本强基的道理,讲治国理政的道理,讲修德做人的道理,教育年轻干部心怀“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反复强调,这是从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理念。关于“国之大者”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有论述,涉及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治国理政、民族复兴等重大方面。他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总的来说,所谓“国之大者”,就是关系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这样的重大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的系列重要讲话,一以贯之地强调了这些根本问题。

(二)思想深邃,理论创新

系列讲话充满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许多论述深刻精辟、生动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比如,讲年轻干部要经风雨、见世面,“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4];讲领导干部要有风险意识,“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5];讲和平时期检验对党忠诚的标准,提出“四个能不能”[2]。特别是2019年9月3日发表的重要讲话,围绕“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全面系统深刻地阐明了新时代为什么要讲斗争、与哪些风险作斗争、如何讲求斗争艺术、善于斗争、如何练就斗争本领、如何立足本职岗位发扬斗争精神。这篇论述斗争精神的讲话,立足新时代具有许多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继承发扬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斗争精神,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经验,是一篇论述共产党人斗争哲学的经典篇章。

(三)系统完整,相互贯通

总览系列重要讲话,全面系统、主题明确,都是围绕“新时代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年轻干部,怎样教育培养年轻干部”,然而又各有侧重,相互贯通。首先,五篇讲话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虽然篇篇独立,但是在论述上“合—分—合”,很有章法。比如,第一次讲话,从加强理论武装入手,涵盖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人民立场、党性修养、实干担当等等,相对来说,内容比较全面,是一个总的要求;接着第二次讲斗争、第三次讲能力、第四次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几篇各有侧重,向各方展开;第五次,提出“六句话48字”,又是总的全面性要求。总的来看,系列讲话统分结合、开阖有序,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其次,整个讲话道理贯通,万变不离其宗,体现出根本立场。各篇从不同侧面入手,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共产党的道理,反复讲,贯通讲,归根结底均指向信念、宗旨、担当等。

(四)科学辩证,方法指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管总的,思想方法对了头,才能对形势有正确判断,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的系列重要讲话,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蕴涵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处处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讲话既讲目标方向,教育干部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求把“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又讲怎么做、怎么干,如何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充满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科学统筹等科学的思想方法,给青年干部以重要的方法论指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

(五)谆谆教诲,语重心长

对国之大者,对重大原则、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最多,在各个场合,从各个方面,苦口婆心,反复讲,经常讲。他在中青班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不断告诫,“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等等,既有激励鞭策、关心关怀,又有严肃要求、严格督促,体现了对年轻干部的殷殷嘱托,深切厚望。

二、系列讲话的重大意蕴

(一)继承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年轻干部教育培养的方针政策

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党百年来,青年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最小的19岁,毛泽东当时也才28岁。红军长征时,红军将领平均年龄25岁,师以上干部平均年龄20~30岁。红军队伍中的少共国际师、指战员平均年龄18岁。延安时期,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吸引更多青年人参加抗战,党中央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关于组织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决定》,毛泽东发表《青年运动的方向》。在革命浪潮中,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青春之花竞相绽放,无数青年成长为党的各级骨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高度重视年轻干部教育培养和选拔任用。毛泽东同志对青年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年轻干部教育培养和选拔任用,认为这是战略问题,带根本性质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培养党和人民放心的接班人,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庄严责任。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落实好干部标准,破除唯年龄偏向,改进后备干部工作,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推动落实常态化配备目标,年轻干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年轻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他深刻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要建设一支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政治关心是第一位的,坚定理想是第一位的要求;组织上要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引领干部在火热的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百炼成钢;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要多“墩墩苗”,使他们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等等。这些重要思想,体现了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深谋远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的系列重要讲话,在党长期以来关于青年干部教育培养历史经验基础上,总结了新时代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实践经验,是我们党关于青年干部教育培养和选拔任用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

(二)科学揭示了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

青年干部成长成才不是偶然的、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只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在这方面,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历程,生动反映了青年成长规律,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我们看到,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在同一批知青当中,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陕北七年在总书记整个成长经历中具有重大意义和重大影响。陕北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劳动生活,锻造了他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七年知青经历让他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甘苦,培育了他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延安的红色历史文化和陕北人民的朴实善良,滋养了他崇高的政治理念,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正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说:十五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二十二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结合青年习近平的成长历程,再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的系列重要讲话,可以深切感到,系列重要讲话把握了年轻干部成长的条件,明确了优秀年轻干部的标准,指明了年轻干部成长的根本途径,阐明了培养年轻干部的关键环节,既是党的经验集成,也包含总书记自己的成长感悟,是对青年干部成长规律的深刻揭示。

(三)深刻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确保红色江山世代相传、革命事业有序交替、永续传承,如何培养千百万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是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大问题,也是党的领袖倍加关注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专门谈到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提了五条: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搞马列主义,不搞修正主义;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要讲民主,不要“一言堂”,有事要跟同志们商量;要作自我批评。毛泽东根据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还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前进的。无产阶级的大人物,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不是都逝世了吗?世界革命还是在前进。要准备好接班人。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总是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这些思想观点的提出,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当时“反修防修”“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形势下,这些观点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所提出的问题无疑是重大的,事关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改革开放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真正找到了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的系列重要讲话,从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践行宗旨使命、砥砺政治品格、锤炼过硬本领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如何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问题,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境界新高度。

(四)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品格,必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新形势、新实践、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有所开拓,有所创新。

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为干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对年轻干部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也全面涵盖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重要方面,是新时代治国理政、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总结、思想反映。系列讲话中论述的许多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建理论,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养和选拔任用工作,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科学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猜你喜欢
大者教育培养年轻干部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闪亮科技人
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探讨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冰雪运动(2020年3期)2021-01-14 00:49:34
心系“国之大者”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0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常怀国之大者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7:48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0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8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