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宁夏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功效提升路径探析*

2022-11-25 21:30杨静
福建轻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流言资助育人

杨静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开放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2017 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为进一步掌握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成效,课题小组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受助学生为采样对象,主要围绕资助金的使用,学生成长需求及其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等方面展开调查,发放问卷799份,回收有效问卷774份。针对同学们思想中的短板和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借鉴传播学理论知识,提出优化措施,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服务水平。

1 宁夏高职院校受助学生基本情况

1.1 受助学生学费和生活费主要来源

“家庭支出”成为受助学生学费的主要来源,占比为55.94%;其次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占比为16.15%;17.9%的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和兼职所得支付学费和生活费,8.14%的学生通过奖助学金,还有1.88%的学生通过亲戚朋友的资助。整体来看,用奖助学金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为42.19%。

1.2 受助学生月平均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88.74%的受助学生月平均消费额在1000元以下,其中59.95%为500~1000元,28.79%在500元以下;10.02%的学生居于1001~2000元之间,还有1.26%的学生月消费额在2000元以上。

1.3 受助学生奖助学金的使用情况

整体来看,同学们对于奖助学金的使用安排较为合理,63.08%的学生将其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29.66%的学生会“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0.63%的学生选择“买自己心仪已久的物品”,0.38%的学生会“请关系好的同学先撮一顿”,6.2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1.4 受助学生的价值取向

就同学们对于成功的衡量标准展开调查,排名前四的分别是“充满正能量,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从事喜爱的工作”“家庭和睦”和“健康”。爱情观方面,60.7%认为“要有责任心,相互扶持、互相鼓励”,29.66%认为应“以学业为重,目前无暇顾及”,但有9.64%的学生较为偏激,认为“物质基础决定一切”或“有情饮水饱”。劳动意识方面,96.7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勤工助学,但有3.25%的学生因工资较低或学不到技能而表示不愿参加。

2 宁夏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症结

2.1 受助学生上进心不足,易受他人言行影响

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调查中,60.83%的学生认为自身上进心不足,13.64%的学生存有“人各有命,听天由命”和“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想法。就受助学生是否易被说服方面,29.41%的学生认为“自己很有主见”,60.7%的学生表示“要根据具体事情来看”,9.89%的学生要么听从父母的建议,要么会遵从大家的选择。

2.2 受助学生自信心不强,个别学生存有自卑心理

针对“同学们参加勤工助学的意愿”进行调查,78.1%的学生敢于“根据岗位需求,主动出击”;13.64%的学生表示“不敢去”“被动等待老师的召唤”;4.63%的学生因为时间关系,表示无法参加;3.63%的学生因“报酬太少”或“学不到技能”而拒绝参加。

对于“获得资助后的感受”,有0.75%的学生会“有点自卑,像是别人施舍的”。调查中,有3.88%的学生明确承认在校期间,最大的困扰就是“心理自卑”。

2.3 受助学生存有社恐心理,对未来发展缺少规划

调查发现,在校期间同学们认为面临的最大困难依次为“对未来迷茫”“学业困难”“经济拮据”和“人际关系困扰”。52.07%的学生表示自身存有“社恐”心理;面对挫折,39.17%的学生会“憋在心里,自己慢慢消化”。此外,就考证计划展开调查,考取“驾照”已成为学生的首选任务,其次为考取职业资格证、计算机证、英语等级证和教师资格证,但有6.38%的学生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21.65%的学生较“佛系”,主张“走一步算一步”,20.15%的学生感到迷茫,9.26%的学生较为“焦虑”。

2.4 感恩教育、诚信教育需持续跟进

就“是否会回报社会”这一问题,60.83%的学生表示“会”,38.55%的学生表示会“量力而行”,0.63%的学生表示“不会”。对于“如何看待部分大学生接受资助后缺乏感恩意识”,只有77.85%的学生认为“这是不对的,应当心怀感恩”,而15.26%的学生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6.88%的学生认为“他们获得资助理所当然,无需感恩”。

