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龙,仝奋飞
(1.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2.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南阳 473061;3.南阳市京德啤酒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河南 南阳 473000;4.河南省工坊啤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者间的合作,该合作有助于融合技术创新所需多要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校被推向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高校是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信息技术浪潮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产学研实践,以美国为例,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创造了“硅谷”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取长补短,本文探讨了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其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推动区域创新方面的有效举措,旨在借鉴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现状,促进我国产学研及高校教育工作的进步。
美国高校有重视产学研的传统,近年来,高校在政府的引导下广泛开展深层次技术创新,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并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同时也是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制定者,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发展规划,建立了相关鼓励政策,明确了合作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从而保障了产学研的实质性进行[1-3]。另一方面,美国的联邦政府、州政府、县政府都会给各高校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以保证产学研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美国的高校历来重视与企业在科研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通常是高校主动联系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帮助企业进行科技开发,这是美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合作方式上一般是企业出资金,大学科技人员接受委托,按照企业相关需求搞科技开发[4-6]。
另外,美国大学非常重视为企业的职工进行培训,主动依据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并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该举措获得企业的好评和拥护,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入展开。
为了帮助高校众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美国政府引导成立了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利用专业服务帮助学校和企业建立联系。作为中介机构,它们拥有众多的专业人才,如律师、会计师、咨询师等,这些专业人士在产学研合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媒介和桥梁[7-9]。此外,一些美国高校自己也成立了咨询公司、联络办事处、大学专利公司、技术转让办公室等机构,为本校或外校的科研成果寻找相关企业和市场。
美国产学研合作历经百年实践,其合作形式主要有以下4种:
⑴ 成立科技工业园区
美国科技工业园区很多,它们通常是以周围高校的科技人员队伍为支柱,注重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借助于美国政府的支持,实现了“大学-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模式。具体来看,其工业园区包括以下类型:
① 硅谷模式 硅谷位于旧金山湾区之南,附近聚集了不少世界名校,尤其是顶尖高校斯坦福大学,它成就了硅谷,也为硅谷培养了为数众多的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或领导者,如谷歌、惠普、雅虎、思科、英伟达等。同时该大学还为硅谷提供了众多从事技术工作的普通员工,可见硅谷的发展与斯坦福大学密不可分。没有斯坦福大学,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硅谷。
② 128模式 128模式是美国波士顿128公路模式的简称。128公路修建于1951年,距波士顿市区很近,目前的128公路沿线两侧存在有上千家高科技公司,因而成为全球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由于当地政府的支持,这个公路地区成了美国东海岸的新硅谷。128模式表明产学研合作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其次是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③ 北卡三角研究园 作为世界最大的研究园,北卡三角研究园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杜兰和查佩尔希尔三个城市间的交接地。该三角研究园内研发企业大于150家,促进了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如IBM公司就有一万多名员工在此研究园上班。
⑵ 建立产业合作中心
美国有很多的理工高校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所谓的“产业协作规划”机构,目的在于推动大学与公司之间的合作,如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全球产业联盟,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大型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同类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产业联盟。ILP在全球已有400多家合作,推动了企业管理人员与高校科研人员之间的协作。
⑶ 高新技术孵化器
该产学研合作模式为新产品和中小企业提供帮助,属非营利实体,多依附于高校,典型的如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最新技术开发中心”,多年来扶植了70多家小企业成长壮大,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⑷ “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
美国名校很多,世界500强企业也不少,有的高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了“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该模式帮助高校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生产中的问题,有利于科研的针对性,此外,也为高校取得较大的经费支持。
目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最大问题是政府对产学研的行政干预多,其弊端在于政府的强势主导使企业和高校为争取科技资源而偏向于迎合行政干部的观点,以致缺少自身的独创性。我国约有70%的研究与开发支出由政府提供,相比之下美国仅有30%的研发支出由政府提供,在中国政府对产学研项目的选择更有话语权。因此,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工作在围绕政府的产业导向展开的同时,必须加强项目管理的专业化,邀请专业学者参与项目的管理,重视项目的独创性,避免项目选定的随意性及专业性的失误,从而提高科研资源配置的效率。
我国正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急需大量创新型人才。农产品加工教育实践性很强,因而,企业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借助于产学研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实践平台[10-14]。同时,各高校要借助于师资优势、学术优势、资源优势,强化与企业的合作,为工人培训和大学生实践提供平台。另外,高校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吸引相关企业,双方积极合作,各取所需,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创新型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创建。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较差,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教育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上,利用产学研合作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产学研可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过程中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实践证明,产学研可以使所培养的人才为市场和社会提供先进技术需求,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每年的科技成果都很多,但是由于中介平台建设不足,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因此,我国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体系。首先,高校内部应尝试建立技术服务机构,其职责是了解市场需求,评估校内技术发明,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及洽谈;其次,要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帮助教师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高校要建设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产学研的合作。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市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发挥政府的调节和引导作用,通过完善立法来充分保障相关各方权利和义务。政府每年要预留部分资金促进产学研工作的开展,通过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撑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提高各方合作的积极性。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农产品加工业地位非常重要,它的一头是农业和农民,另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因而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产学研合作方式多样,其基本目标都是为了科技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进步,因此,相关各方都要勇敢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