就诚信而言,当监考老师暂离考场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安静,继续作答”,但有5.38%的学生会“悄悄询问不会的问题”,3%的学生会因其他同学交头接耳而“蠢蠢欲动”,2.75%的学生表示会“自己偷查答案”。

2.5 资助育人形式创新不足,可能伴有流言传播

对于资助育人工作,受助学生比较排斥的教育模式依次为“形式老旧”“育人内容与学生需求脱钩”“单向输出式的说教”。课题组就学校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展开进一步调查,42.43%的学生表示“很公平”,22.03%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也不关注”,21.78%的学生表示“有不公平现象,只是耳闻”,13.77%的学生表示“有不公平现象,亲眼所见”。综合来看,高达35.55%的学生认为存在奖助学金评审不公的现象,但在后续的学生访谈中并未找到亲眼所见或只是耳闻的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可能夹杂着流言传播,这一点需引起资助工作者的警觉。

3 提升宁夏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功效的有效路径

3.1 诉诸“理性”与“感性”,开启说服性教育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面对感恩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的受助学生,仅仅依靠传统的说教模式,效果并不理想。1936年,精神分析学家H.H.哈特曼等人提出“诉诸理性”和“诉诸感性”技巧,即“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和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借鉴这一理论,开启说服性教育新模式。抓理性教育,组织受助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从中汲取奋进力量;抓感性积累,营造温馨的育人氛围,为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送去暖心关怀,“悄悄”注入一卡通爱心生活补贴,或以传统佳节为契机,组织留校学生开展欢庆活动等。

3.2 培养家校两级“意见领袖”,延伸育人服务触角

1940 年,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即“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结合受助学生易受他人言行影响的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应积极培养并发挥这一特定群体的作用。校园外,可将学生按生源区域划分,选择“社交”能力较强的学生家长作为“意见领袖”,主动向区域家庭讲解资助政策,扩大政策宣传的广度与深度;校园内,将充满正能量且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作为培养目标,发挥朋辈教育效果。同时,通过与校内外“意见领袖”的沟通互动,及时获知了解受助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困难,不断提升育人服务的精准性。

3.3 加大官微的“议程设置”,引领校园舆论风向标

传播学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这种活动“会影响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判断”。对此,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应在校园官微上下功夫。深度挖掘学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或优秀毕业生等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生活信心。于每学年新生入学之际将本年度资助项目类型、申请条件与拟申报时间公之于众,使同学们能够提早规划,减缓在校期间的焦虑情绪。

3.4 紧贴学生成长诉求,有的放矢主动回应

在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要求媒体人要从受众角度出发,将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体。借鉴这一理论,课题组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展开调查,发现大家普遍对于提升人际关系能力、接受艺术熏陶和参加健身项目表现从极大的兴趣,这为丰富育人途径开辟了新的视野。针对部分学生因时间关系而无法参与勤工助学的诉求,学校将勤工助学岗位调整为临聘和长期两种形式,动态发布岗位需求并进行公开招聘,以此激发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劳动意识,通过“拟态工作”,不断提高其人际交往、求职应聘等实战能力。为缓解学生对于未来发展的焦虑情绪,学校应不定期邀请用人单位来校讲座,按批次组织受助学生赴企业参观实习,开辟“就业动态”“本科报考路径指南”等官微专栏,帮助同学们明确发展目标,有的放矢采取行动。

3.5 警惕集合行为中的流言传播,加大资助评审的公开透明度

传播学中,将在集合行为中呈现出的“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定义为流言。流言的发生主要基于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而导致人们对“内部小道消息”无法给予理性判断,从而对流言深信不疑。为了避免资助工作中流言的滋生与传播,应务必加大资助评审各个环节的公开透明度,畅通资助监督与举报机制,辅以大数据分析体系实时追踪受助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消费行为。同时,要加强同学们的媒介素养,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信源不明的消息不可轻信盲从,更不可肆意传播,将流言传播阻断在萌芽状态。

猜你喜欢
流言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流言
流言
用理智的剑,斩断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